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如何理解苦难?| 短故事九月报名

SandwiChina 三明治 2020-02-11



我在7月的短故事班写下了文章《为了母亲的葬礼,我做了最大胆的选择》


起初在确定主题时,我结合以往的经历,打算写“野外科考与科学家”的故事,但在和胖粒老师探讨的过程中,意识到科考这个方向有可能会写成一种对科学家的讴歌和赞美,变成一篇采访手记,缺少强有力地冲突、可以引人思考的内核及故事性。


所以胖粒问我是不是可以写母亲去世这件事,因为这段经历不仅可以展现出一个人的困境、绝望和无助,也都是文学表达的母题,从我本人的角度来说,也可以帮助自己很好地理解过去,厘清很多思绪,解开心结和困惑。于是我就放下了这些顾虑,坦然回顾了母亲去世前后不到两个月期间,发生的事。


有很多学员在三明治写过离别和死亡,每人的题材各有不同,有人记录主人公生前的点滴,有人呈现离别带给自己的转变,我写的是母亲从确诊到去世的53天里,我和父亲为了如何举办一场葬礼引发冲突的故事。所以,我想从故事线的构思、素材的寻找、如何设计开头、人物和环境,以及写作的心得几个方面来聊一聊。




53天、葬礼、我和父亲的矛盾


母亲去世的故事里有三个信息点,分别是53天、一场葬礼和一个矛盾。53天传递出时间的急促,是我们和死神的赛跑,是无助也是绝望;一场葬礼是母亲信奉的基督教和父亲遵循的中国传统礼俗文化之间的冲突,其中带给我的困境是该如何解决并突破这个内在的冲突;我和父亲的矛盾是面对亲情,我该作何选择?这也是一段从绝望、接纳、理解到释然的过程,不仅是我的心路变化,实际上也是对父亲的客观评判,从中可以看到不同人物的欲望。这三个信息点就搭出了故事的整体结构,画出了起因、爬升、高潮、结束这样一道弧线。


我想癌症做一个比喻,它就像古代的一种刑罚 “凌迟”,患者每一天遭受的痛苦都是痛不欲生的,对于我的母亲来说,确诊时已经是胰腺癌晚期,她拒绝了一切治疗,所以等待她的是一次比一次难熬的审判。回想起这些历历在目的画面时,我问自己,要怎么来写才可以表达出 “比悲伤更悲伤”的心境呢?


在这之前,自己写过一些旅行的随笔,更多是以白描的形式展现事物,可以说是画风华丽,洋洋洒洒下来的更多是抒情的表达。如果母亲的故事还这么来写,使用“被泪水吞噬、被痛苦淹没”这样的语言,恐怕就会变成乏味、疲劳的镜头,那些原本揪心起伏的事,都会保持一个遥远的距离。大家看完只会感到悲伤,可那并不是真正触动人心的地方。


于是这一次我尝试更多地去用“人物的行动”说话,找到更有意义的叙述视角,找到悲伤之下母亲的坚毅、父亲的传统以及我面对家庭压力的困境和挑战。



寻找自己的素材


通常在我们的记忆里会有很多的素材,我们觉得每一个都很重要,难以取舍,但我们往往会忽略读者的生活经验是否和我们一样,是否也会感同身受、同样被打动?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对照一下 “自己想要什么、为什么想要这么做、如何实现、遇到的阻碍怎样去面对?最后的结果是什么?


从这几个层层递进、彼此关联的维度去思考,就可以相对清晰确定下来真正可以使用的素材都是哪些了。我筛选出来的素材是:1、母亲住院 2、查出癌症晚期 3、ICU手术的生死选择 4、葬礼举办形式的冲突(和父亲矛盾的激化) 5、葬礼现场 6、母亲的骨灰回归大海 7、沉淀思考



开篇和我们需要的氛围


确定了素材就像画素描打好了轮廓,可以开始深入。无论是写故事还是拍电影,都需要一个好开头,它要么是整个事件里印象最深的情节、要么是最关键的场景,需要让人产生很多猜想,但又不能被完全猜透,这样可以让读者跟着我们的节奏读下去。


