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能掉以輕心的「小中風」|獨家醫聞

吳王依雯 獨家 2024-04-12

點擊上方,關注獨家公眾號

最近與腦神經外科專科醫生梁嘉銘見面時談及「小中風」,這個好多人忽略了的中風警號。其實不少病人在出現嚴重中風之前,就已經有小中風的先兆。缺血性中風指腦血管閉塞致腦功能受損,如果血管沒有完全栓塞,缺血範圍又被周邊血管及時補給,徵狀在幾分鐘或幾十分鐘內消失,這就是所謂的小中風(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小中風的徵狀即使暫時消失,也預示着未來中風的風險已經大大提高,在往後三個月內中風機率高達4至20%,其中更有一半會在數天內發生。所以必須盡早就醫,及時找出病因作適當治療。


小中風的徵狀例如:1)單邊手/腳出現短暫乏力;2)突然口齒不清、面部表情不對稱,甚至流口水;3)視力突然模糊變暗,感覺暈眩等,這些徵狀即使在數十分鐘內消失,也不能掉以輕心。最有效的預防中風方法就是防範未然,如不幸發現上述情況,就應該盡早求醫。

梁嘉銘醫生也分享了一些真實個案,藉此提高大家警覺,最緊要及時求醫千萬別延誤。


一位五十多歲的事業型女士,平日工作十分繁忙,有一天早上突然感覺左手及左腳軟弱無力,初時以為只是疲倦,但到了中午情況持續轉壞,輾轉被送到醫院時已距離病發差不多七個小時,初步電腦掃描排除了腦出血及主要血管閉塞。由於這時使用溶血劑會有很大的出血風險,惟有以抗血小板藥使血流暢通和提升血壓來增加腦部供血。雖然情況好轉,但腦掃描顯示已有部份腦組織因缺血而壞死了。驗血報告也同時發現她有嚴重糖尿病。


一位三十多歲男子,晚上突然感覺天旋地轉、噁心、嘔吐和步履不穩。經連串檢查後發現,頸椎動脈出現顱內撕裂導致血管阻塞,造成小腦及腦幹的初期中風。由於情況危急,即晚以導管手術植入血管支架,修復撕裂部位使血液恢復暢通。手術後雖然情況穩定下來,但也需要差不多三個月的物理治療才完全康復。


另外,我朋友的80多歲父親也曾試過,在家中看電視期間突然頭暈眼花兼全身乏力,幾分鐘後徵狀消失,以為太累休息下就沒事。為慎重起見按醫生指示做身體檢查,發現心臟血管堵塞及頸動脈收窄,原來之前暈眩乏力就是小中風的警號。

所以中風真的不只是長者問題,任何年齡,尤其中年過後就有機會發生。大家千萬不要掉以輕心,及早診斷作出適當治療,效果也會截然不同。


預防中風,除了注意「小中風」徵狀,也要定期檢查血糖、血脂、血壓、膽固醇等三高指數。防範未然和早發現早治療,才是最有效的預防中風方法和減低嚴重中風的機會。




吳王依雯


作者是菲臘牙科醫院管理局成員、香港養和醫療集團臨床管治委員會成員、香港養和醫療集團護士學校管治委員會成員、香港養和醫療集團倫理委員會(研究)成員。曾任北區醫院及大埔醫院管治委員會主席、人體器官移植委員會主席、醫院管理局新界區域諮詢委員會主席、醫院管理局成員。




(圖片来源於網絡)

本文由作者授權《獨家》微信平台發佈

如需轉載請聯系小編

往期精彩回顧





血尿不能掉以輕心,可能是腎病警號  |獨家醫聞

流感嚴重個案急升,四分之一兒童受感染 |獨家醫聞

半身不遂康復有方法?|獨家醫聞





獨家新聞

獨家觀點

等你來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