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时代美术馆

其他

tm展览 | 相地堪舆:图像、田野与地理的诗学

揭示了现代性与地缘政治的复杂关系。在此之上,最后一个章节“幻乡诗章”透过朱英豪、郑安东、刘雨佳、刘昕,以及任泽远的作品,带领观众进入一个跨越时空的幻乡,持续探索人类与自然、科技与生态之间的复杂关系。
7月3日 下午 8:31
其他

tm驻村计划 | “请你绣个人”刺绣工作坊

她说觉得我这里缺个监控,看到我在做毛绒公仔,她决定用毛绒布给我做一个“摄像头”。“这是我第一次做手工!我的手很废的!”做完之后:“做手工好好玩啊!回去之后我也要去晓港买布料!”“摄像头”正在“ROOMMATE
2023年2月22日
其他

tm驻村计划 | “ ROOMMATE 共处一室 ”展览开幕

2022年8月9日,纪怡楠从南至北穿越广州,拖着行李箱走进了黄边村中和里二巷,她是这年“时代101”的驻村艺术家。
2023年1月13日
其他

tm社区行动 | “流动主题月”活动预告

因此我们希望征集大家在流动生活状态下观察到的生活智慧或有趣的时刻,以及任何思考和困惑,形式可以是图片也可以是文字,每位参与者都可以拆开一个投稿盲盒,参观陌生人生活的一角。扫描右边二维码进行投稿展览
2022年12月31日
其他

黄边007的来信 | 在村里发现一个匣子…

黄边村位于白云区鹤龙街道,东侧接设计之都核心区和时代玫瑰园,西至106国道,南临江夏村。这个面积1.3平方公里的小小城中村有着自己的生活节奏,沿池畔而建的长廊串联起社区居民们的日常。
2022年11月30日
其他

tm生滚粥#19 | “策动”与“同旁言说”:带着现实感思考中文语境中的策展

生滚粥之“生滚展览史”我们将与活跃的策展人对话,从个体出发,去描摹他们的影响网络、实践轨迹、交叉位置。面对很多时候并不被认可为独立学科的展览史,每个实践者,有怎样的共识?又有怎样的视差?在逐渐铺陈开的对话中,看到展览史,展览史中的个体,也看展览史编织出的文化和社会脉络。第四期“生滚展览史”中,我们采访的是“三个争议的场域:漫长的九十年代及其当世寓言”的研究员聂小依。在英国策展专业求学的过程中,小依对于西方机构批判理论泛用性的范围产生了疑惑,并试图从中国的当代艺术土壤中探索关于机构的真相。同时作为长征计划的参与者与研究者,小依通过自身的现实感迷思,得以体认到九十年代的中国艺术家所关心与疑虑的议题,获得了以“同旁言说”的叙事讲述机构历史的可能性。当深入探索长征计划时,这一项目所身处的参与性艺术的宏大图景,使得回溯“Curate”这一词汇植入中文语境时所产生的语义分叉成为一件必要之事。“策展”(Curate)还是“策动”(Curate)?这既是世纪之交的实践者所考量的问题,也是当下我们所必需做的——或者,更准确地说——不得不做的选择。▲
2022年9月29日
其他

tm理想食堂 | 「打边炉,不要装!」工作坊+物物交换召集

对于社会生活而言,最困难的改变就是对大众生活模式的改造。已然形成的现代消费模式......它打造的生活态度,必然以过度消费为底线。最困难的不在于改变道德姿态或者思想立场,而在于改变生活行为和生活感觉本身。试想,现代生活中那些潜移默化的过度消耗,不正是被罩上了“文明”“成功”的光环,诱导着价值判断的共谋吗?——孙歌,《从那霸到上海:在临界状态中生活》没错,理想食堂的活动还在继续,主理人“可持续冒芽日”还在冒芽,「芽!亚档口」也还在持续开放.......国庆小长假,我们有个关于“包装”的讨论和聚会,邀请你来参加。“包装”时常被看作是用心的体现,一份精心包装的食物或礼物,似乎代表着隆重与正式。芽痞们烦恼的却是,无处不见的包装,是否有必要,是否造成过度浪费?泛滥的工业化制造下,机器打出的酱料太过均匀,以至于失去了食物的颗粒感。超市里包装好的酱料满坑满谷,添加剂让它们鲜美诱人,永不停歇的流水线形塑着我们的味蕾和欲望。短视频也教导我们做饭离不开调一个蘸鞋底都好吃的料汁。同样被“包装”了的,还有本土的吃食:麻婆豆腐味鸡肉堡、番茄火锅味薯片,塑封下的食物被压缩转译,本土风味成了跨国食品公司打入全球市场的包装,这即是全球在地化的例症。那么,你是否记得,活生生的食物的味道是怎样的呢?在「打边炉,不要装!」酱料·火锅工作坊上,让我们一起讨论日常生活里工业化、全球化的食物生态,和阿炳一起动手做妈妈味道的酱料,和本共同自制番茄锅底。不买包装酱料,不用火锅底料包,一起在理想食堂打边炉吧!「打边炉,不要装!」酱料·火锅工作坊
2022年9月28日
其他

