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大学生“玩”起了泥巴!(文末有惊喜)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2024-04-20


都说在农业大学
可以从书本上学习如何种地

然而在中国农业大学

你不仅要从书本上学

还要在课堂上真正去种地!

当大学生“玩”起了泥巴

必须是专业的

那边的同学们

你们在干什么呢

春日耕种忙

田间技术显身手

“植物田间技术”开课啦

想知道作物怎么种植吗

想了解更多植物妙趣吗

“奇思妙想”试验田

等你来挑战!



“植物田间技术”这门课是什么

1984年,“植物田间技术”正式开课。历经40年,课堂迎来送往了一届又一届优秀学子。

目前,该课程作为我校植物生产类专业的必修课,由农学院张明才教授教学带领教学团队开展课程建设与讲授,在西校区科学园植物生产类实验教学中心进行。课程主要包括 “作物生物学观察”“作物田间技术”两方面内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按作物生产季节安排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

“作物生物学观察”以作物类别→生育进程→器官发生与建成→生物学特征为主线,系统介绍作物认知、生长与发育特征观察与诊断等内容;

“作物田间技术”则以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收获为主线,系统介绍田间农事操作、田间管理效应诊断、生长分析与评价。

同学在试验田间学习种植马铃薯开课期间,同学们在课程设置的责任田内进行学习与实践,同时还可以创设“奇思妙想”试验田,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无论来自城镇还是农村,如今大学生都较为缺乏农业生产感性认识和实践知识。农学类各专业课教学有时为单纯劳动,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无法体会到真正的“乐趣”,本课程则会通过新奇实用的实践训练,增加系统的农作物生产感性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张老师介绍道。



田间趣事多

毕竟种菜的乐趣,亲身体会了才知道。

课程种植植物的品种多种多样,有马铃薯、红薯、玉米、花生等等。以玉米为例,几乎每届学生在玉米抽雄吐丝期都会发现一种奇怪的现象:雄穗上长出了玉米籽粒,雌穗上长出了玉米的雄穗分枝

大家很惊讶,认为找到了重大科学发现。但在学习到玉米雌雄穗分化的时候,慢慢就掌握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玉米有返祖现象,也就是说玉米雌雄穗都可以同时分化雌雄蕊,只是发育到一定时期,雄穗的雌蕊退化,雌穗的雄蕊退化。

但如果遇到不良生长环境,会阻碍退化,容易出现返祖现象。

这都是同学们在“田间地头”的“亲自发现”,通过观察和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大家的科研兴趣,大家在学完这部分内容后,会自主搜集很多文献,试图了解其中的分子机制。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引导学生们对植物的兴趣,激发探索精神,是这节课最想达到的效果”,张老师说道。

“要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以作物生产中的基础理论与农事实践融合为主导,强化农事技能提升和创新意识培养的实践教学环节,以学生‘责任田’‘试验地’为核心的田间课堂,辅以‘教室+微课+虚拟+新形态教材’多维教学环境,强化‘翻转课堂’和研讨式课堂”,张明才表示,“在教师启发和引导下,学生进行作物认知与‘种-管-收’实践,开展作物生长诊断、技术效应评价及探究性研究,增强体验感和获得感,实现知识积累与实践能力交互提升



种地,我们是专业的

“作物生产具有季节性、周期性、地域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在生产过程中,有相当的问题需要注意。” 张老师介绍到。总的来说,在生产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宜:

(1)作物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要求不违农时。季节性和周期性主要是因为作物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规律性,且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因此需要合理安排农事活动,确保作物在高效率生长期内得到最佳的环境条件。在作物生产过程中应注意,应时而变、抢季节、不违农时。

(2)作物生产具有严格的地域性,需要因地制宜。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生产技术水平以及作物种类都会影响作物生产的地域特性。需根据当地条件选择适宜作物,制定种植计划,合理安排茬口衔接。作物生产的地域性规定因时制宜。

(3)作物生产具有复杂性,需要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进行考虑和管理。作物生产是一个有序、结构复杂的系统,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提高生产效率。



 种学结合,收获颇丰

通过课程学习,同学们收获满满。“我们以作物生长与发育过程为主线,旨在使学生掌握作物生长发育基础知识、诊断标准和田间技术原理,学会作物生育进程诊断方法、田间管理及作物生长评价,能够运用作物田间技术原理与方法开展作物相关试验研究”      “课程以课程思政为主线,树立了同学们的专业自信,培养了服务‘三农’的责任心,让同学们拥有了追求卓越精神和刻苦务实的学业态度。我们要培养具有‘大国三农’情怀、系统掌握作物生产专业知识和技能、富有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现代化农业人才”,张老师表示。

张明才,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理与栽培学系教授。主要从事玉米、小麦、大豆等抗逆栽培生理与化学调控技术及调节剂产品研发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研发计划、“863”计划等课题10余项。在NP、PBJ、SBB和作物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4项,发布地方技术标准4项,主编出版农业农村部“十三五”规划教材1本;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2012年)、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2021年)等科技成果奖励,获得“宝钢优秀教师奖”“北京高等学校优秀专业课(公共课)主讲教师”“2017-2021年度北京高校优秀德育工作者”等荣誉。


福利来啦!看见同学们去种地了,是不是也内心蠢蠢欲动啊?别着急,官微给大家准备了20份桌面上就可以种植的植物罐头,让你也可以体验亲手种植的乐趣,等你来拿!

发推送至朋友圈并点击图片参与抽奖,凭中奖截图和转发记录,可线下领取小盆栽一份!

开奖时间:4月4日中午12:00。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有耕耘,就会有收获

亲手种出来的蔬菜瓜果

总是格外香甜

增长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

丰富实践体验,激发探索精神

植物田间技术课

等你来挑战!


文字 | 姜明慧 黄雨萌
图片 | 刘炘瑶
编辑 | 卢邵媛
责编 | 范晨辉 姜萍萍 勾琳萱 郑诗盈 吴笑含 宋梦洁 姜承希 张舒然 牛晓康

设为星标
不错过中国农大的每一条动态!

往期回顾

R E C E N T L Y R E L E A S E D 


这是一条24万人准备了10年的推送!

你最关心的复试热点问题,来啦!

这三个姑娘,真棒!


当百团大战遇上中国农大顶流!


中国农业大学(ID:iCAU1905)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微信公众号】


点赞点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