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注!这份小贴士,伴你安全过夏!

向上向善的 浙江大学 2023-08-28

“好热好闷!”

“啊?怎么下雨了!”

“晒得不得了!”

“呀,雨好大啊!”

“哇,怎么还打雷!”






这些日子有多少小伙伴和小浙一样,一天的时间里可以同时发出上面所有的感叹!



随着今年第5号台风“杜苏芮”(DOKSURI)的登陆,处于副高边缘的“烈焰”杭州,变成了“冰火两重天”加持的雷暴气候。前一秒还是艳阳高照,下一秒头顶就飘来朵朵乌云。


小浙在这里温馨提醒大家:夏景虽美,但天气多变,阴晴难定,大家出门还是要注意安全第一哦!







一、雷暴天气尽量避免外出



雷暴是种自然现象,常发生在热带和温带的局地性强对流天气,往往伴随着雷击、闪电、强降雨、强风等。会带来灾害性的打击,如建筑坍塌导致骨折、颅脑损伤以及电击伤、烧伤等。


(一)雷、电击伤的户外处理:


应对措施:立即停止行走,两脚并拢并立即下蹲,同时双手抱膝,胸口紧贴膝盖,尽量低下头,因为头部较之身体其他部位最易遭到雷击。


1.评估现场环境:确保周围环境安全(如果电闪雷鸣的现象持续存在,可能面临二次雷击的危险,尤其是在山顶、悬崖等高处附近时),首要行动是把受害者挪到相对安全的地方。


2.急救同时拨打120:检查患者的反应、呼吸和心跳,如无反应、没有呼吸,立即进行CPR(心肺复苏术)直到专业人员(120)接手;告知伤者目前的位置、受伤原因、姓名、性别、大致年龄、有无呼吸心跳、是否在心肺复苏等尽可能详细提供信息。


4.如有持续出血的伤口:去掉明显的异物,立即用手指压迫出血点上方,也可用止血橡皮带使血流中断。同时将出血肢体抬高或高举,以减少出血量,并尽快送医院处理或等待120到来(户外往往无清洁物品,可就地取材如衣服、弹性发绳和矿泉水等)。


5.如有普通伤口或电弧烧伤:如果伤口出血不严重,可用干净的矿泉水冲洗后用消毒纱布或干净的布料叠几层,盖在伤口处临时止血;


6.如因触电摔跌而骨折:应先止血、包扎,然后用木板、木棍等物品将骨折肢体临时固定,速送医院处理。若发生腰椎骨折时,应将伤员平卧在硬木板上,并将腰椎躯干及两侧下肢一并固定以防瘫痪,搬动时要数人合作,保持平稳,不能扭曲;


7.如头颅损伤:应使伤员平卧并保持气道通畅,并用物体夹在脖子两侧保护颈椎。若有呕吐,应牢头部和身体,同时侧转或头部偏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物造成窒息。


注意:当耳鼻有液体(血、或白色液体)流出时,不要试图填塞,只可轻轻拭去,以利降低颅内压力。颅脑损伤时病情复杂,在专业人员到达前,不要给患者喂食水。)


(二)雷、电击烧伤如何急救:


1.如果遭雷击者衣服着火,可往伤者身上泼水,或者用厚外套、毯子把伤者捂住,以扑灭火焰,同时将伤员移至安全空间;


2.对呼吸、心跳停止者,先做心肺复苏,再处理烧伤创面;


3.待创面疼痛缓解后,剪开衣物,检查身体其它部位是否有伤口,使用大量的清水冲洗创面或用清水浸泡患处,然后盖上敷料,若无敷料可用清洁的布、衣服等包裹,及时就医。



二、高温天待在室外要谨防中暑


热射病是老百姓口中重症“中暑”的一种,一旦发生病死率较高。暴露在高温、湿热环境或剧烈运动后,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以核心温度大于40°和中枢神经系统异常为主要表现(如意识改变、抽搐或昏迷),同时伴有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致命性疾病。


(一)哪些人群易中暑?


1.高温环境下长时间作业,如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的人群;


2.年老体弱、久病卧床、肥胖人群或产褥期妇女,如处于室温高、通风不良的环境,也容易中暑。



(二)中暑会出现哪些症状?


1.体温持续升高,甚至>40℃;

2.头痛、头晕、恶心、胸闷、心率快;

3.极度虚弱、幻觉、昏迷、抽搐、言语障碍。



(三)中暑后怎么处理?


关键在于预防。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避免高温(高湿)及不通风的环境、减少和避免中暑发生的危险因素、保证充分的休息时间、避免脱水的发生,从而减少热射病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1.转移:应迅速脱离高温、高湿环境(运动、训练者立即停止),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有条件的转移至空调间)


2.降温:无论何种方法,快速给患者降温。如可用冰水擦浴全身;浸泡在浴缸的凉水里;凉水淋浴下;风扇或纸板吹风;花洒喷洒全身;努力帮患者体温控制在38.5℃以下;


3.补液体:如果患者清醒,可给一些水、饮料等,但不能大量补水,可能引起胃肠道症状,如腹痛、呕吐等症状,但如果患者抽搐、意识不清(无法对答,禁止给患者的嘴里放任何东西,包括补水)


4.评估意识状态:若呼叫没有反应,呼吸、心跳停止,立即心肺复苏,并及时拨打 120 呼救。


5.转送:搬运病人时,应用担架运送,不可使患者步行。同时运送途中要注意,尽可能地用冰袋敷于病人颈部、腋窝及大腿根部,积极进行物理降温,以保护大脑、心肺等重要脏器。


三、游泳嬉水,安全第一


溺水是指人淹没于水或其他液体中,反射性引起喉痉挛和(或)呼吸障碍,引起窒息和缺氧,使机体处于危急状态。


溺亡是未成年人意外事故的“头号杀手”。当前正值雨季和汛期,河流、湖泊、水库、沟渠、池塘等水量增大;暑期,因野外游泳、嬉水等引发的溺亡事故将进入高发期。





指导专家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医学科医师 魏金涛

部分内容来源于人民日报 中国气象 健康中国 院前急救联盟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训练中心|部分图片来源于摄图网

今日编辑: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 丁佳盈

责任编辑:来鑫萍


推荐阅读

1.新突破!我校24项成果获2022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2.青春的第N种打开方式,舞舞舞!

3.双份惊喜!辽宁双胞胎兄弟一同考进浙大!

4.从求是园寄一抹夏日晚霞给你

5.送你!浙大人专属聊天壁纸

6.浙江大学荣获世界合唱比赛冠军

点个赞和在看,快乐安全过夏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