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伦敦钢琴家事件,和谐跳舞秒变咆哮怒目,一场沟通事故|二湘空间

空间作者 二湘的十一维空间 2024-04-26
思想的碰撞   民声的回鸣
有品格  有良知  有深度  有温度

K和另外一位中国女孩一起弹琴

一场沟通事故


文/刘欣


前几天伦敦钢琴事件想必许多人都已知晓,简单来说,就是在伦敦的一个火车站有一架公共钢琴,事发当天一个当地钢琴家K在使用此钢琴演奏并直播,有几位我国人士要为某平台录制视频,不希望内容提前被人知道,当他们发现自己出现在直播背景时,尝试跟K沟通,请他删除相关视频,但结果变成了一场激烈的冲突,引来了警察,也引发了网络热议,更有好事者编成歌,这回真是火遍全球。

本人也观看了完整的视频(建议大家也找完整版看看),想复盘一下这个看似简单的沟通,如何一步步走向并非本意的结局,变成了一场沟通事故。可能类似场景,在人与人甚至国与国之间,也时常都在上演。


一,尝试沟通,却是鸡同鸭讲



大多数的视频是从一位灰衣女士尝试跟K用英文沟通,说明了希望K删除相关视频,K有点蒙圈,此时,英文更强的一位男士出场,进一步表达了希望删除的意愿,然而K却一直对他们所提出的理由,包括不可公开性和肖像权提出反对。


其实平心而论,两位沟通者的表达至少在开始阶段是相当礼貌的,但文化和语言的障碍,却导致了沟通中出现了更多误解。


文化方面,英国的法律并不保护公开场合的肖像权。所以K的观点就是,要是你不希望被拍到,应该是你要避开这些拍摄的机器。而我们国家有肖像权的法律,并且明确说明“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当然,这里面也有个定义问题,这个肖像是近距离“怼脸拍”的肖像呢,还是包括在公共场合一定距离之外的背景呢?这方面我是法盲,希望有人来帮我科普一下。个人感觉应当是前者,否则在直播盛行的当下,我是否可以去个主播密集的地方,随意出现在某个镜头中,之后就为肖像权而要求其删除视频呢?似乎不大合适。


当然,观念有差异是正常的,连同国乃至同家的人与人之间都会如此,何况隔洋隔海的双方之间呢?就此事而言,自己觉得不希望自己身影出现在对方视频里,还是可以跟对方商量的。


但一涉及商量,就有个语言问题了。用英文沟通,实在也是对非英语母语的一方来说会比较吃力,这在当时场合也没办法, 谁让K不懂中文呢!灰衣女士表达的时候,K有些没弄明白,而随后出场的男士显然更加流畅,而且也尽力礼貌地表达,包括说明自己“很喜欢你的音乐,但是……”。然而,也有几处表达,从用词来说问题不大,但从语感上来说就完全不同。


比如他们提到“not allowed(不允许)”,相信他们本意是“不可以”,但一旦说成“不允许”,基本上就变成禁止的含义了。记得看过一个电影,里面妻子说丈夫“not allowed”做某事,丈夫的反应就是典型的“你在教我做事吗?”这可能也就是K当时的感觉。



此外,当K问,为什么这里也有别人拍摄,你不去问他们,男士回答道,这不管别人的事,只是你和我的“relationship(关系)”。我猜他想要说的是“这只关系到你和我”,但K不懂的是,中文的“关系”可做名词可做动词,且有各种丰富含义,他只诧异地问我跟你有什么个人的“关系”?


还有一个词,sensitive(敏感),男士用来向K解释为何希望对方删除相关视频,这显然触碰到对方的知识盲区了。对我们在敏感词下长大的人来说,敏感二字就意味着赶紧避让,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就如我刚刚发现视频号上此事件完整版的下集已经下架,应该就是因为敏感的原因)。对K来说,敏感仅仅是个人感受,你对啥事敏感是你的事,不能因为你敏感就来要求我啊!所以他对这个词简直无感,完全无法让他由此肃然起敬。


其实到目前为止,即使有差异和误解,双方的矛盾也还在可控的沟通范围内。然而,事情突然出现了急转弯。


二,一声大吼,导致冲突升级


当其中的一位红衣女士表达自己也是英国人时,K把手伸向对方手中的国旗,说你这不是某旗吗?而此时男士发出了那声著名的大吼:“Don’t touch her!(别碰她)!”英文可以从发音上分辨出“她”还是“它”,所以他明显说不要碰那位女士。当场把K吓得倒退几步。男士则开启了复读机模式,把这句重复了二十多遍,我数不过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视频数数看。当然,还附带有警告K:你跟她不是同龄(you are not the same age)。我也相信他不是说同龄就可以碰的意思,而是委婉地警告他,一大把年纪了,别为老不尊。



