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反电信诈骗,亮出法治重拳》系列报道② | 电信网络诈骗,离我们有多远?

李天琪 民主与法制周刊 2022-10-26

来源:《民主与法制》周刊2022年第13期

编者按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形势严峻,在刑事犯罪案件中占比越来越大,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数据表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经成为当前发案最高、损失最大、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犯罪,多发高发态势难以有效遏制,急需进一步完善制度,坚决打击治理,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从2020年10月10日,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断卡”行动,2021年5月,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断流”专案行动,向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发起凌厉攻势,到2021年6月“两高一部”印发《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二),再到2021年10月19日,《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初次审议,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立法、司法、执法齐亮剑,合力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飓风行动,持续发力中……

  本期聚焦带您走进反电信网络诈骗办案机关,走近反电信网络诈骗执法一线,走到反电信网络诈骗专门立法专家身边,感受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如何让我们防不胜防,体会办案民警如何和电信网络诈骗人员展开“抢人”大战,看反电信网络诈骗专门立法专家有哪些“硬招”,守护住百姓的“钱袋子”。 

  打击、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是一个长期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我们相信,反电信网络诈骗立法将成为反电信网络诈骗的新起点,推动形成全链条反诈、全行业阻诈、全社会防诈的打防管控格局,为打击遏制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有力法治支撑。



《反电信诈骗,亮出法治重拳》系列报道之二

电信网络诈骗,离我们有多远?


文/ 本刊首席记者 李天琪

都说世上最远的路,是人心“套路”,而对于那些挖空心思想从你钱包里骗走每一分钱的骗子来说,走进了他们的“套路”,一定会让你目不暇接、啧啧称奇。

  你是否会好奇:为什么总有人被骗?被骗者都是什么人?你我会不会一朝入陷阱?当一种骗局已被人们熟知,为什么新的骗局又会紧跟其后让人措手不及?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进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刑侦支队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心,试图来解答这些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被骗的都是不聪明之人?”

  2021年9月19日,对于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刑侦支队反诈中心民警邹红来说,这一天的活动同她以往所参加的上百场讲座一样,通过在场人员的神情变化、注意力的逐渐投入,她知道,提高电信诈骗防范意识的目的达到了。可就在一小时前,听众们进场时,还有抱着电脑的、拿着作业的、想过来睡觉的。

  “邹警官,您就别操心了,这种事情是不可能发生在我的身上的⋯⋯”台下的人自信满满地跟邹红打着保票,扬言再狡猾的骗子都不可能骗得过他。

  电信诈骗和普通诈骗的区别在于“非接触式”,不接触怎么把钱骗到手,很多人天真地认为受骗者在文化程度、心理素质、社会阅历等方面一定差人一等。其实并非如此,大众往往对自己过于自信,而对骗子过于轻视。

  就像来听邹红讲座的人,基本刚开始都是带着完成任务的心态走进的会议室。但通过邹红的专业讲解、妙趣横生的故事画面,一场下来八九成的听众都能专心致志从头听到尾,并意识到原来电信网络诈骗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受害者中的一员。于是,再自信的人,一场演讲听下来,都不敢再跟邹红保证自己能瞬间识破骗子的伎俩。

  究竟为何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手段让人防不胜防?

  随着科技发展,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在我国蔓延,并不断翻新,呈现出诈骗手段多样化、作案团体专业化、受害群体广泛化的新趋势。仅2020年,全国因电信网络诈骗造成的财产损失就高达 353.7亿元。

  从近年来接连报道的案例来看,持续高发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从最早依靠短信群发广撒网,到现在有组织、有计划编写“剧本”,针对特定群体实施精准诈骗;从以信用卡消费、中奖退税、账户被冻结等为理由,到快递投递失败退款、冒充公检法办案等手段,诈骗花样不断翻新,诈骗话术不断升级,诈骗手段日益隐蔽,导致受骗群众越来越多,受骗金额逐年增加。

