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庭园细见VOL.18│京都・高台寺庭园

HUFUJII Lab. 胡藤井研究室 2023-08-30


引言

庚子年荷月,应作家洁尘之邀,东京大学胡昂教授在轻安讲授「日本庭园细见」。一个周日的午后,他怀揣着15万字讲义,471幅精致“书页”步入洁尘书房,由此开始了四期共20小时的集中讲义。讲述循日本庭园的千年流变之线,赏名园、论名家、析名作。或回游、或坐观、或舟游了22座名园,拜谒了那些时代剧人物与作庭巨匠。蛰伏于这些主题,流淌于细节中的则是更为内核的观看态度、美学意趣与哲思构想。
时隔两年,这堂课在许多参加者心中仍记忆犹新,未能参加的朋友也多次表达了遗憾。本公众号将摘选集中讲义精华篇章,以系列推文形式面向广大读者,借此分享与传播庭园文化。




高台寺是日本京都的临济宗建仁寺派庭园,山号是鹫峰山,其全称为高台寿圣禅寺。高台寺是丰臣秀吉的正妻宁宁(1548—1624)为其夫祈祷冥福而修建的。这是一座以释迦如来为主体的禅宗寺庙,同时也具有供奉秀吉和高台院的灵屋特征。


高台寺始建于桃山末期,建成于江户时代初期(1624年),仍保留着桃山时代庭园的特征,关野贞的《日本建筑史》将高台寺算作桃山时代。这个时代的文化主要体现在大名、豪商等阶层中,富裕的经济状况和奢华的生活反映在建筑上,则雄浑豪放之风油然而生。同时,这个时代宗教影响力衰弱,这个时代的日本建筑是在没有外国影响的情况下,由日本自身文明发展而成的。这个时代一切的旧习惯被彻底冲破,造就了属于这个时代独特的日式庭园建筑特征,可以说,桃山时代在日本建筑史上无疑是非常具有创造性的一个时代。


庭园布局


在这个时代的庭园中,枯山水是很大的一个特点,小堀远州。远州所作枯山水几乎不使用任何开花植物,僧人或茶人可以在这些静止不变的自然元素中宁静而止念。庭园的整体布局十分开敞明亮,形散而神不散。其中的石块虽然看似飘零四处,但实际上有着自然分明的整体脉络,在无形之中就增添了几分山林的野趣。而高台寺的庭园采用枯山水设计风格,旨在传达海洋辽阔之意境。


· 高台寺庭园平面图

高台寺为山地庙宇,分为几个台地,下层有大型茶庭、枯山水以及真山水,以月为其主题;第二台有一座开山堂和一座卧龙池,以龙为其主题;第三台为灵屋;第四台为双亭。除方丈的体量较大外,其它几座建筑物体量较为合适,依山就势,结合周围环境的处理,成为一处处庭园中的璀璨明珠。高台寺的庭园统筹兼顾了自然山景和景观设计之间的平衡。在以山为主要景观元素的庭园中,作为观景点的庭园空间也会回应山景,而不仅仅是借景而已。


当我们跨入高台寺的大门,首先可见钟楼和湖月茶屋,从这里眺望,京都市内风景一览无余。高台寺之名虽然是来源于宁宁的院号“高台院”,但实际上寺庙确实位于京都地势较高的位置,有高台之感。然后是由白墙和木架结构构成的库里,这座建筑曾被用来作为僧人的住所和厨房。与库里相连的是高台寺的方丈,也是高台寺的精华所在。

· 高台之感(图源:胡·藤井研究室)

