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边缘型、自恋型、偏执型……咨询师如何利用“反移情”识别人格障碍

简单心理Uni 简单心理Uni 2023-02-03

 本文字数4500+|阅读预计需要12min


文|金庆华(简单心理认证·心理咨询师)


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都可能遇到负面的情绪和想法,这难免让咨询师对自我产生怀疑:“我好差,我帮不到来访者”。先别急着下结论,这时候你可能正在经历反移情。

反移情将咨询师的情绪反应作为一种资源,来了解来访者的潜意识和人格。特别是对一些有人格障碍的来访者,反移情的意义非常重要。

图/《扪心问诊》


那么,什么是反移情?如何察觉反移情?如何利用反移情识别人格障碍,更好地了解来访者?

当代很多文章是关于如何利用移情来理解来访者的,这是精神分析的普遍观点,但是利用咨询师自身的反移情,来理解来访者是哪种人格障碍,这样的文章似乎不是很常见,所以我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探讨这个话题。


移情、反移情的定义


弗洛伊德在1895年最早提出了移情的概念。


安娜·弗洛伊德提出,移情是病人体验到的、由病人与治疗师的关系所引起的冲动性体验,这些体验并不是由于客观的分析治疗场景所造成的,而是起源于病人早期的客体关系,是这些客体关系在强迫性冲动作用下的重现。


图/安娜·弗洛伊德

Menninger和Holzman做了这样的一个概括:


移情是病人无意识的指向某个治疗师的各种非现实的角色和身份,这种情形发生在分析治疗的退行过程中,病人对那些角色和身份的回应通常起源于他们的早年经历。


所以他们认为,移情是治疗中必然会出现的结果,而且对心理治疗有非常重要作用。


移情(transference)

来访者把对父母或者对过去生活中某个重要人物的情感态度和属性转移到咨询师身上,并相应的对咨询师作出反应的过程。


反移情(countertransference)

治疗师对病人移情的一种无意识反应。


1910年弗洛伊德最早发现了反移情,他认为反移情对治疗是有不良影响的。


治疗师应该努力克服,但是到1950年,Herman把反移情定义为是分析师指向病人的所有情感反应,不仅包括有病人激发的分析师的情感成分,也包含了来自自己的情感投射。


图/弗洛伊德

 对于反移情,有这样的两种态度和观点 


首先是经典的弗洛伊德观点:认为反移情是治疗师需要克服的部分、需要通过被分析来解决。


第二个观点就是当代客体关系的观点:认为治疗师的反移情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具,借此来理解来访者的内心世界。


4种人格障碍的移情和反移情表现

人格障碍是指人格的一种畸形发展,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明显偏离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多数人不认可的一种认知行为模式。

人格特征的偏离,对环境适应不良,明显干扰了来访者社会和职业功能,导致其不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难以适应社会生活。

 1. 边缘型人格 

边缘型人格表现为一种人际关系、自我形象以及情感的不稳定,有明显的冲动性的行为模式。他们可能会:

1. 疯狂的、努力的避免真正或者想象中的被抛弃,有时候会出现自杀或者自伤的行为,而且会产生一种不稳定的和紧张的人际关系模式。

2. 会在理想化和贬低之间来回的变化,身份认同的紊乱,对自我形象和自我意识会出现明显持续的不稳定,而且会可能出现物质滥用、性方面或者暴食症方面的一些特点,反复的出现自杀或者自伤的行为,或者有一些自杀的威胁的念头。

3. 情绪混乱,长期的空虚感,不恰当的、强烈的、难以控制的愤怒,比如不断的生气发脾气打架。

图/《移魂女郎》


有些来访者会提前来咨询,他不是提前一小会儿,可能提前很久,比如提前15分钟或者半小时就到咨询室了,然后到结束的时间也不肯离开,而且也不是说耽搁三五分钟,而是耽搁15分钟或者半小时甚至更久。

