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改造房子那些事:穷人不配生活,只配生存?

2016-10-11 罗雅琳 新京报书评周刊
微信ID:ibookreview“阅读需要主张”


买房子,改房子,世世代代搞房子。 在各一、二线城市房价涨幅纷纷突破天际之余,房子终于不知道第多少次占据了街坊邻居、亲戚朋友茶余饭后的谈资中所有焦点。这倒不新奇,遥想不远的将来——同样的剧情毕竟还要反复上演。 今天讲改造房子这事。 不久前,风靡大街小巷的《梦想改造家》节目第三季推出了回访栏目,重访当初经知名设计师之手改造过的各种房屋。令人好像有些惊讶的是,这些当初被精心设计过的房子如今颇有些回复往日旧貌的情状,那些高妙的收纳单元、叠层设计、新奇处理纷纷在生活的蹂躏中废置不用,空留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感怀遗恨,乃至颇有恨铁不成钢,凿凿之言狠批“穷人不配生活、只配生存”。 好个“穷人不配生活、只配生存”!此种不免想起“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演化论式言论在令书评君汗颜之余,书评君便不免起了些轴劲,偏要好好说说《梦想改造家》以及“改造房屋“这个概念怎么地不是了。


撰文:罗雅琳



过去的一年里,不断飙升的房价一直制造着热点。最近,有两件与“房”有关的新闻引起了我的注意。其一是深圳发售6平米“精装小公寓”,号称“不到一百万即可安家”。其二,则是近年来东方卫视颇受追捧的家装改造类节目“梦想改造家”在播出第三年之际推出“回访”,结果却让人大失所望。这一节目的看点,在于邀请国际知名设计师“爆改”小户型。


然而,其中的几个经典案例,比如6.8平米最小学区房“爆改”成小别墅,19平米老屋“爆改”成三室两厅的花园洋房,都经不起时间考验,在回访中纷纷现回当年原形:种种用以转换和利用空间的伸缩装置被弃之不用,杂物又重新占满了庭院。如此鲜明的对比引发了强烈反应,许多人惋惜设计师的精心之作被糟蹋,更有人发出激愤之词:“这些穷人不配生活,只配毫无质量地生存”。



“梦想改造家”主打的是“改造”,是近乎魔术般地展示如何将小空间变成大空间。联系起深圳6平米小公寓的新闻,我们就能明白为何“梦想改造家”如此受欢迎。在他人的故事里,人们永远看到的是自己。观众们不见得真的有多关心住在上海狭窄弄堂里的老奶奶,但是,他们在随着电视节目见证惊喜的同时,抚慰了在房价疯涨的今天只买得起6平米小公寓的自己:房子小没关系,只要我们换一种“方式”,一样可以过上体面的生活。而对于租房者,时下的心灵鸡汤也准备了一句原理类似的口号:“房子是租来的,生活不是。” 因此,各种租房改造的文章同样大行其道。


鸡汤的本质在于通过转移问题的方式延缓焦虑。在“改造方案”里,被转移的是什么?除了买不起大房子的问题,还有公共服务、市政设施远远落后的问题。“爆改最小学区房”的案例里,一家人明明在北京郊区有上百平米的大房,却为了第三代能在更好的学校上学,不得不挤在南锣鼓巷附近的6.8平米学区房里。


而“梦想改造家”另一个感人的案例,则涉及到失独的残疾老人的养老问题。“家装改造”仅仅提供了一个“看起来很美”的画面,却并不像它允诺的那样可以真正改变这些人的生活,而毋宁说是掩盖、转移了根本的问题。某些不负责任的政府机构扶贫时只刷刷墙、只在过节送米送面,这会被人们抨击为“面子工程”。而这些“爆改”方案难道不是另一种形式的“面子工程”?要求其中面临着诸种实际困难的住户长久维持这样的“面子”,这其实是过于苛求了。“梦想改造家”的回访打翻了这碗鸡汤,未尝不是一件让人恢复清醒的好事。


《梦想改造家》第二期宣传海报


当然,回到更细微的层面,我们还可以继续追问:这些“爆改”为什么失败?是穷人们的“生活方式”有问题,还是这些“设计”本身就出了问题?


对,“方式”,这类改造方案里的核心概念是“生活方式”。那些关于“穷人不配生活、只配生存”的批判也都是基于这样的立足点。但需要思考的是,它们所宣扬的是谁的生活方式?


“梦想改造家”几乎把所有对象都改装成了简约的“日式”风格,这些低矮的榻榻米式床铺、与餐厅直接相连的厨房(中国菜做饭时的油烟程度远大于日本菜),真的适合其中的中国居民吗?为了更大程度地显示“创意”之伟力,节目组有意让设计师在完全隔离于住户的环境中独自展开改造,从而呈现出一种揭谜般的效果。但是,缺乏改造过程中的足够沟通,又如何保证设计出的房子真正符合其中居民的要求?


最关键的一点在于,这样的改造方案始终是高高在上的。它先在地否定了原有居民的生活方式,预设了外来设计师的方案才是唯一值得过的“理想生活”,而其中原有的居民,就成了被动等待着拯救和启蒙的人。甚至,住户在改造前所提出的要求,可能大多出自生活上的急需,却往往被节目展现为或被观众视为不服从这些高级设计师的“愚昧”和“过分”之举。只要换个角度,想想平时人们自己出钱装修时如何“指手画脚”,你就能看出这些节目中的不平等地位。它们打出的旗号是“实现他人梦想”,本质上还是一种施舍。


《超级全能住宅改造王》节目画面


不要忘了“梦想改造家”是一档真人秀式的电视节目。既然是“秀”,就有表演的性质,就要考虑到观众的感受。“梦想改造家”的日本版,是一档叫做“超级全能住宅改造王”的节目。其中非常有名的一期,题目叫“到处是难关的家”。节目一开始,就展现出一个逼仄住宅里几代人的艰难生活,旁白将之称为“潜藏着各种各样的难关”。然后,随着动感的音乐,一位精英感十足的设计师快步走来,此时旁白再次出现:“到底专家会以何种方法来克服难关,她在这里到底会创造出什么样的宽敞空间呢?”


