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95后”导演祝新:拍出一代人的孤单和成长 | 草地·观影

段菁菁、朱涵 新华每日电讯 2021-06-22

“很多年轻导演在思考的是下一部作品怎么样才能更成熟,但对我而言最重要的是保持自由和独立。”在祝新30岁前的计划里,还有一部关于奥林匹克精神、一部关于粤语音乐和一部关于模特和服装商贩之间故事的电影,这个年轻导演的创作丰沛。同时,他也愿意尝试更多可能性。“因为年轻,我还有试错的资本,也因为年轻,我有无限可能。”

首发:“新华每日电讯”微信公号(ID:xhmrdxwx)

记者:新华每日电讯段菁菁、朱涵


沉寂两年之后,24岁的祝新即将完成他第二部长篇电影的编剧工作。4年前,他用3万元成本拍摄的处女作《漫游》——一个神秘主义叙事下的杭州故事,征服了釜山、柏林等国际电影节的观众。


异常闷热的夏天,南方城市酝酿着一场阵雨。女孩李森林的暑假作文迟迟没有灵感,母亲的旧友秋秋阿姨意外来访,说起十年前的运河往事……祝新的影片《漫游》展现了一个“孩子”对杭州这座城市的记忆和想象。


这是一部观众评价两极化的电影,有人从中看到了自己的童年而深受感动,也有人认为电影画面晦涩难懂、故弄玄虚,但祝新对于这些评价并不在意。


《漫游》柏林国际电影节海报。受访者供图


“我们这代人大部分都孤单。”祝新说,如果说《漫游》是一部自己还没有真正成为一个“大人”之前拍摄的作品,如今筹备的作品则是“长大之后”的视角。在他与“小孩儿”身份正式告别前,祝新和记者聊起他的电影,以及电影内外的“理解”与“成长”。


用电影表达“我”


2018年10月,祝新带着《漫游》来到釜山电影节。这一年他22岁,利落的寸头、面庞瘦削,走上红毯的时候,他睁大眼睛、一脸严肃,并没有像身边的女主角一样露出笑容。


《漫游》在釜山电影节新浪潮单元全球首映。放映结束后,他请坐在观众席的剧组工作人员们起立,现场观众才发现,这个剧组几乎无一不是20岁出头的“小孩儿”。


这部“小孩儿”拍的电影在釜山惊艳亮相后,相继入围第17届摩洛哥马拉喀什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以及第6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论坛单元,备受国际影展青睐。然而跟众多参赛影片相比,《漫游》是粗糙的,甚至是简陋的。


“可能因为《漫游》比较‘奇怪’,也可能大家看惯了精致的东西,再看粗糙的东西有新鲜感。”祝新没有想到这部影片会有观众,甚至有机会走上大银幕、走进国际电影节,他最初只是想通过画面记录下自己的童年幻想。


祝新的童年是在杭州主城区度过的。2000年后,他家附近有四五年时间都在修建地铁,童年的玩伴基本都搬到了自己不认识的地方,也很难联系上。上一辈的许多亲戚,本来是渔民,也因为环境变化等原因不得不上岸。“我的母亲在湖州出生,小时候坐船离开,就再也没有回去。我就想象这个场景像历史车轮滚滚向前,这对人的情感是非常剧烈的冲击。”


在祝新看来,“城市变迁”是一个宏观的词,而相比宏观的社会和城市发展,他更关心个体的感受。为了记录这种感受,2016年暑假,在中国美术学院影视广告专业读大二的祝新问父母借了两万元,和杭州“拍电影兴趣小组”的朋友们一起,开始创作自己的第一部长篇电影。


电影开拍时,祝新刚满20岁,还未受过正统电影训练。现在回忆起来,祝新觉得自己像个勇者,完全在凭直觉去创作。“最初的剧本很短,只有30场戏,而且很多细节需要临场发挥,并没有被当成一部长片去创作。”祝新说,他想以小孩的身份拍一部电影,不裹挟成人的视角和技巧,在遗忘之前看清童年的世界。


祝新讲述的是一个带着诸多困惑的故事,这来自他自身的童年经历——他身边一个家庭的独子因车祸意外去世,父母又生了一个女孩,并以她逝去的哥哥命名。女孩长大后,她是否会对自己个体的独立性产生怀疑?是否会觉得自己的生命仅仅是哥哥的延续?


