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符说|点击了解90后“装嫩”battle攻略

喻娴婷 符号与传媒 2021-09-10


撰文︱喻娴婷



在步行街头,你也许会看见这样一群女孩,她们穿着常人眼里“夸张”的服饰,化着精致的妆容,她们自称为“lo娘”,她们所穿的服饰风格也有自己的名称——“Lolita”。



不明真相的路人或许会问一句:你们是在cosplay吗?


其实,她们只是众多网络亚文化中衍生出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圈子,无需特殊对待,更无需妖魔化。


那么,Lolita社群及文化是如何形成的?——小姐姐,Lolita了解一下?


什么是Lolita?


Lolita一词,最早来自于一本小说中一位12岁少女的名字。如果仅从对小说的理解出发,可以将其单纯地理解为早熟的性感少女以及她和恋童癖的联系。


小说《LOLITA》


而且有接触西方文化的人会发现,西方人说的“洛丽塔”女孩是那些穿着超短裙,化着成熟妆容但又留着少女刘海的女生,简单来说就是“少女强穿女郎装”的情况。


当“洛丽塔”流传到了日本,日本人将洛丽塔作为可爱少女的代名词,统一将14岁以下的女孩称为“洛丽塔代”,而且态度变成“女郎强穿少女装”,即成熟女人对青涩女孩的向往。而几乎所有东方型的“洛丽塔”,都以电影《下妻物语》里的宫廷娃娃作为标准来打扮自己。



港版“洛丽塔”由此而来,粤版洛丽塔学习了港版风格,形成了中国最早的洛丽塔服装——“广式Lolita”。


洛丽塔年龄集中在13-25岁,她们并不存在拼命装嫩的需要,更多时候她们追求的是一种崭新的衣着态度,和寻求有别一般的生活方式。


如今Lolita符号的意义已经有很大程度上的泛化,Lolita文化也有了更多样的内涵,进入了更多人的视野。年初爆火的女团火箭少女101演唱会上就有一套服饰是Lolita 知名品牌“古典玩偶”的产品,也收获了诸多好评。



虽然Lolita文化进入公众视野的时间并不长,但它作为一种典型的网络亚文化也有着独特的内部结构与表现形式。在Lolita圈子内部,“lo娘”们不仅获得了认同感,而且还充分抒发了情感,获取了情感能量,逐步形成了关注、重复和自主传播的互动仪式链。


虚拟在场:朋友,你也网上冲浪吗?


2003年,美国社会学家柯林斯在涂尔干的宗教社会学基础上提出了互动仪式链理论。他指出,物理空间的身体共同在场是仪式必不可少的一环。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这一理论也亟待更新以适应现实的变化。


事实上,技术的发展极大程度上弥补了物理上的缺憾。虽然Lolita社群成员分布于各地,但技术的即时性和持续性为互动仪式链的建构提供了先决条件,她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在同一个赛博空间内自由交流,以更加多样化的方式完成虚拟的身体在场,最终实现情感能量的聚集。


Lolita资讯类微博账号


Lolita文化的活动场所主要集中于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这些平台提供了一个可聚集的虚拟空间,形成了一个微观社会,只要说到相关的词,就可能牵扯到整个社群。“说到......就想到......”能有效地激发个人情感,而接下来用户之间的回复则又可以将个人情感转化为集体情感,卷入度和关注度得到进一步增强。


通常,Lolita资讯类公众号拥有社群最多的粉丝数,这类意见领袖通过自主创建话题引发讨论,从而聚集起一大批具有相同兴趣的人群。不过,虚拟身体的互动仍然不能完全代替真正的互动行为,因而,线上的互动也不是Lolita文化的终点,Lolita社群最终也需要走向现实社会,漫展或者Lolita茶会就是典型的身体在场互动。



身份门槛:只要你买lo裙,我们就是朋友


在社会互动中,还是会有许多不相关的个体被无意地卷入互动仪式,因此互动仪式链理论对这些个体设定了限制,即“局外人”。一个辨明“局外人”身份的方法就是是否使用了社群流通的特殊语言。语言体系是构成文化的基础元素之一,同理,亚文化也是如此。


Lolita文化中,也有着相应的特殊用语,例如OP,全称为One-piece,在Lolita洋装中不管长袖、短袖、接袖式,只要有袖子的连身洋装都为OP;又如JSK,全称为Jumper Skirt,是指在Lolita洋装中没有袖子的连衣裙。针对版型来看,大部分的JSK是要穿衬衫的。因为没有袖子的缘故,可以有很多穿搭方式,随心所欲地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通过这类词语、语言的构建,Lolita社群内部不断强化对社群的身份认同,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把“局外人”排除在外,加固社群圈子的“壁垒”。


2019年初,一名lo娘被广州地铁拦下的事件,使Lolita文化第一次大面积地受到公众关注。众多lo娘据理力争,“一致对外”,让社会意识到这一群体的声音。这体现了社群强大的自我认同感和凝聚力,正是这股力量使“群体”成为“社群”,使之成为具有独特文化的人群。同时,共同的情感体验又将她们紧紧维系在一起,变成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



情感纽带:天下lo娘一家亲


柯林斯认为,共同关注的焦点是互动仪式链的重要一环,社群的组建和壮大往往基于成员相似的价值观和趣味取向。


因此,Lolita社群存在之初,就一直存在着共同的关注焦点,新款服饰、圈子动态、时尚走向......都能引发lo娘们的关注和讨论,她们通过参与社群互动,获得了参与感和自我满足感,这种认同感在闭合的互动仪式链中,得到最大程度的放大。这些关注焦点,说到底就是对于Lolita文化的高度关注。



7月,一段网络视频又将Lolita卷入公共事件,四川一名女孩因穿了一件山寨的Lolita裙子出门,被另外两名自称是“lo娘”的女孩拦下并当街辱骂。


这起事件,表面上可能只是粉丝们对于“圈外人”或者“边缘人”误读Lolita文化的批判,但深层看来,其实是Lolita社群内部的情感能量流动带来的失衡。lo娘们由于共同的焦点和情感体验聚集在一起,逐步形成广大的Lolita社群,并演变为内涵丰富的Lolita文化。这个亚文化今后该如何发展,规则又将由谁来制定?这都是以后需要思考的问题。



Lolita这个蓬勃发展的网络亚文化背后,是技术环境发展的缩影,也依托着90后甚至00后众多网民的助推,他们是当今中国互联网的中流砥柱,具有充分的反叛精神,同时又不乏活力与创新。毫无疑问,这股力量今后还会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网络亚文化,推动着文化朝着更加多元的方向发展。





作者画像






参考资料:

1.  兰德尔・柯林斯. 互动仪式链[M]. 商务印书馆, 2016.

2.  搜狗百科:“Lolita”词条.

3.  潘曙雅,张煜祺.虚拟在场:网络粉丝社群的互动仪式链[J].国际新闻界,2014(09):35-46.

4.  吴迪,严三九.网络亚文化群体的互动仪式链模型探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03):17-20.


编辑︱许春红

插画︱陈茜雯

视觉︱欧阳言多

图片来源于网络


喜欢就点个“在看”吧



你可能还想看:

符说 |新一季开学装修指南

符说 |去成都上学的你打卡了几个网红点?

符说 |七夕,有没有另一半,都要有仪式感!

青铜艺术 | 古巴蜀和古玛雅,相距千里的两个“爱鸟”文明

书评 | 黄琳浪评胡易容《图像符号学:传媒景观世界的图示把握》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