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嘉诚悲歌

古原 古老板的老巢 2024-04-27

一提李嘉诚,我们知道他曾是亚洲首富,但他没有和具体的哪个产品有什么关联,因为他开超市、搞港口、开发房地产,投资基建,很多人都不认为李嘉诚算一个正经的企业家,只把他叫作一个商人。

在二十世纪最后那几十年间,李嘉诚被认为是香港狮子山奋斗精神的代表人物,出身贫寒,却成为首富,没有比这更能激励人心的。

那时的香港,是一个蒸蒸日上、充满希望的城市,李嘉诚的成功鼓舞了无数普通香港人为美好生活而奋斗。

然后这一切,在二十一世纪开始后就成为历史了,李嘉诚现在在香港已经成为唾弃的对象。

最有名的一个段子,就是一个香港的小学生,写了一篇作文,里面写道:

“李嘉诚,名副其实,香港就是李家的城”,要买东西,要去百佳超市,李家的,要打电话看电视,电信盈科,李家的,要喝水,屈臣氏,李家的,要买房,李家的,要租铺,李家的,要去码头,李家的,处处离不了李家。

小学生讽刺道:“他们的力量远超人类,为打工仔遮风避雨,使香港免受风球、暴雨的侵袭。他们付出了那么多,只是希望我们可以准时上班,不准时下班。这都是诚哥的伟大。”

这段话,也许不久就要被大陆的网友改编成这样了:

与朋友联系,用微信,马家的,打游戏,王者荣耀,马家的,要买东西,去淘宝,马家的,要理财,用支付宝,马家的,要借钱,用花呗,马家的,要买保险,上支付宝,马家的。。。。他们的力量远超人类,付出这么多,就是希望你们可以来帮我996.

李嘉诚名望急剧下降,也是因为一宗劳动权益事件,2013年,一批葵涌货柜码头外判商工人(非正式工人),不满工资15年来有减无增,发起罢工,前后历时40天,成为香港二战后最长的一次工人运动。

这个码头是世界上最大的这个私营货柜码头,隶属李嘉诚旗下和记黄埔港口集团,码头工人大多受雇于外派商——从某种程度上说,李嘉诚并不是工人们的直接雇佣方,也非谈判对象。

然而,工人们却将矛头直接指向了他。

他们在位于中环的长实总部门前拉起横幅:“全球华人首富,剥削工人致富”;“养起李,养不起家”。各类社会媒体也开始对李嘉诚进行口诛笔伐,李首富在香港声望一度跌到谷底。

李嘉诚曾深爱香港这座让他白手起家的城市,在成为首富后,坚称“爱国、爱港,永不迁册”。

然而码头工人罢工事件后,李嘉诚不无伤感地向舆论婉转表示:若是香港人真的不喜欢他在香港投资,他可以把资金投到别的地方。

果不其然,李嘉诚加速了对欧洲的投资,转而大量出售香港和大陆的产业。投资欧洲他大赚特赚,但我想,被伤透了心也是他转移战场的另一个原因。

“最近十多年来,香港社会对富豪的看法有很大变化。

十几年前坐出租车和司机讲起李嘉诚,十个有九个会竖起大拇指,称他做‘李超人’;

今天要是坐出租车和司机讨论‘诚哥’近日的事迹,我保证十个里头有十个会一听到他的名字就立刻大骂‘官商勾结’,甚至叫他为‘奸商’。”

在《地产霸权》一书的导读中,梁文道如此写道。

不光是李嘉诚,整个香港商界的大佬都经常成为媒体口诛笔伐的对象。伴随着这一股仇商的民意,政治也悄然地发生了巨变。

香港曾连续18年被评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系,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曾将其誉为“自由经济制度的堡垒”。

但在2006年,他去世前一个月,却在《华尔街日报》上写了一篇文章,题为《香港模式的夭折》。

事情的缘起,是时任香港特首的曾荫权在一个公开场合表示,香港政府将不再奉行“积极不干预政策”——这一政策由曾在仕途上的第一个贵人、香港前财政司司长夏鼎基提出,曾被写入香港中学教科书。

香港地产界的风云人物施永青说:

“现时香港每天都在吵架,什么问题,都开始泛政治化。“

香港现在有一股左翼思潮,只强调劳动的功能,否定投资的作用,甚至将投资邪恶化。

“商人投入资金建设社会仿佛还要做罪人”。

他慨叹香港已从“重商”转变为“仇商”:

“我们的意见领袖,简单地把社会问题用阶级矛盾的方式去解决,把矛头引向社会的富裕阶层,这是个非常坏的苗头。”

施永青也跟随李嘉诚,大量抛弃旗下资产,以减少社会舆论的攻击。

而香港这近二十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香港福利制度在不断加强,2012年至2017年。港府社会福利经常开支增长了71%,由428亿港元增至733亿港元!政府开支不断加大,2021年,香港政府还抛出大幅提升印花税的计划,提升幅度高达30%,香港正在从低税收的小政府代表,一步一步走向大政府的陷阱。

在曾荫权政府开始加大政府界入经济力度后,他的继任特首梁振英便推出了香港有史以来最严酷的楼市调控政策:非港人购入工商和住宅物业,需要缴纳15%的额外印花税和双倍印花税。

港媒将此称为“双辣招”,同步开始的最低工资法上调,关闭内地孕妇赴港产子的大门、发布限购奶粉令,以及仿效内地的住房限购令,实行“港人港地”——届时兴建的住宅首次出售及其后30年的转售对象,都必须是香港永久居民。

上世纪七十年代,无数香港人走上街头,阻止港英政府遣返逃港的大陆人,让数十万大陆人可以在香港安身立命,并带动了香港的新一轮的繁荣。

而在这之前,香港还接收了数万越南难民,让他们融入香港社会,那时的香港,是一个胸怀世界宽容大度的城市。

而现在的香港逐步兴起了排外之风,甚至当街殴打带货的水客,辱骂来港的大陆人,认为这些人炒高了房价物价,占用了社会福利资源,香港社会变得一天比一天封闭。

而现在的香港,呼吁向富人征收累进税,加强对资本的各种管制,媒体不断辱骂地产商,要求政府参与更多的经济活动,已经是一个主流的民意了,自由港的光环正在褪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