这样的情节,你是否感到分外眼熟? 没错,这正是游戏的经典套路。节目给出了环境设定和重重关卡,你看着设计师不断在狭小的房屋里变化出多重空间,便收获了一种打游戏通关般的快感。在“梦想改造家”里,每到展示成果时,节目总是突出表现住户如何在设计师的带领下打开一个个隐蔽的空间,发现椅子可以改装成梯子、橱柜里隐藏着桌子、地板下还有一个蹦床……一种游戏寻宝式的惊喜感就这样被制造出来。



问题在于,在游戏里,人的吃喝拉撒、起居住卧被分解为一个个抽象的“功能”,你只需提供厨房厕所、客厅卧室去满足这些功能就够了。但生活中的人是有血有肉的。人之为人,是需要“空”的,不能只生活在密不透风的功能性模块之中。


1957年,由于对当时极端强调功能性的晚期现代主义建筑风格感到窒息,法国哲学大师加斯东•巴什拉写出了一本名为《空间的诗学》的小册子。他在这本书中指出,空间不只是物质性的容器,还应该是精神的栖居地。对于“家宅”而言,最核心之物是“梦想”。他说的“梦想”不是“梦想改造家”里那种具有实在物质形态的“梦想家居”,而是一种精神的放松、沉浸、漫游状态。这种“梦想”与无意识相关,因而需要家宅中的“留白”,为精神留出空间。而那些家装改造将对空间的集约化做到一种近乎“变态”的程度,也就丧失了“留白”的精神空间。它们虽然创意迭出,本质上却并不是“宜居的”、“人性的”建筑。


《空间的诗学》[法] 加斯东·巴什拉 著
张逸婧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年7月


说到底,这些所谓的“爆改”方案背后贯穿着一整套消费社会的逻辑。首先,通过感人肺腑的家庭故事和经过美化后的图像,节目营造出一种温情脉脉的“氛围”,以此对观众形成感召。其次,它把某些神奇之“物”视为通往美好生活的关键——比如可折叠的桌板、能储物的床——从而建立起一套拜物教仪式,同时给出一种允诺,只要你按照节目中的“方式”生活——也就是购买节目中的那些商品,你就能过上电视里那样的美好生活。


稍加留心,你就能发现“梦想改造家”的赞助商是“天猫家装”和立邦漆,并且会在节目最后给出整体改造的全部费用。于是,看似“公益”和“无私”的家装改造就暗暗地成了家居商家的长篇广告。


同样是“软广”,和每样家具都可以“扫一扫”直接跳转到天猫链接的电视剧《何以笙箫默》比起来,“梦想改造家”式的节目为何显得更能“直击我们内心的柔软之处”?


《何以笙箫默》同款床上用品


因为它是亲民的,熨帖的,它讲的是和我们一样普普通通、甚至比我们更困顿的百姓生活。由此,这些节目提供了一种以较少费用一跃而至中产阶级生活的想象。而那些刷爆朋友圈的“租房改造Tips”也贯彻着同样的逻辑:消费较少的钱,实现更好的生活。


这正是马泰•卡林内斯库在《现代性的五副面孔》中批判过的“媚俗”。在“媚俗”心态的指引下,穷人通过购买“高雅文化”的仿制品而希望获得同样的快感。可是,有这样的好事吗?淘宝上充满了大牌家具的平价仿制品,然而,种种家具甲醛超标以致酿成悲剧的新闻,正向人们揭开“媚俗”的实际危险。


在楼市水涨船高之际,是否底层穷人和作为“都市新穷人”的白领租房客们,注定无法过上“梦想中”的生活?我不愿给出一个全盘悲观的答案。巴什拉指出,“梦想”与个体最本己的存在、回忆和历史紧密相连。家宅始终是自己所居,再高端的外来设计师也无法代你完成“梦想”。这也就意味着,任何“家装改造”都必须从自己的真实需求、真实人性出发、自己动手经营家宅,既不能全盘交付他人包办代替,也不能模拟某个先在设定的“高尚生活样板”。回到“梦想”的本来之义,或许是我们建设“梦想生活”的唯一道路。


本文为独家原创文章。作者:罗雅琳;编辑:一一。未经授权其它公众号、平台皆不得转载。



抑郁症 | 键盘侠 | 长江漂流 | 荒木经惟 | 希尼 | 沈石溪 | 傅雷之死 | 少年读经 | 《小别离》| 老舍之死 | 表情包 | 奥运 | 洗稿 | 郝景芳 | 严耕望 | 加缪 | 巴西 | 阿城 | 朋友圈 | 汤显祖 | 葛优躺 | 心灵鸡汤 | 帕慕克 | 龙榆生 | 精英教育 |  一流大学 | 奥兹奥威尔 | 文艺青年 | 黄永玉 | 阿列克谢耶维奇米有故事 | 高考 | 国学 | 民国试卷 | 2015年度好书 |《斯通纳性解放 | 钱穆 | 孔飞力 | 剩女 | 弟子规 | 小王子 | 《红楼梦》


点击图片

购买新京报书评周刊独家发售“大家小书”系列丛书~~

或者点击“阅读原文”去我们的微店看看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