《过山谣》新书发布+座谈|来自人类学与当代艺术的一次合作

《过山谣》新书发布+座谈来自人类学与当代艺术的一次合作时间:9月24日,周六,上午10:30
2022年9月21日
其他

在线讲座 | 推想式共创:后互联生态系统实验

Kultys画廊,柏林Eigenheim画廊,佛罗伦萨美第奇宫,米兰设计周,北京今日美术馆,成都双年展,北京松美术馆,上海明当代美术馆等。他的近期奖项和驻留包括阿尔弗雷德艺术学院The
2022年9月14日
其他

人民公园BeeBee站 x 2522 三方艺术辩论会 | 一场关于艺术生存的探索

生存是大多数艺术从业者一直在面临的问题,虽然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在后疫情时代中,仿佛这现实的难坎变得更加雪上加霜,笼罩在厚厚的迷雾中进退两难。如何面对?是佛系的态度看待,抑或在过程中间接性的尝试调整,试图走出厚重的雾霾?是继续为热爱发电还是选择更为实际的方式存活?本次“当下艺术生存的探索”讨论会邀请了来自不同城市背景和机构背景的空间主理人、艺术项目发起人、美术馆人、艺术家、策展人,以艺术生存为主题展开关于生存现状、在实践中所面临的阻碍、曾经及现在的尝试与改变、艺术机构对于这个时代的意义等方面进行多维度的讨论与分享。既回溯艺术从业者在面对不同遭遇语境下的思考逻辑与方法论,同时也探索在未来可持续生存的更多可能性。同时【三方艺术辩论会】(原名:艺术辩论会)希望以辩论和思辨的方式让更多人参与到其中,从不同的背景角度开启关于“艺术生存”的思辨之旅。当下艺术生存的探索——三方艺术辩论会延伸讨论会项目发起人&主持人:暮暮、张英俊(2522
2022年9月6日
其他

tm人工对话 | 人群散开之后

本周末,展览“河流脉搏”人工对话继续进行。周六(8月27日),芳菲和大家一起透过展览现场,观察生活在这几条河流经过的地带人们“为何漂泊”。人群的聚集和散开,也让语言在创造和延续的过程中留下独特的轨迹。周日(8月28日),对于东南亚语言有着浓厚兴趣的小明君将带大家探秘一段段河流和语言的故事。以下活动免费,不包含展览门票无需提前报名,对话定时定点开启人工对话-编号20220827“我们为何漂泊”-
2022年8月25日
其他

tm驻村计划 | “黄边万事屋”开张大吉

在广州白云区黄边村的某个角落,一间名为时代101的小门面缓缓卷起1米8宽的卷闸门,在一线夹缝阳光中正式迎来了今年第一位驻村艺术家。photo
2022年8月24日
其他

人民公园BeeBee站x教育者沙龙 | 开放的行动者——以三个美术馆为例的公共教育策略与实践

人民公园BeeBee站再次迎来“教育者沙龙”的发声。本期进一步深入艺术机构里的公共教育策略探讨,邀请刘阳以珠三角地区超过十年发展历史的三个美术馆为例,分享不同机构如何建立起自己的策略版图和行动体系。“教育者沙龙”由知艺文化主办,持续围绕艺术教育领域的相关理念、价值观和方法论,邀请艺术教育创见者、研究者和行动者进行月度分享。欢迎加入,与我们共同交流、反思、连接、发现、共享。愿每一次相遇都有所得。伴随着1980年代思想的突围,中国的当代艺术开始谱写自己的现场。在并不长的发展时间线里,企业成为最积极响应和投入建设当代艺术美术馆的力量之一。在2000年前后以来的深圳和广州,美术馆建设浪潮里相继出现了数个由企业支持的机构,它们各自的实践有不同的模式与特点。这些机构参与了整个行业不同阶段的发展:从以收藏、展示、交流、美育为目的,到强调知识生产的学术建设,再到今天重新意识到其作为公共空间的重要性,构建知识共享和经验对话的连接性场域。美术馆里发生的思考和实践,与当代社会的发展和转向一样来得迅速且具有应激性。深圳地铁壁画工程《抱怨合唱团》Tellervo
2022年8月22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活动招募 | “河流脉搏”亲子导赏专场

暑假的一天,一群小朋友来到时代美术馆。他们一边看展,一边热烈地讨论着。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在展厅里游历的时候,说了些什么吧......为什么美术馆有这么多“规矩”呢?我看见美术馆里有几位穿着工作服的叔叔阿姨在巡逻,他们是做什么的?每个作品都有自己的“标签”,上面写了好多东西,可我还是看不懂艺术家想说什么...
2022年8月21日
其他

