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SK#73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山顶的风景已经足够,可你是一只飞鸟啊

达叔一 达叔经济学 2021-08-12

这是达叔经济学的第137篇原创


达叔白天忙了一天,回家和夫人一起吃饭。


夫人说,给你讲一个故事。


达叔说,好。


夫人说,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帖子,讲一户穷人家的母亲重病,医生说即使手术,大概也是人才两空,最多变成了植物人,儿子想放弃,但害怕身边所有亲戚都骂他不孝,问该怎么办。


有答主给了个建议,让他去找身边所有的亲戚借钱,给母亲治病,借越多越好,这样,身边的亲戚应该全部会劝他早点放弃。


夫人问,你觉得这个给的方案,是不是很狡猾?药到病除。


达叔闷头吃饭,慢慢的说,没有除根。


夫人问,除什么根?


达叔说,要除去在意别人看法的坏毛病,这是问题的根。给建议的人只给了膏药,没有除根。


这个根不除,他以后还是无法摆脱类似的诅咒和困境。一个如此在意别人看法的人,做不成大事,当不了领导,也发不了大财。


夫人说,不是每个人,都像你这么冷血的,大家都受道德的约束。


达叔把筷子放下,望着夫人说,那我给你讲讲道德和别人的看法。


1


达叔问,两百年前,你作为正室夫人,按照我们家这个经济水平,咱俩这个年纪,你不给我纳两个妾,是不是不道德的?要被亲戚朋友骂不懂事的?


夫人说,好像是的。


达叔问,现在这个年代,我们这个经济水平,这个年纪,我要是张嘴说要你帮忙给纳两个妾,是不是个神经病?


夫人说,是的,那你想不想?


达叔说,我想不想这个事,先放一放,不在今天的讨论范围内,咱们聊的是道德。我再给你讲几个历史人物,都是你熟悉的,你看看道德还是不道德,也顺便看看别人的看法。


秦桧。


一人独相十几年,南宋开国第一谋臣,赵构顶级白手套。


死后犹荣,终年六十六岁,追赠申王,谥号“忠献”。


“忠献”,对于南宋开国皇帝来说,秦桧这一生,是忠心耿耿的一生,是勇于奉献的一生,是敢于帮皇帝担骂名的一生。


操盘者不想打架,躁动想打架的,就得死,罪名莫须有。能敢于帮老板说站出来说,不能打的人,就是又忠、又献,对老板来说,这就是有道德,有担当,这就是老板的看法。


对平民百姓来说,不打仗,就不会妻离子散、流离失所,为百姓开太平的人,就是有道德。


你问南宋的百姓是喜欢岳飞,还是喜欢秦桧,这是百姓的看法,虽然百姓的看法也不太重要,主要就是皇帝看法的延续和模仿。


秦桧死的这一年,是公元1155年。


51年后,1206年,新皇帝宋宁宗,那股劲上来了,要北伐,同年,追夺秦桧王爵,改谥“谬丑”。


同一个人,同一件事,同一个观念,从又忠又献,变成又谬又丑。


这事,是不是已经定型了?


不好意思,还没有。


北伐失败,南宋本来想去打北方的,结果被北方一顿暴揍,当年被迫重新签订和平协议。


两年后,也就是1208年,同一个皇帝,又给秦桧恢复了申王爵位,谥号“谬丑”,又改回了“忠献”。


你说刺激不刺激?


肯定有一批人,活了70来岁。


在他们的人生中,年轻人时,秦桧是好人,他们说对,老板说的对。


后来他们老了,新老板说秦桧是个坏人,他们也说对,我早就觉得秦桧是坏人。


再过两年,老板又说,不好意思,秦桧又变成了好人。


这帮人年纪大了,腰都闪着了,太刺激。


夫人说,还有这事?


达叔说,所以一个人被怎么评价,被怎么写在史书上,不是你做了什么,而是历史课本需要表达什么,然后找找看有什么案例,刚好你干的事符合,然后就是你了。


夫人说,你胡说,你的意思是现在需要秦桧做个奸臣?


达叔说,我对历史评判不感兴趣,当世之人,决定不了后世之判断。因为你不知道后世的那帮孙子,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案例。


那个搞变法的王安石,你知道么?


夫人说,不要看不起人,我也是学文科的。


达叔说,你觉得这个王安石变法如何?咱们课本上是褒是贬?


夫人说,王安石变法好,不都是在课本上学的么?


达叔问,那王安石变法的好名声,是一开始就有的,还是某个时间点开始的?近一千年的历史长河里,是夸的多,还是骂的多?


夫人说,那肯定是夸的多。


达叔说,那你就错的离谱了。王安石变法从开始就充满了争议,变法失败之后,从南宋开始,元、明,一直到晚清,近千年来,总体上这个变法,都是被否定的。


王安石——北宋亡国元凶,是从南宋开始,所有封建王朝对他的官方定论,学术不正,祸国殃民。


那从什么时候开始,被骂了近千年的王安石,突然又变成网红级的改革家呢?


晚清华夏文明被西方列强一顿暴揍,痛则思变,翻开历史书,谁最能折腾?


