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么多个“第一”!成都人,还是太超前了!

成都发布 2024-04-28



今天(4月23日)

是第29个世界读书日

锦江近西烟水绿

新雨山头荔枝熟

巴蜀才俊辈出

天府文化源远流长

成都

一座浸润在书香里的城市

📚📚📚


“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文翁石室是世界上第一所地方官办学校也是全世界唯一一所连续办学2000多年未有中断、未曾迁址的学校从司马相如到李白、杜甫从郭沫若到巴金、流沙河、马识途这些文人墨客无一不赋予这座城市文学的底气

↑石室中学 图据红星新闻

从金沙遗址“飞出”太阳神鸟到“自古文宗出西蜀自古文人皆入蜀”再到如今的“书香成都”几千年来成都既传承着灿烂辉煌弦歌不辍的巴蜀文脉又书写出独具魅力的天府文化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穹顶的太阳神鸟


成都的书里藏着哪些秘密?


目前国内收藏最早的雕版印刷品

诞生于成都


指南针、造纸、印刷术和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人类发展史起到过重要作用。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地点,我国学界的认识比较一致,都认为成都是我国雕版印刷的发祥地之一。
成都的造纸业出现较早,两晋南北朝时,成都就已经开始造纸。到了唐、五代时期,成都的造纸业已经闻名天下,是全国著名的造纸中心。当时成都的造纸业主要集中在浣花溪畔,仅浣花溪一带就有数十上百家的造纸作坊。唐代女诗人薛涛,就曾在浣花溪畔制造出了闻名天下的“薛涛笺”,堪称是世界造纸史上的一大创举。
薛涛笺制作演示 图据望江楼公园官网
造纸业的发达,催生了成都印刷业的快速发展,在成都这块文化高地上,盛放出了一朵美丽的并蒂双莲。唐代时剑南、两川版印历书行销天下,白居易曾感叹“诗家律手在成都”,诗人的文集是当时最受欢迎的畅销书。
1944年,成都望江楼的唐墓中,出土了一幅约一尺见方的茧纸刻印《陀罗尼经咒》残片,上面竖镌了一行汉文:“成都府成都县□龙池坊□□□近卞□□印卖咒本□□□”。从此可以推断,此印本应在设置成都府(757年)之后不久,比发现于敦煌、现存大英博物馆、被认为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年代的雕版印刷品”咸通九年(868年)刻印的《金刚经》还早。该原物现存中国国家博物馆,被公认为目前国内收藏最早的雕版印刷品。
《陀罗尼经咒》
《陀罗尼经咒》中所记载的“龙池坊”,据考证就在今天的成都春熙路一带,唐代时就是书籍汇聚之所,20世纪末,春熙路的“龙池书市”依然是成都爱书人淘书的地方。
↑龙池书肆
宋代时,成都的造纸业和雕版印刷业达到了古代的巅峰,以至于“宋时蜀刻甲天下”,蜀刻本成为后世千金难求的珍品。当时四川的雕版印刷业有两大中心,其中成都是北宋时期的蜀刻中心,眉山是南宋蜀刻的中心,有“成都本”和“眉山本”之说。
↑雕版刻制
宋代的成都,城内书坊林立,有数百家之多,它们大多以刻印历书、经咒、杂书等实用性图书为主。此外,在一些大型书坊里,还刻印经、史、子、集和唐宋文集等畅销书。
在成都,造纸术与印刷术曾经绽放的辉煌,不仅记录下了天府之国的富庶,也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历史往昔,内中蕴含的文化与智慧,为后人打开了一扇了解历史的窗口。







成都人献给世界

许多“第一部”


第一部地方志

早在东晋之时,成都崇州市人常璩就编纂出《华阳国志》,全书分为十二卷,即十二志,11万字。“华阳”即“华山以南”,包括如今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等多地。《华阳国志》主要记载了华山(如今秦岭)以南的巴蜀地区从远古到东晋穆帝永和三年(公元347年)期间,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生态、民族、文化、风俗等全方位的知识。这是我国现存最早以志为名、保存最为完整、覆盖地域最广的一部地方志。《华阳国志》被评价为“保存在世界上的第一部地方志书”。



《华阳国志》开创了把历史、地理、人物三方面内容结合记述的新体裁,它体例完备,资料丰富,考证翔实,文笔精丽,在中国方志学史及中国文献学史上享有极高的声誉。范晔著《后汉书》,裴松之注《三国志》,曾大量采用其文,崔鸿的《十六国春秋》、郦道元的《水经注》、刘昭的《后汉志》,都吸收和采用了《华阳国志》。


