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诗经》里最美的春天,穿越千年款款而来。

苏杭日记 2024-03-22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苏杭日记”



春天是艳丽热闹的,草长莺飞,百花盛开,陌上人流簇簇,簪花戴柳,欢歌笑语。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


这些跟春天有关的美丽诗句都出自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不过,自古以来,对于学《诗经》,多强调其在“兴观群怨、事君事父”等社会教化与伦理方面的功用,而把“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一带而过。


其实,学者们早就做过研究,《诗经》305篇,其中提到的动植物多达250余种,因此称其为“博物诗集”亦不为过。最近春色撩人,且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诗经》里的“诗意自然”吧!




雎鸠春鸣,荇菜花开



我对《诗经》里明确涉及季节特征的诗大致做了梳理与统计,发现和春天有关的诗最多,夏天次之,秋冬又次之。


春回大地,一切都醒来了,万物都忙碌起来。听,在那黄河的沙洲湿地里,什么鸟儿在鸣叫求偶?看,淑女们在水边忙着采什么呢?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周南·关雎》



诗三百,开篇第一首《关雎》,大家都耳熟能详。这首诗提到了一种鸟和一种植物。其中,雎鸠到底是种什么鸟,自古以来争论不休。我赞同一些学者的意见,认为雎鸠最大可能是白胸苦恶鸟或东方大苇莺。这两种鸟在湿地环境里比较常见,春季乃至初夏求偶时,雄鸟会发出响亮的类似于“关关”的叫声。


至于荇菜是指什么植物,则历来无争议,且古今同名。荇菜无论在中国的南方还是北方,都很常见,它是一种生长在池塘或流动缓慢的水中的龙胆科植物。古代的女子喜采其嫩叶、嫩茎作为佳肴。春末,荇菜的金色小花挺立于水面上,成片盛开,非常好看。



说起春天采野菜,《诗经》里描述的场景还有不少,聊举数例如下。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周南·卷耳》


这是一位妻子边采卷耳,边思念在远方的丈夫,以至于半天都采不满一筐。这里的卷耳,就是常见的苍耳,古人采其嫩叶幼苗作为菜蔬食用,但味道不佳。王夫之《诗经稗疏》:“卷耳……清明前采之,舂以和米粉作餈。”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周南·芣苢》



芣苢(音同“浮以”),即车前草,是一种分布极为广泛的常见野草,既是野菜,也是药用植物。每年春天,车前草如匙状的嫩叶贴地而生,人们采其叶为食。同时,古人还相信,食用车前草有助于女人怀孕,因此台湾学者潘富俊说“妇女采集车前草是一种由来已久的习俗”。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忧心惙惙。——《召南·草虫》


此也是怀人之诗。采蕨,就是采春天时蕨的未展开的如握紧之拳头状的嫩叶。自古至今,嫩蕨都是一种广受欢迎的野菜。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除了野菜,《诗经》里涉及春天植物的诗还有不少,如: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周南·桃夭》



这是以艳丽的桃花起兴,祝贺女子出嫁后家庭和美。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邶风·凯风》


凯风,即温暖的南风,喻母亲。棘,酸枣树。春天来了,暖风吹拂着酸枣树的幼苗,象征母亲养育子女。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

行与子还兮。

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

行与子逝兮。               

——《魏风·十亩之间》


这是春天采桑女子唱的歌。
常棣之华,鄂不韡韡(音同“伟)。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小雅·常棣》
常棣,即今之郁李,属于蔷薇科、樱属,花期5月,花粉红或白色皆有,以其相依而开,繁密如云,故诗人以常棣的花比作兄弟。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郑风·溱洧》



农历三月初三上巳节,青年男女到河边春游,彼此以“勺药”相赠。通常认为,诗中的“勺药”即今之花芍药,但也有人提出,农历三月初三,相当于公历4月上中旬,还远未到芍药的花期(5到6月),男女之间似乎不大可能赠以苗叶。胡淼在其《诗经的博物学解读》中认为,这里的“勺药”也可能是川芎(音同“兄”),这是一种伞形科植物,全草有香气,因此被认为是香草。
参照上文,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因为“士与女,方秉蕑兮”之“蕑(音同“间”)”,也不是现在意义上的兰花,而是指泽兰、佩兰之类的有香气的菊科植物,古人认为它们都是香草,故常用来比喻君子、美人。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大致欣赏了《诗经》中春天的花草树木,且让我们抬头寻找飞鸟的影迹,徜徉在诗中,去春野“观鸟”吧!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邶风·燕燕》



妹妹远嫁,哥哥送之于野,目睹燕子在空中上下翻飞、鸣唱,仿佛心情也更为复杂。诗中,燕子飞鸣的情态被描绘得非常细致,富有画意,起到了很好的渲染情境的作用。而反复咏唱的“瞻望弗及”等句,对后世诗人影响也很大,如李白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即有类似的意境。因此,清人王士祯称赞此诗为“为万古送别之祖”。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

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邶风·凯风》


春天的鸟鸣特别很听,这里的“黄鸟”,通常认为是黄鹂之类善于鸣唱的鸟。诗人自责说,鸟儿都唱得这么好听,可我们子女七人却不能以好言好语安慰母亲。

雄雉于飞,泄泄其羽。

我之怀矣,自诒伊阻。

雄雉于飞,下上其音。

展矣君子,实劳我心。

——《邶风·雄雉》


诗句大意是说:雄雉鼓翼飞鸣(注,春天的雄鸟在求爱与宣示领地),多么自由自在,而我所牵挂的你啊,却在外面奔波,自讨苦吃!这是女子思念在外地的丈夫之诗。
春天是鸟儿筑巢的时节,但古人早就观察到,有的鸟儿自己不筑巢,而喜欢占用别人的巢: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召南·鹊巢》



成语“鸠占鹊巢”就出自于这里。此诗中,鹊即喜鹊,这个自古无二说,但这个不善为巢而占了鹊巢的鸠到底是什么鸟?根据我对鸟类的了解与判断,红隼等小型猛禽(主动侵占鹊巢)与八哥(利用被弃的鹊巢)都有可能是这里提到的“鸠”,但不可能是斑鸠或布谷鸟。
《诗经》原本“不隔”自然、“不隔”我们,相反,是现在的我们自己忘了一些优秀传统,既“隔”了美丽的大自然,也“隔”了美丽的古典诗歌。




添加小编微信

分享更多朋友圈文章和评论

 长按识别二维码图片



你不知道南京的春天究竟有多美

何以满江红?

87版红楼梦:5大硬伤永成遗憾,尤其是被扭曲了的宝黛爱情。

江南最美的春天,都在这里了!

江南年夜饭的顶级菜单(附视频完整版)

揭秘十道流传百年杭帮菜背后的故事

上海“绿房子”里,主人与大太太、姨太太间爱恨情仇的故事。

美到让人不敢方物的中国古建筑,怎能让它消逝?

太湖之畔八大凄美爱情故事,你知道几个?

真实的民国到底长啥样?老照片不会骗人。

上海人的小资,那是深入骨髓的。





    微信号:suhang-style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