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tm生滚粥#14 | “非职业”策展人的职业策展之路

生滚粥 广东时代美术馆
2024-09-07


生滚粥之“生滚展览史”
我们将与活跃的策展人对话,从个体出发,去描摹他们的影响网络、实践轨迹、交叉位置。面对很多时候并不被认可为独立学科的展览史,每个实践者,有怎样的共识?又有怎样的视差?在逐渐铺陈开的对话中,看到展览史,展览史中的个体,也看展览史编织出的文化和社会脉络。
第二期“生滚展览史”的嘉宾是杨北辰,他的策展实践主要从其对于运动-影像的研究出发,尽管已经策划过多次展览,他并不将自身定位为“职业”的策展人。这种自我定位,也影响到他策划展览以及与艺术家共同工作的方式。最为显著的是他同时作为研究者和参与者,在当代艺术和高校教育两个领域的话语生产和主体生产的探索和尝试。这种新的主体与超越人类中心的新型政治相关,打破人与非人的界限,重新回到多元本体论和多样的宇宙学层面。


▲ 点击播放 ▲剪辑、编辑:黄颖瑜、何采睿片头音乐:致谢Dim Sum production片尾音乐:《Door of the Cosmos》 Sun Ra
01:32 - 和个人研究相结合的一系列策展实践,主要思路是和运动影像、媒体艺术相关。

05:29 - 叙事电影领域无法满足自己在理论上讨论的愿望和野心,法国的偏重纯粹思辨的电影理论奠定了个人转型到当代艺术领域的基础。

07:30 - 尝试在“当代”的名义下进行思考和行动;当代艺术具有吸纳及包容前卫的、先锋的思想理论的优越性,以及保存在主流社会中叛逆的、失败的经验的功能;当代艺术并不存在媒介的门槛,不同类型的实践都可以与当代艺术形成混生的局面。

16:25 - 高校所提供的研究平台和支持给予了个人进行策展实践的可能,努力填平高校体制与艺术实践之间的沟壑。

19:33 -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明确的、可以获取到直接反馈的强关系,而策展人与观众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不确定的、难以获得明确回应的弱关系,因此需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

26:52 - 新机构主义强调机构要去打破所谓的权威性及权力的架构,以更开放的展览、辅助以多元的公共教育活动,使观众可以参与进来,然后形成一种新的机构的面向。但这个维度上,展览和教学确实有一定相关性,通过展览及公共教育活动打破机构的权威,从而生产出新的观众群体。

31:52 - 随着战后新媒介的诞生,电影和美术馆的之间的关系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伴随着第一次前卫艺术运动的诞生,很多艺术家开始利用当时新出现的电影媒介进行试验;之后,沿着这些先锋派电影的实践,战后还形成了实验电影的潮流。这些比较实验性的电影表达,如三屏电影,因与主流电影发展趋势不符而逐渐被遗忘或淘汰,而美术馆则成为了一种电影性幸存的空间。

34:32 - 先锋派电影艺术的遗存,实验电影在战后的发展,加上录像艺术的兴起,这三个源流使得影像进入美术馆空间成为了一个自然和合法的过程;美术馆空间中对于电影媒介的创造性的使用和重组,也使电影生命得以重获新生。

40:15 - 作为策展人,观看一个展览最主要的两个方向是:展览的制作质量及策展的理念和框架。策展已经成为了当代艺术中的核心问题,在大型的综合性展览中策展框架往往要超越具体作品;当今的策展更多转向生产话语,而非只是漂亮对作品进行展示。

45:57 - 通过漫长的和艺术家的接触,发现共同的关注点,展开一系列的讨论和研究,继而得以确定可行的项目。近年来出现了明显的艺术创作的转向,艺术家通过像研究者一样搜集材料,并随着研究发展逐渐确定作品的最终形态。

50:58 - 当下最关心的话题是对于非人世界的理解,以及其与人类世界之间的关联;努力在多元本体论的背景下,重新去叙述原本的已知世界。




本期播客已经在苹果Podcast、喜马拉雅和荔枝fm上线啦,可以搜索“广东时代美术馆”或者“生滚粥”收听并关注我们!如果你使用RSS订阅器,欢迎复制本地址订阅我们:http://www.ximalaya.com/album/3658317