  同样,通过近些年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所呈现出的特点,我们能清晰感知到,作案方式逐渐呈现“精准化”的特点。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刑侦支队反诈中心中队长杨帆一语中的:“一定要捋顺一个逻辑,凡是接到过诈骗电话的人,他的个人信息或多或少地都发生过泄露。”

  为了使尽可能多的事主落入骗局,骗子往往通过多元化的手段为事主进行“精准画像”。例如将非法获得的个人信息进行分类预测、整理汇总,结合对方的心理需求、社交特点、收入水平等进行个性化分析,建构具有相当针对性的诈骗场景,以此骗取事主的信任。常见的诈骗事由如代办子女入学、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网络投资理财、消除个人征信问题等,均是通过精准画像,获取信任后展开的诈骗活动。

  通过精准画像,取得受害者的高度信任后,下一步则是实施环环相扣的精准诈骗,以达到非法获取经济利益的目的。与早年相比,组织形式呈现“链条化”的特点。在各个犯罪环节,骗子利用互联网,分工明确,形成多层级网络协同的行为模式,细化出包括收集个人信息、架构恶意网站与软件、恶意批量引流、实施具体诈骗等细节分工。这种专业化、科技化程度的提升,进一步提高了诈骗行为的迷惑性、隐蔽性和成功率,为催生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黑灰色产业链提供了前提条件。

  都说当局者迷,倘若我们置身于具体个案中,不识庐山真面目该怎么办?别慌,有人能帮上忙!


“与骗子‘抢人’的人”

  “您好,我是海淀公安分局刑侦支队反诈中心工作人员,我们接到预警,您很有可能遭遇了电信诈骗……”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反诈中心拦截劝阻组里,几名年轻劝阻员头戴耳麦,聚精会神盯着电脑屏幕,翻动着手里的预警线索,逐个排查,给事主打电话。

  自2018年9月海淀公安分局刑侦支队反诈中心成立以来,这支不到10个人的劝阻小组担负起重责,争分夺秒与骗子展开“抢人大战”。在他们看来,早一秒钟联系到事主,就有可能将其从骗局中“唤醒”,最大限度为事主避免或者减少财产损失。

  成立后的三年里,反诈中心拦截小组不辱使命,一天24小时待命,兢兢业业。2021年6月,北京市建立起“市局、分局、派出所”三级预警劝阻体系,依靠分局搭建的系统平台,在派出所建立相对固定的预警劝阻队伍,有的放矢,大大提高劝阻效率的同时,形成了一张无形的反诈劝阻网,保护着海淀区居民的“钱袋子”。“精准预警、精准劝阻、精准宣传”,在海淀公安分局刑侦支队反诈中心民警的不懈努力下,全区预警劝阻量及劝阻成功率均明显提升。

  如何看待预警劝阻工作?在杨帆看来,用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有病治病、没病强身”。

  “接到骗子的电话,单一一次的骗术、话术可能被识破,或者说在这个时间点你是清醒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就可以百毒不侵了。在未来某一个时间点,刚巧你进行着某项业务,由于信息泄露在外,很可能自己是没办法辨别的,就需要劝阻员进行劝阻提示。”杨帆解释。

  鉴于此,我们可以把预警劝阻员称作拦在老百姓和骗子中间的最后一道防线,拦住了,老百姓的“钱袋子”就守住了。同时,在杨帆看来,对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多破案不如少发案、多追赃不如多减损。“有别于传统犯罪,电信网络诈骗案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不会像传统盗窃犯罪那样,往往能人赃并获,将钱财归还给受害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实施抓捕让犯罪嫌疑人归案,实际上与追讨被骗资金是完完全全的两条线。即便民警抓到人,可对于老百姓最具现实意义的而且也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是被骗的钱能不能追回来。从这个角度看,预防工作毋庸置疑比事后追捕更重要。”

