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凤梅对话曾铁山:“讲政治、重专业、比奉献”,华商的匠人精神与文化初心丨卓越品牌之道

律新V品会客厅 律新V品 2023-02-18

从区域强所到全国大所,华商只用了短短3年,飞速发展的背后,是华商近30年稳扎稳打奠定的坚实基础。“讲政治”意味着紧跟时代步伐,“重专业”是铭记于心的立身之本,“比奉献”是代代传承的不变初心。


  • 不同阶段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如何影响着华商的发展变革?


  • 人数2000+的规模大所如何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保持优势?


  • 粤港澳大湾区独特的地理位置给华商带来了怎样的挑战与机遇?
  • 全国首家由律师驱动的合规中心、元宇宙研究中心、区块链及NFT业态研究中心的创立,透露了华商怎样的专业化建设思路?



律新社“V品计划”自6月启动以来,《中国律所卓越品牌发展报告(2022)》系列调研正在火热进行中。“律新V品会客厅”迎来了卓越之道系列直播的第二十五位重量级嘉宾华商律师事务所党委书记、执委会主任曾铁山,与律新社创始人、CEO王凤梅一起,畅谈“讲政治、重专业、比奉献”的华商品牌发展之道。



华商律师事务所党委书记、执委会主任。华中科技大学法学博士。现任中共深圳市委法律顾问、深圳市委宣传部法律顾问、深圳市公安局法制处法律顾问、深圳市光明区委法律顾问、深圳国际仲裁院仲裁员、广东省律师协会理事。曾担任湖南省岳阳市政协第七届、第八届委员会委员。从业十五年,主要执业领域为资本市场、上市、重组并购、公司治理、投融资、重大案件争议解决。长期担任深圳市委及其下属部门、深国际多家旗下公司、招商局集团、中航集团、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宝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广东省分公司和深圳市分公司、中国建设银行深圳分行、中国农林低碳、国农科技、岳阳市人民政府深圳办事处等等多家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央企、500强企业及上市公司的法律顾问常年及专项法律顾问。


▲ 律新社创始人、CEO王凤梅对话华商律师事务所党委书记、执委会主任曾铁山




以下为对话内容











王凤梅

Q:2023年,华商即将迎来建所30周年。三十而立,大有可为,华商的发展中有哪些里程碑式事件?

曾铁山

A:华商所是1993年成立的,总部在深圳,明年就将迎来30周年。在华商的发展历程中,有几件事可以说是里程碑式的事件。


第一件事是1993年华商律师事务所成立。华商所是中国第一批合伙制律师事务所之一。第二件事是,华商在2008年被全国律协评为“2005-2007年度全国优秀律师事务所”。第三件事是,华商从2014年开始向全球布局,并在粤港澳前海合作区成立了全国第一家香港跟内地的联营律师事务所——华商林李黎律师事务所,我们的牌照是全国0001。第四件事是在2019年,华商开始实施全国性规模化扩张战略。


2019年以前,我们的战略基本上是华南区域性的律师事务所;从2019年扩张开始,到现在已经正式设立了44家分所,其中6家正在筹建,在ALB人数超过2000的律所排名中,华商排名全国第十三。目前,华商有各类专业人员两千多人,其中合伙人律师256人,执业律师一千五百多人,从2019年至今,华商基本上实现了从区域性所向全国性所的跨越布局。


王凤梅

Q:成立之初,华商确立了“保密、承诺、礼貌、沟通”的所训;如今,华商倡导新时期的核心价值观,“讲政治、重专业、比奉献”。华商如何顺应时代变革进行价值观更新?您是如何感受和理解核心价值观的?

曾铁山

A:华商的价值观从“保密、承诺、礼貌、沟通”到“讲政治、重专业、比奉献”,中间还有一个过渡,是2003年提出的“专业、诚信、和谐、共进”,为什么会进行这些调整呢?因为华商在不同发展时期有不同的发展目标,同时也要结合行业发展动态和国家政策去布局。所以,我们价值观的整体构建就是通过自身的发展、行业的变革、社会的趋势进行调整。“保密、承诺、礼貌、沟通”是作为一个区域性中大型所的布局。一个中大型所,首先是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所以那时的价值观更注重自身层面。现在,华商走向了全国所的布局,就要上升到社会责任感和对国家社会奉献的层面上,所以华商提出“讲政治、重专业、比奉献”。


