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直击学会幕后

新新报 新新报NewTimes 2023-04-08

学生立场 时代潮流


学会已经圆满落幕啦

看完现场和大咖们的精彩视频后

快来跟随新新报记者们走进学会的幕后

解密从书本里走出来的他们~~





现场认真听会的师生


记者心得一


曾经的我以为做学术研究的老师们,都是非常严肃的,但是,有一位老师颠覆了我的认识。这个人就是中国传媒大学的李磊教授,作为博士生汇报会场的点评人,李磊老师用一个又一个精彩的点评吸引着我,他那幽默而又有见解的点评,生动形象的肢体语言,更是让我印象深刻。


在会场的汇报结束后,我有幸采访到了李磊老师,他首先谈到了深圳,他认为深圳是一个年轻富有活力的城市。而我校也一如深圳,年轻向上,富有活力,对我校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作为特区的大学,身在粤港澳发展的大怀抱之中,我校的学生更应担任先锋,把握好这种机遇,努力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培养自己的创新思想,要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同时李磊教授也有谈到我校师生都比较关心的“名分”问题,他说,现在的那些“985”和“211”

评级都是历史底蕴比较丰富的学校,而深大却很年轻,所以没有参与到评级中来,但没有关系,深大的师生们要努力,提高教学研究水平,学生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去做一个不是“985”却胜似“985”,不是是“211”,却胜似“211”的特区高水平大学。

——王展航 新闻系大二学生


李磊老师评议


记者心得二


本次活动带给我最大的收获是对学术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前辈们的选题从网红经济到政治博弈,从19世纪新闻史到全球变暖,简直包罗万象,无奇不有。我本专业是化学,分析天平的读数要精确到小数点后四位,变色与否就在半滴溶液之间,而这场学术盛会让我感受到逻辑自洽已经自成魅力,自圆其说也能让人耳目一新。我所在的是下午场,印象最深的是张晗老师的研究,以往只知道“一图胜千言”,没想到图表颜色和类型竟也能影响到人们的读取效率和投入程度,以后应用图表的过程中一定多加注意。

——卢泽漫 新闻系大二学生


师生交流


记者心得三


所谓理论或学术不是我刻板印象中的阳春白雪曲高和寡,而是从生活出发并且对其的总结和探讨。在采访的时候,感触最深的是各位老师们给学生的寄语。很多老师都会不约而同地提到——学生最大的任务是学习,在大学里要多读书,扎扎实实地学习专业知识。还有不能忘怀的是老师说“任何时候都不要放下新闻理想”时的真挚。现实的粗粝难行与新闻的崇高理想之间,仍需要我们更多的思考和权衡。

——陈宇祺 新闻系大四学生


会务组部分老师与学生


感谢以下人员对本次学会的大力支持

传播学院新闻系大一大二志愿者&大二大三记者团

传播学院研究生

传播学院学生会&后勤及行政部门



文字&编辑|赵明慧

采访|陈宇祺 卢泽漫 王展航

拍摄|刘琦 张晓彤 江雪灵 陈欣欣 黄浩斌

李可颖 张雪峰 黄浩斌 王心怡 赵明慧

剪辑|詹海滨

排版|李夏琳


往期精彩内容

新声代丨新新报100期啦!一起来听听编辑部里的故事

新视鉴 | 嘘!这是一篇有味道的推送

新声代 | 对话《如懿传》历史顾问:一场戏剧与历史的拉锯战

新视鉴 | 冬令时真的人人喊打?听听深大人怎么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