  无疑,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需要多措并举,单就预防工作来说,近几年公安系统的不懈努力有目共睹。以北京市为例,2021年以来,反诈民警只要接到预警线索推送,会第一时间进行劝阻拦截。此外,北京市反诈中心编辑印发的《心防——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手册》,收录了当前高发的诈骗手段的真实案例,全面揭露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提示提醒重点群体防止上当受骗。

  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由公安部刑事侦查局组织开发的“国家反诈中心”App。相信很多人对去年河北省秦皇岛市反电信诈骗民警“老陈”直播连麦不同主播时的搞笑画面记忆犹新。实践中,公安等相关部门创新宣传形式,运用新技术手段,不断为筑牢反电信网络诈骗“防火墙”提供新思路。

  “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了吗?”这也是记者初见杨帆时,被问到的第一句话。杨帆作为一名反诈民警,他的工作内容涉及对潜在被骗事主的劝阻拦截、非接触类网络犯罪线索研判、电信网络诈骗涉案资金追查等多个方面。据杨帆介绍,立足于海淀区区情优势资源,推动警企、警校、警民融合发力,将成为海淀公安分局近两年的反诈工作重点。“海淀区电信网络诈骗被害人中,大学生、30岁以下企业员工占很大比重。针对此,以校园保卫部为阵地,在大学校园中建立反诈劝阻中心成为新思路,为学生们打造开学第一课,把反诈宣传纳入新生的入学教育之中。”杨帆说。

  另外,考虑到针对年轻人开展宣传,发传单、发册子、下载App、听讲座等传统形式沉浸感不强,活动往往一带而过,海淀公安分局不断创新形式,联合高校、公司推出一款反诈主题“剧本杀”,在测试结束后与大家见面。


“与骗子斗智斗勇的那些事”

  谈到自己经手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例,邹红告诉记者,办案过程跌宕起伏,各种各样的故事应有尽有。

  在劝阻过程中,她遇到过形形色色的事主,有执迷不悟的,也有帮着骗子跟警察“斗智斗勇”的;有揭穿骗局后幡然悔悟的,也有任凭你说得口干舌燥,仍咬定自己不可能被骗的。

  为什么有很多被骗的人就是不承认自己被骗?曾有一个事主亲口对邹红说,承认自己被骗,就意味着钱都进了骗子兜里;而咬定自己没被骗,仿佛钱还有返还的希望。这种典型的鸵鸟心态并非个例。

  不过,也难怪很多事主深陷骗局仍不自知,迭代升级的诈骗脚本常常令人防不胜防,更别提对面还是有组织、有准备的诈骗团伙。他们中有冒充公检法进行“调查”的,有冒充客服进行“退款”的。“每年双11后,冒充客服人员诈骗案件此起彼伏,最常见的形式是联系受害人表示其购买的商品出现了质量问题,对此商家要进行三到五倍的理赔。”

  “还有骗子冒充客服联系用户,来电确认其近期订购的VIP会员服务,要收取年费数百至上千元。当用户慌张表示并没有订购此项服务,骗子表示可以根据操作指示取消年费服务。”

  由于此时事主心里慌张,通常会毫无戒备地点开骗子发过来的链接,进入到被包装得跟官网外观几乎无二的网站。只要在这个网站上进行后续操作,骗子在后台可以轻松看到事主填写的包括银行账号、密码在内的一系列个人信息,后续就把被害人的钱一股脑儿盗走。

  邹红告诉记者:“现在的诈骗方式早已不再是简单地给陌生人转账汇款这种老办法了。就拿转账这一步来说,骗子根本不劳烦事主,自己通过钓鱼网站后台就干了。打个比方,给你一个链接,表示你的退款需要在我们的链接上进行操作。你一进链接,发现进入的网站与购物平台十分相似,放下戒备的你填写一系列相关信息后被要求输入8789的验证码,殊不知这四个数字,实际是转账金额。按下确认键后,8789元钱就进到了骗子的口袋中。”事主如果之前没有听说过此类诈骗手段,很容易上了当。

