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兰花开》,走进浙大!

请收藏 浙江大学 2023-05-15



六十年前

一群年轻人将青春挥洒在了

黄沙掩盖下的实验基地


六十年后

继承“马兰精神”的清华学子

用青春在舞台上书写故事


每一份戏里戏外的付出、压力与期待

在数十天排练的精雕细琢之中

于此蛰伏

只为一场共同的盛放


5月4日至5日

清华大学原创话剧《马兰花开》

在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上演

开启了2019年后的首次京外巡演


这部以“两弹元勋”邓稼先的一生

为主题的话剧

于2013年首演之后

已完成20轮93场演出

覆盖观众超12万人次

至今 已然绽放十载





01放歌沪杭,马兰谣响


“扎根苍茫大地,深爱热土家园……”


上海交通大学菁菁堂内、浙江大学紫金港剧场,激荡着“碎首红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的豪情,《马兰花开》的歌声在舞台上回响。



5月4日至5日,这部由这部由清华大学出品、以清华师生为主策划创作的原创话剧《马兰花开》,时隔四年再度走出清华校园,先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通过演绎峥嵘岁月,向“两弹一星”元勋、清华校友邓稼先致敬。


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卢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王进展,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韩志强,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曾肖芃,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党委副书记周承,浙江大学校长杜江峰、党委副书记朱慧,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过勇,新中国“两弹一星”事业的亲历者、清华校友“将军夫妇”朱凤蓉和张利兴,以及上海兄弟高校的领导、上海杭州两地校友、三校师生和沪杭两地的中学生等观演。




从童年邓稼先要造“中国人自己的子弹”的志向和少年邓稼先不堪受辱愤而撕旗的义举讲起,《马兰花开》再现了邓稼先学成归国、告别家人、隐姓埋名、勇攀高峰、痛别挚母、身铸国魂的波澜人生......故事将观众带去了茫茫大漠之中,带回了那段把青春热血乃至生命奉献给祖国的光辉年代。



剧里剧外,热爱与奉献浇注而成的马兰花始终盛开。


“我们一从清华毕业就到了基地,参加过37次核试验,和邓稼先先生也有过一些工作上的接触。他的为人确实就如同剧里演得那样,十分严谨又十分亲切。看到你们的演出,我们好像又回到了那个时代一样,很了不起!”


——新中国“两弹一星”事业的亲历者

清华校友朱凤蓉、张利兴夫妇



“真没想到这么专业的表演是一群学生呈现出来的,真的很感谢清华大学学生艺术团所有前台幕后的成员带来这么精彩和震撼的话剧演出。”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0级硕士生程惠芬



“在整个观剧过程中,老一辈科学家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召力特别强,这也鼓舞着我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前进。”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

2021级硕士生计洌



“从高二时的初步认知,到就读浙大后通过马兰工作室的进一步获悉,我们受到的感动越来越强烈。本次观演之后,我们再次感受到了话剧艺术演绎出的邓稼先的人格魅力。”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021级本科生张嘉悦



“我的本科就读于浙江大学,这次重回母校,在对路牌上的‘海纳江河,启真厚德’真的倍感亲切。同时,我也邀请了浙江大学黑白剧社和马兰工作室的朋友观看《马兰花开》。我们算是通过千里之外的西北大漠,用自己的方式共同传承着‘马兰精神’了。”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21级硕士生庞宁婧



02种下一株属于自己的“马兰花”


铃响、熄灯、幕启,暖黄色的灯光照亮了整个舞台。


自3月25日开始,本轮演出共计排练28天,总时长超过150小时。剧组成员包括来自不同院系、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100余名同学


主演、群演、景片演员,或是灯光、音台、道具,从台前到幕后,所有人都仿佛紧密啮合的齿轮汇入舞台中,让一个由清华人薪火相传的故事得以娓娓道来


“如果说,浙大的话剧《求是魂》侧重表现竺可桢前辈的经历与品质,那么《马兰花开》讲述邓稼先一生的叙述方式则拉近了我和科研前辈的距离。我在观影过程中真切地体会到了话剧中邓稼先在报国求索过程中的赤忱之心!”观演后,2022级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混合2201班本科生胡鑫淼动容地感叹道。



“当时紧张得汗如雨下!”在新演员看来表演老道的2020级集成电路学院本科生常征,曾这样回忆起自己的表演初体验。对于他来说,刚入组的时候的成长也正得益于当时剧组里老演员们手把手的教导。如今,轮到了常征给新演员讲花开的那些事、表演的那些技巧;表演之余给幕后工作的同学帮帮忙,有一份力,发一处光。


