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天祥《​文山诗钞》

南宋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文天祥(公元1236-1283年),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南宋吉州庐陵富川(今江西省吉安县富田乡文家村)人。
庐陵山川灵秀,自古以来就是文章节义之邦。文天祥生长在这块具有丰厚爱国主义传统的土地上,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文仪,人称革斋先生,是一位乡间儒者,其性格旷达,重义轻财,乐于济人。家产虽不多,然藏书颇丰,经史子集、天文地理、医卡技艺各类图书应有尽有。母亲曾德慈,又是一位知书识礼、贤慧善良的妇女。他们对子女的教育极其严格。小天祥就在这样一个家庭中度过了他的童年苦读的岁月,环绕居室的校校劲竹,陶冶了他坚韧清劲的节操。有一年二他来到县邑的学宫里,看见墙上挂着欧阳修、杨邦义、胡锥、周必大几位乡贤的画像,甚为敬佩。他曾读过许多忠臣烈士的传记,对这几位先贤的德行业绩尤为熟悉。此刻,他激动无比,心中发誓:“日后我若不象他们那样做人,就算不得大丈夫!”
20岁时,文天祥怀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抱负,进入吉州白莺洲书院深造。这是宋代江西最著名的书院之一,山长欧阳守道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大教育家。书院采取开放式的教育,教学不拘泥于经典的锥释,而“求为有益于世用”学生可以自由讨论时政,甚至可同教师质疑,学术风气很盛。这种崭新的教学方法,使.这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青年大开眼界。他在这所风景优雅、学风浓厚的书院里学习虽然还不到一年,但学问大有长进,思想变得更为成熟。
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文天祥带着老师和乡亲们的嘱语赴京参加全国进士考试。在殿试中,他接到由皇帝亲自的命题,便文思泉涌,洋洋万言的《御试对策》一气网成。在那篇《对策》中,他以《周易》中的“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义观为理论武器,针对时弊提出了全面改革政治的方略。考官王应麟读到这份试卷,大加赞赏,连忙向理宗皇帝推荐。理宗阅后,也被文天祥那“肝铁石”“天不息”精神所感动,因而亲搭为第一甲第一名进士。当时,理宗高兴地说:“天之祥,乃宋之瑞也。”
中了状元,本可马上得官而为国家出力,不幸的是,父亲的突然病故,使文天祥在家服丧守孝三年。开庆元年(公元1259年〉,他陪同胞弟文璧进京应试(文璧中本科进士),朝延照例要对这位前科状元任命官职。这时,元兵已分三路大举南侵,宦官董宋臣不规劝皇帝抵抗,却一味鼓噪迁都避敌,弄得朝野一片混乱。朝廷的委任书还未下达,文天祥便不顾一切地上书皇帝,乞斩董宋臣以安定人心。奏折被截,於是他气愤地回到乡里。半年以后,他得到一个主管仙都观的闲职,第二年又被任命为秘书省正字,兼任景献府教授。其时,贾似道正掌国柄,权倾一朝,文天祥不亢不卑。当董宋臣又被委以主任,并且成为他的顶头上司时,他“惊叹累日”,再也不能容忍那班权奸把持朝政了,于是再次上书皇帝,列数董宋臣“天下乏恶名萃诸其身”。奏折又一次未获报,他心灰意冷,准备辞职,贾似道却差遣他出知瑞州。
瑞州前几年被元兵铁蹄蹂躏,郡县满目疮痰。本来就穷困已极的人民,加上战争的摧残,犹如雪上加霜,这使深爱人民的文天祥忧心如焚。他一到任,便决心对这凋敝破败的景象进行一番认真整治。他修复了被烧毁的几处名胜古迹;张布纲纪,对骄横扰民的郡兵给予严惩;用库存资财创设便民库,用以救济贫困农民发展生产。总之,他采取许多得力措施,让人民休养生息,重建家园,尽最大的力量来恢复经济,改善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虽然支天祥在瑞州的时间不到一年,可是面貌大为改观。
