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战争期间,各个阶层的收入分配变化

达叔一 达叔天演论 2022-05-03

这是达叔的第603篇原创


大家好,我是达叔。


一个想和大家一起慢慢变富的家伙。


昨天文章,战争期间的资产价格,是涨是跌? 完整版的,发在了达叔的知识星球里。


因为前面被关了21天,现在达叔弄了一个检测系统,每篇文章,在发出来之前,都会做一个检测。


但凡有风险,自己又找不出来的,就不冒险了,直接发星球了,一切以保号为中心。


昨天的文章,达叔问了一个问题,在战争期间,房子到底是涨的,还是跌的?


从价值毁灭、价值归零的角度,房子应该彻底失去流动性,房价大跌,没人要才对。


但是从人口流动,部分城市人口大量涌入,房屋大面积被毁,供给减少、需求增多,叠加大幅通胀的角度,房价又是暴涨的。


真实情况如何,达叔在知识星球里,放了一些图表。


今天,达叔不聊房子,聊聊战争,以及战争期间,各个行业的收入分配变化。


以下内容,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一定对,随便看看。

1


先来聊战争。


我们所有普通人,想到战争,第一想到的画面,是什么?


炮火,厮杀,惨绝人寰。


达叔小时候,想到的战争画面,也是这些,这些画面,对么?


对。


但是,全面么?


肯定不全面。


达叔第一次,意识到这个场面的时候,是看村上春树的小说,《挪威的森林》,虽然里面有很多有意思的男女描写。


但是,里面让达叔印象至今的,是写了一个日本乡下的农民,第二次世界大战都打完了,日本侵略中国打了十几年,本土又被美军原子D轰炸。


书中写,这个家伙对这些事,完全不知道。


像桃花源里的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描写这个人,应该只有短短的一小句,完全不是主角,甚至都不是一个配角,在20年前,一下就把年少的达叔,彻底镇住了。


你的国家在打仗,打了十几年,打的油尽灯枯,你却什么都不知道,真的会有这样的人么?


后来研究电影、文学、小说之类的,看多了,应该是真的有。


因为战争,和我们普通人想象的,不是一个画面。


战争,首先分为,前线、后方,两个方面。


前线,是双方派出的部队,进行战争的交界处。


远离这个地方的,基本都属于后方。


就如同美军去打阿富汗一样,美国本土的人,舞照跳、马照跑,完全没啥感觉,经常忘记了美国,正处于战争的状态。


那前线呢?


绝大部分时间,双方的部队,都在集结、调动、修整、训练,总之一个字,等。


绝大部分时间,双方士兵,不是在参战,而是都在等待参战。


双方等了一年,一交火,几天就打完了,一决胜负,然后该跑的跑,该追的追。


然后,又再次陷入等待,等待下一次交锋。


站在上帝视角,以时间为均衡尺度,把8年时间,压缩成90分钟的电影,真正交火的时间,应该只有几分钟。


剩下的时间,前线的军队都在等,等待死神的那一瞬间。


所以,才有那句话,养兵千日,用在一时。


一时,定生死。


2


聊完前线,绝大部分时间都在等。


几十万、上百万的壮年男人,吃喝拉撒、弹药、物资,都要后方提供补给,从这个角度看,才能明白,战争本质打的是经济。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真正决定战争能力的,除了前线的智慧、勇猛,更多是背后的经济能力、输血、制造能力。


那后方的人,远离炮火的人,每天过的日子,会有哪些影响?


工作、吃饭、教育、住房,这些需求,一点都没有变,经济活动会受到扭曲,但是需求本身,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


看到了这一点,我们就很有必要,来研究一下,在战争期间,生活在后方的人,不同行业、不同阶层的人,收入会有哪些影响?


是大家都惨,还是仍然有人,能玩出花来?


如果都惨,哪个行业的人,最惨?


有统计么?


有。


有一本书,叫《通胀螺旋》,作者是张嘉璈,中华民国时期的央行行长,他写的这本书,其中有一些细节,可以供大家参考。



不同的经济群体,在战时通胀期间,经历的财富变化,并不均衡,而且薪酬变化也很大。


甚至,还会出现很多普通人的误解。


比如,提到民国,文艺青年,看了几本书的,都会想到,民国政府对待老师,非常好,工资非常高。


但这是真实的情况么?是所有的老师工资都高,还是部分大学教授工资高?