我在开头还原了殡仪馆的现场,第一句便说到:这是母亲要的告别。紧跟着提到母亲的彩色照片、英文歌曲,她生前的朋友们穿着光鲜的裙子和她做最后的告别。这里制造了一种跟以往我们看到的黑白丧事截然不同的反差,和传统背道而驰。最后一句提到母亲从未在人前流下一滴眼泪,也传递出了她内心坚强、不妥协的性格。


这个开头希望可以告诉大家故事将会聚焦在母亲想要的葬礼与父亲传统观念的不符、两者之间的对抗上,而这个对抗是由我替母亲来实现,所以最终变成了我和父亲的冲突,也扣中了故事的标题《为了母亲的葬礼,我做了最大胆的选择》


写完开头,我用倒叙的方式回到了母亲刚住院的情景,她不仅能说能笑,猜出了自己的病情,还安慰了父亲。从这个时候起我们全家人都看到了死亡那扇门,我们的世界蒙上了一层阴影。我想需要设计一个环境,能够承载并预示出母亲命运的走向。恰巧回忆起当时拿到检查结果后和父亲两人在医院的阳台聊天,当时夕阳西下,晚霞变暗,起了凉风,还夹着星星点点的雨丝。所以我就把每一个重要的事件和节点里都加入了下雨这样一种天气。


随着母亲病情的恶化,天气也由阴天、零星雨滴到连续多日不停的中雨,再到我和父亲发生争执那一晚,狂风暴雨的来袭,以及出殡当日的风雨相随,渲染出了愈发急促的节奏,也伴随着越来越强烈的悲伤。最后还有一个场景是把骨灰撒向大海,我用波涛翻涌的声音代替教堂里的赞美诗,让母亲作为一名基督徒可以得到安息,希望可以用环境表达一个人的状态,传达出情绪,奠定故事悲情的底色。


我对斯蒂芬.金写过的一个短篇小说《音乐室》印象很深刻,讲的是一对破产夫妇为了保持有钱人的生活状态,将客户骗到家中杀害并抢夺钱财的故事。里边的气氛描写十分精彩,一个是通过男女主人公不紧不慢的对话节奏,衬托出被害人在密不透风的碗柜里挣扎的惨状;另一个是通过女主人公弹奏钢琴的声音,从开始时的短促平缓到结束时的高亢,受害人的敲打声也从弱到强直至最后鸦雀无声。


故事没有血腥画面的描写,而始终通过气氛和人物的行动,让恐怖渗入人心。也让人看完后倒吸一口凉气,也可以感受到人性的贪婪、丑恶与残忍。



围绕在周围的人物、动作


我故事里的主要人物是母亲、父亲和我,我们的语言、动作和思想变化构成了整个事件。我用白描的方式介绍了母亲成长和工作的经历,从她做演员的出身、始终站在聚光灯下的状态,可以看出为什么面对癌症这么巨大的痛苦,她都可以表现出坚韧的一面。


父亲的背景我并没有交待太多,更多是通过言行、事情的发展呈现出他的性格,可以很清晰地看出他传统、自我的特点。其他出现的角色都是相对扁平化的人物,他们的意义是辅助并推动情节的走向,像是一个很明确的符号,在传递不同的价值观,并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更像一面镜子,映射出社会的形态。


比如文中我写到父亲的朋友去探病,那是非常典型的经历过文革动荡的那个时代人的样子,很脸谱化;又如写到我的朋友从北京赶来,替我说出了很多“叛逆”的话,坚决地表达了对于葬礼举办方式的态度;还有我的姑姑,她出现在我和父亲冲突最大化的时刻,也是整个故事的高潮。她是对父亲权力的加持,更像一个的信众;还有做手术的医生,他们见多了死亡,显得职业化、麻木;还有一个人物是殡葬店的老板,在他眼里一切都是营生。我记得他店里的三面墙被骨灰盒、金银被褥、元宝纸钱摞很满,我们进去时他正在用笔记本看一档娱乐节目,阵阵爆笑声传出来。我就用了“气氛被搅得十分荒诞”来表达。


荒诞的背后是在反问父亲,这些礼俗真的对逝者有敬畏么?但是我并没有直接强调对错,因为本身就不能简单地去下定义,所以更希望通过以上这些不同人物的描写,带来更多的思考。


面对这些大大小小的对抗,自己当时的心情可以说是“起伏和挣扎”,那么该如何表达这些纠结和痛苦呢?记得法国诗人波德莱尔曾经说过,名词是庄严的存在,形容词是遮挡实体的外援,而动词才是推动整个句子的天使。建立在独特性格基础之上的每一个动作和话语,都可以扩大我们对人物的理解。


