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问“未来全球创新之都”深圳

樊徳良 城PLUS 2019-05-20


当前,创新成为新一轮全球经济的重要驱动力,创新驱动也成为许多国家谋求竞争优势的核心战略,全球城市的创新实力比拼如火如荼。而深圳仅仅历经30多年,就从“科技荒漠”成为“创新之城”,孵化出了华为、腾讯、大疆等科技创新领域的明星企业,因为令人惊叹的创新实力,异军突起,频频成为国内外媒体的关注焦点。


2018年1月,在深圳市委六届九次全会上,深圳明确了“面向两个一百年”的城市发展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到2035年,建成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创新之都,到本世纪中叶,成为竞争力影响力卓著的创新引领型全球城市。深圳第一次以“创新”为关键词,掷地有声地提出了未来发展目标。


摄影:龚志渊


  一问:

 优势是什么?


创新实力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深圳实现了从一个加工制造基地向科技产业创新中心转变,建立了强大的互联网和信息产业基础,形成了“设计-研发-孵化-生产-运营”的创新生态系统,成为吸引全球创新企业和创客人群的“硬件产业硅谷”。当前,深圳全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超过4%,PCT国际专利申请占全国近一半,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3倍。


知识产权视角的深圳创新实力[1]


创新主体


深圳创新有着鲜明的企业主体特征,90%的创新型企业为本土企业,90%的研发人员位于企业,90%的科研投入来源于企业,90%的专利生产于企业,90%的研发机构建立在企业,90%以上的重点科技项目发明专利来源于龙头企业。深圳的企业创新历程如同一场雄心勃勃的冒险,在一群有胆识有魄力的企业家带领下,凭借着开拓进取的企业家精神和国际视野,无畏地走出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也决定了深圳创新强大的自发积极性和市场转化能力。


摄影:龚志渊


创新技术


深圳产业创新专利逐步具有不可小觑的全球竞争力。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欧洲商学院、康奈尔大学联合发布的《2017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GII)》,在基于PCT国际专利申请数量的全球100个科创聚落中,深圳与香港地区以“数字通信”为主要创新领域,成为仅次于日本东京-横滨的世界级科创聚落。


全球100个科创聚落[2]


  二问:

 挑战是什么?


在澳大利亚咨询机构2thinknow自2010年以来连续发布“全球创新城市”排名中,深圳一直徘徊在全球70位左右,与伦敦、旧金山、纽约等全球一流创新中心不可同日而语。深圳建设全球创新之都任重而道远,深圳创新仍面临诸多挑战。


创新成本


2015 年深圳房价大幅上涨,根据相关机构的统计,2015年底深圳的住房收入比位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之前一直相对于北京、上海的微弱成本优势已然不在。高成本势必会提高城市人才创业和定居门槛,加大了新移民的身份转变难度,降低城市吸引力,甚至会不断增大人才“挤出”效应。而企业在劳动力、地租、营商等成本快速上涨的挤压下,不仅会使深圳部分制造业出现“适应型或倒逼型转移”,还会使创新依附的完整产业链面临破碎化、僵化的风险。在有限空间资源的约束下,市场导向的城市更新进一步加快了原有低成本创新空间流失的速度。


2015 年全国35 个大中城市房价收入比

资料来源:易居房地产研究院


图片来自网络


创新生态


当前,相对于其他一线城市,深圳第二产业占比仍超过40%,制造业仍是城市创新的重要产业支撑。事实上,深圳正是依托低门槛的研发平台、强大的生产能力、丰富的技术人才与高效的物流体系,才培育出了善于学习、紧密合作、快速转化的强大科技创新生态系统,这种“设计—孵化—生产—运营”的一站式创新链条赋予了深圳创新的强大生命力。


但是,在全球制造业加速“智造”升级关键阶段,随着营商成本提高、空间严重不足和劳动力短缺等多种因素的叠加,深圳创新生态中的本土制造业环节面临优势被削弱的危机,华为、比亚迪等本土企业已经开始推进制造环节向区域转移。而市场主导的城市更新使产业用地“去制造化”趋势明显,使得创新配套环节在逐步隐形流失,依托制造产业基础的完整产业创新链条存在断裂和空心化的风险。


创新空间


自2010年起,2thinknow的全球创新城市研究一直采用了非常全面的评价体系,指标不仅包括技术、制造、服务、进出口等科技产业领域的指标[3],还包括很多与城市空间、环境和设施密切相关的指标,例如城市文化设施数量(书店、咖啡馆、艺术馆等)、公共空间品质、自行车友好度、步行友好度、街道品质、夜生活质量等。


2thinknow历年全球创新城市排行榜中的中国创新城市

图片来源:2thinknow


新加坡城市环境

摄影:风信子


2017年,2thinknow又对全球85座高科技城市(high-tech cities)进行评选[4],则是在历年创新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中,针对性选取了初创企业数量、每10万人口专利数量、风投资本家数量、智能城市水平、城市创新政策评分、每10万程序员数量、城市人口、每10万工业设计师数量、每10万智能手机数量等科技创新指标。