“这是一部非常私人的作品。”因此,在国内外众多面对观众的场合,祝新并不期待寻找理解或同好。观众们对影片做出的多样解读,他也并不多做解释。


“95后”导演祝新在杭州。受访者供图


数年来扶持青年电影创作人的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教授张献民对《漫游》的评价是,“如此从容,铺排又很开阔”,但他也承认自己“没看透”这片子。祝新在主演小女孩的学校放过这部影片,当时老师没有一个能看懂,但是十几岁的学生们却好像都看懂了。


有趣的是,很多给《漫游》打出高分的观众,恰恰是从中接收到了童年的信号,并获得千丝万缕的共鸣:“佩服能拍出童年感受的导演,放下成人世界约定的现实与梦幻的边界,真诚地面对这片混沌。”“这是对童年少年时代一次懵懂的回望。”


《漫游》的英文名叫“Vanishing Days(消失的日子)”,在祝新看来,其实就是“消失的童年,消失的古老生活”。影片中,祝新选择以一种未经尘染的稚气和干净,去捍卫儿时的杭州记忆和生活方式,绕开了对现实的直接刻画,以更私人、更直觉的方式,将自己的故乡用最简单的方式展现出来。


这或许也是《漫游》备受国际影展青睐的原因之一。跟众多参赛影片相比,《漫游》粗糙、简陋,恰恰和成熟电影形成鲜明对比,用一种极其纯粹的方式征服观众。


让祝新印象深刻的是在摩洛哥马拉喀什放映时,几个当地观众看得非常激动。虽然有着语言、文化上的隔阂,但在电影结束后,祝新与他们拥抱、行礼,这让他“感觉特别奇妙”。


“以前是从‘我家’望国外,在此之后,我可以从国外望‘我家’。”祝新说,他很珍惜四处参展的这段经历,与不同地域、文化的观众对话,让他对创作有了新的认识。


在成长中寻找“我”


“你父母看懂《漫游》了吗?”


当抛出这个话题时,祝新犹豫了一下。“我父亲会偷偷到电影院看我的电影,我妈则通过在网上看我的访谈、影评去理解我,但很遗憾,他们没有看懂。”


作为一名独生子,父母是祝新最亲近的人,但两代人间无法消失的隔阂,又难免让他感到困惑和孤单。从小他和父母的关系并不亲密,甚至会产生“也许该离开,去找自己‘亲生母亲’”的想法。


在《漫游》展现的故事里,也能够找到祝新的成长轨迹。“父母是那么亲近的人,却又陌生,于是就开始怀疑自己的身世。”影片的主角李森林也是带着这样的成长困惑,展开了一系列的寻找。《漫游》在几个国际电影节崭露头角之后,祝新在家族中也备受瞩目。每年过年回家,亲戚们看到他,会称他为“导演”,但对他的了解也仅限于此。


“95后”导演祝新(右一)在柏林电影节上。受访者供图


“现在的孩子很难在真正意义上与家族保持亲密的关系。我父母对我目前在做什么完全不知情,实际上我认为他们知道得越少越好。”面对父母,祝新有一种矛盾的心态,既渴望亲密和了解,但又非常保护“自我”。


因此,他主动拉开了与父母的距离。比如,他虽然与父母都在杭州,但并不生活在一起,只是一周见一次面。祝新认为,这让他有一定的自由来选择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95后”一代独生子女作为家里的“独苗”,往往受到家庭的全部关注,承担着家长的深切期望。祝新的父亲是铁路工程师,母亲是初中历史老师,在祝新看来,他们是“传统的”,希望孩子能够选择像老师这样稳定的职业,而做导演无疑是危险的。“就像炒股,一不小心就可能血本无归。”


