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内容因违规无法查看 此内容因言论自由合法查看
文章于 2021年9月20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异见 | 适当休息,势在必行

老凤1974 凤羽财经 Today

老凤按:这篇文章不是我写的,是昨天群里热烈讨论后由“危险的熊”先生所写。熊sir是资产管理和处置大师级玩家,经常有一些引发争议的观点。但回头认真想,也不是没道理。


我的另外一个好友关不羽先生持另外一种观点,认为随意休息能会有严重后果。我能理解双方的分歧,我认为关大神的观点偏重微观和现实操作,熊先生的观点则倾向宏观视角。


嗯嗯,能够让人思考,就是好事,下面是正文,我做了一些修改。


正文:


今天有一个消息让大家都很震惊:苏粤部分耗能企业在被休息,公开的理由是节能、碳排放。一些耗能大户被强制停工,还有机关强制性拉闸。


我一直在说中土门罗主义,把中土的大门关上自己过日子,现在看来应该是有这个趋势了。虽然这会让很多朋友感到不舒适,但这基本上是中土未来发展的唯一选择。


无论以什么样的名义还是决策者的误会,压降产能,适当休息,几乎已成定局。这是现实版地球的基本面决定的,工业革命后的人类进步型扩张,从老欧洲到新大陆再到东亚,已经达到了极致。


一个长期的进步过程给大多数人带来了发展会永远持续下去的幻觉,但是这个幻觉迟早或者其实已经破灭。反映出来的现象,就是文明的区域普遍生育率下降,文明基础建设的边际效应加速递减。



中土近几十年的高速发展一定程度上延续了这个幻觉,也给工业革命后半程的信息革命打开了空间。但是中土的这个进程在今天也走到了尽头:发展带来的巨大的工业产能没有地方可去,高铁已经建到了国家每一个角落、稍有人口的城市都修了地铁,每个县级市都有成片的工业园、盖了无数没人住的巨型小区。


现在这些天量的钢材、水泥、化工产能,再也找不到地方塞了。所以在今天突然让大家适当休息,其实完全可以理解,只是很多人还不愿意面对现实而已。


新能源我觉得已经是最后一波,等这一波建设搞完,能用的平台都铺上光伏板、有风的地方都杵上一根风机、再把储能装置全部配套,稳定的电力供应就算形成了。


而且新能源有个特点,就是一旦布局成功,就是大功告成。这一代人已经快要把下面几代人的活都干完了,下面几代人,除了需要生产消耗品,就基本没事可干了。库存太大了,这是现实。


国内肯定消化不掉,国际能消化吗?答案还是不能。欧美澳都是早发展了几百年,能搞的人家自己早搞完了,中土今天的发展本来就是人家输出的结果,现在的反向输出已经引发了毛衣站,再加大点力度,那就不是毛衣站的问题了。


然后就是road belt 计划,学欧美对中土输出,我们输出到亚非拉。但是很可惜,因为人种的关系,亚非拉的蛮夷扶不上墙,所有的输出基本上都是肉包子打狗。


中土对那些地方输出产能、修桥铺路建水电站,图啥呢?图他们那点矿藏资源?问题是,如果中土自身的基建已经完工,几十上百年不需要添置新的家当,要那些矿藏有啥用?说白了就是无利可图,图来的都是负担。


所以对中土来说,大功告成,适当休息就是个现实选择,不得不。而关门,将会是这个现实下的政治选择,对外的需求非常低,绝大多数的需求可以自给自足,大灰机、大轮船的技能都点上了,唯一需要关注的是安全,是不被打扰。中土又回到传统自耕农社会的路线上,只是现代社会里,工业取代了农业。



就我个人看法,退潮无可避免,利维坦主导下的退潮好歹掌握主动。现实情况是,材料、能源暴涨、运费暴涨、出口关税暴涨、各种非关税壁垒创新不断(欧盟的碳税已经来了),国内生产企业为了求生,啥事都能干出来,与其发生踩踏事故,还不如一个强力大哥出场把所有人都摁住。破产,其实是最不要担心的,大家都破产就是都不破产。


再往后的真问题才是最重要的,如何保持社会在减速下的稳定运行?如何大家在休息的时候,可以稳定在一个略有余量的水平线上?


没错,药方其实已经提前出台了,这就是共富和三次分配。关于这个,下一篇再讲。


(待续)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