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国首部,在国科大点映!

关注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4-04-20


4月3日

全国首部思政课教师题材电影

《我要当老师》

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点映

200多位师生现场观看


国科大点映现场



《我要当老师》讲述了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孙恒,在中学政治课教师高怀德、马克思主义学院冯院长和辅导员蒋丽等人的指导帮助下,在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中,引领学生团结向上、青春筑梦,逐步实现“我要当老师”的理想。


“以真情换真心、以执着换理解”,除剧情故事,影片还有400多位思政课教师集体出镜。他们当中,有备受尊敬的资深教师,有勇挑重担的领军教师,有重点培养的骨干教师,有崭露头角的新锐教师等等。


 点击播放《我要当老师》先导片 

《我要当老师》官方海报



上下滑动查看












电影宣传海报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 董天美


《我要当老师》以平实幽默的叙事方式展示了思政的育人过程。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是育人的主渠道,“讲道理”既要有政治高度、理论深度,也要有视野广度、教育温度,更是精神的传承,这就要求我们要时时刻刻不忘师者初心,与学生在思想和实践中保持同频共振、共同成长,在教学工作中深刻领悟“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内涵。透过影片来审视自己,作为一名国科大的思政课教师,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我要不断在理论素养和道德修养上提升自己,将科学家精神、教育家精神投射到教育工作实践中,真正实现思政课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价值功能。

数学科学学院辅导员 张锦


《我要当老师》是我国首部思政课教师题材的轻喜剧电影,影片反映了新时代青年思政课教师成长的心路历程,展示了思政课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和赤诚情怀。作为国科大的辅导员,要时刻不忘立德树人的教育初心,心系学院全体学生,当好桥梁纽带,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和工作能力,主动走进学生,关心关爱学生,用真诚的实际行动获得学生的信任,做好学生成长道路上的知心人、热心人和引路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秘书 张慧博


《我要当老师》是一部反映思政课教师成长轨迹和心路历程的影片,思想性、政治性、趣味性都很强。虽然是一部轻喜剧题材的电影,但通过电影我了解到什么是“大先生”的境界,感受到守好“主阵地”的重要性。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秘书,在日后的工作中,我更当协调好本学院内外关系,加强同有关部门的沟通,尽职尽责保证思政课具有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秩序,全心全意为老师和学生服务。

未来技术学院辅导员 张伟男


思政工作其实是做人的工作,人的成长、成熟、成才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就跟人的生理发育一样,要把这几个阶段都铺陈好。老师不仅是在学生脱轨的时候抓住他们的人,更应该适应时代特征,抓住学生特点,形成一条信任的纽带,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作为研究生辅导员。在这个阶段,尤其面对中国科学院各个所的研究生,我们不仅应该牢记立德树人的初心,牢记为党为国育人的使命,也要创新方式方法应该和同学们一起传承科学家精神,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和学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博士生 杨刘敏


《我要当老师》影片以幽默生动、喜闻乐见的叙事方式向我们展现了以“孙恒”“蒋丽”“高怀德”为代表的思政课教师群体在投身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以情教人,以情育人,以情化人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遇到一名好老师是一生的幸运。看到孙恒给高老师打电话时,我也联想到了我求学路上遇到的那些优秀的老师,不禁就湿了眼眶。我想,我很幸运。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生,我深知自己今后走向工作岗位肩负的责任与使命,今后我将继续扎实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政课教学知识,同时认真学习领会优秀老师的教学实践经验,争取在未来的教师岗位上也能成为学生的一道“幸运之光”。

资源与环境学院资源与环境专业硕士生 刘丽曼


本科时,学校培养的是我们学习的能力,拓宽知识的广度。而研究生期间,学校培养的是我们探索未知和创新的能力。当我们决定成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就意味着要代表人类走向未知。本科时,学校拓宽我们的知识面和眼界以及培养我们学习的能力,让我们在做研究时,有更多的可选性,找到更适合自己的研究领域,更好的实现多学科交叉,使得我们更好的探索未知的世界。这或许就是大学教育真正的意义吧!