  不过,正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在邹红看来,不管骗子的招数披上什么样的外衣马甲,总归有一些规律可循。很多案件中,骗子察觉事主上钩后的第一件事,一定是让他们与身边人隔离开,不能将他们的对话告诉任何人。

  前不久发生的一起案例中,骗子给一位老大爷打电话,称老大爷牵扯到一起案件涉嫌洗钱,“警方”需要对其银行卡里的所有钱进行清查,让老大爷带着家中所有银行卡、存折到宾馆开房接受“调查”。

  “为什么骗子爱把事主引到宾馆等地?因为骗子们需要让事主进入封闭的空间,将事主控制在自己的圈套中。我们碰到过不少案例,公安民警接到预警警报,上门劝阻时,经常是敲门门不开,还有事主直接跑到宾馆、酒店、茶馆、KTV包间与骗子电话联系。为了让事主与身边人隔离开,骗子或者让他手机开飞行模式、呼叫转移、分型屏幕等功能,或者干脆再购置一部新手机。再通过‘专业’话术,反复给他洗脑,让他越听越害怕,越想着赶紧配合对方,了结此事。”邹红解释道。

  与此同时,给办案民警增加难度的是,在冒充公检法、客服等类型的诈骗案件中,很多事主被洗脑后,听从骗子的指令,将电话号码进行设置呼叫转移,这就导致劝阻员拨通的电话被诈骗人员接听。诈骗人员会以事主的口吻与劝阻员进行“博弈”,不过有经验的反诈民警能够识破骗子的伎俩,继续开展与骗子的“抢人”行动。

  除了电话远程救援,如果持续联系不到事主,反诈民警还会迅速反应,争分夺秒找到事主本人。一次,邹红接到反诈预警平台推送的预警信息后,立即用反诈中心96110号码拨打事主电话,但遗憾的是,连续拨打几次都没有接通,邹红判断事主很可能正处在被电信诈骗分子控制的状态。于是,她立即将情况通报给事主所在的万寿寺派出所,让派出所民警赶快通过单位查找事主。很快,就在事主准备转账时,被及时赶到的民警当场阻止,避免了财产损失。

  “毫不夸张地说,每一起与骗子‘赛跑’的案件中,我们都比自己钱被骗还着急。”很多市民不知道96110是反诈专线,反倒以为是骚扰电话,会拒接或者直接挂断,这让邹红头痛不已。她曾遇到过一名事主,虽然这名事主已识破骗子的伎俩,挂断了诈骗电话,但接到警情的邹红因为并不清楚此时事主的真实情况,用96110给他去电,但反复多次都被挂断。秉着负责的态度,邹红一遍遍试着联系事主,反复拨打电话。在其锲而不舍的“执拗”下,终于打通了事主的电话,对方在了解具体情况后,十分感激邹红的坚持。

  海淀公安分局多措并举、主动出击、合成作战、科学预警、广泛宣传,筑起了坚实的打击防范网络电信诈骗防护网。“无形战线,忠诚卫士”“人民卫士,反诈英雄”……这些褒奖不仅写在墙上的锦旗里,更扎根在每一名事主的由衷感激中。

  毕竟,守住群众的“钱袋子”,我们的反诈民警不只是说说而已,涉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他们是认真的!


编辑:贺伊杰 芦佳琪


推荐阅读:

《动物文明建设,请从善待动物开始》系列报道①|动物文明建设社区自治的“海天样本”

《动物文明建设,请从善待动物开始》系列报道②|反虐待动物立法之路还有多远

《动物文明建设,请从善待动物开始》系列报道③|流浪动物收容,“官民共治”任重而道远

《动物文明建设,请从善待动物开始》系列报道④|当保护动物成为自觉行动,“马戏”何去何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