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 牢牢把握“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

陈 锋 中国文化报 2024-01-30

“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洞察时代发展大势提出来的,充分体现了对新时代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体现了对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科学把握。我们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刻认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对坚持党的执政地位、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意义,切实把“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的有关要求和部署落到实处。

1

深刻认识文化领导权的重要性


从党的奋斗史看,掌握文化领导权十分重要。党的一大决议就明确提出,“一切书籍、日报、标语和传单的出版工作,均应受中央执行委员会或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的监督”。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强调“主义譬如一面旗帜”,要坚持“思想建党”“政治建军”“使文艺很好地成为整个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领导者。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强调,把我们党建设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我们党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断改进和完善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有力振奋了民族精神,有效凝聚了民族力量。进入新时代,面对一系列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坚持和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

牢牢把握“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锋更加频繁。要破除和化解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与挑战,就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坚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不断增强宣传思想文化领域斗争本领,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和担当精神,打赢意识形态主动仗。

2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

领域的指导地位


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也决定我们前进的方向。必须毫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

“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要求我们自觉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与对马克思主义守正创新统一起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宝库进行全面挖掘,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丰富智慧更深层次地注入马克思主义,有效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聚变为理论和文化优势,使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接地气、结硕果,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在现代化进程中生机再现、光华焕发,不断推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3

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的全面领导


“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明确了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须坚持的政治保证。习近平总书记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系统谋划和部署,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我们必须担责于肩、履责于行,为从思想上、精神上、文化上坚持党的执政地位、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作出更大贡献。

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就要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党的手中。

坚持改革创新。我们要在总结过去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善于提出和运用新思路新机制,更好地激发宣传思想文化内在活力。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和“两创”,鼓励大胆探索,开展平等、健康、活泼和充分说理的学术争鸣,坚持和发扬学术民主,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提倡不同学术观点、不同风格学派相互切磋、平等讨论。我们要尊重文化艺术工作者的创造个性,正确看待创作者独特的性格特征、思维方式和创作个性,在题材探索上、在艺术实验上、在精益求精创作作品上,多一些理解和宽容。同时,也应当明确创作有自由、面向公众有责任。

强化法治建设。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基本要求。文化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必须依法依规,文化管理也必须依法办事。只有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文化发展才能获得可靠的制度保障。我们要不断建立健全文化法律制度,完善文化管理体制,营造良好环境,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强化人才队伍。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我们要不断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做到既善于营造引才的政策环境、留才的生活环境,又善于为人才提供宽容探索、宽容试错的创造环境。我们要构建良好的育才体制机制,做到从提高文化领域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谋划人才工作,努力破解人才工作体制性、机制性障碍,为人才工作释放出体制机制最大的牵引性动能。我们要善于不拘一格用人才,做到慧眼识才、放手用才,积极为人才提供大展身手的舞台。


编辑 | 张海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 牢牢把握“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