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气象学专业博士生 刘渊培


当前,面对境外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不断渗透,除了提高自身警惕性,上好一堂思政课尤为重要,学校的思政教师队伍建设也至关重要。在电影当中,我看到了一名青年思政教师工作的艰辛与不易,既要承担课程压力,又要在做自己心中的好老师与学生眼中的好老师之间进行权衡。此外,孙老师的儿时经历让我认识到了一名因材施教、耐心细致的老师对一名问题学生的成长所起到的重大作用,这种师风师德的传承我想也是影片所想表达的一大精神内核。此次观影活动为我点明了教育的内涵,令我受益良多。


国科大师生观看电影


作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召开五周年的献礼影片,《我要当老师》用艺术再现一代代思政课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和赤诚情怀,探索用喜闻乐见方式阐发立德树人核心要义,拓宽“大思政课”建设路径。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五年前,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办好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作出重要指示。


五年来,国科大谨记总书记的谆谆教诲,一直探索科教融合模式下的“大校园”思政教育文化育人氛围,不断完善思政课程体系。


国科大党委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先后印发《关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实施意见》《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提升实施方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领航支持计划”实施办法(试行)》。国科大党委书记、校长周琪院士及其他校领导带头讲授思政课。国科大在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怀柔科学城、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和FAST观测基地、古田干部学院,建立5个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国科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拥有一支近60位、素质优良的专兼职思政课教师队伍,承担8门本科生思政课和3门研究生思政课。思政课专职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特别是青年教师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北京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北京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研究项目等。许多老师也正如影片《我要当老师》里的主人翁们一样,积极思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他们在遵循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上,注重基础知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科发展前沿、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尤为重要的是,注重将思政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促进思政教育和课程教育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按照《北京市以实践教学为主题的“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方案》要求,国科大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怀柔区结对共建“大思政课”共同体。按照北京市教育工委和海淀区教育工委要求,国科大马克思主义学院与中关村中学、玉泉小学共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


在推进思政课程建设的同时,国科大高度重视“大思政”体系建设,日常思想政治工作、课程思政、网络育人等工作全面推进,育人合力效应显著提升,努力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上下滑动查看


“北京高校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组合最优化》课程中,深耕数学教学领域的国科大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郭田德教授围绕知识点进行体系分解,从“文化自信、爱国主义情怀、中国运筹学家的杰出贡献和算法设计的辩证思维方法”等方面,有机融入思政元素。


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用事实的论据,用科学的语言去讲述当代社会问题,让国科大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何迪的《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当代社会问题》课程收获众多学生朋友圈、微博、抖音频频点赞。


获“北京市大中小幼教师讲述我(我们)的育人故事展示交流活动”特等奖的现代农业科学学院专任教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杨文强,把爱农故事融入《作物生理与高效农业前沿进展研讨课》的科学知识的讲解中,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崇农、敬农、爱农情怀。


从物理化学现象到爱国主义的教育,国科大化学科学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张建玲和她的团队探索了无数条道路,科学史、科学家精神、前沿研究、重大突破,甚至是一个公式、一个理论的发展都有着他们思考的印记,而《物理化学Ⅱ》整个课程也在边走边成长的过程中收获了更多学生的认可和热爱。





身正为范,敬畏热爱

学高为师,求索不止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

为培养造就德才兼备的科技创新创业人才

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国科大

  一直在行动!


国科大创新!研究生担纲科普队伍主力军

北京青少年,相聚国科大!

⏱⏱⏱科到了!



看官可有什么想与国晓薇分享的?

投个稿告诉我吧~

投稿邮箱:wechat@ucas.edu.cn

观微之光,可明远方

出品/国科大融媒体编辑部

文字/国晓薇

图片/脱畅 黄勇

部分素材/《我要当老师》电影

“微言教育”微信公众号

国科大官微往期推送

美编/何邦彦 陆紫琪

责编/冯心怡

点击关注

分享

收藏

在看

点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