下面分享几个我故事中的片段:



1

我从北京赶回石家庄的医院,见到母亲的场景

这里尝试用了一个从远到近的画面,从长廊尽头朝前走,用“她手扶着腰、头发蓬乱的背影,体现她的痛苦以及作为一个病人的无助和渺小。走近之后,她用扶着腰的手搂住我说:“闺女回来了。” 在这里,扶着和搂住这两个词,有一种很微妙的力量上的增强,反应出当时见到我激动的心情。之后我马上帮她整理头发等等一系列的看似自然地动作,都是在掩盖心里的酸楚。


【记得消化内科的病房有六七十米长,那天没有床位,我远远看到一个弯曲的背影坐在护士站对面的加床上,一只手扶着腰,头发有些乱。周围的人匆忙而过,没人注意到她,她只是众多病人中的一个,无数悲痛中的一个注脚,生死离别每天都在上演。听到我和父亲走过来,母亲回过头,露出了舞台上才有的笑容,她用扶着腰的手搂住我说:“闺女回来了。”我帮她把头发理到耳朵后,笑着哄她:“回来过五一,不然我爸演出,没人陪你。”】


2

癌症的象征

在这里,我提到了早晨的一缕阳光、飞舞的萤火虫,把它们比作死亡的讯号,对应的是检查报告上的光点,因为它们不管多么闪亮都将传瞬即逝,包括后边我把父亲开始打电话通知亲友,比作癌细胞扩散,等于所有人都在陪母亲走向终点,帮她推开死亡那扇门。这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残酷的现实。


【在后来所剩不多的时间里,每当我拉开病房的窗帘被晨光射中,就会想起那天看到的光点,那是癌症晚期的标志,在打印出的彩图里,它们像飞舞的萤火虫,连成死亡的讯号。随着母亲的病情日益加重,父亲开始通知亲友,他播出的每一通电话,都像她身上扩散的癌细胞,当人们一个接一个都来探望过她,通往死亡那扇门,便被推开了。】


3

母亲的状态

这里用了母亲年轻时经常唱的一段戏,也是大家相对熟悉的《红灯记》,唱词是”像松柏意志坚强、红灯高举、打豺狼 ”等等,都是在表现母亲和剧烈的疼痛做抗争。当时自己的真实感受是眼泪完全堵住,她就在我的面前却无能为力。


【刚一进入六月,她便在凌晨突然唱起样板戏,像着了魔。我清楚地记得那天还不到四点,母亲被疼痛折磨醒来,唱起熟悉的《红灯记》。她目光空洞,直勾勾穿过我的身体,咬紧牙关断断续续唱着:“我爹爹像松柏意志坚强,顶天立地……跟你前进不彷徨……红灯高举……打豺狼,打下去……” 魂魄被吸走了似的。陪床的歌友用力为她揉背,她如同任人摆布的木偶被按下演唱开关,摇摇晃晃,只是没有了头顶的聚光灯和台下的掌声,只有伸向寂静的利刺将她一圈圈捆绑。】


4

我和父亲的冲突

这里全部借助病房的环境来表达我为母亲据理力争的心情。用了“起风的夜晚、锋利的手术刀、连成堤坝的雨丝、上涨的水势一串动作,推进气氛,愈演愈烈。有一个细节是值班医生走到离我们不远的护士站拧开水龙头洗手,这是因为他听到了我们的争执,所以特意让水流了很久,一来是掩盖尴尬,二来是水流紧接着跟打在窗户上的雨丝连成一片,预示着我要说出一句关键的话:母亲不去你们说的地方。


【为了母亲,我据理力争,听到自己的声音在忽然起风的夜晚变成一把锋利的手术刀。护士站的灯晃了一下,值班医生拧开水龙头洗手,那水流了很久,和打在窗户上密集的雨丝连成堤坝,闪电紧跟着,水势上涨。】


5

火化现场的离别

这是为数不多展现出自己情绪的一个场景。炉火把母亲的痕迹全部烧尽,把我和她就此割裂,那一刻感到自己的生命也像被带走了,虽然在整个的故事里都没有写过自己流眼泪,但是悲伤都已经浸泡在字里行间了。


