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前1.9%!大一就斩获国际大奖!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大连理工大学 2024-06-04

近日 2024年

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成绩揭晓 我校学子获得

特等奖提名奖(Finalist)7项

一等奖(Meritorious Winner)17项

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其中 由未来技术学院

本科一年级学生(2023级)

付梓洋 王睿琦 毕文韬组成的队伍

在本次竞赛中获得特等奖提名奖

位列国际前1.9% 


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由美国数学及其应用联合会主办,每年举办一次,是面向所有在校大学生的国际性赛事,也是世界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数学建模竞赛。比赛内容来源于无标准答案的实际问题,涉及经济、管理、环境、资源、生态、医学、安全、未来科技等众多领域,要求每个队伍(最多三名学生)在四天时间内,从六个赛题中自主选择一个题目,针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研究,利用数学、数学软件、计算机和互联网等工具,完成一篇包含假设、数学模型、算法设计、结果及结论等内容的全英文论文。

本届竞赛共有来自全球28912支队伍参赛,参赛高校包括国内外众多顶尖高校。大赛共评出特等奖(Outstanding Winner)35项(获奖率0.12%);特等提名奖(Finalist Winner)515项(获奖率1.78%)。


学校在本次竞赛前

组织开展相关课程培训

在培训过程中

特别注重对低年级学生的培养

在7个获得特等奖提名奖的队伍中

1支队伍由本科一年级学生组成

5支队伍由本科二年级学生组成

  

获奖证书


未来技术学院付梓洋、王睿琦、毕文韬团队选择了资源可用性与性别比例问题( Resource Availability and Sex Ratios),通过查阅资料和灵活运用课堂知识,建立了基于Lotka-Volterra方程的捕食系统模型,并在基础模型上加以创新,巧妙结合Logistic算法和博弈论等多种相关算法,综合考虑种群中捕食、种间竞争、寄生、互利共生等多种情况,最终以种间关系、种内关系、生物对生态系统整体影响三大方面作为主体,给出了解决方案。最后,团队对建立的模型进行全面评估,给出模型的创新点及优势,并提出可以进一步改进模型的措施。

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团队抛弃了以往的分工模式,由每名成员先针对每个问题进行文献和资料的查阅、理解,再将查到的相关建模方法与内容汇总整理,最终确定每名成员的工作。团队成员也会进行任务动态调整分配,利用在线协作工具保持紧密联系,提升协作效率,高效完赛。

左:毕文韬 中:付梓洋 右:王睿琦

手势的意思是“向O奖发起冲击”


本次参赛

既锻炼和发挥创新能力

又考验综合素质与合作精神

本科一年级就斩获国际大奖

三位同学有什么感想?👇



智创2302 付梓洋

生源地高中:吉林油田高级中学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经过此次比赛,我认为:对自身来说,无论做什么事情,最关键的是持之以恒、不轻言放弃的毅力与坚忍;对一个团队来说,凝聚力与协作力也至关重要。另外,在日常生活中,无论什么时候都应敢于尝试,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给自己足够的信心及敢于挑战困难的勇气。比赛已经落下帷幕,前行的步履不会停歇,在未来我将不断激励自己,不断提升能力。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智创2302 王睿琦

生源地高中: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这次比赛,让我学到了很多。比赛过程是艰难的,但也是充满挑战与成长的旅程。最后的成果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付出,更离不开团队的凝聚力。此外,面对难题时,我们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稳扎稳打,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气魄迎难而上。 “我一路向前走,满怀着希望,任何可能的事,都在眼前。”



智创2302 毕文韬

生源地高中:大连育明高级中学

经过这次建模比赛,虽然整个过程非常疲惫而且有点烧脑,但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并且有很大的收获。从查文献到找数据,再从建模型到写代码,每一步都充满着各种挑战,前期想的时候感觉挺顺利,但是真到动手实操的时候却又有点迷茫。在三个人的积极沟通与协作下,问题一个个被解决,最终结果也渐渐有了眉目。当最终修改了无数次的论文提交上去的时候,那一刻,感觉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今后,我将继续前行,不断提升自己,追随自己的内心去行动。


高考在即

欢迎报考大连理工大学

你也可以一样优秀 

学在大工  成长成才!


内容来源 | 大工新闻网 未来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编辑排版 | 任亭钰 崔峻菁 常思萌 汪君平

审核校对 | 赫铭 周学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