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书评 | 陆正兰评盖瑞·阿兰·法恩 著 《日常天才:自学艺术和本真性文化》

陆正兰 符号与传媒 2021-09-10

如何为“自学艺术”建构一个艺术界?

——评盖瑞·阿兰·法恩 著 《日常天才:自学艺术和本真性文化》

陆 正 兰


书记简介

作者:(美) 盖瑞.阿兰.法恩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ISBN:9787544771788


0 1

1994年,在美国乔治亚州的亚特兰大的一个郊区,正举行一场盛大的“民间集会”,二百四十九件作品被展出,七十多名商人、上万名艺术收藏家以及成群的“民间艺术家”,云集一起,相互交谈、买卖。尽管,这二百四十九件作品,质量参差不齐,但很快就被买走。一个不起眼的起皱的白铁罐子上的一些绘画,引起了竞拍,价格超过了一万美元,创作者是来自南卡罗莱纳州一个海岛上的普通人。几幅描绘大农场生活的多彩画也很“火爆”,创作者是来自自路易安那州大农场的年老年黑人女性妇女,另外还有来自乔治亚州萨默维尔的老白人布道师的木制挖剪画,以及旋转玩具等等。这些作品,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艺术品”,这样的艺术市场,也是局外人的“民间艺术市场”,而这些艺术家,也就是被本书称为 “日常天才”的自学艺术家。


《日常天才:自学艺术和本真性文化》这本书,讨论的是由这些 “日常天才”的“自学艺术”(也经常称为民间艺术)。这是一种特殊的“身份艺术”,是一种局外人艺术。它既不遵守体制性的艺术定义,也不是由传统的“艺术界”建构,甚至,它的美学和功能标准都不合乎正常的艺术定义。依照书中对这种“自学艺术”的描述:“是通过创作者的特征来命名的,他们经常是未受教育的,年老的,黑皮肤的,贫穷的,有精神疾病的,犯罪的,或农村的。只要一涉及艺术市场,他们就缺乏社会资本,缺乏与更大社群之间的纽带,缺乏美学理论,并不是主流艺术界中完全中规中矩的专业人士。”一句话,如果以传统的艺术来定义,它会落在艺术的边界外,排不进艺术的行列。


然而,为什么要讨论“自学艺术”?它存在的价值和影响在哪里?正如作者声称,他并不为这类局外人的自学艺术正言,也就是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不是所谓的对作品的纯粹的个人美学判断,而是围绕“自学艺术”所创造的一个艺术界,以及超越其上的“意义的集体创造,”换句话说,作者关注的是这些自学艺术作品如何获价值以及创造者如何获得名声的?这些作品及其制作者又是如何被对待和处理的。它为何引起关注?它的存在又有哪些独特价值?它是如何运作的?它和主流的艺术有着怎样的共生和矛盾关系?

《摩西奶奶的“画”》


0 2

本书作者用八章篇幅,结合具体的案例,分别从“创造边界”“创造生平”“创造艺术家”“创造收藏”“创造市场”“创造组织”“创造艺术界”,用一个社会学家的眼光,民族志的方法,来回答这些问题。这“八个创造”的篇章结构方式,遵循的是“社会学的建构主义和互动主义传统”。建构和互动,是解答这些问题的途径。


谈到“创造边界”,作者认为:“任何一个领域要成为一个领域,首先要有名字,人们才能认识它。”因此,在艺术界,界定一个领域,制造边界,给出一个标签,对每一个利益群体来说,都是基本的,它们“需要一种集体身份来创造一种聚焦感。这种身份被用于向内部人士和外部人士展示参与者的特征。”然而,作者又非常犀利地指出,“在某种意义上,一个艺术领域的任何一个术语都是一种营销手段,一种创造观众的方式。”这就意味着,边界不仅是由艺术界建构起来的,而且包含着边界维护者与外界的各种角力。


在论述到“创造生平”和“创作艺术家”时,作者提出,“一个人的身份是作品的一部分”“艺术家的生平建立了作品的本真性”,而这些“身份艺术”的建构,正是通过这些自学艺术家生平,及生平的讲述,获得一个“自我呈现”。他们的作品来自于内心,缺乏训练的本真,反而为画廊、商人、策展人和收藏家提供了一种特殊标志。