【我抱住母亲的灵位跪倒在坚硬的水泥地,看面前的炉火把她的痕迹带走,像从没来过。火舌贪婪地吞食着衣物、纸钱,母亲能否顺利抵达父亲说的那是世界,要靠它来检验。一阵疾风吹过,我睁不开眼,只感到浑身毛孔被细小的灰烬塞满,连呼吸都是。】


结尾的部分并没有像开头一样强调母亲对现实的不妥协是不是真的达成了,而用大海的潮起潮落表达出一种张力的释放,我们在世界上留下的痕迹都会被洗刷殆尽,回到生命的原点,面对死亡的过程就像一根绷得很紧的橡皮筋,最后都会彻底松开。这个过程不仅是和自己达成的和解,也和父亲之间的和解。也希望母亲的灵魂可以真正得到舒展,这背后是一种悠长的调性。



观察、思考和收获


对于一个写作者而言,很重要的一点是观察生活,有时甚至可以说是细腻到带有一点点神经质的敏感,这样会捕捉到很多旁人看不到的东西,很多细碎、微小的事物都可以成为灵感,很多被我们忽略掉的稀松平常的东西,可能是一个开门的动作、一个声音或一个习惯,对我们写故事往往都十分重要。就像空气,看不到,却是我们离不开的。


记得有一句话胖粒老师曾经在课上说过很多次,她说希望大家可以很诚实的、实实在在的将真实感受写出来。先不要去想技巧或手法,这样才能触碰人心,打动人心。


“非虚构写作”让我找到了一种“心流”的状态,因为这个过程需要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经历过的事情,未必每一件都是开心的,所以需要用勇气和自己对话,放下心里的羁绊和一些很虚妄的东西,来定义自己和生活的关系。


我们可以通过班里其他同学的故事看到更广阔的人生,看到自己之前不曾接触、不曾走近的世界,会感受到生活的五味杂陈。不管我们处在人生的哪一个阶段,都可以让我们对现实产生更多关注,和自己建立更多情感的连结。


写作帮到我们的,不仅仅是写作本身,我想它的意义在于为我们搭建了一条理解世界的桥梁,撕开了一种视角,让我们把目光投向更广泛的群体,有了比以往更多的同理心,愿意倾听别人的声音,理解苦难,增加对人性理解的宽度,在今天这个浮躁的时代让自己可以触摸更真实的现实,也通过书写和表达让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加自信、丰盈,变得可爱。这也是三明治短故事课带我很大的收获。





短故事 9月写作课程,从9月16号-9月30号,16天时间帮助你去寻找并写出你的故事。短故事的写作教学不是产品的售卖,在此过程中导师与学员一对一交流沟通,不是冰冷的对谈,而是有情感的连接。导师将结合案例与经验,指导你如何去挖掘被忽略的故事,如何在故事背后提炼出人文意义和公共价值,如何将故事写成一篇优秀的文章,以及如何让你的文章发表在三明治的推送中,与数万人分享你的故事。



短故事写作学院全新课程表



 短故事学院,教你写出你的故事 




『 全网唯一 』

手把手指导非虚构写作的在线课程



三明治短故事学院的导师将全程指导你的写作,从你的主题到开头的撰写,爬升与故事高潮的进行,直至最后的结尾,都会一字一句与你沟通提出意见,每一句甚至每个标点都会和你探讨。相信我,编辑的用心程度不会比作者低。


在此过程中,我们还设置了 12 堂直播课,有针对性地教授如何写好文章的每个部分。使错过直播,之后仍可通过无限次回放,复习课程。


你将拥有一个专属石墨写作页面,和导师进行交流互动。




『 优秀作品头条发表 』

作者可获得全额学费奖金 



在这次的写作课程中,你将去寻找那些留在你脑中的记忆,试图把它们变成文字,进行加工。如果足够好,你的故事将会被发表在三明治的微信公号上,与更多人分享它。


头条发表将返还全部学费,并成为三明治的培养期写作者,享受优惠继续参加非虚构短故事学院或每日书(点击了解详情)。三明治编辑会与你讨论选题、指导你独立完成完整的长文章。


培养期写作者将有机会晋升成为我们的正式签约作者,拥有免费参与每日书、领取稿酬、参与三明治 MOOK 策划等诸多福利。





『 短故事让你不拖延 』

有故事想写但是一直没有写出来?



