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地方政策

德州天衢新区:构建“五个一”审批服务体系 打造“天衢速度”

德州天衢新区聚力创优营商环境,紧紧围绕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创新审批机制、提高项目落地效率等方面创新突破,探索构建产业项目“五个一”审批服务体系,打造项目落地“天衢速度”。今年以来,审批各类产业项目175个,办理审批事项768件,项目落地全流程压缩环节8个、压减材料22项,事项平均节约3-5个工作日,项目进场施工时间提前2-6个月。

制定“一张项目全生命周期流程图”精准统领项目落地全过程

实施流程再造,突出环节最简、材料最优、时间最短,编制项目全生命周期流程导图,对项目落地涉及的建设用地选址意见书与建设用地规划、建设工程规划与人防工程审批等多个事项实行合并办理,事项要素以二维码形式与流程图一体化,做到办理环节、时限和材料清晰明确。同时,根据落地产业项目类型、行业类别、工艺流程等建设要素,为企业定制个性化审批流程,剔除无需审批事项,明确并联审批事项,设立9家中介联合体打包服务,实现审批事项全流程精准化。先后为华海绿筑、北京智能制造产业园等10余个产业项目实施流程定制,有效节约企业三分之一的时间成本。

创建“一套产业项目审批新机制”实现项目“三即”落地探索创建“产业项目‘双线并行’审批机制”,制定出台《德州天衢新区深化产业项目“双线并行”审批机制的实施办法(试行)》,即一条线办理土地征收出让手续,一条线办理项目立项、环评、规划、施工等手续,双线同步进行,实现项目“拿地即开工”“建成即使用”“竣工即拿证”(简称“三即”)。全过程采取提前介入,联审联办,多部门协同推进,在项目用地征收批复后,即时实施模拟审批,分段施工,项目进场时间提前2-6个月。在项目建设、验收阶段实行边建边验,整体联合验收办证方式,实现产业项目“三即”落地。省级重点项目“有研艾斯12英寸硅材料产业化生产项目”受益于该套审批机制,进场施工时间提前了3个月。目前,有研亿金、德州理工职业学院(筹)、北方应急产业园等30余个省市重点项目实现了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早达效。

组建“一支项目服务专员队伍”提供“一站式”管家服务

在政务大厅设立建设项目“一站式”服务中心,成立项目全流程服务专员队伍,建立“提前介入一对一、项目对接点对点、现场走访面对面、跟踪盯办全流程”工作机制,为投资企业提供“管家式”线上线下“全天候”服务。通过服务专员“一对一”为项目企业讲解落地流程,提前辅导准备报审手续,做到项目审批“一次办好”。

同时,常态化开展项目月度现场走访,了解项目审批建设进度和存在的问题,形成有审批建设进度、问题清单等内容的《产业项目建设审批月报》,有效推进项目建设进度和问题解决。今年以来,纳入服务清单产业项目35个,开展一对一服务160次,现场走访11次,汇集问题31个,推进解决29件,全力提升审批服务效能。



建立“一套协调推进机制”实现项目难题“一车办”建立产业项目问题协调推进联动机制,根据项目难题繁杂程度,分类施策、精准解决。相对单一问题由责任部门直接解决;对项目审批建设过程中涉及部门多、相对复杂的难题,由行政审批部门、包保单位联合有关部门现场勘查、当面对接,实现问题“一车办”,避免企业“分头跑、多头跑”。今年以来,先后解决有研艾斯、有研亿金和华德环保给排水、玉华压力制品规划调整等集中式项目落地难题18件。其中,有研亿金靶材项目涉及的厂区大门开口给排水、燃气管网、电力设施迁移改造等多部门审批问题,通过“一车办”联动机制“一次性”制定了解决方案,为企业节约时间20余天,助力项目建设再提速。

打造“一个项目云平台”实现产业项目“可视化、全过程”管理

依托“在新区、全心办”微信平台,发挥掌上移动优势,开设“产业项目建设审批服务全过程管理”模块,将新区35个在建重点产业项目纳入平台管理,随时查看项目审批、建设进度、各阶段项目现场以及《月报》等内容。今年3月新开发上线手机端、电脑端项目现场可视化“慢直播”,项目进展情况随时随地可查可视。同时,平台具备实时交互功能,对项目审批建设过程中的问题交流反馈,内置工作人员实时解答跟踪推进,实现产业项目建设审批全过程监督管理,更加精准有效加速项目落地速度。

来源:山东改革

视频推荐

  你有在看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