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跟毛泽东学调查研究丨第一份土地纲领的诞生

中国方正出版社 中国方正出版社 2023-11-06
第一份土地纲领的诞生1927年八七会议之后,毛泽东受命赴湖南改组省委并领导秋收起义。为组织秋收暴动做些准备,毛泽东决计到长沙县清泰乡走一趟,一来调查农民土地问题,以便早日拟定土地纲领,二来探望一下先期回板仓的妻子杨开慧和3个孩子。清泰乡板仓,是杨开慧的家乡。这是个风光秀丽的山冲,与平江、湘阴两县交界,四周青松密茂,翠竹丛生。在板仓的山坡上眺望,可以看见高耸的影珠山和飘峰山遥遥相对,一条从长沙通往岳阳的古栈道,弯弯曲曲地绕过山脚。杨开慧得知毛泽东来板仓还有调查的任务后,很快帮他找来了钟庆生等6位农民、1位篾匠和1位教师座谈。毛泽东很满意杨开慧的工作效率。随即与钟庆生等人交谈开了,就有关土地问题一一询问,并记录在笔记本上。那位教书先生从未见过毛泽东,见他器宇不凡,又如此谦和,便好奇地问道:“请问今后行踪,作何打算?”毛泽东幽默地答道:“准备走遍四府,建立数万精兵。”根据板仓乡亲们的调查情况,毛泽东很快就形成了对秋暴中土地问题的基本看法。之后,毛泽东和杨开慧一道从板仓回到长沙城里。已故岳父杨昌济原先在长沙城里有一所房子,号称“板仓杨寓”,杨老先生去世后,毛泽东每次路过长沙,都住在这里。刚一住下,毛泽东就开始找人了解长沙的情况。通过多方深入了解,他得知随着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事变的发生,国民党湖南省党部已与民众对立,也开始镇压工农运动,而人民群众对国民党也已另眼相看。结合这些天来了解到的情况,关于秋收暴动、土地革命的设想在他的脑海中渐渐有了眉目。8月18日,毛泽东来到长沙北郊沈家大屋,参加改组后的中共湖南新省委会议,讨论如何贯彻八七会议确定的新策略,同时制订秋收暴动的计划。在讨论计划的过程中,新省委的各位同志各抒己见,有些不同主张。在农民土地问题上,易礼容主张只没收大地主而不没收小地主的土地;夏明翰主张全部没收土地,实行“土地国有”。毛泽东有了这些天调查研究的情况,他胸有成竹地发表意见说:“中国大地主少,小地主多,若只没收大地主的土地,则没有好多被没收者,不能满足农民的要求和需要。要能全部抓着农民,必须没收整个地主阶级的土地交给农民。至于没收土地的办法,要由革命委员会制定一个土地政纲,由农协或革命委员会执行……”毛泽东的意见得到贺尔康、毛福轩等多数同志的赞同。在暴动后的政权问题上,夏明翰认为农民只是“做暴动的附和者”,他们只是希望一个好政府,或军事力量来帮助,“很少自己想建立政府”。毛泽东则认为:“湖南的秋收暴动的发展,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但单靠农民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须有一个军事的帮助。暴动的发展是要夺取政权。要夺取政权,没有兵力的拥卫或去夺取,这是自欺的话。我们党从前的错误,就是忽略了军事,现在应以百分之六十的精力注意军事运动。实行在枪杆上夺取政权,建设政权。”在暴动的区域问题上,毛泽东力主缩小暴动范围,主张以长沙为中心,湘潭、宁乡、醴陵、浏阳、平江、安源、岳州等七县同时暴动。新省委讨论的结果,最终统一在以毛泽东为主的正确意见上来。听到毛泽东对土地革命问题有相当的见地,会议又决定将起草土地纲领的任务交给他。第二天,毛泽东脑子里正在琢磨着制定土地纲领的事,恰好有从韶山来长沙的几位乡亲到“板仓杨寓”来看望他。毛泽东喜出望外,忙招呼他们坐下,征询他们对土地革命问题的意见,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毛泽东听着,不时地记下他们的意见。客人走后,毛泽东顾不上休息,立刻铺开纸开始拟写土地纲领的草案。杨开慧连着几次催促他吃饭,他似乎都没有听见。他时而凝思,时而挥毫疾书。不一会儿,几页纸上便写满了字。杨开慧拿过来看,只见上面有几条是: ——没收一切土地,包括小地主自耕农在内,归之公有,由农协按照“工作能力”与“消费量”(即依每家人口长幼多寡定每家实际消费之多寡)两个标准公平分配于愿得地之一切乡村人民。——土地分配以区为单位不以乡为单位,人口多于土地之乡,可以移于人口少于土地之乡。——土地没收之后,对于地主(无论大地主)家属之安置必须有一办法,方能安定人心。…… 写完,毛泽东立即把它送交到湖南省委,当天就进行了讨论。大家一致决定,秋收暴动成功之后,即以这个土地纲领草案为指导展开土地革命。(本文摘自2020年2月中国方正出版社出版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跟毛泽东学调查研究》 一书,转载请注明出处)
阅读链接
 ↑点击封面,立即购买↑本书以纪实手法讲述了贯穿毛泽东一生的重要工作方法——调查研究的故事,同时又对他调查研究的思想方法、过程等进行了阐述。本书整理收录了毛泽东同志一生中30余次影响重大的调查研究过程,包括学生时期的“招生广告为何没人响应”、建党初期的“安源调查”、大革命时期的“第一份土地纲领的诞生”、土地革命时期的“寻乌调查”等。本书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感悟领袖调查研究的精神,学习正确、有效的方法,有重要的现实和实践意义。
目录(节选)身无分文的“游学先生”