对比基于同一套数据的前后两个评价体系,可以发现,深圳作为综合型创新城市,位于全球70位,而作为高科技城市,则上升至全球20位。由此可见,深圳在科技创新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但是若从综合型创新城市的角度来看,深圳与很多一流创新城市仍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在支持和吸引创新要素的空间环境和设施品质方面短板突出。


以坂雪岗科技城为例,华为周边的空间环境和设施品质一直被广泛诟病,而华为向东莞松山湖产业转移的举措,一方面可能是企业发展、产能扩大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不得不承认是在当前的城市空间和设施难以满足创新企业和人才的品质需求下,企业对更好空间和环境品质的必然选择。


松山湖华为基地

图片来自网络


  三问:

 该怎么做?


深圳建设全球创新之都的路程才刚刚起步,深圳的创新未来何去何从,我们现在也许还不能找到准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看到,当前的深圳正在以提升源头创新能力和支撑重大科技突破为目标,加快创新型大学、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技术型研究机构的建设,不断引导科研、金融、知识产权等创新专业服务机构集聚,推进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还在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强化科研成果激励机制,完善创新成果转化政策。深圳创新空间作为深圳曾经孕育创新的平台,也将是深圳未来建设全球创新之都的重要载体,但是创新空间的保护和发展仍未引起应有的关注。


深圳高新区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深圳高新区、华强北等创新空间,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迭代升级,伴随着偶然或者必然的功能转型和品质提升,不断适应了创新企业和人才的需求升级,孕育出了大疆、腾讯,成就了如今的创新引领地位,但也仍然面临着空间不足、成本提升的危机。与此同时,也应该看到,在遍布着很多中小型创新企业的车公庙工业区、蛇口,曾经得益于宽容的工业用地更新政策和弹性的灰色空间供给,为一个又一个培育中的中小企业提供了成长壮大的机遇,但是这些城市中心的成本洼地型创新空间也面临着空间消失、成本上涨的危机。


蛇口工业区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着眼于潜在的危机,必须未雨绸缪:


在目前创新成本不断高企、创新链条面临断裂、创新生态可能僵化的诸多风险下,深圳一直以来相对自由的创新空间生长模式,还能否保有这些低成本、高品质和国际化的空间特征?能否不断容纳更多高密度的创新活动,激发产业转型升级?


大名鼎鼎的深圳高新区能否突破空间局限,孕育出下一个腾讯?坂雪岗科技城能否真正留住华为,支撑华为在迈入科技无人区之后占据更多的创新高地?而华强北,能否在经历了从全球电子产品“山寨王国”到硬件硅谷的蜕变之后,再一次跃升为真正的全球创客中心?


深圳华强北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与此同时,伴随着深圳创新活动的全域拓展,面向不可预知的未来科技,必须提前思考:


深圳建设“全球创新之都”需要什么样的创新空间?深圳还有哪些地方可能成为潜力型创新空间?这些潜力型的地区应该如何去支撑创新可持续发展?如何为深圳源源不断地从全球不断吸引创新人才和创新企业?


深圳注册资本100万以上的高技术产业(服务业和制造业)密度图


因此,深圳必须尽快探索创新空间供给新模式,统筹各类潜在创新城区,制定针对性的创新空间建设标准,构建集聚创新要素、服务创新人群、引领创新产业、具有较强辐射力的全域创新空间体系,助力深圳创新化险为夷,实现质的飞跃,迸发出更加强大、更可持续的生命力。


·  ·  ·

推荐阅读:


迎接科技变革的城市未来!


深圳:请回答2050!


杨保军:规划师的人文素养


城始 | 可能是全国最高的历史建筑


朱荣远:我所理解的好城市


规矩成就方圆:新加坡城市设计导则


未来乡村:自由人的联合体


谁是街道设计背后的大Boss?




作者 | 樊徳良

中规院深圳分院规划研究中心

参考资料:

[1] 经济学人,从山寨到引领——深圳是“硅三角”的龙头

[2] Global Innovation Index 2017[J]. Wipo Economics & Statistics,2017.

[3] 2thinknow 2016-2017全球创新城市指数评价体系共包括3类162项指标,其中,文化资产(CULTURALASSETS)类指标包括与城市建筑、社区、博物馆、公园、咖啡馆的数量和品质相关的62个指标,基础设施(HUMAN INFRASTRUCTURE)类指标包括企业、产业、技术、消费、学生数量、基础设施的能级和规模相关的等77个指标,网络市场(NETWORKED MARKETS)类指标包括语言多样性、本地市场规模、游客数量、进出口规模、外贸依存度等23个指标。

[4]旧金山、纽约、伦敦、洛杉矶、首尔、台北、波士顿、新加坡、多伦多、芝加哥分别位列前10位,中国北京(16)、上海(17)、深圳(20)、香港(22)等城市紧随其后。


长按并识别图中二维码

关注城PLUS 


感谢阅读 | 分享

联系我们

请在微信后留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