我家分馆 | 种子会在无数个春日里发芽

广东时代美术馆arToo课堂“我家分馆——拉杆箱上的美术馆”儿童社会情感学习作品展巡展第3站开学前,来图书馆看我的展2022年夏天,一场特别的“旅行”悄然开始。在7月3日-16日两周时间里,“我看,我想,我做”三个板块的实践课程往返于广东时代美术馆和黄边社区之间,引导孩子们尝试寻找日常碎片中的艺术线索,将美术馆激发的艺术灵感与田野调查、反复讨论、动手实践结合,在拉杆箱上建起一座移动的“我家分馆”。滑动查看更多“我家分馆”精彩瞬间➡️从第一次与广东时代美术馆这样一座“居民楼里的美术馆”见面,到观察黄边建筑、亲手绘出“黄边地图”;从在导师的带领下尝试理解、欣赏艺术家的创作,到自己动手施展才艺、设计并完成行李箱作品;从认识美术馆的台前幕后和每一种工作,在美术馆学习观展规则与沟通技巧,到独立在黄边和美术馆的“我家分馆”展览上岗值班、承担责任、邀请黄边村民参观展览……储备小馆长们一路升级,晋升成为“一人馆长”,从“看热闹的小观众”变身成为“天马行空的艺术创作者”和“脚踏实地的运营者”。他们做了些什么?是怎么做到的?在走进社区和管理“我家分馆”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开幕式当天,让我们与创作者面对面交流,一起听听、看看孩子们眼中的我家、美术馆、艺术和社会吧!开幕时间:⏰2022年8月21日
2022年8月19日
其他

tm理想食堂 | 拉面工作坊:由食物串联起的生活

上上个星期,在“可持续冒芽日”的辛勤劳作下,「芽!亚档口」紧锣密鼓地开业了。当天档口人潮涌动,来自各方的热情与好奇溢出食堂的边界,熟悉的、不熟悉的人,都借由美甲、彩妆、旧物、素饼和发酵饮料的名义,攀谈起各自的往事与记忆。>开幕现场,有朋友抱怨档口空间太小太窄,人与人摩肩接踵;也有朋友喜欢这里小而精的布局,为久违的人潮拥挤欢呼。>档口的开幕也非常“野生”:展出的BB椅、花裤子、桌布、植物大多都是芽痞们从朋友家“搜刮”来的;摆出展品的门板,是芽痞在搬运物资到美术馆的路上捡到的;写招牌的卡纸,也是用完废弃的。档口展出
2022年8月18日
其他

tm人工对话 | 出发!沿河而上

本周末展览“河流脉搏”人工对话继续进行,两位有趣的“领航人”将从不同的视角带你看展、对话和讨论。周六(8月20日),跟着Yvonne探索展览关注的四条跨国河流,感受沿河各地不同民族和文化的交融与流动;陈焓将在周日(8月21日)约定你,一起走进河流与沿岸人民的内心,了解“他们”的故事。以下活动免费,不包含展览门票无需提前报名,对话定时定点开启人工对话-编号20220820“一起探索河流生命源”-
2022年8月18日
其他

凛冬将至,匍匐前进。

命运是怎样地,在诗中一去永不复返,它是怎样地,在诗中成为模糊的影象?所有发生过的事物,总是先于我们的判断,我们无从追赶,难以辨认。我们目睹了,发生过的事物,那些时代的豪言壮语,并非为我们所说出。有何胜利可言?挺住就是一切。——里尔克如果我们以后视眼光看已经过半的2022年,这可能不是最坏的结果,因为tm还在。世界的失序仅顷刻之间,眼见的现象,总会滞后于事物的本质,一如根的腐坏,虽不可见,但早于叶落枯黄。现在的安排,对我们来说并不突然。民营地产企业的困境不仅仅存在于朋友圈里,从2021年的年底开始,tm已经历了几轮的调整,直到今年年中一切加速。整个环境的恶化似乎欲盖弥彰,这一步并不仅仅来自于当下的困境,因为我们深知往后会更艰难。一次暂别6月时代艺术中心(柏林)退出空间,只是个先兆……2022年10月8日展览《河流脉搏——穿越边界交叠的世界》的结束之日——也是美术馆19楼展厅项目与观众的暂别之日。计划中的展览、收藏、出版及公共项目将延期至2023年年底之后。二十年在路上从2003年9月29日广东美术馆时代分馆起,2023年刚好是tm的二十周年。在那些开拓的日子里,我们从无到有,孕育希望。2010年12月31日tm正式成立并开放。我们栖身于社区,为艺术的表达和思考提供空间。2012年创办黄边站,我们努力催生一种新的艺术生态。2017年tm参与发起五行会,地区联结从想象变为行动。2018年启动时代艺术中心(柏林),我们向世界发声。2019年创立南方收藏家联合会,我们希望与其他社会力量和资本一起,探索共生的可能。2020年疫情开始,我们脚踏实地,积极应对。直至今年,种种的不可抗力,令人举步维艰。脆弱的民营力量这不是挫折的第一次。2008年金融危机,同样影响到了脆弱的民营地产,当时正在建造的时代新馆工地停工一年。幸运的是时代地产熬了过去,后逐步发展壮大,2013年香港上市,2018年更名为时代中国。这些年,tm与时代中国持续探索对当代文化艺术的支持模式。在可持续模式尚未建立的时候,机构是脆弱的,但上半年诡异的现实让我们知道,在众所周知的环境面前,资本同样脆弱。从创办、设计、建造到运营,时代中国对tm的无偿投入已超过2亿元人民币。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把美术馆作为公益事业的理念,让tm得以最大可能的保持了机构的独立性和公共性,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同与肯定。中国当代艺术在过去几十年跟随着经济社会大环境摸索本土化的道路,尤其在过去二十年间,民营力量对艺术发展做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很大程度上填补了公共意识支持不足的空缺。然而,在变动的大环境中,艺术的持续发展也是脆弱的。从资本的放任,到资本的无力,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系统工程与模式之辩我们在2017年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在缺乏系统支持的背景之下,确实先天不足。(“这条路,我们先走为敬”)我们之前设想参照公司股份制结构,设立数十个董事以出借资金的方式来组成基础资本金,通过封闭信托的模式产生的收益来提供美术馆运营所需要的资金。几年实践下来,只有杜杰一位参与。它的可行性,与社会对当代艺术公共性的认知,以及政策与环境的发展密不可分。模式的探索作为一项倡议,引起了同行的诸多讨论,它的失败作为一个案例,也值得被记住——又或者,模式之辨将成为我们共同的火种。回顾当时设定的模式,目标是可行的,即需要一个足够金额的资本金采取封闭信托的模式,并通过公共契约永久固定下来。我们也从同行的探索中学习,例如和的慈善基金会模式:图片来源:和的慈善基金会公众号大多数其他的商业性模式都不足以避险。关键的问题是这份足够额度的基础资本金如何获取?“我们”成就了彼此左图:广东时代美术馆团队右图:时代艺术中心(柏林)团队tm在业内外都有着好口碑,我们经常被赞誉为中国大陆展览和活动质量最稳定的美术馆之一,并且致力成为艺术生态的积极参与者,行业规范和伦理的探路人;我们在二十年的时间内搭建跨地区、跨学科的交流,并持续推动新的艺术生产,这一切都离不开曾经在tm工作过的所有人。tm是个大家庭,一个个的tm人坚守艺术的使命,构建了tm的专业性运营、实验性探索和高品质呈现。她(他)们是:赵趄、刘茜、沈瑞筠、蔡影茜、陈国杰、陈冬阳、潘竞、林燕妮、王莉莉、梁健华、余洁施、周丽华、张丹、唐子健、李鑫、谭悦、胡濒丹、曹梦、潘思明、周育贤、李璐瑶、蔡嘉炜、子静、刘伟锋、佘平杰、朱丽娜、张霁雯、郭芳、黄晓优、蔡俏凌、吴建儒、徐然、舒欢、刘宣妤、刘阳、卞雨佳、蔡东秀、张涵露、郭芸、沈军、彭铭钧、许愿、周明娟、张盼、陈铭聪、潘熙顺、李美华、刘亦果、黄小文、龙凤萍、叶婉红、周桥发、冯伟华、孙嘉聪、胡朝风、石君龙。时代艺术中心(柏林):希蓓、朱晓闻、Celina
2022年8月17日
其他

