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梦家《一朵野花》

陈梦家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一朵野花》是现代诗人陈梦家于1929年1月创作的一首咏物抒情短诗。此诗写了一朵野花的自然、自在、自信的纯美,并以优美的笔调歌咏它,同时诗人亦借野花来表述他对于自己的诗歌生命的一种认识与欢欣,其中所蕴含的乐观、昂扬、超脱的生命态度与情趣,是有着普遍意义的。全诗形式整齐,通篇押韵,和谐流畅,也是标准的新月格律诗,同时其落笔舒缓有致,情绪抒发自然朴素,达到了咏物喻人的艺术效果。
《一朵野花》写的是花,其主旨是写心,写一种向上的生命力。诗人着意写野花的意象美,是一种有寄托的美。但画面的呈现又完全是活活泼泼的野花本体,诗调也是轻快洒脱的,就好像古代的唐诗绝句一样,风华滋润,浑成无迹。
陈梦家的诗《一朵野花》就是通过对一朵野花的孤独而短暂的生命的观察,领悟到一种充满诗意的人生真谛,让我们一起去体会这首诗给我们带来的生命的思考。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 不想到这小生命,向着太阳发笑// 上帝给他的聪明他自己知道//他的欢喜,他的诗,在风前轻摇。诗歌一开始就感叹这朵野花在荒原里孤独的开,孤独地落,其生命不为人知的境遇。“荒原”一词更让人隐隐地想见野花生存环境之恶劣,人烟之稀少,而野花却不被这样的境遇所影响,依旧的“向着太阳发笑”,内心之乐观从一个“笑”字可窥见一斑。在孤独的绽放与坠落之间,洋溢在它的周围的是它的“欢喜”,它的“聪明才智”,而这些本身就是一首诗,在风起风收时自由的咏唱着,自豪地向周围传播着花的芬芳,那动听的声音,那浓郁的芳香,谁不说是一种美?野花的自信让每一个不自信者面对它感到汗颜!



陈梦家《一朵野花》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

不想到这小生命,向着太阳发笑,

上帝给他的聪明他自己知道,

他的欢喜,他的诗,在风前轻摇。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

他看见青天,看不见自己的渺小,

听惯风的温柔,听惯风的怒号,

就连他自己的梦也容易忘掉。


一九二九年一月



一片风景便是一种心境。大自然中,鲜花遍地,可以说是司空见惯的,不足为奇,人们根据自己的独特观察和感受,可以有很多别致的咏唱,陈梦家这首诗,通过对一朵野花的孤独而短暂的生命的观察,领悟到一种充满诗意的人生真谛。
诗一开始,便是感叹这朵野花在荒原上孤独地开,孤独地落,其生命不为人知的境遇。它与诗的第二节的第一句形成诗的复沓,成为两节诗咏唱的基础。
第一节,写了在时间的年轮里,野花的生命是短暂的,虽然她也曾美丽芬芳,然而自然的律动不可避免,一刹那的盛开,随着的便是枯萎,这便是她的注定的命运。在时间的长河里,她是不幸的。然而野花仍然要盛开,她不悲戚,有生命便要毫无保留地展开,在短暂的生命里,她要享受自然的上帝所给她的恩宠,她要向那永恒的太阳发笑,借着那醉人的春风,向太阳炫耀她的短促的生命的美。

第二节,诗人写在辽阔的荒野,野花点点滴滴,太不起眼了。然而野花并不意识到自己的这种渺小。温柔的风拥抱过她,粗野的风抽打过她,在生存的搏斗中,她没有梦,没有幻想,她要把住现在,证实自己的生存。她吐露芬芳,让风,把她带向遥远。
野花的生存态度是诗人礼赞的生存态度。照诗人看来,被束缚在时间和空间范畴中的人类,无疑是同野花一样的短暂与渺小,但,人类应该像那朵野花,不悲观,不自叹,珍惜生命的价值,在生命的充分实现中,在人生的生存搏斗中获得自我的超越。
这首诗虽然仅仅写了荒原上的一朵盛开的野花,但蕴含于诗中的却是一种向上的生命力。



推荐阅读:

余光中《寻李白》

余光中《乡愁》

余光中《乡愁四韵》

余光中《天问》

卞之琳《断章》

卞之琳《古镇的梦》

戴望舒《雨巷》

戴望舒《烦忧》

郑愁予《错误》

郑愁予《水手刀》

郑愁予《如雾起时》

张枣《跟茨维塔伊娃的对话》

张枣《镜中》

张枣《何人斯》

张枣《历史与欲望》

张枣《空白练习曲》

张枣《杜鹃鸟》

张枣《春秋来信》

张枣《卡夫卡致菲丽丝》

翟永明《黑房间》

翟永明《女人》

翟永明《静安庄》

翟永明《十四首素歌》

翟永明《在古代》

海子《亚洲铜》

海子《以梦为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