《民报》上的一条消息,使立志“汗漫九垓,遍游四宇”的毛泽东动了巡游湖南的念头。他与好友萧子升一拍即合,两个身无分文的“游学先生”走访了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等五个县,行程900多里。

“招生广告”为何没人响应?

身为师范生的毛泽东办起工人夜学,但前来报名的人却寥寥无几;弄清了广告失败的原因,夜学终于办起来了,却发现工人们听课的积极性还是不高。通过调查,毛泽东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

安源调查

 建党初期的毛泽东,选择了安源路矿作为他深入无产阶级中间解剖的第一只“麻雀”。在矿井深处,毛泽东问正在工作的工人:“一天工作多长时间?”“做一天挣多少钱?”

“养病”期间

 利用回家乡养病的机会,毛泽东对韶山附近的农村作了广泛的调查。他了解到,中国佃农的劳动和生活,比世界上任何国家的佃农都要苦得多。

“糟得很”还是“好得很”

 在大革命的洪流中兴起的农民运动,到底是“好得很”还是“糟得很”?根据对湖南农民运动调查研究的结果,毛泽东写出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理直气壮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第一份土地纲领的诞生

 秋收起义之前,毛泽东便着手展开对农民土地问题的调查研究,并拟定了一个主张“没收一切土地,归之公有”的土地纲领,成为指导秋收暴动的一个纲领性文件。

“上山”的决定

 在革命形势走向低潮时发动的秋收起义,在敌人的“围剿”“堵击”之下,受到了严重的挫折。起义军何去何从?毛泽东多方调查关于湘、鄂、赣地区的有关情况材料,经过分析比较,明确提出:工农革命军向罗霄山脉中段进军,最有利于革命力量的积聚和发展。

草林圩场为何这样冷冷清清

 攻占了遂川,毛泽东亲自到遂川县农村的商业中心草林圩,找中小商业主谈话,了解他们的政治态度和商业经营情况。在详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毛泽东提出了保护工商业的政策。冷清了多日的草林圩,终于又“复活”了。

“辛耕别墅”的调查会

 习惯了在山沟里与敌人“打圈子”的红军,在城市里能站稳脚跟吗?在“辛耕别墅”里召开的调查会,使毛泽东制定出了争取商人和知识分子的政策。

推迟召开闽西一大

 得知即将召开的闽西一大代表对当地的实际情况都不了解,毛泽东提议:推迟开会。他同代表一起对闽西的政治、武装斗争、土地阶级、工农业生产和物价等问题展开调查。在闽西苏家坡,毛泽东深入群众了解苏维埃政府各项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一份“最长篇幅”的调查报告

 毛泽东坦言:“我对商业状况是完全的门外汉。”于是,利用分兵发动群众的机会,他在寻乌县城作了一次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整理出了一份“最长篇幅”的调查报告。其中商业方面的内容就有3万余字,这为红军制定正确的商业政策提供了客观依据。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在进行寻乌调查的同时,毛泽东对他多年的调查研究活动也进行了理论总结。在总结的成果——《调查工作》(《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毛泽东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此后不久,毛泽东又深入上杭、兴国等地展开调查。

……

戳关键词查看往期内容

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丨坚持纪律教育与党性教育相结合

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丨坚持纪律教育与纪律执行相结合

论纪说法丨入党前后均伪造个人档案资料且长期不如实填报个人档案资料行为如何定性

论纪说法丨公职人员销毁会计凭证行为辨析

论纪说法丨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政治攀附行为


大家都在买

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实务指南 | 纪律从这里来 | 中国共产党党风廉政建设百年纪事 | 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九讲 | 再塑 | 中国道路与中国道理 | 纪律通识 | 《实践论》《矛盾论》精讲 | 纪检监察系统全员培训200题  | 监督执纪工作规则案例指导 | 百年廉论



//
联系方式
方正书苑:010-59592471/59592469邮购部:010-66560933邮箱:fzfx0933@163.com官网:www.lianzheng.com.cn
⬇️更多内容,请关注: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本书

点击“分享”“在看”和朋友分享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