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那年高考,我只考了300多分

张海露Eric 英语学习笔记 2020-01-25



英语学习笔记

读原汁原味的书刊,学立刻就能用的英文

 



1.


高一时,因为频繁地逃课上网吧成绩很差。我想洗心革面,于是重读了一年。重读的这一年,我谈恋爱了,不过没多久就失恋了。结果洗心革面没成功,倒是开始变本加厉的混日子。


记得那时候最狠的是,中午在校门口吃面条时,一定要点一瓶2两半的白酒“皇马褂”。吃完面条后,把酒一口干掉,脑袋迷迷糊糊的,只为下午能睡个好觉。


后来我被学校开除。换了几个学校后,我觉得上学没意思,于是就不去学校了,天天混迹于浴池和台球厅,吃2毛5一串的烧烤和2块钱一瓶的大绿棒子啤酒。或者就在网吧里听歌、玩游戏、看《火影忍者》,通宿后去同学家睡上一天,周而复始,游戏人生。


说到前途,那时候我一心想去当兵或者南下打工,不过我爸软硬兼施地劝我读大学。核心观点是现在这个社会至少得有一张大学文凭,要不然以后寸步难行。我想想确实有道理:身边的那些狐朋狗友们都能读大学,我要是不读的话,太没面儿也太孤独了。


高考那几天下着大雨。当时的女朋友从外地来看我,住在离考场不远的宾馆。考试的时候心里想着她,一心想赶紧交卷可以去找她。


四处张望、连蒙带猜,最后考了300多分,具体分数不记得了,只记得文综是99分。 



2.


后来,我读了当地一所大学。第一天报道,遇到了一个扎着马尾、穿匡威帆布鞋的女孩,我和她搭讪,和她一起听歌。突然觉得大学生活挺美好的。新的人,新的环境,心想I'm gonna turn over a new leaf!


事实是,新鲜了一阵儿后,我觉得大学也挺无聊的。英语专业课大多都是全英讲课,我根本听不懂。除了专业课还得上什么马克思,实在让人烦。于是我经常和老朋友们一起玩扑克打麻将消磨时间,心里想,熬吧,熬到毕业拿到学位证就好了。


不过,四年比我想象的漫长多了,即便是熬到毕业,我也不知道该去做什么。慢慢我感到做什么都没意思,生无可恋。夜时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不知道想到什么了就止不住的哭,也不知道是为啥难过。“懂事”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吧,突然有一天就长大了。


我想通了:我得做点什么东西,要不然我这辈子就白活了!不知道从何做起的话,就从最力所能及的事儿做起吧,先把自己的专业英语学好。学多好先不说,我相信别人能学会的我也能,最起码在班级得算上是中等水平吧。


不记得是大二下学期还是大三上学期了,我开始学英语,第一次发现:学习这事儿,原来这么有意思啊!我买了两本词汇书,做了几套真题,竟然也能考过公共四级。


越学越兴奋。我接着买了语法书,买了《新概念》,开始学音标听VOA;知道了听不懂的《空中英语教室》和读不懂的《经济学人》,开始模仿《傲慢与偏见》中Darcy的口音,开始读《了不起的盖茨比》。越学越有挑战,也越来越有意思。



就这样,我擦边考过了六级,擦边考过了专业四级,雅思也考了7分。大三考专八的时候,我考了69分,竟是全系第一。当年那个高考300来分的我竟成了别人眼中的学霸... 


我觉得挺自豪,嘿,原来我也行啊!同时我也觉得挺可悲,亲爱的同学们,你们高考成绩也不错啊,平均都比我高150分,这几年你们干啥了,最后还都不如我。



3.


大学毕业后我去纽约读研。学校不是什么名校,但我很心满意足。据本科老师说,我们英语专业近十年来没人出过国。我选择了TESOL专业,学怎么教英语,因为想知道英语为什么这么难学,想知道如何学得更好更快更有意思。


在美国我像鱼儿遇到水一样贪婪地学英语。在学校每天看免费的The New York Times,家里定了Wall Street Journal, Times, The New YorkerThe Economist;我走哪都带个小本子,手机没电或者不方便用手机记录的时候,把看到的、听到的英语统统都记在小本上。有时候开车听到一个有意思的表达,就忍不住靠边停车,查查具体的用法、口头造个句。

