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日大雪,腊肉煮豆丝和枯豆丝,吃哪个?

相见在武汉 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2-12-23


🍜


今天是大雪节气,办公室商量吃点啥应景,得吃热乎的,豆丝得票最高。


问题来了,豆丝吃哪种?


湿豆丝党发言,“那必须是腊肉豆丝煲,豆丝软烂,黑胡椒味浓郁,吃了浑身舒服。”


枯豆丝爱好者不服气,“豆丝当然要吃枯的啊,其他都是将就。”





来武汉不久的外省同事却一脸茫然,“豆丝是什么啊,跟豆皮差不多吗?”


我们从小吃到大的豆丝,对很多人来说,居然是个新鲜玩意。今天聊聊豆丝,让更多人了解这个简单又丰富的小吃。





01

豆丝=大米+绿豆+?





豆丝,鱼米之乡的巧妙产物。大米和绿豆混合磨浆,放到热锅里摊成饼状,比新疆馕略大一圈,刚摊好可煎可炒,晒干了可以水煮。


先选取当季早稻米,口感偏硬,淀粉含量高,做的豆丝更柔韧。


再挑选刚收回的绿豆,把绿豆去壳,这样吃起来口感细腻。绿豆芯是黄绿色,所以豆丝偏淡黄色。






大米和绿豆的比例没有定数,大部分人家按3:1或4:1。黄陂人还会额外加入葛根、山药和荞麦磨成的粉,更讲究的再放些芝麻和花生粉,杂粮香味更丰富。


原材料提前加水浸泡一夜,泡好后,米用手能轻轻搓碎。再磨成浆,米浆挂壁,就成了。


摊豆丝是个集体项目,团队决定成败。


灵魂人物是摊豆丝的师傅,一般一个村就那么几个麻利嫂子,年前还得抢着预约档期。





做豆丝要抢火,黄陂人偏好土灶,住山头附近的人家,只用山上油松树掉下来的干松针烧灶,烟都飘着松香味。


烧灶的人也很紧要,一般是那家的女主人,了解自家土灶的脾气。火要,太大不行,会摊焦,太小了摊浆不易成型,忽大忽小豆丝容易裂。


豆丝出锅了,有人接力晾凉切丝、晒豆丝。






家家总会挑我们回去那天摊豆丝,当天村里亲朋好友都不用做饭,一定要去吃上一碗热乎新鲜的豆丝。


忙活的闲聊的人挤在一起,记忆中的厨房格外小,说笑声大得快溢出来。


锅烧热,摊豆丝的嫂子才会慢慢起身,走到灶前。


只见她先用丝瓜瓤子蘸油,将锅底上上下下打着圈刷上一层,等油热冒烟,拿个大蚌壳舀上一大勺米浆倒进锅里,再用蚌壳背面把米浆从里到外均匀刮薄,最后盖上锅盖焖30秒,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不超过40秒。






湿豆丝摊厚一点,炕着吃,外面焦香里面肉坨,干豆丝摊薄一点,好晒干也易泡发。


摊好的饼状豆丝倒扣在簸箕上散热,凉了卷成筒状切丝,放在竹帘上晒一两天,晒干水分就成了干豆丝。


记忆里,每年摊豆丝的日子都是大晴天,这不是巧合,定日子之前家家会看好天气预报,“阴天不做,雨天不做,大风的日子也不做”是做豆丝的规矩。


豆丝连着几天晒到打卷,我的心也被晒得暖暖和和。





02

湿豆丝 PK 干豆丝





在以米香味为主的碳水江湖里,豆丝以浓郁的豆香气和有嚼劲的口感,俘获大批忠实爱好者。


在武汉,豆丝有两种迥异的吃法:既可以吸满了汤汁煮着吃,也可以用油煎到焦枯湿豆丝党和枯豆丝党迄今互不相让。





每年最惦记的,是家家做的那碗腊肉煮豆丝。过年早餐店都关门,早上赖在被窝里起不来,肚子咕咕叫,豆丝就该温暖登场了。


腊肉小火煎出油,肥肉被煸得透明光亮,加入泡好的豆丝和糍粑煮成糊糊,起锅前2分钟放入霜打过的小白菜,不加任何调料,腊肉香混合豆丝的糯瞬间把人征服,一边往嘴里扒一边喝,来不及细嚼就全部下肚。