不久,文天祥任江西提刑,处理了临江城中发生的一起冤案,处决了杀人凶犯,对草营人命的官吏施以极刑,给冤死者的母亲瞻养终身。这件事震动很大,深得人民拥护。后来,他知宁国府,提刑湖南,都能忧民所忧,为民请命,处处政绩卓然。他在《御试对策》中提出的改革理想,决心在地方职任上努力实现。
咸淳六年(公元1270年),江万里任左23相期间,任命文天祥兼权学士院。平章贾似道以曾当过度宗皇帝的老师和策划立储有功而骄横跋窟,甚至托故辞职,要挟君主。文天祥代皇帝草拟诏书,不仅没有溢美阿诀之词,而且对他严加责伐,因此触怒了这个权贵,又受到弹劫而罢官。
文天祥在仕途主是不得意的。宦海沉浮,几度道罢础,使他更加看清了朝政的黑暗腐败。可贵的是,他救国救民的丹心不改;大是大非面前,坚持正义立场不变。这种不屈的性格,使他不顾个人安危,勇敢地和邪恶势力作斗争,努力追求真理,为拯救国家的前途不惜牺牲一切。
德格元年(公元1275年),元兵进逼京城临安。南宋虽拥有几十万官军,但不思抵抗,只知妥协退让,国家到了发发可危的境地。正在赣州任上的文天祥,接到朝廷的勤王诏令时,痛哭流涕。他深知现在起兵困难重重,但是国家不能不保,正如父母患病,做子女的不能不延医。他迅速地在赣、吉两州募集了数万民兵,变卖自己的家产来充作军饷。当勤王军浩浩荡荡北上时,朝廷在陈宜中一伙人的把持下,却不让文天祥的部队进驻临安,竟令他们在吉州等待了四个月之久,以至错过了许多战机。陈宜中的所作所为,首先激起了京城太学生的强烈反对,同时,朝廷内部许多正直之士也纷纷抗议。等到文天祥的勤王军开到临安时,元兵前锋已兵临城下。宋廷内外一片恐慌,宰相陈宜中连夜逃窜,议事大臣已经没有几个人了。
德桔二年(公元1276年)正月十九日,文天祥被任命为右ZE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自这天起,人们便称呼文天祥为"文翠相"。临危受命,挽国家于倾倒之时,宰相身上的担子有多重他是清楚的。第二天,他就被派遣出使元营谈判。这元疑是去虎穴,可文天祥毫不推辞。他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到泉亭山,他大气凛凛会见元军统帅伯颜说:“如果你们退兵到嘉兴去,不以灭宋为目的,我们可以坐下来谈条件;否则的话,我朝还有大片国土,军民同仇敌内,一定与你方奉陪到底。真要打,还说不定谁胜谁负呢!”伯颜原以为他是来谈技降事宜的,却不料他竟然这样强硬,因此把他软禁营中不遣。对于来使采取如此做法是不义的,当即遭到文天祥的抗议。可是宋朝廷的技降方针已定,第二天又派遣吴坚、贾余庆等人带着玉笠和降表向伯颜称臣。这是文天祥没有敢想的,他非常愤恨。伯颜以宋皇已降为由胁迫他就范,他用“社穰为重君为轻”相辩,明白地表示“君降,臣不降”。他的忠诚只付予祖国!
伯颜将他与那班"祈请使"们一同押往北方。沿途人民曾设法营救他。在镇江短暂逗留期间,文天祥和他的随行部属杜浒等十一人,制订了一个周密的脱逃计划,秘密地寻找着时机。当时镇江这个军事重镇,被元兵严密把守,看守文天祥的军官王千户简直是寸步不离。文天祥表面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他借口即将离别启程,要设宴答谢房东,同时请王千户作陪。角光筹交错,不一会儿将“客人”灌得酷町大醉。文天祥等人换上了准备好的衣帽,带着智取来的通行的官灯,避过元兵的哨卡,穿过曲折的街巷幽径,来到了甘露寺旁江边。约好的船未按时到,令他们万分焦急;沿江寻找了好一阵才找到了船,他们急速登船渡江。船到江心,突然通上元军的巡逻船。原来,长江江面已为元军封锁,所有船只都已管制。发现他们这艘没有灯火的小船,不免生疑,盘问一番后,更不能相信。眼看敌船追赶过来,恰逢潮退水落而拥浅了。元兵眼睁睁地“目送”他们渡过了江。

