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产业链战争鹿死谁手:每个经济体都在谋求产业转型

文琳资讯 2024-04-11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A视野 Author ME A森



产业链战争鹿死谁手:

每个经济体都在谋求产业转型

文 | A 森

A视野

2023

12/10

原  创

A视野 ID: AndsonVision

全球大滞涨,中国新周期,拥抱一生一次的机会


经济的晴雨表


放眼全球,基本上有点体量的经济体,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的。


中国这里搞“进博会”、“链博会”,沙特搞沙漠达沃斯“未来投资倡议”,印度拉升房股双high+低端制造,越南收全球最低企业税率,欧洲边骂中国补贴边给自己企业拼命补贴,俄罗斯军工开始逆势重投入研发。


如果说2018年的时候还是美国要把中国遏制在现有的全球分工体系位置(产业链战争),现在则更加麻烦了:


各种经济体都不安分于自己所处的全球分工体系的现有位置,都要产业升级,都要转型,都要出去抢饭碗,甚至不择手段。


其实,很多人脑中的“全球化=市场经济”,这个东西是有前提的。


具体而言,当全球最牛逼的超级帝国可以产生重大的技术革命的时候,它通过不断外包大量细分的产业给其它国家,逐步使得每个细分产业在全球各地变得更加专业化和高效化,那么,大佬吃肉,小弟喝汤,这就是全球化的本质。


很明显,这事情要能够成功,必须是先有强大的新一轮技术革命,然后通过市场经济的体系来撬动全球资源。


也就是说,有个大买卖,大家自然相互合作,斧头帮兄弟们也不出去砍人了,先去工厂流水线上捞米第一了。


所以,现在这波“去全球化”,根本谈不上是什么“逆流”。无非是证明了一点,即,现在没有什么大规模的新锐产业,没有什么好生意,没有新一轮技术革命。


没有赚钱的机会,还相互合作什么呢?和平只是基于有机会一起发财为前提的。


这个时候,发达国家会选择抱团,拼命打压后进国家,尤其是追赶型发展中国家。因为,只要这种类型的发展中国家被遏制住了,其它发展中国家再牛逼哄哄也是被全球美元体系卡死的。


我们今天中国所处的就是这个位置:一方面,发达国家抱团要抽我们;一方面,还想要用印度等国家来替代我们现在的位置。


事实上,两次世界大战就是这么打起来的!!!


实质上,只要人类进入工商业文明,就不可能有长期和平。因为,每次面临重大技术革命出现前的萧条期,必然会有激烈的大国博弈,大家都想活下去,更想在下一个时代活得更好一些。


对于西方而言,不能想象人均GDP达到2万美元的中国,这是无法接受的。


————————————


其实,这个局面对于中国而言,倒也未必是坏事。


别看这么多国家对我们吆五喝六的,可他们也是自己小心机满满。


所以,从美国的立场出发来看,中国还没有完全压下去,其它地区小霸王又蠢蠢欲动。


这使得美国很难集中力量全面对付中国,让中国获得了极为难得的战略喘息期。


或许有不少朋友不知道,“号称一国可以建成射惠注意”的斯大林,在大萧条时期是最支持引入外资和外部技术的。


尽管初期当时的列强全面封杀苏联,但是,到了大萧条的时候,个个面黄肌瘦,不得不对苏联进行超大功率的技术转入和产能出口。尤其是在二战期间,更是把这个浪潮直接拉满。


早期的产业链战争思维下,苏联只能靠自己拼命搞重工业(当时最先进的工业革命),其实很不顺利,而且代价巨大。


可是,人家牛啊,一直保持战略定力,看着全球各地小霸王如雨后春笋般的崛起,直接利用了“帝国主义的内部矛盾”。在大萧条冲击最猛的开端,全面向英美示好。最终,不仅是美国带头按照1:1的方式帮助苏联建立起最先进的钢铁厂、军工厂、水坝等等,甚至还怕苏联买不起,暖心给出美元贷款。到后来,为了抢苏联的生意,其它列强也纷纷加入,要跟美国一比高下。


事实上,这才是苏联一跃从农业落后大国变成当时世界最顶级制造业强国的根本原因!


我们是否还有这样的机会?不好说!


