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汉斯·萨克斯诗选

汉斯·萨克斯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汉斯·萨克斯(1494-1576)德国十六世纪著名的民众诗人、工匠歌手。当过鞋匠。他在七十三岁时,把所写六千多篇作品手抄成册,名《诗全集》,以诙谐,生动的教训和写实主义的社会描写为其特点。




玛格达列娜歌① 


玛格达列娜歌①

在碧绿的五月里,

快乐的夏季使我欣喜,

因为我心上的人儿,

那位世间最可爱的女子,

她最爱这个季节,

永远地没有变易。


啊,五月,你高贵的五月,

你把那碧绿的森林,

用无数的鲜花打扮得

堂皇富丽而喜气盈盈,

让我那丰姿绰约的情人

在里面彳亍前行!


上帝,我愿你赐给我,

在这绿色的五月里,

一种愉快而健康的生活,

还有那温柔而美丽的女子,

你为我选中的女子,

让她给我爱情的宠赐!


因此,你碧绿的五月,

我只是想念那位女子,

那位使我的心儿欢喜、

使我发出无数叹息的女子,

只要我依旧活在人世,

我的心总不会把她背弃!


啊,我最高贵的宝贝,

请你保持名誉和忠实,

不要因坏人搬弄是非

而让你和我背离,

不要在你的心里

给他们的谎言留下位置。


爱人啊,愿上帝保佑!

你能彻底看透我的心肠,

我的心正感到爱情的烦恼,

为了你受着重伤!

只要你给它一句话的安慰,

我的心就会恢复健康。


只要我成为你的爱人,

我将永远地欣喜不止,

我将忠实地伺候着你,

别怕我有什么三心两意!

从上帝和你那里,

我只要求荣誉和幸福的赏赐。

不论是白银,是黄金,

都不是我所恋慕的东西,

我只恋慕着你,心上人,

只要我依旧活在人世,

我要发誓向你保证

我的全部爱情、名誉和忠实。


啊,不要离弃我,

在爱情的开端!

我得靠着希望度日,

在我的毕生之间!

我要用诗歌祝福你

千千万万的晚安!


1568年

钱春绮译

①此诗献给诗人的爱人。全诗九节,每节的第一个字母抽出来合在一起,正好是一位女子的名字:玛格达列娜。后人就将本诗冠以此题。


  这首诗抒发了对心爱的女子爱恋之情。诗一开头,写五月的季节使诗人欣喜,并称之为“快乐的夏季”,但是为什么欣喜呢? 原来他所眷恋的情人喜欢五月。自己的情人喜欢五月自己也因此喜欢五月,可见,他已经爱得很深,甚至把爱人的所爱也为自己所爱了。这一开头,便向读者展示了他对她的深深爱恋。

  接下来,诗人把女子和五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来写。既然那女子“最爱这个季节”,那么,她在这个季节里必定是容光焕发,分外动人。所以,诗人写了在“高贵的五月”,碧绿的森林里开满了鲜花,让人感到富丽堂皇、喜气盈盈。在这个优美的环境中,他所衷情的情人姗姗而行,更显得丰姿绰约。在这里,人与环境之美又产生出了令读者心动的和谐之美。面对此情此景,诗人难以抑制自己奔涌的情感,发出了请求上帝赐予他这一切的企盼和呼唤。

  在把女子和五月连结在一起来写之后,诗人终于忍不住自己的真情,道出了自己的心里话:“碧绿的五月,我只是想念那位女子”,可见,他爱五月的季节是一种移情,是那爱五月的女子才使他产生刻骨铭心的爱。

  像诗的结尾表明的,他还仅仅处在“爱情的开端”,还不到牢固地占有爱情的时候,还生怕失去这刚刚开始的爱情,因此,他的情绪是爱和忧相交织着的,这种情绪的抒发占了全诗的后半部分,诗中写道,那令他思念的女子,使他“心儿欢喜”,又使他“发出无数叹息”。

  在诗的后半部分里,诗人一方面写了他对女子的深情,一方面又写了对那女子的希望。为表白自己对女子的深情,他发誓只要活在世上,“我的心就不会把她背弃”,“别怕我有什么三心二意”,还假设他如果成为她的爱人,将永远欢欣不止,将忠实的伺侯她,而且面对黄金、白银毫不动心,只是恋慕着自己的心上人。同时他也希望心爱的女子“保持名誉和忠实”,不要因别人的谎言和搬弄而使他们产生隔阂;他还希望所爱的人能理解他的被爱情煎熬的心情,那怕“给它一句话的安慰”。

  这首诗由五月的夏季写起,引出诗人心爱的女子,再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使读者一步步地走进了诗人的感情世界,从而产生了较强的感染力。



纯种猎鹰


我在“十月谈”中读到

从前的佛罗伦萨有一位

年轻的贵族远近闻名

弗里德里希•阿尔贝里戈

忍受着真挚恋爱的煎熬,

一位高贵的夫人名叫

焦瓦娜,非常的富裕

名声一直受到赞誉

贵族千方百计

向心爱的夫人献殷勤

她却漠视他的爱心

依旧忠于她的丈夫

弗里德里希花费大量钱财,

终于耗尽了家产,

彻底放弃了希望,

迁居别地,陷入贫困

除了一头猎鹰外一贫如洗

他整日打猎为生,

还自照看花园

自食其力

以此为生。

她的丈夫去世了,而

儿子,一个年轻的小伙儿,

也身患重病,濒临死亡,

他说:“妈妈,以上帝的名义求您,

为我弄到弗里德里希的猎鹰,

这样能了结我所有的痛苦”,

母亲安慰他,定让他如愿,

立即去找弗里德里希,

她的到来使他快乐无比

非常理智地招待她,

她第一次不请自来,

莫大的恩宥使弗里德里希快乐;