  敬和道山堂庆瞻御书韵


  墨洒天奎映籀红,斯堂殿阁与俱隆。方壶圆峤神仙宅,温洛荣河造化工。列圣文章千载重,诸孙声气一时同。著庭更有邦人笔,稽首承休学二忠。【著作之庭乃胡忠简公书,周文忠公立。】


  赠秘书王监丞


  君不见秘书外监贺放翁,镜湖一曲高清风。又不见太子师傅两疏氏,东门祖帐罗群公。人生晚节良不易,颓波直下谁障东。使人知有在我者,二三君子为有功。我公金华山下住,赤松安期白云处。风骨细瘦真神仙,急流勇退不肯顾。我昔山中想风采,几回击节归田疏。適来追陪水苍佩,亲见辞归白云路。御笔擢公领蓬山,师表玉立东宫官。两年苦口一去字,未许鸥鹭从公间。瑶池深深锁策府,玉皇宫阙侨其间。暂分赤符管下界,半空云气常往还。多少持麾辞上国,悠悠风尘见此客。莫作寻常太守看,疏贺以来伟人物。夜瞻婺女次舍中,一点光明射南极。公归眠食重调护,世道尚凭公气力。


  赠莆阳卓大著顺宁精舍三十韵


  人生天地间,一死非细事。识破此条贯,八九分地位。赵岐图寿藏,杜牧拟墓志。祭文潜自撰,荷锸伶常醉。此等蜕浮生,见解已不易。《齐物》《逍遥游》,大抵蒙庄意。圣门有大法,学者必孔自。知生未了了,未到知死地。原始则返终,终始本一致。后来得《西铭》,精蕴发洙泗。吾体天地塞,吾气天地帅。一节非践形,终身莫继志。舜功禹顾养,参全颖锡类。伯奇令无违,申生恭不贰。圣贤当其生,无日不惴惴。彼岂不大观,何苦勤兴寐。吾顺苟不亏,吾宁始无愧。人而有所忝,旷达未足智。卓哉居士翁,方心不姿媚。蒙谗以去国,七年无怨怼。风雨三间茅,松楸接苍翠。斯丘亦乐哉,未老先位置。宇宙如许大。岂以为敝屣。当其归去来,致命聊自遂。天之生贤才,初意岂无为。民胞物同与,何莫非己累。君方仕于朝,名高贵所萃。乾坤父母身,方来日川至。《西铭》一篇书,顺事为大义。请君观我生,姑置末四字。


  赠镜湖相士


  五月五日扬子江心水,铸作道人双瞳子。吾面碟子大,安用镜照二百里。


  赠秋月叶相士


  急流勇退神仙,跛蹩龙钟将相。借问华山山中,何似天津桥上。


  赠桂岩杨相士


  荣悴纷纷未可期,夕多未振已朝披。得刚难免於今世,行好须看有验时。萱昼堂前惟有母,槐阴庭下岂无儿。好官要做无难做,身后生前是两歧。


  宣州罢任再赠


  贫贱元无富贵思,泥涂滑滑总危机。世无徐庶不如卧,见到渊明便合归。流落丹心天肯未,峥嵘青眼古来稀。西风为语岩前桂,若更多言却又非。

  赣州再赠


  此别重逢又几时,赠君此是第三诗。众人皆醉从教酒,独我无争且看棋。凡事谁能随物竞,此心只要有天知。自知自有天知得,切莫逢人说项斯。


  赠叶大明


  大明标榜叶氏子,自称后村门下士。误言木吉孛为灾,后村曾发一笑来。其师流传说如此,宁知祸福乃不尔。犀腰貂首徒劳人,甘藜豢藿无苦辛。我生有命殊六六,木孛循环相起伏。袖中莫出将相图,尽洗旧学读吾书。