tm展览 | 河流脉搏——穿越边界交叠的世界

参展艺术家:陈萧伊,程新皓,崔建,夏本度·德,吉特拉邦·凯康姆,林索占利纳,苗文翻译局,無名营造社,南塔瓦·努班查邦,潘涛阮,萨望翁·雍维,张世明,张晓明,资佰
2022年8月8日
其他

苗文饼干工作坊:快来,一起“造语言”

在“河流脉搏”展览中,致力于推广苗语应用的苗文翻译局,讲述了苗文消失的古老传说:写在饼上或者动物皮、树皮的古老苗文,被饥饿的祖先吃掉了,导致苗文失传于世。展览之外,苗文饼干工作坊给饥饿的人们提供了栖息地,专注于让亲子家庭发挥奇思妙想,在学习苗文的同时,定制属于各自的苗文饼干。让我们一起,在烹饪的鲜香中,来一场即兴的“吃苗文”复兴。
2022年8月7日
其他

影像分享 | “非洲,我对你说 Oh Hear Me Africa”

“非洲,我对你说”是为期四天的影像分享活动,同时我们希望以影像激发讨论,在广东时代美术馆旁厅,将有小型包含摄影、文献在内的展示,活动的最后一天,我们邀请参与的朋友们一起在这里,分享想法、音乐与美食。
2022年8月3日
其他

tm理想食堂 |「芽!亚档口」开幕派对:来芽,来亚!

今年,理想食堂迎来第一届主理人“可持续冒芽日”,一同策划了「芽!亚档口」,在春困夏倦的侵袭下,理想的烹饪计划缓慢地进行着。时间飞逝,气温不断攀升,档口逐渐成型,ta们的理想也悄悄熟了,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清甜。2022年8月7日,终于迎来了档口的开幕。高温作业不易,快来堂食,鼓励一下!开幕日安排时间2022年8月7日
2022年8月2日
其他

广东时代美术馆2022年8月展览活动预告

Design)发起并实施“移筑”事件,将一座侗族禾仓移入东厅。本期“有读招待所”中,我们邀请观众透过一座建筑所开启的通道,阅读人与族群的生活形态,思考在传统与更新、流动与安居之间复杂的个体经验。
2022年8月1日
其他

hi 美术馆,我们又见面啦

​广东时代美术馆arToo课堂——「我家分馆——拉杆箱上的美术馆」巡展第二站展期:2022年7月30日-8月17日时间:
2022年7月30日
其他

小馆长“升职记”