希望不是拉偏架,我还真不觉得这位老K在一顿鸡同鸭讲的争论中,还有心思当众且在自己和多人的摄像机前突然要骚扰一下这位女士,除非他花痴到失控外加脑残到全无环境意识。倒是更觉得这位男士有意把矛盾转化为道德问题,在我们的环境里,只要指控某人有道德污点,那么他就瞬间社死,在别的事情上基本就自动失去发言权。而此时音量的分贝数等同于道德高地的海拔,复读机模式也会把重复千遍的话会变成真理。这种方式一般会挺有效的,尤其如果是刚刚加入的吃瓜群众,很可能要冲过来一起保护女士了。所以K过后心有余悸,说,还好当时有视频为证。


值得一提的是,完整视频并非从灰衣女士的沟通开始,而是从之前几分钟的时间开始,是K跟周围人互动的时候,包括跟红衣女士聊天,红衣女士也很礼貌地应对,K问她是否会弹琴,她说不会,但推荐了自己身边的另一位黑衣男士,黑衣男士娴熟地弹奏时,红衣女士与K在旁随着音乐起舞,一片和谐景象。



所以仅仅两首曲子的时间之后,在K要拿红衣女士手中的旗子时,就忽然被大声喝止,K可能体会到什么叫翻脸比翻书还快。

事情并未就此止步,接下来K说,你是某党吗,男士立刻说,请停止评判,你是在种族歧视吗?这句就厉害了,种族问题绝对是英国乃至很多国家的高压线,碰上绝对废。所以,如果可以证明K有种族歧视的言论,那么接下来一定会吃大官司。关键的问题是,我拿着视频,用放大镜也找不出一句种族歧视的言论,反倒对男士有点困惑,别人问你是不是某党,是就是,不是就不是呗,为什么你觉得这是歧视呢?难道你觉得某党是一个不好的称呼吗?那么到底是谁在歧视呢?这个问题还真挺值得思考一下。

这位男士从礼貌沟通到突然翻脸,内心的想法可能是,我礼貌地跟你说你不听,我跟你讲理你又说你的理,那我已经先礼,就别怪我后兵了。最底层的逻辑就是,我让你删视频这事,高低得达成。有人说是因为这位男士很有背景,所以比较霸道一些。我倒觉得跟家世如何无关,很多人都容易对沟通产生的误解,以为沟通就是告知对方我的目的,并且让对方做到我的要求。其实沟通是双向的,要说也要听,结果不一定是自己起初想要的,得接受对方的拒绝或反对。但人比较容易放大自己的需要和理由,接受拒绝是个困难事。看到网络上有评论说只想达成自己目的是一种巨婴思维,我还真无力反驳。

三,警察出面,当下看似平息

双方的争执引来了车站的两名警察,一男一女,大致问过原委之后,就把双方分开询问。不知道男警察那边是怎样问的,网络上找不到。能看到的只有K这一方拍摄的女警察询问的部分,这个部分也很有趣,女警一上来就要求K关视频,K说需要保留证据,女警说她有执法记录仪,K不肯,说镜头不会说谎,我必须拍,结果女警也只能由着他拍。至少由此可见在英国,连警察都无权要求公众拍视频,而且这个是实实在在的怼脸拍,所以他不肯因为几个出现在背景的人要求而删视频,也不算欺负别国人吧。

基本后来就是女警问他是否有大喊骂别人是某党,他把事情原委解释一遍。女警问她是否尝试把手伸向对方女士特别部位,他说幸好我有视频。从女警问的问题可以了解对方如何指控的。K思路清晰寸步不让,看这部分,觉得有点爽文感,不看怪可惜的。

K和女警的这边就不多做评论了,因为都是外国人之间的事,跟咱关系不大。而另一边说了什么我们又不知道,也没法聊,但能看到的结果就是他们离开了,K继续弹起钢琴,还说了几句敏感话,也是导致后半段消失的原因(真是没受过避开敏感词的训练)!事情似乎就此告一段落。

四,视频解释,结果弄巧成拙

隔了两天,网络上出现了灰衣女士的解释视频,说自己受到了网暴,并解释了当时他们如此做的原因。

得承认的是,她的解释有条有理,头头是道,还有视频或照片为证,很有说服力——至少对没有看过K完整视频的人来说是如此。据说后来她的解释视频也删了,不知什么原因。但互联网的确是有记忆的,一旦发出,就会被大量转载引用。

