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浙大卡特READ团队第十一期“学术午餐会”圆满结束

2021年11月22日,浙大卡特三农论坛第198期暨READ学术午餐会第11期邀请到了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谷保静研究员,为老师和同学们带来题为“全球PM2.5治理中控氨比控硝更划算”的学术报告与NS系列发文心得。午餐会由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公共管理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鄢贞主持,陈志钢、汪笑溪、梁巧、龚斌磊、史新杰、余露、李莹珠、刘星华、金鑫等近30位师生到场参与。

在学术汇报部分,谷保静老师首先介绍了文章的研究背景和问题提出。一直以来,PM2.5污染防治措施主要是以二氧化硫(SO2)减排为主,但如今氮的排放影响日益凸显。大气中的活性氮包括氨气(NH3)和氮氧化物(NOx)等,源自城市生产活动的氮氧化物和农业生产活动的氨,且是形成PM2.5的重要前置物。由于各国气候条件、人口密度和氮排放的特征差异,难以在全球范围内系统量化NH3和NOx排放对PM2.5污染产生的健康效应。因此,亟需一种通用方法来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氮排放带来的健康影响,为全球范围内通过氮素管理控制PM2.5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对此,该研究通过建立N-share(氮素排放的环境质量贡献率)指标,在全球尺度上量化了全球NH3和NOx排放对PM2.5贡献及人体健康效应,并结合模型分析控制氮排放来减缓PM2.5污染健康效应的路径和成本。最后,研究发现:全球氮排放对PM2.5的贡献从1990到2013年呈增加趋势,其中NH3排放对PM2.5的贡献高于NOx。2013年,氮排放估计造成2330万生命年损失,相当于每年因过早死亡导致4200亿美元的福利损失。同时,减少全球NH3排放的边际成本仅为NOx的10%,表明空气污染政策应加大对NH3减排的关注。谷保静老师进一步指出:未来引导空气治理要从城市为主转为城乡协同。具体来说,可以通过推动种植业规模化以促进优化施肥,这样能减少化肥使用量和氨的排放;另一方面在养殖场周边配套农田,以便有机肥能直接使用于农田,避免堆积后氨排放到空气中。

在分享NS系列发文心得环节,谷保静老师结合自身在Science、Nature、PNAS等期刊投稿经历,建议“多投稿尝试才是王道”。在他看来,论文发表是一个系统工程,具体表现在以下9个方面:(1)发表好论文的前提是研究做得好;(2)研究做得好首先要有好的IDEA;(3)IDEA来自于文献阅读、社会实践和批判思维;(4)有了故事需要极强的执行力;(5)执行的过程需要想象力;(6)实现之后需要审美力;(7)投稿之后需要强大的心理承受力;(8)偶尔还需要一点取巧的智慧和运气;(9)好的论文发表又可以促进研究的提升。


本次午餐会共持续两个小时,在场师生们还就成本-收益分析方法、人文社科与自然学科交叉、农业污染治理信用系统、数据获取使用等话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至此,浙大卡特READ团队第十一期“学术午餐会”圆满结束。

READ简介

READ简介 /READ team/

浙大卡特资源环境与农业发展研究团队(Resource, Environment, and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Team,简称READ)依托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和公共管理学院,主要关注资源环境与三农问题,致力于资源环境经济学与农业经济学学科交叉研究。团队现有浙大卡特资源环境与农业发展大讲堂(READ TALKS)、新闻速递(READ NEWS)、好文推荐(READ PICKS) 、学术午餐会(READ BROWNBAG)等品牌活动。团队成员在Management Science、JDE、AJAE、JEEM、JAERE等高水平期刊发表了一系列标志性研究成果,并多次获得中央和省部级领导批示。

文 | 肖湘怡

摄影 | 梁    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