“新冶金者”,策展人:曹斐、杨北辰,Julia Stoschek Collection,杜塞尔多夫,2018


“刘窗:在地宇宙”,策展人:杨北辰,乔空间,上海,2019
“微纪元”,策展人:Anna Catharina Gebbers、王宗孚、杨北辰,Nationalgalerie,柏林,2019
“反投影:中国早期录像艺术中的媒体雕塑”,策展人:杨北辰,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2019
“无独有偶:影像及其扩展领域”,策展人:杨北辰,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2021
“交融的激流:广州影像三年展2021”,广东美术馆,广州,2021
储云,《星群》,“第53届威尼斯双年展”,2006。作品中若干亮着彩色指示灯的家用电器零散地分布在一个黑暗空间,组成闪烁的星群。(图源:designboom)
阿贝尔 · 冈斯,《拿破仑》(Abel Gance, Napoleon),1927。按照导演的构思,该电影中的部分场景需要用三块银幕并排放映。三个银幕的画面时而各自放映,时而合为一体。(图源:深焦DeepFocus)
道格拉斯 · 戈登,《24小时惊魂记》(DouglasGordon, 24 Hour Psycho),1993。在该影像装置中,艺术家把希区柯克的悬疑电影《惊魂记》以每秒两帧的速度放缓播放,将影片的播放延续至24小时。(图源:泰特现代艺术馆)
克里斯蒂安 · 马克雷,《时钟》(Christian Marclay, The Clock),2010。单频道录像,时长:24小时。(图源:泰特现代艺术馆)
Allan Kaprow认为“艺术和艺术教育应像其他任何学术领域一样推进‘纯研究’,并动员前卫智库(avant-guarde think-tank)来振兴往往过于谨慎的学术界。”  (引自:杨北辰《“基于研究的艺术”(Research-Based Art)与视觉/影像研究的可能路径》)
International Movement for an Imaginist Bauhaus,“我们希望具备科学研究已经拥有的同样的经济和实践可能性……艺术研究与‘人类科学’(human science)是一致的,对我们来说,人类科学意味着⼀一种’介入’的科学,而不是纯粹的历史科学。这项研究应该由艺术家在科学家的帮助下进行。”(引自:杨北辰《“基于研究的艺术”(Research-Based Art)与视觉/影像研究的可能路径》)


SPUR团体(足迹团体),“基础研究是纯科学;应用研究是纯粹的技术。艺术研究是自由的,与科学技术无关。我们反对今天把艺术变得科学的趋势,并把它变成技术走向愚蠢的工具。艺术建立在本能和创造性的原始力量上。令所有知识分子投机者懊恼的是,这些野性的、不受束缚的力量渴望永远的新的、意想不到的形式。”(引自:杨北辰《“基于研究的艺术”(Research-Based Art)与视觉/影像研究的可能路径》)
Piero Simondo在都灵成立了艺术研究合作中心(Centro Cooperativo per un Istituto di Ricerche Artisiche),在那里,跨学科的团队合作将艺术与科学、政治、工业和社会联系在一起,被宣布不仅是真正的艺术作品,而且是任何“真正实验性艺术研究”的先决条件。(引自:杨北辰《“基于研究的艺术”(Research-Based Art)与视觉/影像研究的可能路径》)
阿瑟 · 贾法:一系列绝无可能却非比寻常的演绎” (Arthur Jafa, A Series of Utterly Improbable, Yet Extraordinary Renditions), Julia Stoschek Collection,柏林,2018。注:图中画面为“索莱达三兄弟”(Soledad Brothers),这三位非裔美国人被指控于1970年1月16日在加利福尼亚州的索莱达监狱谋杀了一位叫约翰 · 文森特 · 米尔斯(John Vincent Mills)的白人狱警。1970年8月7日,当三兄弟即将在马林县法院接受审判时,他们的兄弟乔纳森(Johnthan)在外套里藏了一把手枪、一把突击步枪和一把猎枪,在举行听证会时闯入了法庭,把武器交给了索莱达三兄弟。(参考来源:https://www.freedomarchives.org/George%20Jackson.html)
“法政建筑——直面一场美学调查” (Forensic Architecture Towards an Investigative Aesthetics),MACBA,巴塞罗那,2017
皮埃尔 · 于热,《未来生命之后》(Pierre Huyghe, After ALife Ahead), 明斯特雕塑展,2017。
“城市王子/公主” (City Prince/sses),Palais de Tokyo,巴黎,2019
*以上图片如无特别说明,均由杨北辰提供


