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好英语的答案并不在技巧和方法

张海露Eric 英语学习笔记 2021-02-10


聊聊个人成长和英语学习,说点实话、心里话。


1. 诚实就是拥抱不完美


学习能力和水平差一些没有关系,笨鸟先飞勤能补拙,人人学起来都是潜力无限呢。


怕的是天天胡思乱想,不踏实做事情。跟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到头来他也不会听话。我认为这就是对自己不诚实,不敢直面自己的问题,不停用借口和自恋构建自己的世界,没有逻辑只有倔强。


如果觉得自己是完美的,好久没有犯错没有觉得自己愚蠢,没有读一本书跟作者学东西,与人交谈向他人学习,很可能不是你得道成仙了,而是无知又傲慢,没人愿意搭理你。想给你反馈时心里可能会暗叹一句「你也就这样了」。



2. 挂在嘴边的「原生家庭」


我讨厌「原生家庭」这个说法。本身没有问题,只是一个概念。我讨厌的是绝大多数它出现的语境中,都是在表明过去对现在有巨大影响;现在这样是无法改变的,只能这样。


过去一定对现在有影响,就像我昨晚熬了夜今天状态差一样有影响。它就像是玩俄罗斯方块,每个人的底层不同,但都可以把那些参差不齐利用起来。在这一点上,我信奉 He who has a why to live for can bear almost any how.



原生家庭的话题太大,我也没有能力深入讨论下去。我想说的是当我们使用「原生家庭」这个说法时,别由着惯性,而是用更具体的描述说明。


说到底,到都是过往的哪个心结没打开?哪些事件依然影响着你让现在的你觉得不舒服?找到它们面对它们,别只用「还不是因为原生家庭」把它们打发。


3. 人人都是普通人


发现有些人在介绍自己的时候会加上一句「只是一个普通人」,比如「我只是一个热爱英语学习的普通人」「我是喜欢看美剧的普通人」。


这个表达习惯很有意思,我想为什么要强调普通人这个身份呢?是不是和 My English is poor 本质是一样的?


在我目前的认知里,我觉得人人都挺普通的,只是可能在某个领域经验多一些,也做出了一点事情,但整体来看我认为依然是普通人。


而当我们能够接受人人都是普通人这个设定后,每个人的独特性就会出现。普通,但也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另外,说自己是普通人可能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给了自己一个标签后就可以自圆其说,也免遭反馈。



如果你也常这样说,我想是不是可以做一个小实验。试着把「普通人」换成「人」,或者更具体的身份(比如你的职业)。可能只是因为改变了下口头习惯,就对自己多了份鼓励暗示。


或者换个角度想一想:当你和某个人说你是普通人时,你让对方怎么接?是让他承认他不是普通人还是提醒他他也是普通人?


还是大大方方自我介绍就好。至于有多普通,有多 poor,聊几句彼此心里就有数了。


4. 学好英语的答案在哪里


越来越觉得解决英语学习问题的根本,并不在于英语学习的技巧和方法。而在于心魔、critical thinking、认知偏差,答案可能更多在心理学、运动、冥想、文学、音乐、即兴表达、幽默感中。


比如黄西在新书《有梗》中说:



上图来自黄西的新书《有梗》。这样的经历很尴尬吧?不过这就是语言学习的日常。把这种尴尬当作经验和故事讲出来,嬉笑之间尴尬就成了动力,让我们甚至期待犯错,期待可以分享不完美的快乐。


总结起来,语言学习是认识、校正、创造自己的机会,学习的动力也源自于人际交往和人格建立,我们可能不是怕英语、不是懒的做这个做那个,而是怕自己。 


说到这里,推荐一个中文播客:Steve说。收听方式可以在微博/公众号上关注「史秀雄Steve」,里面有具体说明。


强烈推荐第 149 期。Steve 从心理学和个人学习经验出发,分享了 10 条英语学习心得,相信对你也一定很有启发:



最后,放一句卓别林的引言:



把语言学习当作修行,从它出发看见自己,创造自己的小宇宙。


猜你还想读:

· 你是真的“热爱“英语吗?

· 我是如何读懂《经济学人》的?

· 多一份认真,也会多一份幸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