当年用的flipnote


学校里有个叫GLCC的语言中心,帮助国际学生解决语言和文化中遇到的问题。我每天都约见一小时去和tutor们聊天(最多可以约1个小时),我的时间到了后还会赖在那里蹭别人的时间。


在聊的过程中,我会默默地把我记在小本上的英文用出来,看看他们的反应,也会让Speech Pathologist专业的同事帮我纠音,然后在路上或者对着Siri疯狂练习。这样过了两个学期,第二年开学的时候,我成了这个语言中心的英语tutor,帮国际学生改作文陪他们练口语,不仅能天天练英语还有钱赚。


快毕业的时候,我有些迷茫焦虑,不知道该去做什么。那时候我想去大学做老师,不过据说当大学老师需要有博士文凭,并且硕士和本科的背景也很重要。一想到我的高考成绩,我想还是算了吧。


4. 


临近毕业,我读到了《经济学人》的一篇文章,了解到美国的非盈利教育机构Teach for America,也了解到它们的运营模式已经被许多国家采用。我于是搜了下Teach for China,发现中国也有这样的支教项目!了解了更多信息后,我决定申请成为支教老师,在偏远地区支教两年。




支教的地方是广东省汕头市一个叫龟山村的小学。那里平均每家都有4、5个孩子,而且重男轻女的观念还很严重。许多学生放学后会去村里的小作坊做工,为家里挣点零用钱。女孩子一般念完初中后就不念书了,因为读高中要花不少钱,“投入和回报比”太低。也就是说,他们中的许多人是没有机会参加高考的。


我第一次理解了为什么会有“读书无用论”这样的论调。许多人看不见知识的力量,也就不相信了。他们会想,上了那么多年学不到头来不还是给人打工?上学还不如玩快手和直播来得实在呢!


我想,对他们来说分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获取和使用知识的意识和能力。我说老师高考才300来分,但是后来花功夫学了英语,有了一技之长,现在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情,通过微信就能教英语挣钱,每年都去国外旅游,能玩最新的没有中文翻译的游戏... 


我告诉他们,不是只有在学校才能学习,也不是只有课本上的内容才是知识,手机也不只是可以用来打《王者荣耀》的。知识不能让你立刻发家致富,但是可以让你多一些选择,有了选择才能让人生多些可能,多一份尊严。



5.


那一年,我考了300来分,这是我的祸也是我的福。


育儿书上说,孩子在成长中最需要的能力是韧性resilience。它的英文释义是:someone’s ability to become healthy, happy, or strong again after an illness, disappointment, or other problem. 即“遭遇挫折后复原的能力”。



这300多分是我缺乏韧性的结果,我不知道如何应对挫折,不懂得如何倾诉、不相信他人,这300多分也是我重新开始的转折点。它让我懂得原来我是有选择的,让我醒过来,经历一场metamorphosis。我发现我可以是有价值的,我也有能力成为一个认真的人,我也可以努力让我身边的人和这个世界,因为我的存在而有那么一点不同。


当然,如果当年我能考600多分,考个更好的学校,与更出色的同学一起学习,我一定非常非常乐意,我的父母一定也非常非常开心。不过我没有,我只考了300来分,我改变不了这个事实,也回不去。我只能往前看,向前跑,再勇敢一点儿,让下一个路口可以有更好的选择。


你没有落后,你没有领先,在命运为你安排的属于自己的时区里,一切都准时。


如果你和我一样好多年前参加过高考,不管你现在过得怎么样,希望你有一份倔强,也有一份韧性。承认并且接受那些负面情绪,然后和它们相处、讲和。


如果你刚刚高考完,我想和你说,不管成绩如何,这都既是结束,也是开始。高考只是一个转折点,你还有更多的槛,更多的挑战和惊喜等着你。


我还想提醒你,不管你以后学什么专业,一定要学好英语啊!最好把你的专业从一开始就课英语结合起来,例如读一读国外的教科书,了解一下专业领域的最新信息,让英语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 


别管遇到什么挫折,记得要像狐狸一样思考,像老虎一样战斗。最重要的是,像小鹿那样生活,活泼可爱,勇敢坚强。


对了,当年那个扎着马尾、穿匡威帆布鞋的女同学。她成了我老婆,孩儿的妈。所以呢,也祝你好运。



张海露Eric

Read-a-thon runner and co-leader

雅思阅读满分 / TESOL教育硕士 / 滞销书作者


推荐阅读

· 我为什么教英语?

· 多谈恋爱,试试支教

· 英语过专八是一种什么体验?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