查看原文
其他

今年的高考为什么特别冷清?

zbs8270886 热评与素材 2024-06-19



今年的高考为什么特别冷清?


在往年,高考总是伴随着家庭、媒体乃至全社会的热烈关注,其热度不亚于盛大的节日。

然而,今年的高考却异常冷清,似乎失去了往日的喧嚣和热情。

这一转变,不禁让人深思:

是什么让中国第一考的关注度降至冰点?





曾几何时,高考被视为改变命运的黄金机会。

对于许多家庭而言,孩子考上大学就意味着拥有了通向成功的钥匙。

那时的大学毕业生,如同“天之骄子”,毕业后便能轻松找到一份好工作,成为社会的精英。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局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据统计,今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高达1179万,创历史新高。

然而,与之相对应的却是惨淡的就业率。

即使在一些知名高校,就业率也仅为40%-50%,且其中不乏水分。

许多毕业生签下了不正规的三方协议,实际就业情况更为堪忧。

与2000年那个时代相比这:

几年经济环境不好,大量公司裁员,就业岗位越来越少,如此大的待就业体量,确实难以消化。

连找份工作都成了奢望。真是惨烈,不要说好工作了。

许多家庭为了孩子的教育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有数据统计,全国家庭0岁至大学本科毕业的平均养育成本为68万元!

然而,当这些孩子毕业后,他们却发现自己面临着进厂打螺丝、送外卖、开滴滴等工作的现实。



这么大的落差,高考的热度能不下来吗?

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意识到,高考并不是唯一的出路,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更为重要。

他们不再过分追求孩子的成绩和排名,而是更加注重孩子的兴趣和特长。

这种转变也体现在学生的心态上,他们开始意识到:

上大学并不是唯一的选择,条条大路通罗马,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更为重要。

此外,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也是导致高考热度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

城乡、地区之间的教育资源鸿沟依然很大,许多偏远地区的学生难以获得与城市学生同等的发展机会。

这种教育资源的不对等让很多人对高考的期待值降低,认为即使考上了大学也难以获得与城市学生同等的竞争优势。

国家层面的政策调整也对高考热度产生了影响。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双减”政策,旨在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不再过分强调升学率。

这一政策使得社会对高考的关注度逐渐降低,人们开始更加关注教育的本质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高考热度的下降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它既是社会认知和教育理念转变的体现,也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和国家政策调整的反映。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高考失去了其重要性。

相反,它提醒我们要更加关注教育的本质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同时,我们也需要反思当前的教育体制和政策是否真正符合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利益,从而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总之,对高考的期待,已不再是简单的升学和就业,而是更加宽广的多彩人生。


热点导读

如何看待张雪峰直播三小时入账2个亿?

“高考结束,可以谈恋爱啦!”这并非家长在“催婚”

36岁唐尚珺的第16次清华梦:是执念还是勇气?听说今年他预估自己考了650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