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班主任:我很反感这4类家长,当然也不喜欢他家的孩子,有你吗?


前段时间,女儿的班主任在群里发了一份需家长配合打卡的作业,当天晚上就有不少家长艾特老师说完成了,老师点赞感谢家长配合的同时,也再次在群里提醒未完成的家长及时完成。

到了第二天,大部分家长都完成了,可有那么两位家长始终未完成,也未给老师说明原因,班主任无奈之下艾特了这两位家长,可家长依旧无动于衷。

又过了一天,老师很无语的又重新艾特了这两位未完成的家长,并郑重的提醒尽快完成,可依旧落地无声。可以想象,班主任此时的着急心情,恨不得替他们做了。

面对有些家长的行为,班主任老师也会摇头表示不满。为什么同样是家长,有些家长的行为,老师很喜欢;有些家长的行为,老师讨厌呢?如果一个班主任老师不喜欢家长的行为,在面对孩子时,也难免会产生偏见。

毕竟,老师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所以,家长就要注意了,可不要因为自己的某些行为,让老师心生厌烦,从而连累到孩子了。

01、想让老师喜欢,家长千万别这样做


家长想要更好地与老师沟通,让孩子在学校适应得更快、更顺利,家长不要有这几种行为。

①不积极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大家都知道,从幼儿园开始,班主任老师都需要家长配合完成安全平台上的一些任务。比如看消防知识、地震知识等,家长若不积极完成,是会影响到老师的绩效考核跟班级评分的。

有的家长就能在老师通知后及时完成,而有的家长则会拖拖拉拉,还有的家长直接无视老师所发的任务,即便老师多次提醒。

人都是需要被理解、被尊重、被回应的,班主任老师也不例外。如果一遍遍的催家长也不配合,老师肯定也会有所想法。

说实话,完成那些任务并不需要多长时间,早晚都得做,为什么要等到被老师点名催促时才做呢?一次两次没啥,每次都要老师催,肯定会影响到老师对家长、对孩子的看法。

②不信任老师,打心里瞧不起老师

现在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教育,不仅用心教,自己还在不断地学,但有时候反而会帮“倒忙”。

女儿班上有个同学的妈妈,自从有孩子后就没上班了,全职在家一门心思地投入到养娃这件事上。

听说,家里育儿相关的书籍,都买了几十本,可见,她对养娃的用心与重视。

当老师在群里提醒她,孩子未完成作业时,她第一反应就是:怎么可能?我家孩子每天都有认真完成作业。

她觉得自己每天都有督促孩子写作业,所以当老师说她孩子时,她第一反应就是老师弄错了,搞得老师也不敢对她家孩子说什么。

结果她女儿在学习的适应过程非常慢,学习成绩也不是很好,听说下学期要转班或者转校了。

③将自己的不满,发泄在群里的家长

上学期,女儿班上组织了春游,老师给每个孩子都制作了姓名牌,结果忘记了一个同学。结果这位家长当场就在班级群里发飙,质问老师为何就遗忘了他家孩子,是不是对他家孩子有意见?

尽管老师一再解释、道歉,并很快将他家孩子的姓名牌加上了,可这位家长依旧不依不饶,话里话外攻击老师,说为什么是遗忘了他家孩子的姓名牌,而不是别人家孩子的。

在文文爸看来,这其实是一件很小的事,每个人都有遗忘的时候,老师也不例外。再说老师都道歉了,也立马给加上了,家长真没必要不依不饶。这样做,只会让老师在尴尬的同时,将这位家长的不满铭记在心,之后肯定会敬而远之。

你说,家长的这些行为,真的不会影响到老师对孩子的看法吗?

④我行我素,让孩子带病上课

我行我素主要体现在幼儿园阶段,在很多家长看来,幼儿园就是可去可不去。家里有事了、想出去玩了,他们都会立即带着孩子玩失踪,给老师招呼都不打一个。

女儿幼儿园时,班主任老师就曾在群里公开表示,周一到周五内,孩子若不来学校,家长一定要提前请假。在家长会上,老师也会单独把“请假问题”拿出来说。

其次,就是让孩子带病上课,明明生病了,家长还是“瞒而不报”。前段时间,女儿隔壁班就有个孩子得了手足口,家长都知道这种病传染有多快,那个孩子家长觉得不严重,也不想耽误孩子的学习,就让孩子去了学校。

结果那个班的孩子好多都被传染了,老师又着急的每个家长打电话,送孩子去医院。

仔细想想,这种做法对自己、孩子、老师都没好处,何必呢?在学校折腾这么一次,老师、同学会怎么看待孩子呢?别的同学家长又会怎样看待你跟孩子呢?孩子其实都与这些事无关,去不去学校,都是家长决定的。

所以啊,家长跟老师之间的关系都是相互理解的,你平时对老师布置的任务不配合,老师可都是铭记于心的。人都是有爱屋及乌的心理,老师对家长的不满,多多少少都会转移到孩子身上。

02、这样跟老师沟通,会更受欢迎


网上曾有个热搜话题:你觉得,当老师最难的地方是什么?

有3.4万人(可能多数是老师)选择了:家长的不理解!可见,对于老师来说,想要的不过是家长理解与信任。

具体该怎么做呢?

建议家长可以跟老师多沟通,可以善用家长会。家长会呢,是专门留给老师与家长沟通的时间。哪个孩子表现好?哪个孩子表现不好?老师都心中有数,家长也可以针对自家娃的情况,多跟老师沟通!

除了家长会,定期跟老师电话沟通也是可以的,这个沟通的频率可以视孩子的情况来。比如学习好、行为好的孩子,一学期沟通一次也可以;但学习不好的孩子,就建议跟老师沟通勤一点,比如一个月或2个月沟通一次,了解下孩子的学习情况,让老师也知道,家长很关注孩子的学习。

总之,想让老师对自家娃好,家长就尽可能别给娃“拖后腿”,别做以上4种类型的家长,多配合、理解老师,老师会更喜欢哦!


猜你想看:

智商高的孩子,小时候就有表现,若有这3个特点,家长可偷着乐

幼儿园“坐得住”和“坐不住”的娃,上小学后差距大,父母要重视

有这3个特质的老人,带的孩子聪明、情商高,6岁前放心让他们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