同样,在谈到“创造收藏”,“创作市场”和“创造组织”时,作者不是单向度地描述自学艺术,而是注意到它和周边艺术界的互动关系。对此他有很多精辟的观点,比如,“收藏的本质不仅仅是人们收集‘物品’,而是在手机物品的过程中,人们还获得了记忆和故事。”“收藏家都是既利用艺术品,也利用艺术家来建立他们自己的美学和社会身份。”“在一个看重商品的社会,物品经常提供了一把进入公共身份和自我私人意识的钥匙。”“市场不仅仅存在,而且,他们是通过嵌入的、有色会意义的关系而创造的。”“在艺术界中,国家的地位并非完全是附属的,它可以补贴或限制艺术的生产、展出和交易。”等等。


自学艺术的存在,也如同其他艺术的存在一样,从来就不是单纯而孤立的,哪怕这名自学艺术家是如果只沉迷于自己的本真表达中,没有任何野心和抱负,但在这个全球消费趋势中,也很难不受外力的影响。作者以民族志的方法,以散文化的笔调,以大量的实例,为我们展现了其对这一艺术群体犀利的观察和思考。这是一本靠近现实鲜活著作,正如埃里克.吉布森在《华盛顿时报》上对本书的评论:“法恩的著作不是对局外人艺术现象的攻击。在对这个世界的矛盾、冲突、亚丽和悖谬性的剖析方面,本书精彩绝伦。

英国女艺术家、插画师Sarah Dennis的剪纸艺术作品


0 3

原书的作者说,出版这本书时,自学艺术“这种非主流艺术的地位正在美国艺术圈中日益上升”。而译者将这本书引荐到国内来,也正是时候,与其说,译者以其敏锐的学术眼光注意到世界艺术的发展,还不如说,这本译本也为中国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另一种观察。尽管中国的当代艺术语境不同于西方,但在全球化的趋势下,艺术的发展都有一些共生的规律。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非物质遗产的重视,中国不少各民族的特色民间艺术,正逐渐融入主流舞台。但这融合过程,并不意味着一帆风顺,自然天成。在各种不同的旅游景点,在不同的舞台上,我们是否真正体验到一种来自原生态艺术的“本真性”?这种本真性,到底是原生的,还是被建构的?为什么在当今时代,有那么多的商人,收藏家来关心这种来自少数人,或少数群体的艺术的“本真性”?或者更进一步说,他们又是如何帮助这些自学艺术家,建构他们的本真性的身份及生平的,又如何影响传统的精英主义“艺术界”?继而影响“艺术”的定义的?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如果把米兰. 昆德拉的这句话用来描述我们思考的当今艺术,上帝的笑声可能会更响亮。正如本书开头精辟的描述,面对当今的艺术,“我们越对它进行理论思考,它就越从我们手中溜走。”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窘境?艺术为什么越来越难以定义?事实上,回顾过去的一个多世纪,我们可以看到,不是艺术出了问题,而是艺术的边界被打开了。或者更确切地说,艺术以其从没有过的开放姿态,拥抱并容纳了人类一切皆有可能的艺术创造力。这个大门从20世纪初被冲破,到21世纪,越开越宽阔。就像这本书探讨的这种新的艺术群体,一种有趣的艺术本真性存在,它为我们打开新的窗户,让我们重新面对艺术及其存在的意义。

民间艺术奇葩—龙门农民画


参考文献

①(美) 盖瑞.阿兰.法恩《日常天才:自学艺术和本真性文化》, 卢文超、 王夏歌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8年,第5页。

②同上,第18页。

③同上,第17页。

④同上,第64页。

⑤同上,第26页。

⑥同上,第38页。

⑦同上,第19页。

⑧同上,第19页。

⑨同上,第20页。

⑩同上,见本书封底。



本期编辑:邓冰冰

文中图片源于网络


书评 | 陈翰衢评恩斯特·卡西尔《人论》

书评 | 邓冰冰评饶广祥《广告符号学》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