看一张图表:



农业:1938-1939年,农业大丰收,导致粮食价格下跌,农业领域的真实收入大幅减少。


类似的逻辑,可以参见,我们都学过的文章,《多收了三五斗》。


1940年开始,农业歉收,价格上涨,再然后就是粮食征借、加速征兵,造成农业劳动力迅速减少。


而剩下的农业从业者,薪酬大幅度上升。


制造业:战争刚开始,后方与沿海交通中断,后方制造业,可以利用半垄断地位,获得利润,超过农业部门。


但是,再往后,农业歉收、贸易减少、原材料价格上涨,居民购买力下降,这些都冲击了制造业。


谁赚到钱了?


一个新的商人阶级,诞生了。


敢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投机商人,走私者,拥有运输能力,在后方和敌占区之间的真空地带进行操作的家伙。


故事写到这里,又要回到达叔,之前经常写的一个话题,到底是制造创造了财富,还是贸易创造了财富?


这是一个很经典的话题。


在这种最艰难的时刻,谁能搞定运输线,谁就是牛逼,谁就是英雄,谁就能获取超额的利润。


当然,停留在产品贸易上赚钱,还是太低级了。


无论是战争期间,还是在和平年代,一定要相信,用钱赚钱,在金融行业赚钱,才是最快、最猛的。


昨天,在知识星球里,有星友问,被炸的房屋,贷款还要不要还?


另外一个星友回:要还,你借的是债,不是房子。


达叔的星球里,水平普遍非常高。


但是,达叔在此补充一句,灵魂拷问:


在战争期间,真的有银行,贷款卖房子给你么


没有,绝对没有。


因为在供需极度失衡,通货膨胀严重的时间点,谁都不是傻子,贷款的真实价值,已经接近于零了。


今天银行贷给你300万,你买了个房,下个月,300万只能买一袋米。


哪个行长,那么傻呢?


《通胀螺旋》的作者,就是一个行长,他写到,所有的债权人,都遭遇了真实收入的损失。


谁赚便宜了?


债务人。


银行不靠贷款赚钱,靠什么?


大量吸收存款业务,转向腐败业务,搞黄金、外汇、投机。


3


那作为普通的打工者,工资有变化么?


看一个图表:



重庆,也就是当年的陪都,大后方经济最靠谱的地方,最守规矩的地方。


谁最惨?


体制内的家伙,gz人员+老师。


越图安稳,越依靠这个组织的人,就越会被这个组织吞噬


什么是真实工资?


就是你拿到的钱,真正的购买力,到底能买几袋米,几个馒头,而不是你的纸币面额是多大。


这批人,6年时间,在通货膨胀的侵蚀下,真实收入跌到了原来的10%、17%,绝大部分人都尝到了生活的艰辛。


然后呢?


他们的思想,被社会爆锤后,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向左拐,对国民党的垮台,奠定了一定基础。


而那些生活在体制之外,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在一定程度上,市场定价的人,虽然真实收入,也被血洗了,但人均收入在上涨,真实购买力没那么惨。


为什么?


因为gz人员、老师,劳动力的买家,是垄断的寡头,寡头具有很强的溢价能力,就这个钱,爱干不干。


而体力劳动者,面对的买家,是分散的,相互之间是有竞争关系的,你给钱少,我就不干了,换下一家。


类似的逻辑,可以推导一下今天,或未来,一个小思路,供参考。


疫情期间,谁的收入降低了,谁知道。


那么我们来小结一下,在战争、通胀期间,每个阶层的人,受的影响是怎样呢?


上层,玩金融、玩贸易、有权力的,都通过各种手段,赚到更多的钱了,发的都是国难财。


下层,本来就没有积蓄,手里没有钱,通货膨胀就拿下层没办法,而下层普遍是体力劳动者,体力劳动的价格,水涨船高。


最惨的,就是中间那层。


有点积蓄,被印钞机彻底稀释了。


有个体面的工作,当个老师、当个gw员,结果收入变成原来十分之一了,想逃、逃不了,想躲、躲不掉。


一个新的、被压迫最惨的阶层。


这是战争期间的一个众生相,供各位参考。


多读点书,不要一看人家打仗,就激动的不得了。



关注 达叔,让我们一起慢慢变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