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顾城《远和近》

顾城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远和近》虽只有短短的六句,却容纳了对历史反思的丰富内涵。“远”、“近”:是物理距离概念,这是客观存在,有科学的衡量标准。但在情感作用下产生的心理距离却不同,“远”可以变“近”,“近”可以变“远”。诗中用“你”、“我”、“云”心理距离的变换,曲折地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戒备以及诗人对和谐、融洽的理想人际关系的向往、追求。
诗中的“你”、“我”、“云”三个意象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你”、“我”都生活在客观现实中、同属于社会的组成人员,“云”则象征着美丽淳朴的大自然。“你看我时很远”,这是地近心远,“咫尺天涯”:“你看云时很近”,这是地远心近,“天涯若比邻”。诗人这种“人远天涯近”的辩证感情方式已成为人审美理想的发展的方式,即“由客体的真实,趋向主体的真实,由被动的反映,趋向主观的创造。”
这首诗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匠心独运,给人的印象是:自然而不自然,工巧而不矫饰。
《远和近》一诗,是诗人对不正常生活的本质发现。此诗初发表时,被视为难懂的怪诗。按照当时僵化的阅读方式,人们已被习惯钝化的思维模式,此诗确实难于解读。因为在目光可视之间,你与我的距离不可能远于你与云的距离。可诗人为什么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呢?原因是诗人所写的是一种非正常的生活,是一种被扭曲了的人际关系。在这扭曲了的关系中,一切都颠倒了。本应相亲相近的人与人的关系,由于心的阻隔而疏远了,显得那么孤寂而不可接近;因为人际关系的疏远,人与自然反而拉近了距离,显得十分亲近。也许,正是由于人与自然的亲切可近,更进一步显示出人的孤寂;也许,正是这孤寂,常使顾城想到梦的天国。可顾城应该知道,在这个充满矛盾的世界上,梦的天国是不存在的。



顾城《远和近》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Far and Near


You,

youlookatmeonemoment

andatcloudsthenext。

Ifeel

whenyou'relookingatme,you'refaraway,

butwhenyou'relookingattheclouds,howcouldwebenearer!

translatedbyGordonT。OsingandDe-AnWuSwihart。




顾城的<远和近>是一首极其简单的小诗,短短的六句话,却在朦胧诗里为人称颂,非常著名。 诗里创造了“我”、“你”和“云”三个意象,用“远”和“近”来描述三者的距离。 这首诗很像摄影中的推拉镜头,利用“你”、“我”、“云”主观距离的变换,来显示人与人之间习惯的戒惧心理和人对自然原始的亲切感。这组对比并不是毫无倾向的,它隐含着“我”对人性复归自然的愿望。
第一次读这首诗的时候,就感觉淡淡的,是容易让人喜欢的那种隽永的感觉,再读几遍,更觉得意味无穷。 “我”和“你”,在彼此能看到对方的空间里,现实世界里的距离,相对“云”来说是很近的。“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你看我时很远,看云时很近。”是什么让我产生了这样的感觉呢?
在我们闲暇的时候,有没有常识过去抬头仰望天空,看蓝天白云呢?当我们抬头的时候,看云卷云舒,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呢?烦恼忧伤的时候,抬头看云,看那白白的浮云,感觉惬意很多。云,永远是那么轻柔,可以让人顿时忘却心中的不快与烦忧。而“云”这个意象所指向的,正是我们的自然。
中国有句话叫“咫尺天涯”,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近在咫尺的两个人,心却远隔天涯,这是怎样的一种悲哀呢? 不去考虑“我”和“你”是怎样的一种关系,或许,他们是相亲相爱的家人;或许,他们是携手同行的朋友;或许,他们是相濡以沫的爱人;或许他们是平行的陌路。但是,无论何种关系,“我”和“你”都是现实世界里的两个人,人与人之间却似乎产生了隔膜。
我们无从知晓顾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种感觉,或者说是错觉,会觉得“看我时很远,看云时很近”,所以就会有很多的理解,留给读者大量的想象空间。 我们错过了顾城的那个年代,而今天读他的诗,却依然能给我们很大的感动与感伤,他说“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很容易使人联想起20年代的徐志摩。一样的单纯,一样的清新,一样的执着,一样的深情。一个如此单纯的人,在他塑造的诗歌王国里,也必定是无邪的。
诗人产生这样的一种错觉,认为人和人的距离还不如人与云(或者说是自然)来得近。读这首小诗的时候,眼前很容易浮现出的是一对貌合神离的男女(只是我的理解),天上飘着些微云,卷着些微风,风吹动了她的头发,她望着他,然后抬头看云出了神,几乎可以在她脸上看到神往的表情,和他站在一旁的落寞神情。
这种“人远天涯近”的观点,在那个时代给读者很大的震惊。人心冷漠,爱人就在身边,却宁愿选择自然也不愿意选择“我”,相爱的人的隔阂是世界上最难跨越的沟渠。
顾城是一个活在梦里的诗人,他在自己的王国里构建美好的童话世界,做着天真的美梦。有人说:“顾城是沉沦在自造的幻象里,‘本真童心仍是一种很宝贵的艺术精神’。相较而言,或许顾城在气质上更多了些‘世纪末’的忧郁和偏执。”在这首诗里,表现出了一种“透明的美、纯净的美、神奇变幻的美”,“带有一种痛苦的思辩地忧伤”。在诗人单纯的世界里,见不得美梦的破碎,而现实就是如此残酷,人与人之间的诚信在远和近之间摇摆,诗人对社会提出了置疑。