此外,他们会无法控制地认为咨询师想要抛弃自己,会采取各种方式来试探咨询师,比如说去自杀或者威胁咨询师他要去自杀。

这种治疗关系会变得非常的艰难,强烈的敌视和苛责咨询师要求给予更多的咨询时间和关注。

比如说有的来访者会在咨询结束后给咨询师打电话,然后发信息要求联系咨询师。如果咨询师不能及时回复他,他们就会认为咨询师不关心他,甚至想抛弃他。

在一段时间中,来访者的生活完全以咨询师为中心,完全排斥了其他人。而且,他们一般没有觉察到他们自己对咨询师的鄙视,而且也是无法控制的。

图/pexels

和边缘型人格的来访者工作时,咨询师的反移情会非常非常的强烈。个体咨询师可能会遇到的情况:

来访者因为总是提前到或者结束的时候不肯离开,提前半小时就敲门,你让他在外面等他特别生气,特别愤怒,进来就会不断抱怨,说咨询师太冷漠,太无情。咨询师会觉得来访者在破坏设置。这种感受非常难受。

在咨询时间以外,打电话或者发大量的短信邮件给咨询师,咨询师会觉得非常烦躁,不愿意搭理来访者。

面对来访者一些非常极端的冲动行为,比如自杀自残这种行为的时候,咨询师可能会感到非常的忧心忡忡,寝食难安,担心来访者做出非常极端的事情。

我就遇到过一个试图自杀的来访者,我当时晚上睡不着觉,非常担心这个来访者会有生命安全,但是我又不能主动联系他,因为这涉及到咨询的设置和边界问题。

此外,来访者会有非常严厉的苛责和贬低,咨询师非常无法忍受,有时候想赶紧结束算了。


边缘型人格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人格障碍,还有一些可能的自杀或者自伤行为,所以初学者做个案风险比较高,我们会建议在有督导、尤其是个体督导的建议下进行咨询,这样会变得更加安全。

同时要建立很好的治疗联盟,要给来访者提供一个安全可以信赖的环境。最重要的也是要面对、处理、理解大量的来访者带来的投射性认同。

图/《乱世佳人》


 2. 自恋型人格 

自恋型人格非常重要的特点是有夸大性的感觉,会夸大自己的成就和才能,幻想自己非常的成功,有非常大的权力、才华、美貌或理想的爱情。

认为自己是非常特殊和独特的,并认为自己需要被特殊对待,要求非常过度的赞美,而且希望其他人能顺从他们的期待。有一种权力感,在人际关系上剥削他人,会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利用别人。

他们缺乏共情能力,无法去认同和感受他人的感受和需要,通常非常嫉妒他人,此外还会表现出高傲傲慢的行为。


以上是关于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一些临床表现。

图/科胡特(摄于1964年)

这里需要提到自体心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人物——科胡特,因为最早弗洛伊德认为自恋的病人是不能产生移情的,所以不能被分析。

而科胡特的研究证明,自恋的人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移情方式,所以他采用了一种“神入”的方式,进入到患者的精神生活进行观察。

他认为自恋就像空气一样,是人生存下去所必须的。科胡特将自恋分为夸大性自体和理想化双亲。

与夸大的自体相对应,需要得到自体-客体的镜映,由此获得自我的肯定,与理想化的双亲相对应,理想化的自体-客体,以获得一种亲切的感觉。

科胡特认为,自恋也分为健康的自恋和病理性的自恋。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来访者,他们的移情表现,主要有双生移情关系、理想化的移情关系、镜像和夸大移情关系


理想化移情是将治疗师理想化,反映了对理想化的父母形象的激活。


科胡特认为,这种对理想化客体强烈的依赖,是由于病人希望以此来代替自身缺失的那部分精神结构,病人通过对在过去创伤中失去的自体-客体的当下复制品的关注和赞美来维持自恋的平衡。

图/pexels

与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来访者工作时,咨询师的反移情会表现在:感到强烈的被来访者贬低,会变得非常愤怒。

比如有的来访者会说“你这个咨询师水平太差了,一点也不专业,一点都不会共情”、“你经常的打断我,把我的自由联想都打没了”。

咨询师还会感到不被需要,因为来访者他会把咨询师当空气一样,从头说到尾,不给咨询师任何回馈的机会。

咨询师还会被当成工具,被要求回答各种各样无法回答的问题。

比如来访者说,“我和我的丈夫离婚了,你觉着我下面该怎么办呢?”有的来访者会说,“我现在要毕业了,你能告诉我,我是应该去接着去考研呢还是出国呢?还是工作呢?”