视频中,灰衣女士说,K所发的视频是经过剪辑的,所以只有利于他那一方。这句话把我说晕了,当时K就在直播,当场就有几百人观看,他哪里来的及剪辑呢?从后来上传的直播视频时长也可以证明这一点,无快进版本长达三十七分钟,一镜到底;而灰衣女士所配的只有视频片段加图片,倒是明显的剪辑成果。她本来说是要讲一下她的立场所看到的经过,我还以为可以帮助我更全面了解,这一下子就让我对她所说内容的真实性产生了疑问。

她视频中引用了一段警察跟K对话的部分,并配上中文解释说K跟警察又说出种族歧视的言论,而且连警察都告诉他不要说了。给出的视频停留于此,似乎是警察对此事件的结论;但事实上接下来K对警察进行了进一步解释,所以警察后来几乎是哑口无言。这部分就没有放入她的引用了。

之后她说他们等钢琴等了四十多分钟,也就是K霸占了钢琴长达四十多分钟。但从现场直播来看,总共三十七分钟,从红衣女士互动,经过整个冲突过程,到警察处理完毕,还加上一段K的继续表演——我数学不好,但别蒙我行吗?

并且她说她要去问是否可以使用钢琴,使用的视频字幕也说是很礼貌地问是否可以使用钢琴。但从视频来看,她第一句话问的就是,你有拍到我们吗?之后就陷入肖像权之争(用钢琴这事只有争论酣畅时红衣女士提及一句,但被淹没了)。倘若只看灰衣女士的解释部分,对方妥妥的就是个占用公众资源的琴霸。

比较炸裂的是,灰衣女士说K的手伸向女士是要拿她的国旗,而男士的大吼是对国旗的爱护,把原本性骚扰指控瞬间转化为国旗保卫战,而且说对方的视频只拍上半身,似乎暗示对方的拍摄助理在这个突发而混乱的争执中,预判到K要去拿国旗,所以用镜头避开K的这一违法行为。“中国儿女”,“有尊严地使用国旗”,“制止别人的损坏行为”,“用自己的行动进行保护”……我要热泪盈眶了,太燃了!可是,男士明明吼的是“Don’t touch her!(别碰她)!”说的是女性的她,后来一直重复的也是如此,只字未提国旗。难道是他把国旗当成了女性?不对啊,他后来还说K跟她不是同龄,应该不是国旗的年龄吧?所以,到底在保卫谁?

如果有兴趣对比解释视频与完整版视频,还会发现不少的出入。限于篇幅,就不一一讲述了。

这段解释实在是弄巧成拙。本意是要获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要是对方没有视频,这段解释肯定能够让很多人信服。但问题是,对方搞得是直播,连你的视频都有很多是从他那里弄来的,怎么还能说那么多跟实际情况不一致的事呢?要是你实在想让人只相信你说的,那就要设法先把不利的视频删掉,任何人都找不到,就如很多重大事件时的监控一样。要是视频不重要,哪里会有人费力去删?要是删不掉……那还是删掉自己这段解释视频比较好。已经删了?那还行。

这种解释算是一种找补,而且是事后在对方不在场的情况下进行。我们与人打交道也常常会觉得当时没发挥好,过后想要找补,找其他人聊聊,把心里的郁闷发泄出来。一般情况下这是可以的,但还是说实话比较好,否则要是其他人也听到对方所说的,对方还能拿出视频的话,就不仅是你和对方之间的事了,还加入了别人对你人品的看法问题,可就真是弄巧成拙了。

总之,我们身边会有这样类型的人,搞不好我们也容易这样做,就是开始本来互动愉快,但一旦遇到不爽就提出要求,对方不满足就立刻变脸,之后就什么道德绑架啦,歪曲对方意图啦,把对方行为上纲上线啦,再跟别人讲述时用些春秋笔法进行抹黑啦等等。咱自己尽量别这样。要是身边有这样的人,那就音频视频照片截图借据什么的用起来吧!


二湘:说说我被文学期刊退稿的事情


作者简介刘欣,二十多年前毕业于吉大中文系,现居新加坡。平台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授权微信首发,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the end~
二湘:几经波折,我的小说集《心的形状》终于出版了长按二维码进入空间书店购买《心的形状》,更多内容介绍点此链接

更多往期精粹


人到晚年,最怕的是寂寞

李文俊去世一周年,嫁入文化豪门的马小起,剑胆琴心映明月

英国钢琴家事件继续发酵,真要代表中国,少搞假大空

二湘:董宇辉卖出7.7万册《人民文学》,说说我被文学期刊退稿的事情

阿达:看到“《繁花》严正声明” ,我不怀好意地窃笑了

投稿点击此链接,记得公号加星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