在短故事学院里,我们每天都为你制定了写作的计划,而且会督促你的写作进度。不要让你脑海里的好故事因为拖延而消失。到目前为止,短故事学院总共已经帮助 600 多位学员写完他们的故事。


如果你是非虚构故事爱好者,想要更好学习如何从阅读和生活中汲取创作的养分;如果你想要掌握入门级非虚构故事写作技法;如果你希望一对一跟随编辑;如果你希望挖掘自己的写作潜力,写出更好文章,想要通过写作而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开阔,那就赶快来短故事学院吧,9 月 16 日正式开课!



报名方式


1 新学员直接转账499元/人

参加过三明治写作课程老学员仅需459元




2 转账后请务必添加小治为好友,

发送支付成功的截图



备注:


 活动一旦开始,不予退费;在活动开始之前,如退费,需扣除 20% 的手续费。




01

“非虚构短故事学院”带领导师


总导师



李梓新

三明治创始人


近 20 年经验传媒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本科以及伦敦大学学院国际公共政策硕士。曾任《外滩画报》主笔等职务。曾多次现场采访过英美法俄等国大选,以及诺贝尔文学奖颁奖现场。独家专访哈佛大学校长、美国总统候选人等名人。著有《民主是个技术活儿:英国民主生活走笔》、《灾难如何报道》等。2011 年创办中国第一个非虚构写作平台,培养了数千名普通写作者逐步成长为专业写作者。



导师



万千


三明治主编,关注青年群体的故事,采访过多位业内经验丰富的写作者。个人主要作品有《网红背后的影子写手,过着怎样的生活?》《微信、摩拜……在中国生活的外国人对本土App产生依赖了吗》《覃里雯:前半生的“游荡者”,来到离北京7397公里的柏林》《烈火街机厅,“游戏英雄”们的最后堡垒》。




胖粒


三明治作者。喜欢南美以及高纬度岛屿,会唱山歌,爱好广泛但浅尝辄止,日常生猛有力,有点像头野猪。主要作品有《深陷北海传销的暴富梦想者易小荷:写作延缓了我人生的衰败》《义乌往事》《钭江明:不要相互遗忘》《嘻哈盛衰:中国社会阶层流动缩影》。




龚晗倩


三明治主笔、资深编辑,破茧计划 2.0 作者,关注平凡人的不平凡故事。主要作品有《云也退:一个书评家逃离到以色列写非虚构》《越来越沉默的世界500强技术白领们》《江夏里:一座上海老房子见证的知青两代》。




二维酱


三明治作者,曾做过两年新媒体行业采访、观察,关注新鲜事物,也希望书写及打捞平凡生活中的高光时刻。主要作品有《成为科幻迷》《每天花三四小时通勤:跨城上班族的“双城记”》《花几千块买支钢笔的年轻人,到底是为了什么?》《有买卖,才是真爱?新媒体做文创周边的甜头和坑都在这里了》。





童言


中国三明治专栏作家、签约作者,曾参与出版《破茧001:你未曾体会过的人生》、《我们与我们的城市》等书籍。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外交专业,瑞典Uppsala University和平与冲突研究硕士。主要作品有《上海,一个裁缝的日常》《人生的警告信,有时候不需要拆开



02

本期特别礼物


《给青年作家的信》


本书是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科伦·麦凯恩探讨写作和人生的散文集。


在这本睿智、凝练、迷人、充满幽默感的书信集中,麦凯恩征引自己多年的写作和教学经验,从写作技巧、写作习惯、写作者面临的风险和陷阱等方面,分享了自己的写作心得,同时也传达了自身对小说创作理论的深刻思考。


03

报名短故事学院

自即日起可开始报名,

9月16日正式开始写作之旅。


费用

499 元 / 人 


报名方式

添加小治微信

直接转账支付,报名登记



备注:

1. 参加过每日书及三明治写作课程学员优惠价 459 元,老学员且为划水笔会会员 399 元;

2. 往期短故事学院学员推荐好友参加,好友也可享福利价 459 元。(只需直接将好友微信名片推荐给三明治小治的微信,留言“推荐好友报名”即可)。





Facebook:三明治


Instagram:china30s



让每一个人开始写作

👇了解三明治新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