方丈与敕使门正对,在它们二者之间的前院上,这位设计者通过平铺起白沙,左右堆满沙堆,临敕使门前设置一方池,中间摆上香烛,到了黑夜使香烛齐亮,寄意点亮人们心中的一盏明灯。白沙坪外有一置石,其用材堪称是巨大,显示出了武家豪迈的气概。方丈之后的建筑是茶庭,有鬼瓦席、湖月庵和遗芳庵,后者为京都的大商人灰屋绍益与其妻子吉野太夫二人最为喜爱的茶室,庵前围绕着细流,铺设了石板。北政所宁宁的参禅之所是在其中的湖月庵,庵前立有中门、石灯笼、蹲踞,种植了松树、铺设了青苔。临山坡开凿了一个偃月池,池塘被观月台分成左右两个部分。观月台其实本身是一座桥廊,原为丰臣秀吉旧居也就是伏见城的建筑,秀吉常与他的妻子据此台观花赏月。而鬼瓦席被认为是改良过的茶室建筑。鬼瓦席因为在书院式的茶室壁龛里挂了一个鬼脸瓦当而得名,后来和遗芳庵一起从灰屋绍益的旧宅移建到了高台寺。


从方丈往里,坐落着高台寺的主体结构群:偃月池和卧龙池一左一右围绕开山堂,后者由卧龙廊一直通往丰臣秀吉的灵庙。水池被一条爬山廊(卧龙廊)区分为了两部分,它既是爬山廊同时也是一条桥廊。此廊盘山朝上直至升至灵屋,仿佛如一条卧龙,喻示着人中龙凤丰臣秀吉不平凡的一生。


· 爬山廊及观月台(图源:胡·藤井研究室)

而开山堂前,是安土桃山时代的著名的茶人和造园家小堀远州创作、以石组作为主要元素的安土桃山风格的庭园。高台寺的庭园精美雅致,园内有几方水池,池边栽着枫树,树下是隐秘的木制栈道,还有一片竹林,竹林深处寂寂无声。宁宁晚年就在这样寂静的环境中与世隔绝。但她肯定也曾被大阪城的烽烟所惊扰,因丰臣家的覆灭而痛苦。我们很难想象她是在怎样的心境中度过人生的最后几年,也许波心庭边每年准时开放的樱花会短暂带走她的苦与痛,在对秀吉的追忆中消磨着生命尽头的火焰。


立石

在方丈南边,是被称为“波心庭”的枯山水,由砂纹、立山、石组等元素组成,与其他寺庙枯山水的不同之处在于,波心庭的枯山水是时时变化的。在波心庭的西侧,栽种了一棵垂樱。或许这棵樱花树是宁宁特意为纪念酷爱赏樱的秀吉所设计,如今已经是第四代樱树。当春天粉色垂樱盛开时,柔软的花束垂在白砂上,随微风轻轻摇晃。静坐于方丈里,看樱花树下枯山水的纹路,有水波荡漾、春风拂面之感。高台寺的波心庭每逢活动都会改变装饰,摆上和伞,涂上颜色。左手的苔庭右侧为5石,左侧为7石。在日本庭园中,只有2石例外,基本是以吉利的奇数编排。这5块石被解释为枯泷石组,中央最大的立石是用作比喻瀑布的瀑布石。在它的前面,用2石砌成了被比作大海的白沙岛。

· 堂前垂樱(图源:胡·藤井研究室)

· 波心庭(图源:胡·藤井研究室)

观月台一侧的水中筑有一个龟岛,另一侧池岸上筑有鹤岛,鹤岛一共有三个,一大二小,像是一只母鹤在追逐两只小鹤入水的模样。


· 卧龙池及池中龟岛(图源:胡·藤井研究室)

· 鹤岛(图源:胡·藤井研究室)

走出方丈室,在开山堂西侧可以看到长长的葫芦形偃月池。中岛是龟岛,右端是龟头石。前面的出岛被认为是鹤出岛,立石是鹤首石。虽然是江户初期,但是护岸石组还残留着桃山时代的感觉。从开山堂眺望龟头石,确实像乌龟的头一样。观月台的前面,有一块被称作羽石的青石立石。而分布在波心庭两侧的苔藓庭的石组则给人一种力量的感觉。