“讲政治”是最根本的,我们要用全面适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思想来武装自己。“重专业”是立身之本,为什么社会飞速发展,华商还能做到为客户乃至整个社会所提供的服务与需求高度吻合,靠的就是专业。要像大国工匠那样本着工匠精神,保持专业,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比奉献”有几个层面,第一,是要全体华商人来比奉献,我们打造百年华商是要全员参与的,管理层起带头作用,进行协调;第二是在社会层面要有担当,要对社会奉献,比如参加公益,这是执业为民的理念。


总体来说,华商的律师们在专业建设上实现了“术”和“道”两个层面的圆满与成熟。法律是我们的人生职业,我们做好专业服务,尽到行业责任,即在“术”的层面实现圆满;但同时,法律更是我们所追求的人生事业,并努力实现在“道”这一层面的成熟。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提出律师要“讲政治,重专业、比奉献”,这就是两种高度的结合。


王凤梅

Q:伴随着律所规模的扩大,律所管理方面又做出了怎样的转型?目前华商的管理模式如何?还将进行哪些方面的改革?请介绍一下华商的管理架构和职能部门设置。

曾铁山

A:华商是最早一批的合伙制律师事务所,进行全国性布局以后,一直在探索管理模式。现在律所的管理模式有几种,一是合伙制,二是公司制,三是股份制。目前我们还在探索,试着兼顾合伙制和公司制。公司制有很多好的管理经验,公共服务、一体化运营等方面都很成熟;但合伙制也有它的好处,可以调动各个律师的主动性。但二者又都有弊端。总体来说,华商要取公司制优势,来弥补合伙制的缺陷。


所以,我们在管理层面进行了很多的改革。管理架构方面,华商进行职业化改革,将管理者从主任变为职业团队和经理人,要以行政的强有力作为抓手,将管理人才和业务人才分开。管理层包括执委会,执委会相当于我们的战略机构。


另外,华商30年来一直保持着无限的活力,因为它兼容并包。华商的7个执委中很多都是80后,华商的管理团队非常年轻化,这最有利于适应深圳的新兴市场,最符合深圳城市的发展,同时也符合华商对年轻人的定位培养。对年轻人放权培养,这是非常不容易的,这也是华商管理模式的变革之一。


但是,因为律师行业发展分为几种模式,一是直投模式,二是合并、兼并的模式,就这些发展模式看来,很多所之间的紧密性都不强。这也是华商总分所的通病,也是我们适当控制规模化发展的原因。所以第一,华商坚持在管理层面上总分所要一体化。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系统,行政、人事、风控都要一体化。目前华商所有的分所风控总监都是总所指派的,要保证大所行稳致远,风险防控上不能出问题,这是很重要的。第二,华商以后会进行更多的总所直投,这有利于协同发展。第三,专业方面,为了加强总分所的知识共享和业务合作,华商成立了业务运营中心。


整体来说,华商前几年的发展是“猛跑”,先跑出去;但现在要回头来守,所以我们转变成“小步快跑”。华商以后会将公司制、合伙制、股份制三者结合起来,吸取三者的优势,变革成一种更新的模式。


王凤梅

Q:华商自创始的7人团队,到2019年开始规模化扩张,迅速发展成有44家分支机构,各类专业人员2000+的大所。请问华商的布局是否完成?对接下来的规模化发展有何规划?

曾铁山

A:我们目前在全国排名第13,和全国第10名律师数量相差约两百名。但是在3-5年里,我们还会持续规模化,规模化是为了我们最终的目标。我们要持续稳定地排到全国前10,在这之后,华商的规模化才会告一段落。但我们是适度控制的规模化,开分所的速度可能会慢下来,但我们会重点发展一批律师事务所,打造百人分所跟亿元分所的规模,我们的目标和重点不在数量,在质量。


王凤梅

Q:华商为许多世界500强的大型跨国公司、大中型国有企业和成长型民营企业提供服务,您认为华商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哪里?优势业务领域如何保持领先优势?

曾铁山

A:华商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专业品牌。


首先,品牌不是靠广告堆出来的。广告虽然有一定的效应,但品牌最根本的还是专业,是要受别人的信赖。客户和华商合作后,觉得华商优质高效,让他们感到满意了,他们才会继续选择和华商合作,并且一传十、十传百,现在在深圳,乃至广东,大家都知道华商的律师,华商也被评为深圳知名品牌。