七月的广州,有闷热厚重的夏季空气和无征兆间歇下落的雨水,有一条村,一座美术馆,还有一群放暑假在家坐不住的小孩。
2022年7月25日
其他

tm生滚粥#18 | 南北同此凉热:疫症中的流动、创作与生存

最近我们在广州迎来了一波从上海和其它城市南下的朋友,可能是相对稳定宽松的防疫政策,也可能反映了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地艺术生态的日趋分化。今天邀请到的两位嘉宾沈军和李继忠,他们是一年多前搬到广州来的,最近由于个人生活和工作计划的改变,马上就要离开了。时代美术馆作为一个“土著机构”,希望尽一点地主之谊,用轻松的方式记录一下他们这段时间的创作和实践轨迹,并聊一下他们在广州生活的体验和感受。▲
2022年7月22日
其他

tm x 新亚洲影志 | 造梦的秘密:12部“飞屋环游——城市工作坊广州站”作品展映

在岭南湿润的夏日,风扇呼呼地吹走脸上的汗珠,新亚洲影志城市工作坊广州站的导师与12位学员在堆满旧书的教室里,讨论造梦的秘密。一位刚满20岁的学员问:“年轻人生活阅历少,想法不能支撑内容怎么办?”
2022年7月21日
其他

tm传送门#13|你的专属情感劳动AI解决方案

本期播客邀请到集体创作共同体“老妖精”的两位成员林翠西和方胆疼,一起讨论在作品当中,如何用AI解决方案深入“情感劳动”的主题、WeaverGirl™的“产品”如何和使用者、观众产生互动,以及“织女计划”作为一个跨学科的创作网络在实施过程中和不同群体碰撞出来的火花。因为自身不易被察觉的特性,情感劳动常常被隐藏在很多职业工作背后,而从事这些职业的大多数也是女性。老妖精通过对这一概念及现象的觉察,发起了长期跨学科实践“织女计划”,以一个虚构的情感科技品牌
2022年7月18日
其他

“我邀请你来美术馆,你开心吗?”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本季招募推文👇
2022年7月16日
其他

地胆菜单:危机下的因“地”制宜

骆诗韵(低地成员)、钟雯旭,《花粉生态》2021,多尺寸,影像图片由艺术家惠允骆诗韵(低地成员)、钟雯旭,《花粉生态》2021,多尺寸,印刷品图片由艺术家惠允
2022年7月12日
其他

[放映+映后谈] 黄伟凯:流浪生活里的流动记忆——新亚洲影志广州开放夜

一名流浪歌手在城市商业中心的过街隧道里卖唱为生与其他街头艺人的竞争与保安、城管的长期周旋与清洁女工、拾荒者和徒弟的鸡零狗碎与新旧女友的爱情纠葛……所有的情境都在天河城附近的地下通道以及他在城中村内的临时住所展开——不可错过的精彩预告预告片段由导演提供《飘》(2005)是黄伟凯导演的纪录片首作,讲述了一位来自河南农村的流浪歌手,在而立之年动荡不安的生活和情感经历。影片曾获云之南记录影像展“黑陶奖”并入选第30届香港国际电影节。广东时代美术馆作为“新亚洲影志城市工作坊”
2022年7月6日
其他

河流脉搏 | 周末放映单元预告

该影片为云南乡村之眼乡土文化研究中心2020年对外援助项目“澜湄之眼”影像技术人才计划成果之一。南塔瓦·努班查邦
2022年7月5日
其他

征集100份“地胆菜单”

我们所遭遇的疫症不如期望般迅速退潮,相反,未知尽头的持续令我们陷入局促与不安中,不得不体验紧急状态下的“今时唔同往日”(粤语,意思为“今非昔比”)。成熟的种植技术和发达的交通运输早已宠坏了我们,以至于在无法吃上新鲜蔬菜时,我们才反应过来诉诸自救。“地胆菜单”正是源于此次疫症下的自救行动。那些平日里在外探索美食、累积必吃清单的识食“地胆”(粤语,广东人爱称熟悉街头巷尾美食的人为“地胆”)在特殊时期不得不转移阵“地”——在自家厨房试图炮制通过所有自救手段获得的食材。于是,这种情况下生成的菜单变成了特殊状态下供应的替代性菜单,成为了承载着具体生存状态的在场见证者。为此,我们邀请了身边经历过封控或隔离的朋友一同来填写了这份关于疫情的“地胆菜单”。伴随着这些具体而微的菜单,我们进入到一个又一个鲜活的故事当中。当疫症逐渐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时,我们或被动或主动地回归到对日常的、落地的思考,正如列斐伏尔在《日常生活批判》一书中提及的那样,“日常生活的平凡事什中所蕴含的经济和意识形态只有在发生革命危机的时刻才能提高到政治意识的水平”。在他的指引之下,即日常生活中意识形态遮蔽了“经济现实、现存的政治上层建筑的作用和革命的政治意识”,因而“导致了日常生活内含的更深刻、更高级的本质隐蔽起来”,当多层次的日常实践被置于新的坐标系中观察时(这个坐标系由特殊状态所对应的空间、环境、社会系统及日常万物的力量构成,用于挖掘个体经验和这些因子互动生产出的强大生命力),我们似乎能获得更具体的关于日常生活的指示——去多角度地、联系性地展开自己和他人在近乎停滞时间里的日常生活。因此,我们诚邀各位分享疫情期间的生命故事,用食物来勾连对日常的观察和思考。本次公开征集的内容将用于「低地GROUNDED」小组的作品创作中,该作品将于7月16日在南方收藏家联合会主办的同名展览「地胆菜单」中展出。为答谢大家,我们将为每一位参与者送出一份独一无二的“菜单”(共创者证书),以及一套展览视觉周边。欢迎各位地胆踊跃投稿!/
2022年7月4日
其他