庭园建筑

灵屋、开山堂、观月台、卧龙廊是寺内的主体建筑,它们均为仿唐的日本建筑。它们几乎不在同一中轴线上,像棋子一样星星点点漫衍开,这是同其他我国寺院建筑相比较而言最大的区别。时雨亭、伞亭、遗芳庵则是非常典型的日本建筑。中日建筑的特色在这里相交呼应,文化碰撞出灿烂的火花。


寺内最主要的建筑物之一是开山堂。里面供奉着高台寺的鼻祖三江绍益禅师的灵位。三江绍益的塑像被人们安放在寺内佛檀中央,在右侧,是北政所的兄长木下家定及其妻子二人的木像。在这座建筑中,堂内前方天井与后方彩绘天井是最令人称道的,因为据说这是用了北政所宁宁用的御车以及秀吉的一艘御船上的板子直接镶上去的,在左右两侧,绘有人面鸟身的日式彩绘。


· 偃月池(图源:胡·藤井研究室)

在开山堂的两个侧边上,设计者远州辅之以两个人工小亭,临水环湖,分别为将他们命名为“卧龙池”和“偃月池”,情趣之感油然顿生。卧龙廊被远洲用来辅作连接开山堂与灵屋,这不仅仅可以使人们在此遮风避雨,又可以完美地连接两个主要的建筑。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得其在总体布局中展现出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灵屋里,供奉着北政所宁宁和丰臣秀吉的灵位,其左右是二人的塑像。秀吉生前的护身秘佛“随求菩萨”被人们供奉在灵屋的正中央的佛龛里。据说,丰臣秀吉生平功绩的最终取得全都是依赖它神力的佑护,这“随求菩萨”以灵验而为世人熟知。


如果游客从灵屋面前的弧形山路往上走,就可以看到掩映于层层青树林和绿荫之中的两座草亭,左边名为时雨亭,右边名为伞亭。


· 时雨亭(图源:胡·藤井研究室)

· 伞亭(图源:胡·藤井研究室)

伞亭又被称为安闲窟,本来是修建于故宅伏见城内的建筑,建寺时才迁入这里。亭子是按照日本茶道祖师千利休的日式建筑风格进行设计而营建成的,亭的顶部屋顶也是采用竹木连接构成的雨伞状结构,故名。时雨亭与伞亭之间的间隔不足10m,全日本仅此一座二层的茶室建筑。它们为北政所提供了远望群山、饮茶乘凉的场所。庭与庭之间用另外一条短廊互相贯通连接,廊的斜柱和草屋顶并不精工细作,显出的依然是属于千利休茶庭朴素典雅的风格,而园内其他华丽高雅的建筑则显得有些格格不入,或许这是北政所宁宁为了表达千利休剖腹自尽的遗憾和歉意吧。


· 遗芳庵(图源:胡·藤井研究室)

遗芳庵是京都著名大商人灰屋绍益和他的夫人吉野太夫两人最为喜爱的茶室之一,与周边相邻的鬼瓦席都是较为文雅的茶室建筑。在这之中的蓬莱山水庭园等均被日本列为国家的历史名胜古迹,以及有菲樱,翠竹,晚枫等久负盛名的佳境绝景。遗芳庵最重要的特征是有一个名叫"吉野窗"圆形的窗户。茶室一侧刚好可以俯视京都,高台寺旁边的灵山观音一览无余。值黄昏时,观音像被樱花拥簇,在夕阳的余晖里温情脉脉地注视着她所庇佑的京都市井。


· 遗芳庵内部(图源:胡·藤井研究室)