入组久的演员和新演员分享经验,新的演员带给老演员新的体悟。前浪与后浪携手,一同奔涌在马兰花开遍华夏大地的浪潮中。



台上的精彩表演是一种灯光下的携手共进,舞台之下,幕后工作人员的付出亦是一场浩大而无言的花开。


在舞台一侧的下台口,服装组成员看着舞台上的邓稼先,略略松了一口气。全剧一共12场戏,邓稼先的服饰有13件之多,演员在每一幕下场后都会变换服装。为了快速转场,演员需要抢装,即由于换场时间紧迫,服装组同学会率先在下台口准备好服装,等演员下场后立即帮其换上。




正如马兰花从来都是成片地生长。兢兢业业的不止是服装组,《马兰花开》的各个台口工作组自始至终,都以百倍的精神和认真对待本次巡演,力求尽善尽美。与此同时,学生艺术团工作组组长、副组长以及全体辅导员,都需要参与到准备工作中,保障人员、场地、物资及宣传。与在剧场奋斗的演员一样,他们在场外为“花开”保驾护航。


一名剧组的成员曾这样分享道:“每一场戏都是一个生命,它是由我们共同创造的。站在台上,请相信伙伴,让我们彼此成就。”


03一朵花开的时间


十年,能横跨怎样的时间?


它可以很长,足以经历二十轮近百场的幕起幕落,承载台前台后无数清华师生的热爱、心血与付出。



但似乎又很短。对于邓稼先身在大漠戈壁隐姓埋名研制中国核武器的二十八年而言,这不过刚刚到其零头。


因为花开的故事,是在祖国儿女的接力中盛放的。“我的姨父姨母曾参与'两弹一星'的研制。这次观演让我身边人的经历和老一辈科学家‘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精神更生动地联系在了一起。也而对剧中邓稼先舍小家为大家的选择有了更深的体会——爱国之情和亲情从来都不矛盾,爱国情感的支撑让亲情显得更为可贵。”来自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2019级本科生周彦泓对此次观演,有着独特的感悟。




今年,话剧《马兰花开》迎来了自己的第十年。2013年4月,这部完全由清华在校学生出演的话剧,在清华大学新清华学堂首次展演。“两弹元勋”邓稼先的一生,在聚光灯下徐徐铺开——


53部文献与书籍,27部影像资料,来自邓稼先的妻子许鹿希女士和其他亲友、同事的无数回忆与话语——先后有数十位清华师生参与到了这一剧本的集体创作之中。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与马兰基地的风土,在二十余次的修改和再创作中共同勾勒出了一部真实的历史之作。



十年间,《马兰花开》见证了许多变与不变。剧场热闹了、新同学多了、思维碰撞更为活跃,大家开始交流对戏和角色的看法……剧组一同跳入一段六十二年的生命中。拥抱其中的悲欢离合、阴晴圆缺,一遍又一遍用舞台特有的语言,讲述同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但总有些东西历久弥新,一轮一轮的传承让它具有了与其他剧目不同的意义。幕后的付出、演员的投入、后勤的辛劳,无数看得见与看不见的人们,同当年大漠黄沙中隐姓埋名的所有研究员一样,靠心血与汗水,守护一朵花的绽放。


本轮《马兰花开》演出已经圆满结束,但“花开”的故事还在继续书写。走过青海、新疆、湖北、上海、陕西、四川、山西、吉林、浙江、北京、重庆、江苏、湖南等地之后,站在新的起点,《马兰花开》剧组将持续开展校内外公演。



花开十载人长久,山高水长共同途

跨越六十载光阴

同样的精神

在青年的血脉中不断流淌

下一站

马兰花 继续盛开



内容来自清华大学微信公众号

今日编辑: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 吴逸飞

责任编辑:周亦颖


推荐阅读


1.跻身国际第一梯队,瞧这群浙大量子天团的90后

2.三个特等奖,在研究什么?

3.易炼红在杭开展主题教育课题蹲点调研:提升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质效和引领作用 切实在创新深化上下真功出实招求突破

4.浙江大学2023年山东省、江苏省综合评价招生简章公布!

5.以丹心照亮医学影像之路,在她身上见证青年力量!


6.最高荣誉!我们是“全国五四红旗团委”!





点个赞和在看,为马兰精神喝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