↑成都市崇州街子古镇中江城街上的华阳国志馆 图据图虫创意
第一部词集
《花间集》是后蜀赵崇祚编的一部词选,其中辑录了温庭筠等18家词五百余首,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推之为“倚声填词之祖”。18家中除温庭筠、皇甫松、孙光宪、和凝以外,均为西蜀词人,因他们的词风大体一致,故后世称之为“花间派”。《花间集》是我国第一部词集,是词史上的一块里程碑。

第一部妇产科专著
《经效产宝》,是我国现存最早、流传最广的妇产科专著。该书系我国唐代医家昝殷所著,共3卷,52篇,载378方。昝殷为蜀地成都(今四川成都)人,约生活于唐朝晚期,精医理,善于产科,知晓药物学,拥有数十年治疗妇产科常见病证的临床经验。
↑《经效产宝》光绪十四年重校刊
第一部区域性方言著作
明代遂宁人李实所著的《蜀语》,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区域性方言的著作。这本书中,李实搜集并解释了563个明代中后期的四川方言词语,绝大部分流传至今,仍活跃在口语和书面语言中。比如: 谓人形短曰“矮矬矬”,鼻塞曰“祝”,尾曰“已巴”,山顶雾曰“山戴帽”,老曰“老革革”,物臭曰“傍臭”,香气盛曰“彭香”,小曰“蔑蔑”,湿曰“绝港湿”等等……如今,这些词汇仍然在我们的日常口语中非常活跃。《蜀语》忠实地反映了明代的四川方言的原貌,因此也成为后来专家学者研究四川方言沿革的重要文献史料。




失传2000多年的“扁鹊医书”

在成都找到了


2012年,成都天回镇老官山汉墓出土大量医学简牍,由此开始了多个部门参与推动的、以“天回医简”为名的简牍研究整理工作。历经十年,“天回医简”经多方努力,进行了研究、修复、还原,并被整理出版。

专家们发现,出土的竹简中包含了许多医学术语,应是一部古代医学著作,并发现一个叫“敝昔”的人名。在深入查阅西汉早期文献后,专家们发现“敝昔”就是扁鹊。加之,医简内容大多是讲色脉诊以及针灸原理的内容,与扁鹊医学一脉相承,还发现了关于“五色脉诊”的内容,这正是扁鹊医学最突出的标志。经过反复求证,研究团队证明了“天回医简”确为扁鹊、仓公所传之医书,汉景帝时由齐鲁传入蜀地。

天回医简的《治六十病和齐汤法》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成方制剂专书,反映了西汉时期方剂使用的实际情况,为考证经典名方的来源提供了珍贵资料。



几千年的文化浸润孕育了成都人读书的氛围这些记录着成都深厚文化底蕴的书籍唤起了城市记忆传承了历史文脉天府文化在这里生生不息


成都

不只是“中国书店之都”


成都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有“中国书店之都”的美誉。早在2020年,成都便发布了《建设书香成都发展实体书店三年行动计划》。预计到2025年,成都书店和城市阅读美空间将达到4000家。


↑都江堰钟书阁


近年来,成都持续推动城市阅读空间、阅读服务设施建设。截至目前,成都全市有23家公共图书馆全部被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100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性书城超过40家,2023年新建各类阅读空间600余个。


↑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


在成都,诸如“水下图书馆”“24小时书屋”“菜市书屋”等一系列富有创意的阅读空间刚刚开张,就迅速成为市民竞相打卡的“新地标”。更多的成都市民,则把阅读当成了生活日常。


↑兴隆湖边的湖畔书店


春光美如斯

正是读书时

今天,明天,每一天

让我们一起阅读

留言区告诉小布

你最爱的书是哪本


推荐阅读>>

2024成都世园会官方购票渠道正式上线!预约火爆!成都人:错过等一年……今年6月通车!成都再添一条高速,20多分钟开拢!364人!军队文职公开招考热搜第一!这种药突然火了!医生提醒→

○成都一大波新学校来了!最快今年9月投用!看看有你家门口的吗?

○陪你去看流星雨,落在龙泉山上╱´ *. ╱ ¸⋆¸.·´⋆╱*. ╱⋆╱



策划/文案 | 余小红 文思瑶

综合成都方志、书香成都

成都日报锦观等

成都发布编辑丨卡比

点点在看,点点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