  眼睛给我们以看的功能,而看什么与怎样看却因人而异,各不相同。诗中的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看云和看人实际上是在云与人之间进行选择,择其美者而爱之。诗中的你,令“我觉得”:看人时很远,看云时很近,冰清玉洁与云为伴,与大自然相亲和。诗中的你——这一高洁而又飘逸的抒情形象,既具有优美的人格力量,也寄托着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追求。被称为“童话诗人”的顾城,以一种柔弱的孩子气深爱着大自然中那一切难以言说,超然、神秘而又永恒、无穷的美。看人时很远,看云时很近,这正是诗人这种美学趣味的表证。这虽是一首现代诗,但其中的精神内涵,却承继着我国传统的诗心与文心:天人合一,与自然融为一体,在大自然的无限中逍遥有限的人生,寄情于山水天地之间,遨游于长空飞云之时,从而获得精神的长驻与永恒。

  人们的眼睛可以熟视无睹,视而不见;也可以极目无穷,见人所未见。“看不见林中的庙宇,看得见溪边的和尚;看不见路边的酒店,看得见林梢的酒旌;看不见赶路的行人,看得见待渡的小船”(见王朝闻《欣赏、“再创造”》)。乐山乐水,见智见仁,有所视才有所不视,有所弃才有所取。诗人的所取、所求、所亲、所近,无不凝结着诗人的卓识,诗人的灵视。这首诗正是用远和近警示着这样一个道理:追求美的人,即使美在天边,也并不觉其遥远;对美无所用心之人,即使生活在美的故乡,照样会迷失求美的本性*。关键在于我们是否在寻觅,是否在祈求。




  顾城的《远与近》,在一九八三年前后曾经作为难懂的“怪诗”而引起争议。实际上这是一首揭示人际关系的小诗。诗的人物形象是“你”与“我”相对而坐,由“我”发言,“你”则无言以对。“我”的发言,抓住“你”的视线,正如孟子所说:察其人也,观其眸子。从目光透视内心。“我”的发言,只是把自己对 “你”的印象(感觉)告诉“你”,语气和平,但责备却很尖锐。“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形象是鲜明的。

  诗是写情的。这首诗写的是人情;而人情的核心,莫若友情与爱情。从“我”的责备看,“我”与“你”之间,不是友情出现了裂痕,就是爱情潜伏着危机。而细听“我” 的声口,此诗所写,似是后者。由于“你”未答腔,似在思索:如果真是这样,只好默认;如果不是这样,便须答辩。然而,诗人没有再写下云,似乎“我”的斥责已一语中的,只好默认了。

  诗的内涵,富有思辨力与批判力。但毫无说理气息,全凭形象发言。一个“看我”与“看云”的对比,就令对方哑口无言了。

  本来,人际关系,一般是“合”则“天涯若比邻”,“离”则“肝胆如胡越”。这首诗所表现的,正是“肝胆如胡越”的距离。换句话说,也就是咫尺天涯,貌合神离。

  诗是半格律体,语言精炼,找不出一个累赘的字。

  无论从内容看或从形式看,诗的审美价值都不能低估的。




  很象摄影中的推拉镜头,利用“你”、“我”、“云”主观距离的变换来显示人与人之间的戒惧心理以及人对自然原始的亲切感。它隐含着“我”对人性*复归自然的愿望。

  诗人追求的是纯美的一种境界,就象韩美林的画一样。简洁的六句话,给我们了许多许多,但真正要说出来时却又说不清楚了。作者在自己主观的世界里,一会儿站在这个角度,一会儿站在那个角度,把人世间的那种隔膜、不理解,和在自然面前的坦白与诚实很清晰地展现给我们。这是一种无法解脱的矛盾中的清醒。

  你和我在这里发现了什么呢?“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生动的心理状态凸出象浮雕一样。我们可以感觉它,但不可以改变它。

诗的手法很高明,通篇漾溢着自然主义的气息。看似不事雕凿,信手拈来,以其天然呵成的形式容纳无拘束的内容,实则匠心独具,刻意求工。



相关阅读:

张枣《跟茨维塔伊娃的对话》

张枣《镜中》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以梦为马》

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洛夫《子夜读信 》

洛夫《边界望乡》

徐志摩《再别康桥》

徐志摩《偶然》

徐志摩《偶然》

徐志摩《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徐志摩《沙扬娜拉》

北岛《回答》

北岛《一切》

舒婷《致橡树》

舒婷《这也是一切》

余光中《乡愁》

余光中《乡愁四韵》

卞之琳《断章》

戴望舒《雨巷》

戴望舒《烦扰》

戴望舒《烦忧》

郑愁予《错误》

郑愁予《水手刀》
闻一多《七子之歌》

闻一多《红烛》

闻一多《太阳吟》

闻一多《口供》

艾青《我爱这土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