其次,专业不是说强就能强的,是需要靠华商的核心价值观引导的,哪怕是刚进华商的新人,看见我们的价值观就知道要“重专业”,专业是立身之本。在华商,所有律师进入团队后,最多只能选择两个专业,一主一辅。而且华商在人才引进方面也有很多要求。华商想给年轻人塑造一个观念:要把律师作为一个事业而不是职业和工作,如果只是看作工作,那他做不到很专业,因为这只是一个谋生的工具;但是如果是作为事业,就会热爱它,不觉得累,会感到无穷的乐趣。专业引导是持续的,这是华商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的根本原因。


最后,华商倡导律师要从专业律师向行业律师进军。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企业,尤其是新兴产业的企业喜欢选择华商的原因。无论是数字交易还是生物医药,华商要使律师既能懂这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管制制度,又要懂相关专业知识,哪怕聊到细胞、血小板,都要能说出来、能够探讨,要能作为“风投投资人”的角色,知道企业的发展方向和行业的发展动态。把专业和行业结合起来,就能成为行业里非常厉害的律师了。


在打造行业律师方面,华商的布局比较好,在比如合规、区块链、数字经济、生物医疗等新兴行业和领域,华商都设立了研究院。律所要走在前面,要让律师首先知道这个行业,知道这个行业在做什么,它们在国际上做了什么,再去想适配的法律,甚至后续推动法律的制定或者改革。别人对华商天天弄“新的东西”觉得不可思议,但正是这套体系,让华商培养了一批很厉害的年轻人。现在,新型专业最能吸引年轻人,那么,如何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下留住年轻人?根本的答案是要给他赋能,要使他强起来。



王凤梅

Q:华商成立了全国第一家由律师驱动的合规中心、元宇宙研究中心、区块链及NFT业态研究中心。前沿领域的创新如何助力华商的专业化建设?

曾铁山

A:华商是深圳本土的律所,而深圳是一个创新的前沿城市,基因里就要求创新和改革。在律所层面,必须拥有自己的管理团队,要对行业、国家、国际的发展保持高度敏感性,要明晰自己要提供什么样的法律服务,进行统筹安排。管理层的思想不能老化、固化、僵化,在这个前提下,自然就会吸收新的东西,有了新的东西就会进行布局,这是自上而下的。


还有自下而上的。现在华商的很多年轻人都发掘了很多新的兴趣爱好,他们发现新东西,就会反馈上来,会给律所产生新的想法,给律所提出建议。比如华商的数据研究院、数据交易中心等,里面很多都是年轻人。在不影响华商发展的情况下,我们基本都会同意他们的提议。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华商的专业布局就很好了。


王凤梅

Q:中央电视台发现之旅频道中,我们了解到华商注重“传帮带”人才培养,90后律师团队成功代理了全国首宗个人破产清算案。华商的人才标准是怎样的?在青年律师的录用、培养、晋升通道方面有怎样的机制?

曾铁山

A:华商的人才战略就是,我们需要把法律当作事业的年轻人。华商需要热心事业,把它当作毕生奋斗目标的人,这也是我们的培养重点。从律师助理、实习律师、专职律师等成长为合伙人的,在华商占比超过50%。律师事务所就像一个池塘,如果进水多、出水少,它就留得住人,反之,就是人才流失。华商持续不断学习、布局,研究如何留住、培养和发展年轻人。


华商的定位是做培养年轻律师的摇篮,成就年轻人的律师梦想。从我们有大量从内部成长出来的合伙人上也可以看出,他们对华商的认同感很强。华商多年来发展迅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基石没有动,走的是内生式发展。华商的合伙人、律师都对华商都有一种忠诚。


华商的管理理念是包容开放的,执委里也有很多年轻人。华商整体的氛围是,任何岗位都不论资排辈,有能力、人品佳,就可以上。其次,年轻人大小场合见得多了,他自然就能镇得住场。另外,培养年轻人更有利于华商的发展。华商的发展是代际传承的,百年华商不是一代人能做到的,至少要三四代人,在这种传承之下,华商内部不会出现断层。华商现在的合伙人愿意把年轻律师培养成合伙人,第一是因为很多现在的合伙人就是从华商成长起来的,他认同华商内生式发展的理念;第二是因为年轻律师成长为合伙人之后,不脱离以前的团队,合伙人和合伙人牢牢绑定在一起;第三是我们对律师的管理有积分制度,对高级合伙人来说,积分的一项就包括他培养了多少合伙人。


今年,华商提出的“春笋计划”是专门针对符合国家涉外人才的。华商吸纳的人才既要符合国家战略,还要符合国际人才流动的战略,最后要符合华商国际化发展的战略。还有针对证券市场业务培训的“梧桐计划”、给青年律师赋能的“鲲鹏计划”。将对人才培养的观念上升到国家层面,华商就是为年轻人扫清障碍,给他们专心学习成长的空间,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整体来说,华商的人才战略研究院,首先制定了一套专业的培训机制和管理机制,再制定了一套老的合伙人和新的合伙人之间、包括专职律师之间的矛盾解决机制,这三个机制解决了律所层面、个人层面会遇到的各种问题。


王凤梅

Q:在党建引领发展、参与社会公益方面,华商有哪些成功的实践?