  闲居和云屋道士


  一樽聊共此时心,文字追随落醉吟。仙子楼台修竹外,行人冠盖画桥阴。一年芳草东风老,五月空江夜雨深。且作兰亭欢喜集,更论谁后又谁今。


  游青源二首


  钟鱼闲日月,竹树老风烟。一径溪声满,四山天影圆。无言都是趣,有想便成缘。梦破啼猿雨,开元六百年。


  空庭横螮蝀,断碣偃龙蛇。活火参弹笋,真泉透佛茶。晚钟何处雨,春水满城花。夜影灯前客,江西七祖家。


  龙雾洲觉海寺次李闻溪壁间韵名昴英,侍郎


  阇黎钟后访团蒲,江色漫漫昼欲晡。一笛梅边《何满子》,千蓑芦外笔头奴。急风吹雁还家未,新雨生涛到海无。本是白鸥随浩荡,野田漂泊不为孤。


  山中


  沦洲棹影荻花凉,欸乃一声江水长。赖有莼风堪斫脍,便无花月亦飞觞。山中世已惊东晋,席上人多赋晚唐,何处鱼羹不可饭,早扌弃泉石入膏肓。


  山中谩成柬刘方斋名梦桂,居南湖,太师公玄孙


  东风解冻出行嬉,一閧烟尘隔翠微。自有溪山真乐地,从来富贵是危机。二三辈行惟须醉,多少公卿未得归。明日主人酬一座,小船旋网鳜鱼肥。


  送人往湖南


  雁拖秋月洞庭边,客路凄凉野菊天。云隔酒尊横北海,风吹诗史落西川。夜深鬼火千山雪,春后鹃花一树烟。为我祝融峰上看,朝暾白处礼蓬仙。


  别谢爱山


  君今拂衣去,我独枕书眠。一片过林雨,数声当户蝉。情长空有恨,吟苦不成篇。后会知何日,西风老雁天。


  病中作


  一病四十日,西风草木凉。倚床腰见骨,览镜眼留眶。倦策吟诗杖,频烧读《易》香。夜深排果饵,乞巧大医王。


  又赋


  病里心如故,闲中事更生。睡猫随我懒,黠鼠向人鸣。羽扇看棋坐,黄冠扶杖行。灯前翻自喜,瘦得此诗清。


  骤雨知何处,一溪秋水生。苦吟肩鹤瘦,多病耳蝉鸣。隐几惟便睡,挑包正倦行。山深明月夜,乞我半窗清。


  寄兴逃吾病,吟诗老此生。风高鸿雁起,晴久鹑鸠鸣。野树辞秋落,溪云带雨行。晚凉便懒坐,移傍竹阴清。


  晓起


  远寺鸣金铎,疏窗试宝熏。秋声江一片,曙影月三分。倦鹤行黄叶,痴猿坐白云。道人无一事,抱膝看回文。


  夜坐


  淡烟枫叶路,细雨蓼花时。宿雁半江画,寒蛩四壁诗。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迟。终有初心在,闻鸡坐欲驰。