你说的话让我吃透了

一楼的tm咖啡有售,欢迎带回家,与热爱学习的童鞋们分享“消化文字”的快乐苗文翻译局,“第六期
2022年7月2日
其他

征集 |「芽!盘子」亚洲素食家庭摄影

熟悉冒芽日的伙伴应该已经获知芽痞们7月末会在广东时代美术馆落地“芽!亚档口”,如果是第一次听说这个消息的话,那可以把这次征集视作我们的官宣。tm理想食堂|2022-2023项目及主理人入选公布
2022年7月1日
其他

tm展览 | 河流脉搏——穿越边界交叠的世界

参展艺术家:陈萧伊,程新皓,崔建,夏本度·德,吉特拉邦·凯康姆,林索占利纳,苗文翻译局,無名营造社,南塔瓦·努班查邦,潘涛阮,萨望翁·雍维,张世明,张晓明,资佰
2022年6月29日
其他

tm理想食堂 | 2022-2023项目及主理人入选公布

广东时代美术馆于今年4月发起了“理想食堂”的首次公开招募,在收到的申请方案中看到了具有实验精神和行动勇气的开拓性尝试。经过初选和复选,我们荣幸地宣布可持续冒芽日携申请项目“芽!亚档口”、
2022年6月24日
其他

招聘 | 南方收藏家联合会项目策划人/实习生

广东时代美术馆于2010年10月在广东省民间组织管理局正式注册为非营利性公益美术馆(民办非企),2010年12月31日正式对外开放。广东时代美术馆从构思、设计到实现的过程,反映了珠三角地区独特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是一个中国南方城市化进程的独特案例。南方收藏家联合会(Southern
2022年6月24日
其他

tm展览 | 河流脉搏——穿越边界交叠的世界

参展艺术家:陈萧伊,程新皓,崔建,夏本度·德,吉特拉邦·凯康姆,林索占利纳,苗文翻译局,無名营造社,南塔瓦·努班查邦,潘涛阮,萨望翁·雍维,张世明,张晓明,资佰
2022年6月21日
其他

线上聊天室:普通的我,遇见当代艺术

如果在搜索引擎里输入关键词“艺术”+“普通人”,得到的热门搜索前三项分别是:艺术普通人能看懂么、艺术普通人欣赏不来、艺术普通人看不懂。随后点击搜索,就会看到许多文章进行着各种讨论:“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艺术有什么用?”“学艺术的孩子,毕业后的前途在那里?”“普通人和艺术家的区别在哪里?”诸如此类。问号背后,是一群在不断地对艺术的价值和作用发问的“我们”,是“我们”在社会生活中面对太多不确定因素的现实时作出的停顿与思索。“我们”是自我怀疑的“普通人”本身,也常常是那些期望推动讨论,进而让更多“普通人”尝试去探索和参与艺术的艺术实践者。所以,艺术在普通人眼里到底是什么样的存在?你还记得遭遇当代艺术的那个时刻是怎么样的吗?真的需要“不普通”才可以搞艺术吗?当个体的生命不断生⻓,艺术和想象织成一条蜿蜒而模糊的“线”,这条“线”不断地与生活的轨迹相交,然后融合、重叠;而后有的人会发觉:噢,其实它们本就源于同一个起点。只是当有太多的注意力都聚焦于“科学”和“思想”所代表的独立、理性精神时,艺术作为非理性面的产物,总是被人们有意无意地从生产生活中抽离开去,逐渐变成在普通人眼里遥不可及的、只属于那群艺术家们的、另一个世界的存在了。关于艺术与日常生活的迷思其实常存于人们的脑海。在当下复杂的大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信息的流转,既单一封闭又纷繁杂乱,想要搜寻线索、厘清答案,似乎更需要能够听见个体的真实经历,还原故事生发时的具体情景,并从前情后事中看到一颗石子如何激出不同涟漪。关于艺术这个主题,除了职业化的论述,不妨也追问一下我们与它相遇的原初,回望那条“普通不普通”的分界线,听见来自于更多“和我一样的普通人”的讲述,甚至探问下艺术给今天和明天的我们能带来什么。
2022年6月19日
其他

儿童节真正快乐!报名小馆长,送神兽超值礼包换两周安宁!

