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现在用这些工具app辅助学习

张海露Eric 张海露Eric 2024-04-30

最近更新了阅读和写作的 workflow。


主要调整了日常用的 app。想着可能对你也有启发,就用这种方式也分享给你🎉


1. Obsidian🧠


前几天开始用 Obsidian 作为主要的 PKM(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的工具。



最近的使用心得是:重要的不是各类插件、主题皮肤,而是管理信息,设计分类、标签、模板。


笔记只是对我们学习思路的拙劣模仿。


如果没有自己的过滤、分类、利用,那些笔记只不是从一种方式一种平台变成另一种,还是没有成为第二大脑。


一个有效的笔记系统中,笔记要负责输入和输出两端。有存储,有加工,做自己成长的 CEO 😅

🔗https://medium.com/my-learning-journal/how-to-build-the-ultimate-note-taking-system-idea-storage-and-idea-factory-e028e0a2976f


借用 Zettelkasten 的理念,我现在的核心笔记思路是把笔记分为三类,姑且先把它们命名为:Note-Idea-Article。


先是 fleeting note。可能是自己想到的一句话,可能是读到的一句话,顺手记下。这些信息经过加工,加入自己的解读,变成具体的 concrete idea。几个 ideas 碰撞整合在一起,我可以把它们写成文章,它就成了 article。


🔗https://www.masterhowtolearn.com/2022-08-04-the-zettelkasten-method-lacks-a-spaced-repetition-scheduler-and-heres-one-easy-fix/


fleeting note-concrete idea-article 的核心 workflow 是:遇见信息、大卸八块、找到思路、重新组合、内化拓展。


这是一个基本的输入输出循环,是主动学习、提防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必要路径。


2. Flomo💡


flomo 也是为 note 和 idea 服务。突然有感而发,想把它记下来,Flomo 可以让你很轻松写上几百字。



Flomo 启动速度快,界面简洁,像发微博一样写作。如果我不想把想法发到微博/朋友圈,我就会记到这里。等到了工作桌前,我再梳理编辑这些内容,整合到 Obsidian 中。


3. Omnivore👀


有很多 read-it-later 的工具(比如 Readwise,Raindrop.io),我试了几个最后选用了 Omnivore(很喜欢这个名字😄)。



Omnivore 界面简洁、免费,全平台都可以用。Omnivore 中的笔记可以方便地同步到 Obsidian,摇身一变成为我的 fleeting note。


4. Zotero📚


Zotero 是 Obsidian 用户常提到的一款应用,界面和 Calibre 很像,可以把它看作是文献管理图书馆。


我平时用 PDF Expert 看 PDF 文档,最近试了试 Zotero,发现在 PDF 文档管理、注释整理上更方便。


Zotero 还能通过插件和 Obsidian 打通使用,这一点很适合看每周的《经济学人》。


日常随手做笔记,看完后把注释直接同步到 Obsidian 整理。复习时用笔记 recall,也可以直接一键查看原文:



这些是我现在主要用的工具,从我学习、写作、教课的需求出发,主动管理,更新系统。


这些工具确实要花一些时间学习,对我来说很值得,很享受这个摸索的过程。


如果一直在用一种方式做一件事情,但没有取得那个期待的效果,那就别苦苦坚持了,换个事情或者换个方式。别把低效当刻苦,警惕思考上的懒惰。自己已经意识到一些问题,那就及时给系统打打补丁、升升级。故意笨一点,也折腾新工具,把 no pain no gain 改成 present gain future gain。

写到这儿,冒出一个想法:


可以不公开写作,但要有记录和整理。爱自己的身体,爱自己的大脑,让它们变强。放弃管理时间,把一生的 4000 周放到「我想如何生活」上。松弛的状态来自稳定持续的输入输出,拥抱不确定,同时管理那些可以掌控的


猜你还想读:

· 重要的是学习思路

· 十有八九,是我们低估了自己

· 一位英语博主的Obsidian学习心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