但在富足环境中长大的“95后”一代人具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他们似乎无所畏惧,乐于冒一点险,更乐于成为最与众不同的那一个。就像祝新在刚满20岁的时候,即便知道自己不太懂电影,手上也只有向父母借的两万元钱,但还是决定“先拍了再说”。


在一连串“意外”中成为“我”


祝新从小对设计、广告创意相关领域很感兴趣,年少时曾希望做一个漫画家或者做游戏开发者,结果一连串的“意外”让他踏入了电影导演这条路。


祝新说自己的学习生涯一直在画画中度过,直到大二的一天,被学校告知要在画画之外再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事。他拿起摄影机,意外发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


参加国际电影节同样有“意外”。刚刚从大学毕业的一年,祝新忙着跑各地电影节,抽空创作。最开始,他认为参加电影节主要是让大家认识自己,直到在摩洛哥马拉喀什放映时,几个当地观众看得非常激动,甚至在电影结束后与祝新拥抱、行礼,他突然意识到,即使表达的是个性化的情感,观众们的注视仍让他体会到倾诉和交流的乐趣。


这激发了祝新进一步深入探讨对亲情的理解,便有了他的第二部长篇电影《未来信》——2019年秋天的杭州,一群亲戚为了向病重的母亲隐瞒她远在国外的儿子去世的噩耗,共同杜撰了儿子的家信,信中一个为父寻仇的追凶故事渐渐展开……


祝新说:“我想用一种方式告诉父母,我现在在想什么。”


祝新的最新长篇电影《未来信》海报。受访者供图


幸运的是,电影还未开拍已经获得业内关注。2019年,《未来信》成为被称作“世界新锐导演最重要舞台”鹿特丹国际电影节CineMart国际创投项目中,唯一入选的中国项目。此后,《未来信》又入选香港亚洲电影投资会(HAF),并获得“万众注艺电影大奖”;入选“吴天明青年电影高峰会”;入选“之江电影新导演计划”,并最终跻身5个年度优选提案之一,成为浙江省委宣传部重点电影项目……


在业内看来,祝新作为近年成长起来的电影新锐之一,为行业带来一股新鲜而蓬勃的力量。面对时代的变革、故土文化的变迁,土生土长的年轻电影人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下历史与人文的侧面。


“很多年轻导演在思考的是下一部作品怎么样才能更成熟,但对我而言最重要的是保持自由和独立。”在祝新30岁前的计划里,还有一部关于奥林匹克精神、一部关于粤语音乐和一部关于模特和服装商贩之间故事的电影,这个年轻导演的创作丰沛。同时,他也愿意尝试更多可能性。“因为年轻,我还有试错的资本,也因为年轻,我有无限可能。”


国际天文馆日 | 天文这么有趣的事,先从看球幕电影开始吧!

访谈|“看见母亲”:母女关系是人类最复杂的关系?

二十四节气|只待新雷第一声:今日“惊蛰”

观展|徐悲鸿、吴作人、吴冠中……国博这个展览带你饱览百年中国素描

百家谭|莫言:壁虎亭记
百家谭|梁衡:可怜多少父母心

草地周刊|改写西海固学子命运的“特殊高中”

草地周刊|这里曾是大师云集的学术圣地,如今却老旧荒芜……

新闻地理|寻找“李焕英”身后那一座城

新闻地理|因戍边英烈刷屏的喀喇昆仑高原,还有哪些传奇故事?

观影 | 票房破8亿!沉淀5年的《刺杀小说家》,为中国电影带来了什么?


监制:姜锦铭 | 责编:李牧鸣、刘小草、刘梦妮 | 校对:饶小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