广东时代美术馆自主开发的“arToo课堂:我家分馆”已经顺利举办两年了,目前开启“arToo课堂:我家分馆”第三季小馆长招募!疫情的反复不定让孩子们习惯了线上听课、居家隔离与游戏成为常态的匣子生活,而我们仍旧希望借“艺术”的窗口,让孩子们将目光投射进邻里社群与周遭世界。今年夏天,我们将通过为期两周的夏令营,让小馆长们在社区游历中观察思考身边的人、事、物,通过“艺术”的思维与创造力训练,认识到“我家”与“社会”的紧密联结。🌟
2022年6月1日
其他

黑帐篷笔记|如何与一座山相处,如何理解灾难

今年一月,“黑帐篷剧场”放映了人类学家郭净所拍摄的《登山物语》,影片聚焦发生在1991年的“梅里山难”事件和其后续的影响,为我们理解云南藏区神山信仰的宇宙观,多元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不同知识体系的对话等打开了许多讨论的空间。映后我们与郭净进行了线上交流,以下为现场讨论的内容节选。《登山物语》放映现场子木:这场放映的一个契机是“梅里山难”的31周年,这次策划的想法,是我们在31年之后,在广州去看这场灾难是不是有一些新的面向。这部电影包含了不同人群对这场灾难的不同的解读,有事实层面的,包括非常技术操作层面的,像是登山队营地的选址问题,复杂的气象状况等,往往被认为是一种人为无法控制的自然因素。但其实在当地藏族村民的山神信仰体系里,被理解为冒犯神山的报应。作为一个非神山信仰生活群体的外部的人,我们今天怎样去理解这场灾难,是不是可以用一个更加生态性的角度?将山难视作为具有象征性的,人类行为对于自然生态平衡的一种破坏,尤其是涉及到气候变化这样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影片关注的遇难登山队员的遗体和遗物搜寻,因为气温升高冰川加速融化,这些遗存更快的从上游转移到下游,冰川裂缝让搜寻工作更加艰难,人道主义式的与生命告别与自然对于万物的力量交杂在一起,更是提出了很多理解山难事件的纬度。您从1998年开始以“梅里山难”事件为切入点进入德钦研究村民与山的关系,到现在多年过后,您对这个事件会否有新的理解的角度?郭净:从开始去拍摄卡瓦格博,去研究它,然后到现在,实际上我已经好多年没回去这个地方,但是山难事件反应出的基本问题都还存在,包括当地人和旅游者之间复杂的关系,当地人和当地野生世界之间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这些问题都还存在。大家可以去看几本书,一本是我们策划的,片子里面拍到的寻找遇难登山队员遗体的小林尚礼写的一本书,叫做《梅里雪山:寻找17位友人》,是由蒙古族的学者乌尼尔从日文翻译到中文的,这个是已经出版的一本书,今年我们还有两本书要出来,我的书就叫《登山物语》,我一般的做法是将相关人类学研究做一部片子和一本书,用文字和影像双重的方式来叙事。另外一本是我和两个藏族朋友章忠云和扎西尼玛合写的,叫《卡瓦格博圣境图志》,是用地图的方式去研究这座山周边的四个村子所信仰的神山群,而且把它们跟整个喜马拉雅的神山体系相联系。这个研究的背景我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我们通常在现代的文化当中把自然和人分开来看,包括保护自然这样一个概念,实际上也是基于人和自然是分离的这样的想法而提出来的。但是在那些真正跟自然生活在一起的群体,包括青藏高原的藏族和其他民族,不管是农民也好,牧民也好,他们的生活比我们要更加的融入到自然当中。从他们的观点看来,人和自然是无法完全分开的。那么他们采取什么办法去跟自然打交道呢?他们的方式就是在做自然的开发活动时自我约束。人是必须要做开发性活动的,你种田对不对?有的还打猎的,要伐木,要采集森林的资源,要利用森林的水源等等之类的,但是他们会去把开发性活动有一个划分,尽量的不要去打破生态平衡。我们研究时发现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云南德钦藏族村民对神山是划了一个内部和外部空间的,但是这种划分跟我们把人和自然分开的概念是不一样的,划分内外空间使用两种命名体系,在外部世界人居住的这一块,包括田地、房屋,还有人群的所有这些设施,这一块是外部世界,是以房子和土地来命名的。那么在内部世界,设有一条封山线,封山线以内的这些山、树、石头都用神圣的方式来命名,当地人创造了既相互连接,又有所隔离的两个空间,以此维持可持续的生活。那么像我们要把人与自然截然分开,其实是因为我们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方法去跟周围的野生世界发生关系,实际上我们现在所说的自然绝大部分是被我们所控制的一个东西,跟藏民所说的自然又是不一样的,总体来说这10多年的人类学调查对我的影响非常大,就制作了这样一个作品。我们大家都知道,现在全球面临的人和自然的冲突是越来越剧烈,学者提出了很多的方法要去解决这些问题,但是如果你是站在当地人的立场来看这件事情,很多的解决方法实际上都是把事情越来越复杂化,用一种技术叠加在另外一种技术上,层层的叠加上去,实际上最后这个问题会变得无法解决。所以我想用这些影片也好,书也好,来说说另外一种观点。这些观点不是我的观点,是当地人的观点,他们是怎么看这个事情,当然也不是说当地人的观点都是对的。这中间有个非常有趣的东西,就是双方怎么相互理解,比如说像藏族人说的神山,拿出来用现在的话说是没有普世(科学)价值的,当代人是不相信这个东西的。那么当这些做环境保护的学者和当地人进行交流,怎么去寻找共同语言呢?藏地神山的空间划分
2022年5月28日
其他

arToo课堂: 我家分馆第三季 | 小馆长15位,现正招募!