本期展览史 “星图 ”



1. 第53届威尼斯双年展(2009)主题为“制造世界”(Making Worlds),由瑞典艺术策展人和艺术评论家 Daniel Birnbaum 担任总策展人。


2. 克莱尔·毕莎普(Claire Bishop),英国艺术史学家,评论家。其论文《对抗与关系美学》(2004)在对关系美学(relational aesthetics)与社会参与式艺术(Socially-engaged Art) 的讨论中有着重要影响。


3. 黑特·史德耶尔 (Hito Steyerl )曾写文章《美术馆即工厂?》(Is a Museum a Factory? ,2009)。文中黑特把美术馆想象为一个特殊的现代工厂,生产着影像、生活方式与文化价值。特别的,当美术馆作为区别于电影院的新型工厂,观看影像装置的观众也成为了工人--无法获知艺术生产线的全貌,同时以解读作品的方式参与着艺术的生产。

英文原文:https://www.e-flux.com/journal/07/61390/is-a-museum-a-factory/


4. Dispositif一词最初由米歇尔·福柯 (Michel Foucault) 提出,指涉的是能把多种异质性因素(话语的以及物质实践的)整合在一起的机制或构造。并有多种英文翻译,包括仪器(Apparatus)或部署(Deployment)。在电影理论中,dispositif“既不同于影像的操作与语法现象,亦非电影的技术与物质设备,也不是电影的社会-文化结构,而是上述所有一切的‘综合’”。(引自杨北辰 《作为档案的电影》)


5. New Institutionalism(新机构主义)一词最初由乔纳斯·艾克贝格(Jonas Ekeberg)于2003年提出。在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发展的背景之下,开始出现了对于艺术机构、艺术家和参观者之间关系的反思,并开始对博物馆的社会角色进行彻底审视。New Institutionalism将博物馆和艺术机构视为生产场所、研究场所及辩论空间,是连接艺术实验、学术机构及社区的空间;主张机构实践不应只局限于传统的展览项目,也应与其余公众可参与的社会项目一起运作,使观众也可能参与到艺术构想之中。

参考来源:

https://www.on-curating.org/issue-21-reader/new-institutionalism-revisited.html#edn1

英文原文:

https://arthistory.berkeley.edu/wp-content/uploads/2020/04/jbwinstitutionalcrit.pdf


6. 现代艺术博物馆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or MoMA)于1935年起致力于建立电影图书馆(the Film Library),认可电影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

更多:https://www.moma.org/collection/about/curatorial-departments/film


7. 陈传兴 《忧郁文件》,陈传兴作为学者,导演,摄影家,他长期研究影像论述、美学、哲学等领域。1982年陈传兴赴德参观第七届卡萨尔文献展(Kassel Documenta 7,台湾称文件展),后撰写对展览进行深入评论,首度向台湾引入西方前卫的精华,不少台湾前卫艺术工作者受其影响。


8. 基于研究的艺术(research-based art)是近年来当代艺术创作领域令人瞩目的现象。根据Henk Borgdorff、Hakan Topal等人的讨论,艺术研究并非理论,而是思想,意在为意料之外的事情创造空间,扩大可感知世界的界限;注重感知、理解以及我们与世界和他人关系的基础;强调非命题知识和经验表达的“材料思维”。艺术研究和生产的有形方面是新形式的可理解的情动、情感和感知的基础,而非指导性的解释。目前基于研究的艺术比较显著的几个方向有:跨领域、杂生与思辨;记录性的研究;处理档案与历史;调查美学。


9. 想了解关于多元本体论,当代艺术与非人(non-human beings)的讨论, 可深入阅读播客中提到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人类学家布鲁诺·拉图尔 (Bruno Latour)的《自然的政治》和/或艺术史学家T·J·迪蒙斯(T.J. Demos)的《去殖民化自然:当代艺术与生态政治》(2016),《反对人类世:当今的视觉文化和环境》(2017)。





广东时代美术馆即日起到9月24日闭馆布展中


推荐阅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广东时代美术馆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