可他既无野味又无鱼类

来布满餐桌

贫穷和不幸迫使着他

掐死了心爱的纯种鹰

煎成美味端上桌来

客气而又聪敏地把它切开

和高贵的妇人一起吃掉

而她却不知道。

餐后夫人端庄地把话讲

“承蒙厚爱,我想向您

要您的纯种猎鹰,

我儿子已为此盼望已久

病入膏盲,您满足了他的希望,

就挽救了他年轻的生命”

弗里德里希大惊失色:

“纯种鹰”,他说:“已被我们吃掉”

“被我最最亲爱的人儿吃掉”,

妇人十分惊讶,

他指给她看鹰的羽毛,

两人悲伤地告别

三天后夫人的儿子死去

弗里德里希向妇人求婚,

她接受了他的爱和忠诚

并不厌恶他的贫困,

因为他品行规矩而又虔诚

现在她又做了妻子

因此,并不是所有的爱都逝去,

爱常常通过爱又产出爱。


  这首诗取于“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文主义作家卜伽丘代表作《十日谈》中的一个故事。

  全诗共分三段。第一段,写年青贵族向贵夫人求爱不得,最后终于倾尽家产,自食其力。贵族青年对爱情的追求是那么执著。他出身贵族,“远近闻名”,可以想见,凭他的地位获取另外女人的爱情并非难事,可他却忍受着真挚爱恋的煎熬,原因就是他恋上了那位高贵的夫人。他为她耗费了大量的钱财,耗尽了家产,在经济拮据、爱情无望的情况下,迁到别的地方居住,虽然耗尽了钱财、家产,却唯独留下了一只猎鹰,可见他是多么喜欢这只鹰;他贫困的生活以打猎为生,可见,猎鹰对他是多么重要。诗人在这里不仅写到了猎鹰,也写出了它的重要位置,为后来的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第二部分,写了贵夫人在丈夫去世、儿子病危的情况下去向他索取纯种猎鹰,而他恰恰为了招待她而掐死了心爱的鹰。这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情节。贵夫人忠于自己的丈夫,过去他向她献殷勤时,她不为所动,漠视他的爱心,而在丈夫去世、年轻的儿子又濒临死亡的情况下,因为儿子的恳求,她才来到了他的家。见到自己心爱的人“第一次不请自来”,他自然是快乐无比,而盛情招待也是自然的了。然而,他除了那只纯种猎鹰则“既无野味又无鱼类”,盛情和现实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他别无选择,“掐死了心爱的纯种猎鹰,”“煎成美味端上桌来”。可见,他对贵夫人还是那么一往情深,为了她,他曾不惜耗尽家产,而且又一次牺牲了自己唯一的宠物、心爱的生灵。而高贵的妇人竟不知两人享用的正是她此行要索取的猎鹰。

  第三段,写餐后真相大白,夫人儿子死去,贵族青年向夫人求婚,她终于成了他的妻子。这一段是全诗的终结。在夫人说明来意之前,杀鹰、吃鹰对于他来说是必然的行为,因为他要以此和表达对她的爱恋和尊重,但在夫人说出此行的目的之后,他的这些行为就立刻涂上了一层悲剧的色彩,因为这么一来,他所爱恋的人的儿子就没有获救的希望了,他本来想让“最最亲爱的人儿”快乐,反而因此失去了挽救她儿子生命的机会,读者不能不因此而感到深深的惋惜。但是,也正是由于他的爱和忠诚,才深深地打动了夫人,她才接受了他后来的求婚,“又做了妻子”。诗人最后总结道:“爱常常通过爱又产出爱”。

  这首诗通过一只纯种猎鹰不仅写出了一个执著追求爱情的贵族青年的形象,也歌颂了贵族夫人的高尚品德。“她的名声一直受到赞誉”,当她有自己丈夫的时候,她不为他的殷勤所动,“漠视他的爱心”而忠于自己的丈夫。而当丈夫去世后,她通过索鹰不成的过程进一步认识了他的爱和忠诚,进而“并不厌恶他的贫困”,做了他的妻子,可见她既是自尊的,又是十分看重对方的品德的,最终使两人结合的是他的“品行规矩而又虔诚”。

  全诗以一只纯种猎鹰作为线索,来推进情节,塑造人物,产生了撼动人心的艺术效果。


推荐阅读
 黑塞抒情诗选-钱春绮译 黑塞诗选-林可译
 特拉克尔诗选-林克译 哈雅姆《鲁拜集》郭沫若译
 摩尔诗选-倪志娟译 丽泽穆勒诗选-倪志娟译
 秀陶:绿原译《里尔克诗选》读后 北岛译诗精选集
 朱迪斯·赖特诗选-倪志娟译 伊沙、老G译诗选
 布考斯基诗选-伊沙老G译 奥斯兰德诗选-杨植钧译
 罗伯特·勃莱诗选 特塞苇诗选-远洋译


超越自我
孜孜以求
继承突破颠覆重构
个性先锋自由开放
理念
星期一诗社

豆瓣:https://www.douban.com/group/xqyss/

部落:https://buluo.qq.com/p/barindex.html?bid=346217

微信:xu_zhi_ting 邮箱xzt886@vip.qq.com QQ群589878064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