还记得去年夏天之际,12位小馆长们从广东时代美术馆自主开发的“arToo课堂:我家分馆”毕业,通过八天的课堂讨论、头脑风暴及自主实践,在黄边村的“时代101”空间创建了属于自己的美术馆,并在艺术创作中学会独立思考与行动,更好地应对当下生活和自我成长。疫情的反复不定让孩子们习惯了线上听课、居家隔离与游戏成为常态的匣子生活,而我们仍旧希望借“艺术”的窗口,让孩子们将目光投射进邻里社群与周遭世界。今年夏天,我们将通过为期两周的夏令营,让小馆长们在社区游历中观察思考身边的人、事、物,通过“艺术”的思维与创造力训练,认识到“我家”与“社会”的紧密联结,并在此开启“arToo课堂:我家分馆”第三季小馆长招募。美术馆白云下的放飞接地气的黄边学习旅程(2021第二季课程瞬间回顾,请滑动观看)今年夏天,“arToo课堂:我家分馆”又回来了!打开匣子,走出家门,拥抱更广阔的世界吧!这个夏天,【我家分馆——拉杆箱上的美术馆】如约而至!在当下,我们似乎已习惯出行计划一次次被搁置、依靠虚拟信息探索世界的边界、在屏幕上与他人产生连结。当世界缩成一个房间,孩子们如何理解“我家”、“社区”、“美术馆”,又如何看见并理解真实世界中的社区连接、劳动价值、城乡关系?在这个暑期,“arToo课堂:我家分馆”第三季将继续以“拉杆箱上的美术馆”为主题,尝试为孩子们提供另一种理解世界的渠道,并用艺术创作发声表达的机会。什么是“拉杆箱上的美术馆”?把“我家”和“社区”装进“行李箱中的美术馆”!迈不开的脚步可能限制孩子们远行的机会,却无法限制孩子们出游的渴望与“神游”的心。不局限于固定的场所,“家”可以是和家人待在一起的室内空间;“家”可以是因航班取消无法回程所滞留的一座海岛;“家”甚至可以藏身于迷你行李箱,成为会移动的美术馆。2021届小馆长们的创作结晶参与第三季“我家分馆”夏令营,你将会收获被艺术激发的成长使命7月3日开幕的启动课上,孩子们将反客为主,从“看热闹”的小观众变身艺术创作者和运营者,了解美术馆的台前幕后,以特别角度体验当代艺术的乐趣与价值,进行深入思考与实践行动。小馆长正在馆内值班“我看”7月4日-7月7日,授课老师将协同孩子们多次行走于黄边村,透过不同话题、不同角度去观察民俗如何传承、城市如何发展、艺术在何处发生。孩子们将学会运用艺术的视角,在游走中观察日常生活、劳动价值、学会共情与沟通。行走于黄边村“我想”7月8日-10日,授课老师们将带领小馆长们开始头脑风暴,激发孩子们的创意灵感,重新思考“我家”——“社区”——“当代艺术”的有机连接,扩展对当下生活以及个人成长的另一种认知视角。小馆长们一起头脑风暴“我做”7月11日-7月15日,
2022年5月17日
其他

工作坊招募 | 去中心化与技术治理的迷思

本次工作坊并不是一次课程,而是围绕下文所述主题所进行的一次集体研习。组织方也会作为探索者(而不是教导者)参与进来。同时,我们更希望每位参与者都能在这个过程中成为更好的讲述者和彼此的引导者。2.
2022年5月16日
其他

tm传送门#12|豆泥:让DAO联手公益团体创造新的文化共识

NFT的藏家由哪些不同社群构成?收藏者在收藏什么?区别于传统的艺术品收藏家,NFT的收藏者、参与者,实际上都可以是一种通过收藏的行动来共创和拥抱新的文化共识。[27:50]
2022年4月27日
其他

线上放映+对话|看不到完整的风景:山地影像三种

0:00-24:00观看方式:届时请点击文末「原文链接」或将以下地址复制至浏览器https://space.bilibili.com/386823859
2022年4月19日
其他

tm讲座 | 车致新 & 李丹:媒介中的“噪音”与“去噪音”

共同期待2022年的媒介实验室因疫情防控需要,美术馆目前临时闭馆中,开放时间另行通知。
2022年4月18日
其他

tm公开招募|理想食堂2022

「您的理想熟了,堂食还是打包?」去年我们在翻新改造“人民公园”的同时,开始酝酿把原有的临街铺面空间发展为一个全新的开放空间实验——“理想食堂”。“开放”一方面指的是在空间位置上,它可以直接与社区居民和美术馆观众相连,另一方面指的是它开放给所有创作者申请,并且鼓励不同特点和运作模式的蓝图设想。
2022年4月18日
其他

实习生招募 | 共同期待2022年的媒介实验室

向左滑动浏览更多广东时代美术馆的媒介实验室已于2021年开启了一系列项目,并创建了一个全新的网站作为日常工作的呈现,https://medialab.timesmuseum.org
2022年4月12日
其他

【开放线上参与】tm讲座|宋轶:赤脚策展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防控需要,我们将原定于4月10日(周日)的讲座“宋轶:赤脚策展”改为线上举行。基于已预约观众的投票结果,我们将讲座时间改定为当日19:00-21:00,欢迎来自各地的朋友们通过zoom参与。祝愿大家都能平安度过艰难的时光。线上参与「赤脚策展」时间:2022年4月10日,周日,19:00-21:00语言:中文ZOOM线上会议
2022年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