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话筒给你!是时候讲出你与天大特别的缘分啦

天津大学 2022-09-20


七月的风 八月的雨

热情的天大迎接可爱的你


2022年新生报到工作已经圆满完成

话筒给你!

快来听听小萌新和天大那些特别的缘分吧


年仅15岁的最小新生

在天津大学双校区迎来的4700余名2022级本科新生中,年龄最小的要属年仅15岁的汤其锦


汤其锦出生于2007年2月,在今年的全国高考中取得了629分的好成绩,被天津大学工科试验班(新材料与加工技术类)录取。



第一次离开家乡独自求学汤其锦难免有些紧张,但更多的是兴奋和期待。他坦言父母对自己也有些担心,不过他相信自己的自理能力会在接下来的四年中得到充分锻炼。


汤其锦说,取得理想成绩的关键是稳定的心态,胜不骄败不馁,以专注的心态跟紧老师的步伐。天津大学是自己的理想学校,他也期待在大学四年里,更好地认识天大、认识自己所学的专业


30年后,成为父亲的校友

8月18日,天津大学2022级本科新生袁诗琪走进了父亲的母校,开始了她向往已久的大学生活。


在被精仪学院录取之前,天津大学对于袁诗琪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1991年,袁诗琪的父亲袁梦文考入天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毕业后,他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研究员和专业总师。



袁诗琪从小就听父亲讲述那些在天大的日子。父亲经常教导袁诗琪做事要踏踏实实,诚实守信,“实事求是”的校训一直伴随她成长,让她成为了现在优秀的自己。


对于未来的大学生活,她希望自己能够在学业上做到踏踏实实、不骄不躁,在严谨认真的同时发展兴趣爱好,认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比起父亲当年的憧憬与希望,袁诗琪的心中多了一份笃定,坚定信念在天大的路上继续走下去,期望成为对国家、对社会的有用之才。


双胞胎姐妹花启航天大

来自河北石家庄的双胞胎姐妹高毓泽、高毓蔚,今年分别以632分和634分的优异成绩被天津大学录取。怀揣着两份“连号”的录取通知书,以及超强的动手能力、对理工科的偏爱以及对电子信息和通讯工程领域的浓厚兴趣,她们将在天大工科试验班(电气信息类)开启新的人生旅程。



谈及自己眼中的对方时,姐姐高毓泽讲道:“在我眼里妹妹可爱又活泼,是带来快乐的小棉袄。虽然有时会有一些小任性,但在干正事时总是有自己的节奏,踏实又有一股冲劲。”在妹妹高毓蔚眼中,姐姐更为沉着冷静,总能在大事方面做好选择,有毅力,也能严格要求自己。


在未来的大学生活中,她们希望能够尽快通过四六级考试,夯实基础;具体专业确定后,再接再厉,踏实治学,继续深造。”同时,她们也表示,虽然一直姐妹情深,但希望迈入大学校园后能独立自立,走出彼此熟悉的“情感舒适区”,体验更多人生的精彩


同班同分同系,再续“天大”之缘

在本科新生报到现场,来自北京的顾逸欣和高中同班同学杜泽錞结伴前来。这两位中学同班又在高考中取得了同样657分的男孩,一起成为了天津大学2022级精密仪器与光电信息专业的新生,朝着他们共同的梦想一路同行。



“深厚的学术和文化积淀、坚实厚重的校风校貌以及校园内优美的环境都是我选择天津大学的原因,”杜泽錞谈道。而出于对工程、物理以及多学科交叉领域的兴趣,二人均将精仪专业作为自己的第一志愿。他们希望通过努力学习,未来能够在相关领域有所贡献,担当起天津大学“兴学强国”的使命。


在接下来的四年里,二人也有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把每一节课上好,把每一科学好,把每一天过好,学好专业课程,明确自身方向,一起努力,向着下一个目标前行。“相信在这里会度过丰富、充满激情的大学生活,”


让非遗更加闪耀

8月25日,7名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交叉学科硕士研究生也迈进天大校门。他们未来将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冯研院”)进行学习,于凤仪正是其中之一。



谈及报考非遗专业的初衷,除了保护非遗的使命感,冯研院的学术气质也深深吸引着于凤仪。“在考核过程中我能够感受到冯研院非遗专业老师们的专业、热情与包容。


报到这一天,于凤仪早早就来到冯研院“打卡”,面对着象征“好运”的网红锦鲤,她默默许下心愿——“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人类历史的见证,也是经过一代代人的确认和重构的身份认同,需要有人去做前瞻性的调研与学理性的研究,也需要有人去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实施落地。”言及未来的学术深造和职业规划,于凤仪充满信心,“希望非遗能够鲜活在我的生命之中!”


“兵哥哥”重返校园

“作为一名退役大学生士兵,从迷彩军营重归巍巍学府,久违的学术氛围让我无比沉醉。徜徉在美丽的天大校园,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级研究生新生路顺心潮澎湃。


两年前,路顺怀着参军报国的赤诚理想,毅然入伍当兵。在部队除了训练以外,路顺一直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更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产生了极大兴趣。“‘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在我看来,天大校训正符合我一直以来的人生信条和学术追求。



重回校园的路顺还有一个崭新的身份——新生军训教官,这也让他收获了一份独一无二的新生体验。


谈及未来学术发展,路顺说自己已经做好了迎接挑战的准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都充满挑战,但我相信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并不断突破,如果有机会我还想去西部援疆,把自己的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一家三代,四位天大人

“我们一家三代有四位天大人,此刻回归天大校园,亲切、振奋又倍感光荣!”迎新季,柴澍靖以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新生的身份,再度开启“天大的旅程”。


“舅爷毕业于天大建筑工程专业,父亲本硕都毕业于天大机械学院,爱人毕业于天大软件工程专业。”柴澍靖无不自豪,“跨越数十年,我们一家都做了同样的选择——成为天大人!



22年前,9岁的小澍靖陪伴父亲,在学校“地标”九楼前留下了一张合影。“也就在那时我下定决心,将来要像爸爸一样来天津大学读书。”作为天津大学优秀毕业生、十佳杰出青年、学生科技英才……柴澍靖始终以“天大人”的身份激励自己不断锐意进取。如今他选择回到母校成为一名在职博士新生,继续以实际行动践行天大“爱国奉献”的光荣传统。


“我儿子现在五岁,我常常想象未来他也穿上天大学士服,传承我们矢志创新、科研报国的家国情怀。”柴澍靖这样憧憬,“到时相聚在天大校园的‘牛顿苹果树’下,再拍上一张‘天大一家人’的合影,是我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又是一个新生季

祝愿所有新生

不念过往 不惧将来

不负韶华 不负自己

在天大校园里书写美好的青春



往期精彩内容回顾



  - tianda1895 -
文字来源 / 刘晓艳 焦德芳 任与歌 刘婧宇 杨小杨 李晴 王明辰图片来源 / 彭蕊 邱羽 祝源浩 陈蕾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本人提供编辑 / 李晓萱底图设计 / 闫静祎 廖千慧审核 / 王鑫 李晋馥 董玥欣
「 天 津 大 学 新 媒 体 中 心 」投稿 & 加入我们 tjunmc2019@163.com


跟小天一起

“天大的缘分”点1000个赞(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