曾铁山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华商党委做了很多工作,我们倡导的是,党委党建工作不能搞虚的,一定要抓实,要通过党建促所建。律师事务所本身没有什么约束性,但是党章让律师心中有一根弦,它背后的管理体制很重要,这为华商的所建发挥了重要作用。

华商党委参与了非常多的社会公益,曾多次被评为广东省党建示范基地,在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方面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华商成立了疫情防控专班,党委24小时轮流值班接听电话,专业律师下沉到街道,无偿处理街道商户遇到的问题。华商还募捐了几十万的资金和物资,借助大湾区“制造之都”的优势,通过医疗器械方面的客户,向疫情严重地区捐赠了很多防护用品。党建就是要让律师们都有一种责任感,自发承担社会责任。华商的党支部建在专业上,华商有24个专业委员会、6个研究院、3个中心,所有的支部都有专业符号,比如资本市场第一支部、刑事支部、民事支部等,把爱好相同、专业相近的人分到同一个支部去,会让大家都有归属感,也能把大家的专长发挥出来。


党建对于华商的管理来说非常有用,但不能固化,不能天天只搞学习、念文件,文件确实要学习,但要把文件内容转变成实际效益,才有利于律所的发展。


华商也很重视普法教育,每年的12月4日宪法日都是华商宣传的重点。华商也致力于推动法律法规的完善,包括法律法规的修订。


王凤梅

Q: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深圳先行示范区、前海合作区的综合改革试点也在持续深化。华商如何将专业建设与地区发展战略相融合形成业务布局?未来,华商在助力区域发展中有哪些专业发展规划?

曾铁山

A:大湾区的法律形态比较复杂,深圳用的是大陆法系,但香港和澳门又都有自己专门的法律,所以要想在大湾区打通法律这一层面,或者出台一些适用文件,是非常厉害的。


律师行业要抓住这个机会,看到它们融合的趋势,探索法律和意识形态方面的连接。华商一直在这些层面布局。比如怎么协助政府促进融合,华商律师发挥自己的特长,提前谋划布局,广东省的9个市基本上都有华商的分所。这也让我们得到了红利——司法部批准的第一批在大湾区执业的香港律师,深圳引进了20多人,有一半进入了华商。这都源于华商的提前布局。超前布局,等政策来了才能接得住,并且能把它发展好。从这个方面来说,华商以大湾区为核心来布局的战略是非常正确的。


王凤梅

Q:您如何看待现在国内和国际的律所律师评价标准?一家好律所的标准是怎样的?一位好律师的标准是什么?

曾铁山

A:现在的评级机构很多,我们要保持自己的定力,不过分关注,但也尊重。不过分关注是因为,各个评级机构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太关注会打乱自己的发展步骤。充分尊重是因为,他们列出的评级参数也是一个风向标,可以作为律所未来工作的参考。


我觉得评价一家好律所的标准,在不同阶段、不同律所之间都应该不一样。对于全国性的大所来说,首先要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因为律师不完全是商业化的,他和上层建筑在一起,不能脱离政治、文化等意识形态层面。其次就是专业性,专业强了,律所才能大,专业是立身之本。华商也在这个方面持续努力,进一步做大做强。再次就是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如果年轻人不喜欢这个律所,那律所很快就会没落,这也是华商致力于打造培养年轻律师摇篮的原因之一。最后是要有充分的文化和价值观的认同感,这非常重要,要建立强有力的文化。这就是我觉得好律所的4个标准。

说到好律师,那就是个体层面了。首先,作为专业律师,要把律师当成事业。其次,好律师要有宽阔的视野,律师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站在当事人角度思考问题;第二个阶段是站在法官和仲裁员的角度思考问题;第三个阶段,律师的综合能力、综合视野、综合素质都会在工作中反映出来。最后,要回归价值观,律师要有公益性,一个好的、发展全面的人,要保持大局意识,要有退让。专业、视野、公益性,这就是我认为好律师该有的几个方面。


更多精彩内容收录于律新社即将推出的新书《中国律所卓越品牌之道》(暂拟)。


EN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