以前,吃枯豆丝是一年等一回的奢侈,一般只有做豆丝那几天能吃到。


武汉人吃到这一口,绝不肯放过,大小馆子也开始卖豆丝,从早餐到宵夜都能买到,把豆丝吃成武汉八大小吃之一


最有名的,是武昌老字号「老谦记」干炒牛肉豆丝。店主冯伯谦的牛肉烹饪手艺从维吾尔族兄弟手里学来,武汉人都用大蒜炒豆丝,他偏要用自己所长。


把两指宽的豆丝用麻油煸到焦香,再拿黄牛梅子肉、香菇和嫩笋熬出味,做成臊子淋在豆丝上,每一根枯豆丝被汤汁裹住,趁汤汁还没完全融入豆丝赶紧吃,又脆又浓郁。





最网红的,是司门口青龙巷的「建建枯豆丝」,他们家带动周边形成了枯豆丝产业,隔壁十几年温州烧烤老店,招牌上也写「枯豆丝老店」。


建建家把焦枯做到极致,一片片可以直接拿起来,在嘴里嚼得嘎嘣响,像吃锅巴,等你嚼得有点累,表面又柔软回弹,让牙齿休息。


豆丝上的自制萝卜干是点睛之笔,传说原料有海鲜,咸香提味,还能中和油腻。去买豆丝,往往能遇到开车前去买萝卜干的人,40元一碗,一人限购一碗。



枯到极致只是豆丝吃法1.0,会吃的武汉人又自主发挥,升级出吃法2.0.


有一次去买热干面,看到有人点豆丝,指名要吃热干的。我大为震惊,赶紧尝新。


烫热的新鲜豆丝淋上芝麻酱干拌,豆丝孔里都吸满芝麻酱,口感浓郁湿润,吃完一碗,整个上午打嗝都是芝麻香和豆香。






可以热干,同理糊汤。


「李记鲜鱼糊粉」做出糊汤豆丝,豆丝软软地泡在汤里,吸足了鱼鲜味和黑胡椒味,入口比细粉丝更绵软,吃完后脖颈都会渗出细细的汗。


别看豆丝平平无奇,其实它有自己的厉害之处,跟众多风味迥异的食材混搭,也不会失了自己的本味。





03

豆丝,还是“豆思”?




不止武汉,湖北很多地方都爱吃豆丝,也擅长做豆丝,只是叫法不同。


荆州人遵循原生形态叫「豆饼」,洪湖人根据原料叫「绿豆皮子」,黄石叫「豆糕」,黄陂话叫「豆折」,鄂州说「饼zha」


要是一个湖北人在外面聊起豆丝,外省人大概率听不懂,这时候能接过话头的,湖北老乡无疑。


豆丝就像暗号,用一缕家乡味,拉近两个湖北人的距离。





绿豆和大米的奇妙反应,是鱼米之乡心照不宣的默契,承载了江汉平原的乡情乡味。吃到豆丝,我们就回家了。


所谓家乡,就是一缕炊烟升起,一碗热汤下肚的地方,对不对?


天气凉了,早点回家,吃碗豆丝暖暖身子吧。




编辑| 许兴姝

摄影| path

设计| 许兴姝





今日话题


Topic

你最爱豆丝哪种吃法?


往期回顾


Review

 火车开回武昌江边

 千真万确,武汉的初雪来了!



发现我们


Contacts

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出品

版权所有,转载请留言或联系

whlywtg@126.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