但是,历史的经验是,全世界各地都爆发各种产业链战争,甚至印度这种不甩我们的样子,未必是不符合中国利益的。


不能忘记,这个全球的场子现在还是属于美国的。


这个场子千疮百孔,首先损害的是美国自己的利益,会导致它的统治成本愈来愈高,而抽走全球各地的资源能力越来越弱。


那么,我们只要坚定去跟其它国家保持生意往来,不要自己把门关了,未来终究是有战略契机的。


再怎么封锁,总没有当年大萧条爆发前列强对苏联的全面封锁更为严峻吧?!


每个大型经济体都要转型,这其实也给了我们对外输出我们落后产能的关键期。


比如,沙特就很需要我们的炼油技术和全产业链,我们也需要沙特的大量美元,这不就是生意来了吗?!


俄罗斯需要我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和很多重要的制造业中间品,我们需要俄罗斯在军工领域的一些支持,这不就机会来了吗?


浑水好摸鱼,此乃鹰酱最为吐血的状态。


———————————


就眼下这波全球产业链战争走势来看,鹿死谁手,目前远没有到有结论的时候。


从美国的经济史来看,只有美国不具有碾压性优势的时候,他们才会选择对外打压。


既然如此,中国现在大规模的信贷资源投入前沿产业发展,还在美元体系之外慢慢组建了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小型分工体系,那就是绝处逢生的机遇。


我们一方面继续在美元体系内捞好处,一方面又不断努力让这些好处服务于我们自己为中心小型全球分工平台。


必须明白,历史上,我们这招是反复使用的,而且也是一再成功的。


客观而言,论产业升级的刚猛程度,放眼全球,没有一个国家可以跟我们比。我们现在的做法,近乎是一年当一百年在用,恨不得5年走完人家50年的路。


只要我们会做的产业,直接产能过剩,让国外同行苦不堪言。甚至被西方看好的印度,现在也是处于守势。这点就看印度的国际贸易逆差就很清楚了!


印度要收割外资,要靠拉升房股双high,都是因为赚美元能力实在太弱。这从侧面反映出,莫迪的制造业战略只是替代了部分低端制造而已,不成功。二战后所有的其它制造业国家,要证明你制造业牛逼,首先看的就是你赚美元的能力。嘴炮再牛,赚美元不行,那就白搭。


眼下,中国有机会大幅延迟美国产业升级的步伐!


美国确实吸收力全球最牛逼的创新型人才,这块我们目前是比不过人家。


但是,你有好的主意总需要有人去做出来吧?就像A森有了好的财经思路,可是不会写文章,那又什么用?


而中国目前的产业转型有着巨大的野心,就是要把“做出来”这个环节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你再有创意,没有强大的中国制造业生态链就是没法高性价比的做出来,那就已经被中国反向卡死了。


田忌赛马的角度,这个战略不可谓不高明。


当年美国在崛起的过程中,初期也是这个战略,脚踏实地,比什么都强。


应该说,美国完全看出中国的这个战略,所以才老是想着要跟我们科技战,甚至是各种产业链脱钩。因为,放任这个趋势下去,美国未来的创新将依赖于中国制造,那到底主导权是谁的呢?


理解了这点,接下去大家可以思考一下了:


明年大A的主线是什么?


到底哪些行业现在是一年恨不得当一百年的去赶超发达国家?这就是明牌了!!!


科技、先进制造、短板攻关,留给中国跃升发达国家的窗口期就这么多,岂能不拼?!


———————————


末了做一波森学院推广,森学院是A森关于股权投资市场的私域会员社群,这些年来,森学院学员都非常认可A森在其中分享的内容,借此机会也向我们长期的会员表达感谢。


值此跨年行情前夕,我们开启森学院特别招募活动,对股权投资有兴趣的老铁不容错过。

【森学院】福利招募!

【跨年行情招募活动】

——迎接开门红

【森学院】【跨年行情招募活动】,今天开启,现在加入或续费,享以下福利(即日起至12/16截止)

  1. 原价首季度2288元福利价1888元/首季度,未来1588元/续费季度

  2. 附赠专属音频直播《经济会议前瞻深度剖析》
    A森12/17日晚18:00-21:00直播,永久回听
    (加入森学院后联系助理微信获取直播链接)

  3. 我们将在【森学院】中分享更多【岁末年初】大A左侧交易投资策略,及机构内部研报

  4. 本次招募活动中,前30名加入或续费学员,额外赠送一本《中国核心资产手册》,以加入时间先后为准

如有任何疑问,请给A森助理微信留言(ID:AndsonVision66)

-->详情介绍点击这里

 

【A视野】

微信ID:AndsonVision


发现一个真实的世界

A森助理微信二维码

“在看”我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