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厉害了吴同学,一年入馆980次!

陪你读书的 中国农业大学 2024-05-07

它,跨越时光与我相遇

吾心泛起涟漪

智慧、美丽、温柔、持久

每一次都沉静于它

今天是第29个世界读书日

受同学们邀请

学校党委书记钟登华、校长孙其信

为同学们推荐了精彩书目

只要阅读,总有收获

春光正好,一起读书吧




推荐书单

推荐书单


附录:书目信息

    本书是由29名采访对象的口述汇集起来的一本采访实录,其中既有曾经同习近平总书记一起插队的北京知青,又有同他朝夕相处的当地村民,还有当年同他相知相交的各方面人士。受访者以口述历史的方式,再现了青年习近平扎根陕北黄土高原七年间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情同手足、血肉相连、鱼水交融的青春面貌,生动描绘了青年习近平树立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和植根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

    本书是一部研究中国农村的作品。全书由14篇文章组成,涉及乡土社会人文环境、传统社会结构、权力分配、道德体系、法礼、血缘地缘等各方面。作者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对中国的基层社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概述和分析,全面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面貌。

    这是一部政治类著作,书中对现今世界各种文明有着深入的研究和剖析。作者认为,冷战后的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世界格局的决定因素表现为七大或八大文明,即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还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

    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19世纪美西战争期间,“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传奇故事。故事中,美方有一封具有战略意义的书信急需送到古巴盟军将领加西亚的手中。可是加西亚正在丛林作战,没人知道他在什么地方。挺身而出的一名年轻中尉——安德鲁·罗文,没有任何推诿,不讲任何条件,历尽艰险,徒步三周后,走过危机四伏的国家,以其绝对的忠诚、责任感和创造奇迹的主动性完成了这件“不可能的任务”。

    这是一部管理学著作。本书不仅对管理者的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而且奠定了从行为角度研究管理者的现代领导学的学科基础。书中提到,每一位知识工作者其实都是管理者,而且卓有成效是每个管理者必须做到的事。书中认为所有负责行动和决策而且能够提高机构工作效率的人,都应该像管理者一样工作和思考。而且,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要重视目标和绩效,要做正确的事和最重要的事。在选用高层员工时,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注重的是出色的绩效和正直的品格。在工作中,他知道自己所能做出的贡献,知道增进沟通的重要性。他只做有效的决策。

    这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也是小说化的家族史。作者在近十年间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划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作家全景式地表现了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高度浓缩了中国西北农村的历史变迁过程,作品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特别是主人公面对困境艰苦奋斗的精神,对大学生朋友仍有启迪。

    本书是毛泽东哲学代表著作。它是作者继《实践论》之后,为了克服存在于中国共产党内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该书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从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次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等方面,深刻地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而对立统一规律则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

    本书是作者在以色列访学期间,以“以色列早期教育与后期创新”为研究课题,深入耶路撒冷的各种生活场景,通过对以色列各界人士的访谈及精选形成的系列访谈结集。作者围绕「创新与教育的关系」核心,指出了理解犹太创新教育模式的关键线索:这种模式根源于犹太教几千年来形成的推崇学习、强调思辨的传统,反映出“以求真的方式来问道”的基本文化取向。

    本书作者认为,通过考察许多相互关联的历史事件,可以看到这些变化的典型模式、规律、周期和因果关系,并以此为基础推断未来。书中的分析和探究建立在作者独创的债务大周期、历史大周期的基础之上,通过考察500年财富和权力的所有重大变化背后反复出现的模式和因果关系,搞清世界的运行原理,总结出永恒普适的原则,从而妥善地应对当前形势。

    随着学界对世界文明史认识的不断深化,以及国人对“创新”的热望,人们正在对中国人的创造力做出新的考量。学界与公众都非常关注中国人成就了哪些发明创造。本书是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组织相关专家,在近一年半集体调研的基础上,经过各学科推选、专家评审、征求国内外科技史专家意见等环节,推选出的“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分为科学发现与创造、技术发明、工程成就三类,共计88项。

