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系是什么?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系是什么?


提问:谢  春  湖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副书记、副厅长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明确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地位,实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新发展。请问,该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两者之间的关系?



解读:唐爱军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回答这一问题,可以分四个方面逐步解答。


第一,要明确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基本含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总体说来,中国式现代化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从实践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指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尤其表现为成功开创和发展的独特现代化道路。从理论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指我们党在科学总结了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宝贵经验、积极借鉴了世界其他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深刻回答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基本性质、中国特色、本质要求、战略安排、重大原则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所形成的系统完备的理论体系、知识体系。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是一体两面的关系,前者是对后者的观念反映、理论总结;后者是前者的现实基础、实践源泉。需要强调的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不仅仅是对以往现代化经验的总结,而且也包括对未来将要展开的现代化实践的前瞻性认知、规律性把握。


第二,要明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本含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是指作为某种“名词”的国家,而是指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个“历史阶段”,指的是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的30年,它分两个阶段来安排: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为一个历史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也涉及到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从实践维度看,它指的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启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不断推进和拓展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实践。从理论维度看,它涉及我们党关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所制定的战略安排、战略布局、战略举措等。


第三,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布局提供了理论支撑。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布局的关系,认识到前者是后者的理论支撑”。这一重要论断讲清楚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重要组成部分)的基本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讲话中,还提到要全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中国特色指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本质要求涉及“根本性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任务指向”(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国际效应”(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文明意义”(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涉及“领导力量”(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道路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价值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动力机制”(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以及“精神力量”(坚持发扬斗争精神)。这些重要论述勾勒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基本框架,也是我们谋划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布局的理论支撑。这个“战略布局”包括哪些内容?比如,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明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发展和安全,等等;再比如,提出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展开的战略布局,涵盖了经济、科教、政治、法治、文化、社会、生态、安全、国防、外交、“一国两制”、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各个领域,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方位战略布局。这一系列战略布局是以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支撑的。


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布局的理论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这一战略布局明确了指引目标,确定了领导力量,规定了道路方向,明晰了价值立场,提供了科学方法,等等。比如,从科学内涵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是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理论观点规定了全面提升我国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水平的战略任务,为“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提供了基本理论支撑;比如,从本质特征看,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理论观点阐明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的重要性,为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提供了基本理论支撑;再比如,从道路方向看,我们讲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中国式”从根本上讲就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形成的,这一理论观点明确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基本理论支撑;又比如,从价值目的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一理论观点阐明了新发展阶段坚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了基本理论支撑;还比如,从基本国情看,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后发国家的现代化,这一理论观点阐明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实现自立自强式发展、跨越式发展、统筹兼顾式发展等提供了基本理论支撑。总而言之,正是由于以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布局具有科学性和必然性,符合了中国式现代化规律和世界现代化规律。


第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必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一个不断开放发展的理论体系,它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持续展开而不断丰富和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带领人民对中国现代化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在理论上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目标。改革开放后,我们按照“三步走”发展战略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在理论上提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概念,先后实现了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发展目标,又经过本世纪头20年的努力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在理论上形成了一系列基于小康社会的现代化理论体系、知识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庄严宣告: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在新征程上,中国式现代化必定会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展开一系列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当前我们党提出的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已经说明了这一点:比如,提出建设科技强国、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等目标;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等等。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所面临的问题必定给理论创新提出全新要求,也给丰富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提供全新动力。择其要点说来,新征程上,着眼于高质量发展,构建更加强劲的动力机制;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构建更加和谐的平衡机制;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构建凝聚人心的价值体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构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安全机制;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等等,将会是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新任务新问题新挑战,对其积极有效应答,将会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知识体系。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2022年12月26日第4版

终审:“守正创新研究”微信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