  题楚观楼


  西风吹感慨,晓气薄登临。半壁楚云立,一川湘雨深。乾坤横笛影,江海倚楼心。遗恨飞鸿外,南来访远音。


  某叨臬衡湘蒙恩以便郡归养肯斋大卿实寓衡我十年前邦君也一再见间即分南北五言启之所以致今旧两缱绻云李肯斋,名芾。


  潇湘一夜雨,湖海十年云。相见皆成老,重逢便作分。啼鹃春浩荡,回雁晓殷勤。江阔人方健,月明思对君。


  幕客载酒舟中即席序别


  故人满江海,游子下潇湘。梦载月千里,意行云一方。橹声人语小,岸影客心长。总是浮萍迹,飞花莫近樯。


  将母赴赣道西昌


  重来鸥阁晓,帆影涨新晴。倚槛云来去,闭帘花送迎。江湖春汗漫,岁月老峥嵘。手把忘忧草,夔夔绕太清。


  翠玉楼晚雨


  晚楼一曲转梅花,官事无多报放衙。林木蔽亏烟断续,江流曲折雨横斜。年华冉冉风前影,岁暮悠悠客里家。一雁近从沙觜落,更饶片雪入天涯。


  翠玉楼


  昏鸦何处落,野渡少人行。黄叶声在地,青山影入城。江湖行客梦,风雨故乡情。试问南来信,梅花三两英。


  皂盖楼


  一水楼台绕,半空图画开。蜗涎行薜荔,雀影上莓苔。碧落人千载,青山酒一杯。晚烟看不尽,待月却归来。


  云端


  半空夭矫起层台,传道刘安车马来。山上自晴山下雨,倚阑平立看风雷。


  和曹倅赋别名大发,赣倅


  翠松三万顷,松雪着神仙。柳院催金钥,江花送玉鞭。晓岩云壁立,晚棹浪规圆。未了醉翁事,重寻颖上田。


  当年童子见,今见二毛翁。海月三秋别,江云一日同。鸥心驰舍北,龙尾曳天东。定有延和奏,南来寄一通。


  改题万安县凝祥观


  古道松花空翠香,风前鬓影照沧浪。飞泉半壁朝云湿,啼鸟满山春日长。须信神仙元有国,不知蛮触是何乡。道人横笛招归鹤,坐到斜晖上璧珰。【自注:相如《游猎赋》:“华欀璧珰。”注:“璧珰,以玉为椽头。】


  山中再次胡德昭韵


  不将颜色污黄金,落得灞桥驴上吟。是处江山生酒兴,满天风雪得梅心。觥筹堂里春声沸,灯火林皋夜色深。人世可能行乐尔,重游不用卜晴阴。


  人生柳絮斗坚牢,过眼春光叹伯劳。蜀道谩传千古险,庐山方许一人高。眼前见赤徒妨道,耳后生风未当豪。明月芦花随处有,扁舟自在不须篙。


  曾见尊前此客哉,笑携尘尾拂莓苔。水边飞雁年年见,湖上新亭日日来。酹菊醉馀披草坐,探梅吟罢带花回。北崖尚被刚风隔,笑按匆匆上马杯。


  周苍崖入吾山作图诗赠之


  三生石上结因缘,袍笏横斜学米颠。渔父几忘山下路,仙人时访岭头船。乌猿白鹤无根树,淡月疏星一线天。为我醉呼添蒙澒,倦来平卧看云烟。




推荐阅读:

[清]沈云.酒舲《广沪上竹枝词》

[唐]杜正伦《文笔要诀》

[民国]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

[元]杜本《谷音》

[宋]诗家鼎脔

[民国]郭则澐:十朝诗乘⑴

[民国]郭则澐:十朝诗乘⑵

[民国]郭则澐:十朝诗乘⑶

[民国]郭则澐:十朝诗乘⑷

[民国]郭则澐:十朝诗乘⑸

[民国]郭则澐:十朝诗乘⑹

[民国]郭则澐:十朝诗乘⑺

[民国]郭则澐:十朝诗乘⑻

[民国]郭则澐:十朝诗乘⑼

[民国]郭则澐:十朝诗乘⑽

[民国]郭则澐:十朝诗乘⑾

[民国]郭则澐:十朝诗乘⑿

[民国]郭则澐:十朝诗乘⒀

[民国]郭则澐:十朝诗乘⒁

[清]王闿运《湘绮楼词钞》

[宋]陈与义《无住词》

[清]李佳《左庵词话》

[清]刘悟元《无根树词注解》

[清]台湾杂咏合刻

[清]孙麟趾《词径》

[元]韦居安《梅磵诗话》

[明]丰坊《申培诗说》

[明]杨慎《古今风谣》

[清]孙鼎臣《苍筤词钞》

[南宋]陈起:江湖后集⑴

[南宋]陈起:江湖后集⑵

[南宋]陈起:江湖后集⑶

[宋]李清照《漱玉词》

[民国]丁仪:诗学渊源⑴

[民国]丁仪:诗学渊源⑵

[民国]丁仪:诗学渊源⑶

[宋]林表民:赤城集⑴

[宋]林表民:赤城集⑵

[北宋]柳永词全集

台湾诗钞⑴

台湾诗钞⑵

台湾诗钞⑶

台湾诗钞⑷

台湾诗钞⑸

[民国]胡怀琛《海天诗话》

南宋襍事诗⑴

南宋襍事诗⑵

南宋襍事诗⑶

[南宋]周密:绝妙好词⑴

[南宋]周密:绝妙好词⑵

[清]平步青《小栖霞说稗》

[元]辽金元宫词⑴

[元]辽金元宫词⑵

[明]毛晋《二家宫词》

[民国]吴士鉴《清宫词》


太清上初日 春水送孤舟 山远疑无树 潮平似不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