   本书将经济学、科学技术史和文化进化学结合在一起,为我们解释了为何在工业革命前的两个世纪,“早期现代”欧洲为我们的现代经济奠定了基础。作者认为,早期现代欧洲独具的一种增长的文化以及欧洲启蒙运动为科学进步和突破性的发明奠定了基础,而这正是引起这场爆发性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原因。这并非任何欧洲文化优越性的结果,而是身处历史舞台中心的人们的信仰、价值观以及偏好的彻底转变,即“文化”改变,驱使了创新方法的产生。

    本书从大历史视角审视20万年人类思想史,基于人类知识的全貌,重新理解社会,认识人类自己。作者认为推动人类走向胜利的,是因为我们拥有想象力,能够重新想象世界,并在现实世界中将其构建出来。思想,正是想象力的产物。对于人类文明来说,思想才是真正的主角。思想既是人类攀升的关键能力,也是人类生活方式变化和历史演变的主要驱动力。如果要真正了解人类历史和我们自己,就要直面思想的演变和观念的价值。



中国农大图书馆发布了

2023年度阅读报告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023

共有1,455,011人次到馆阅览

12到馆读者量最大

达到181,843人次

(西馆数据统计截止2023年6月18日)

图书馆每天早上7:30开馆

晚上10:00闭馆

热爱书籍的同学们

伴着日升日落来来往往

每天18:01-19:00

到馆读者最多,达到606

这一年,图书馆的读者中

最多的是本科生


最爱来图书馆的同学是

理学院的吴*硕士,一年入馆980



在馆时间最长的是学院李*茜同学

学习时长共计2636.48小时

图书外借总量达到38,627册次

这一年借书最多的是本科生


生物学院韩*长同学位列全校借阅榜榜首

全年共借书233册(平均每月读19册)

此外,在图书馆新馆二层

交流空间、视听学习空间

小组学习空间、研讨室四种功能空间

2023年共计有效使用132,737

你知道新图书馆

受欢迎的位置哪些吗?

让我们来看看吧!

4·23世界读书日如约而至

尊重书籍,感谢作家

让我们一起沉醉书海,不醉不归

停下焦虑的脚步

在书籍中找到心灵的栖息地

安静而祥和

树荫下,小道旁

和春光一起

翻阅时光记忆,感受文字魅力


静静落座

我与你一起在图书馆

品味字里行间,感受人间温情


与美景相伴,与书海为友

快乐悄悄溜入心间

书页翩翩,牵动我心

书理昭昭,牵动我行

因为读书,我更加热爱这个世界



暖阳下,我捧起它

开启一场心灵盛宴

与真诚、善良、美好相遇

这一刻只属于我和它

我静注着曾经,它感知着现在


花间的你我它

娇丽、柔情、温婉

看花看书看世界



我热爱着

那纯净、美好、细腻的字里行间

一字一句都如清风拂面

温暖而惬意


今日放下手机,褪去忙碌

让我们一起走进书的世界

忘却时间的流逝,忘却世间的烦扰

与墨香相碰

寻找那个不一样的自己





文字 | 李心怡

摄影|徐梓睿 陆羲 李若溪 张凯男 李懿展 申佳仪 许子安 姜承希 刘千乘芊

出镜 | 王琨 易金池 吴雅思 程俊杰 李杨懿帆 刘宸宇 龚石榕 邓喜悦 蒋日灵 孙钰琪 李金鑫 刘佳橦 高言 王蔚 刘思怡

支持|图书馆

编辑 | 杨雨睿
责编 | 范晨辉 姜萍萍 宋梦洁 吴笑含 姜承希 温靖 邱子洛
设为星标
不错过中国农大的每一条动态!

往期回顾

R E C E N T L Y R E L E A S E D 



今天,是什么日子?

厉害啊老师,您跑得真快!

不愧是中国农大鸭!!!

今天,全校沸腾了!

中国农业大学(ID:iCAU1905)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微信公众号】

点赞点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