有个家伙叫王安石,这货能折腾,改革需要,就他了。


大评论家梁启超,大笔一挥,“三代以下唯一完人。”


被骂了八百多年的一个坏蛋,野百合也迎来了春天。


新中国成立后,一看,苏联老大哥列宁同志竟然夸过王安石,那王安石肯定牛,“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王安石同学,这辈子都想不到,他能在被骂了八百年之后,能被八百年之后的人理解,奉为伟人。


当然,秦桧也不知道,自己那个死后哀荣,还能一波三折,余波荡漾。


夫人说,你讲的这两个是个例,不能算数。


达叔说,那闲着也是闲着,再聊两个作为福建人你熟悉的。


2


达叔问,戚继光是干啥的?


夫人说,废话,抗倭的,民族英雄。


达叔说,那他这个英雄称号,是打完倭寇,英雄称号就有了么?


夫人说,难道没有么?


达叔说,那抗倭的英雄,那么多,为啥就他那么出名呢?


夫人就有点懵,抗倭名将很多么?


达叔说,倭寇,在大明朝看来,就是一点海盗,戚继光干的那点事,和现在缉毒警察、或者海防走私案件一样,拿钱办事,就是一份分内的工作,最多发个奖章,上不了历史课本。


戚继光在沿海打完倭寇,干啥去了?


夫人说,不知道。


达叔说,被调到北边,抗击蒙古,打倭寇十来年,打蒙古也是十来年,那为啥民族英雄只提抗倭,不提打蒙古呢?


夫人说,戚继光还打过蒙古?


达叔说,是的。但打蒙古,提都不提,也没几个人知道,在当事人来说,就是一份工作,从东南调到了北方。


要想调的过去,多要点资源,才能把工作干的好,所有边将都有点养寇自重的潜力。


给太监、京官送银子,让帮忙夸一下前面的工作履历,美言一下现在的工作成果,是必须的事。京城中的第一靠山首辅张居正倒台后,戚继光立马被新老板调配到广东了。


三年后,被再次弹劾,然后被罢免,回乡病死。


故事讲到这里,戚继光是民族英雄么?


至少在明清两朝,三百多年,就是一个普通将领,普通官吏,毫不起眼的家伙。


但是,什么时候突然,抗倭就是民族英雄了?


日本人打来了。


翻开历史书,一看还有人把日本人揍成这个鬼样子,那必须是民族英雄。


被教材编撰者选中的幸运儿。


两段历史功绩,只讲了抗倭的那一段。


因为蒙古不重要。


但如果是蒙古把中国揍了一顿,那选的就是抗蒙的那一段。


夫人听的有点蒙圈,说不至于,不可能这么乱写。


达叔说,那我再给你说点别的。


3


达叔说,郑成功和左宗棠,谁比较出名?


夫人说,郑成功。


达叔问,那郑成功干了什么?


夫人说,废话,收复台湾。


达叔问,那左宗棠收复了什么,你知道么?


夫人说,他收复了啥?


达叔说,他收复了新疆。新疆比台湾大,和台湾一样重要。一个是陆防,一个是海防。都是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但是由于新疆现在已经在我们的版图里了,提左宗棠这个事的频率,力度,都远远小于郑成功的事。


绝大部分中国人,可能根本就不知道还有这回事,但所有中国人,都知道郑成功这个事。


为什么?


因为台湾还没收回来,需要热度。


同样的道理,澳门回归后,很平静也不闹腾,所以新闻版面也少很多,同期的香港,就是家里最调皮的那个捣蛋孩子,得到的关注也最多。


夫人说,你这肚子歪理野史都是从哪来的?


达叔说,都是从书柜里的那些书看来的。


夫人问,那我把你柜子里的书,都看一遍,我也能每天像你一样,写啊写么?


达叔说,不能。这个就像你做菜一样,同样的柴米油盐,白菜萝卜半斤牛肉,你能做出极佳的美味,在我手里,就是白灼。


同样的道理,那些影视剧,那些书籍,仿佛大家看的东西是一样的,但思考的深度,和吸收的部分,是不一样的。


这是天赋。


夫人摆了摆手,你天赋好,那你去洗碗去吧。


达叔乖乖的就去洗碗了。


啰哩吧嗦扯了这么多,今天算是一个闲聊,是在聊历史么?


不是。


达叔在尝试着聊,视野要大一些,思考要深一些,不要在意别人对你的那些评价,没太大的意义,好坏都是一张嘴,说完他们就走了,生活是你自己的。


要努力去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践行自己内心真正的热爱,说自己认为正确的话,不要害怕别人的非议。


这个时代,是彰显个性的时代,是表达者的时代,是沉默不再是金的时代,不要被身边你根本不在意的人束缚。


比如,有人会不喜欢达叔的文章,但达叔又不是写给你看的,如果卖菜大妈都喜欢达叔的文章,那是达叔的耻辱。


年轻人,你的道路还很长,岁月还很久。普通人是没有资格沉默的,世界已经很喧嚣,你的沉默,没人会注意到你的深沉。


去表现真我,去链接,去吸引同道中人,追求爱情,追求梦想,追求财富,追求一切自己内心深处喜爱的东西。


金庸先生说,人生就是大闹一场,然后悄然离去。



加达叔个人微信号,期待有机会合作,也为了防失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