这些现实性的问题让咨询师觉得实在没有办法去直接回应他们,就像是回答问题的工具一样。

图/pexels


 3. 偏执型人格 


偏执型人格障碍的临床表现是:对他人普遍怀有不信任和猜疑,怀疑别人都是在利用他,伤害他或者欺骗他们的。


他们会毫无根据地怀疑朋友或者同事的忠诚性,对侮辱、伤害或者蔑视一直怀恨在心,感到自己的性格或名誉受到攻击,即使在别人看起来并不是很明显;会反复的、无端的怀疑、猜疑配偶的诚信。


这类来访者,可能她有非常好非常关心她的丈夫,或者是很好的亲人、父母。


但是,她会觉得她的丈夫就是在外面有其他女人、对她不忠诚,然后反复的去检查,做出各种非常极端的事,比如跟踪、听窃电话之类的,但是每次也发现不了,然而这个念头始终存在。


图/pinterest


咨询师跟他们讲道理,说“你的家人对你其实挺好的”,一点用处也没有,甚至可能只能让这个来访者变得更加的愤怒,因为她觉得没有被咨询师真正理解。


 4. 被动攻击型人格 


被动攻击型人格表现在:被动地拒绝那些可以充分发挥他的工作能力和社交能力的机会,这种拒绝不是直接表达的,而是以间接的方式。


比如拖延,故意显得自己很无能或者很脆弱的样子,用委婉的方式,不去直接的表达拒绝。结果是社交和工作方面表现出严重而持久的能力不足,实际上他们是有潜力的,所以这是一种被动表达隐蔽的攻击。


咨询师产生的反移情可能会是非常强烈的愤怒,有时甚至想指责来访者。


比如,来访者会无数次的放咨询师鸽子。咨询时间到了他会迟到,晚15分钟半小时,甚至40分钟,到了40分钟的时候,打了电话说我今天不来了。无数次的迟到,无数次的说取消咨询等等。


如果你和来访者去讨论这部分,他会轻描淡写的说,我确实有事。然后开始岔开话题,让咨询师觉得非常堵,说不出来。


图源:pexels


咨询师的反移情,常常会觉得来访者像一个无理取闹的孩子。跟他讲道理完全没有效果,这就会让咨询师感觉到非常的受挫,而且很无力。


无论咨询师如何努力的帮助来访者,他们总是怀疑咨询师是否值得信任,这就让咨询师,尤其是花了很大心血的咨询师非常的伤心、失望。


以上对这种四种人格障碍的来访者产生的移情以及咨询师可能会产生的反移情做了一个简单的概述。


图源:pexels

不是所有的咨询师都会有一致的反移情,它取决于每个人的经历。有些时候,我们会由于个人的经历,对来访者的反应产生一些非常强烈的反移情,有些部分可能还来自自身的部分。


所以我们说,与人格障碍的来访者一起工作的时候,一定需要督导,最好有一对一的督导,而且一定要有自我体验的咨询师。在这个过程下要学会体验自己的反移情,区分出哪些是自身的部分,哪些是来还来访者唤起的部分。


这种区分能力其实是非常需要训练的,也只能在大量的临床工作以及被体验和督导的过程中实现。


接下来就需要通过我们的反移情来理解来访者的移情是什么,来访者的各种防御机制是什么,在合适的时机,可以把这种体验反馈给来访者,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是共情或者解释。

而最后非常重要的是,需要承载来访者各种各样的难以忍受的焦虑,就像比昂说的:“要训练自己成为一个容器(container)”


点击名片,看看作者的其他文章


简单心理免费热线小程序上线啦!

有情绪困扰、压力焦虑、情感问题


“你可以过的好,但不要比我好”| 如何面对自己的嫉妒被妈妈当成了“仆从”,我该怎么办?|与“女王型”母亲相处的4个策略
反社会、偏执、分裂、边缘......盘点10种人格障碍
我用虚构的傲慢人设,行骗全纽约|从《虚构安娜》看自恋型人格障碍


👇戳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心理咨询师信息

点亮“在看

理解你的“反移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