END


往期回顾

「庭园细见」

庭园细见VOL.17|京都·西芳寺庭园

庭园细见VOL.16|京都·大德寺瑞峯院庭园

庭园细见VOL.15|京都·东福寺本坊庭园

庭园细见VOL.14|京都·无邻庵庭园

庭园细见VOL.13|京都·平安神宫神苑庭园

庭园细见VOL.12|冈山·后乐园庭园

庭园细见VOL.11|水户·偕乐园庭园

庭园细见VOL.10|金泽·兼六园庭园

庭园细见VOL.9|京都·修学院离宫庭园

庭园细见VOL.8|京都·桂离宫庭园

庭园细见VOL.7|京都·南禅寺庭园

庭园细见VOL.6|京都·醍醐寺三宝院庭园

庭园细见VOL.5|京都·银阁寺庭园

庭园细见VOL.4|京都·龙安寺庭园

庭园细见VOL.3|京都·鹿苑金阁寺庭园

庭园细见VOL.2|京都·天龙寺庭园

庭园细见VOL.1|宇治·平等院庭园


「建筑文化」

成都双年展特辑 | TOD引领城市更新——涩谷站再开发20年

建筑家妹岛和世VS胡昂对谈录

未来已来|建筑学将何去何从?

成都之光建筑实录|在现实「裂隙」中快意人生,于理想「浩渺」前鼓翼前行

轻安课程·回顾︱愿每个人都有能力重新建构自己心中的庭园


「聚落探访」

建筑家梦想的传承 | 纪念东京大学世界聚落调查与研究五十年

聚落探访VOL.22 | 卡罗高原上巴塔库族曼「歇山屋顶住居群落」

聚落探访VOL.21 | 曼达拉山地上的复合型住居

聚落探访VOL.20 | 也门境内顺应自然的「求心型聚落」

聚落探访VOL.19 | 客家人的建筑艺术——遵循风水文化的「八卦城堡」

聚落探访VOL.18 | 摩洛哥山谷里的「泥土结晶」

聚落探访VOL.17 | 阿尔蒂普拉诺高原上的「荒野之家」

聚落探访VOL.16 |  印度尼西亚的「岛上住居」

聚落探访VOL.15 | 巴里埃姆峡谷的「桶形住居」

聚落探访VOL.14 | 墨西卡利岛上的「符号之城」

聚落探访VOL.13 | 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神灵之家」

聚落探访VOL.12 | 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两性住居」

聚落探访VOL.11| | 印尼群岛上的「三界住居」

聚落探访VOL.10| | 印尼群岛上的「船形住居」

聚落探访VOL.9|西非「一夫多妻制度的复合型住居」

聚落探访VOL.8|喜马拉雅山上的「小宇宙」

聚落探访VOL.7|两河流域的「线形住居」

聚落探访VOL.6|沙漠边缘「风之聚落」

聚落探访VOL.5|丝绸之路上的「沙漠绿洲」

聚落探访VOL.4|撒哈拉北部的「璀璨之珠」

聚落探访VOL.3|地中海西岸的「精灵之塔」

聚落探访VOL.2|1972年·阿尔贝罗贝洛

聚落探访VOL.1|1972年·圣托里尼岛


「建筑家」

建筑家 妹岛和世 Kazuyo Sejima|SANAA事务所探访

建筑家 妹岛和世 Kazuyo Sejima|思考创造 改变世界

建筑家 原广司 Hiroshi Hara(下)|让建筑有趣些吧

建筑家 原广司 Hiroshi Hara(中)|文学是灵感的缪斯

建筑家 原广司 Hiroshi Hara(上)|聚落是创作的源泉

建筑家 小嶋一浩 Kazuhiro Kojima|未能赴约的探访

建筑家 山本理显 Riken Yamamoto|遥望聚落的彼岸


喜欢我们的分享?点个“在看”吧~

東京 / Tokyo

日本東京都目黒区駒場4-6-1

東京大学生産技術研究所Be209-210  

〒153-8505

Be209-210,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Science,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Komaba4-6-1, Meguro-Ku, Tokyo 153-8505, JAPAN


成都 / Chengdu

中国成都市武侯区锦绣路1号

保利中心B座1606,610041

1606, Tower B of Poly Center

Jinxiu Road 1, Wuhou District, Chengdu

610041, CHINA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