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奔流》首季,看陈家泠的艺术创作

上海静安 上海静安 2024-05-03


编者按:日前,《水岸丹青:陈家泠艺术展》在法国首都巴黎的科德利埃空间开幕。展览将持续至4月21日。


展览以水为主题,呈现海派艺术家、上海美术学院教授陈家泠的跨界作品,“丝瓷书画”(缂丝、陶瓷、书法、画作)悉数登场。《水岸丹青:陈家泠艺术展》为《奔流:从上海出发——全球城市人文对话》(以下简称《奔流》)首季巴黎场的系列活动之一。


2023年9月,《奔流》启动仪式暨首季上海论坛在苏州河畔举行。每年,上海将与一座国际卓越城市深入对话,打造广泛链接的“奔流朋友圈”。2023—2024《奔流》首季对话双城为上海与巴黎,以苏州河与塞纳河为媒,推动多元对话。


《奔流》首季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牵头发起,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上海市“一江一河”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和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支持,上海报业集团和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主办,澎湃新闻和苏河湾集团承办,上海音像资料馆和法国蓝带国际学校上海校区联合承办。



文|毛时安


灵变入化境

——陈家泠艺术创作简论







《水岸丹青:陈家泠艺术展》展览现场

( 图源:水岸丹青策展团队) 



我和家泠相交相知三十余年,目睹了泠家样、泠风格、泠气质,从一粒种子长成参天大树的过程。我完全有信心确认,这是当代中国画家为中国画传统长河增加的崭新积累,也是中国画以中国气派的当代性与世界艺术对话的一个重要窗口。


陈家泠 梦笔生花


陈家泠 西湖景色(一号)


陈家泠,20世纪60年代负笈求学于学院气息浓厚、大师云集,在中国美术教育史上举足轻重的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这座学贯中西的高等学府,使他一举获得了西画写实造型和国画写意笔墨扎实的基本功,又不乏追求卓然成家的远大理想。特别是潘天寿大师对于构图布局的匠心经营,深刻影响了他后来组织画面的独特趣味。70年代,他又一头扎进上海复兴中路的一间小屋,侍读在陆俨少大师身边。日后,他在《追忆陆俨少》一文中,有过极为深情而富于诗情的回忆。陆师给予他的不仅是技法,更是在作画、谈画中透发出来的让他实践终生的以“灵变”为核心的艺术思想。从“灵变”出发,陈家泠又在自己的读书和创作中进一步悟出“化境”的三昧真谛。从而“技进乎道”,像走出水帘洞的孙悟空,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属于自己独创的艺术境界。

陈家泠绘画作品嵩山系列 

(图源:水岸丹青策展团队)


这个世界开始并不大,甚至只是一个小小的世界。满纸清气,满塘落花,她们朦胧在雾气中,屹立在晨曦中,摇曳在微风中,亭亭玉立、不蔓不枝在清清的涟漪中。1984年,他以一幅《开放的荷花》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并获佳作奖,1986年,他的巨幅四条屏《涵》参展首届“海平线画展”,其后他又陆续以荷花为母题,创作了《晨韵》《清气》等作品,其中《不染》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这批荷花以轻盈的调子,以若有似无的体量,以从未有过的透明感呈现在宣纸上,使人们习见的中国画中的荷花焕发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新格调和时代气息,梦幻般地展现了荷花的娇嫩、高贵、典雅的气质。再度高高举起海派贴近时代、不拘一格、大胆创新的艺术旗帜。美国出版的《新中国绘画》把他的作品《霞光》选作封面,在海内外艺术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被视为中国画家向现代转型的重要信号。


陈家泠 重彩荷花


犹如武林的独家秘籍,陈家泠开发、创造、形成、掌握了一套独一无二的综合性画法:“走、守、漏、透”。走,就是让水分与色彩在画纸上自由而随意地流动。守,就是对水分的流动进行适度有效的控制;漏,就是让墨和色从上层纸深化到下层纸上,也可以悬直使墨色自上漏下;透,即是上下两张画纸互相渗透,各取所用。中国古典美学视“不隔”和“化境”为艺术至高无上的境界。它正好和宣纸的特质不谋而合。陈家泠的这套画法,前所未有地释放了宣纸见水即“化”的巨大潜质和功能。特别是他精心选择用来作画的陈年宣纸,在他的笔下完全成了与他息息相应的有呼吸的生命体。创作中,水墨接触宣纸时每一次极其微妙的变化,画家道法自然,充满灵气灵感,因势利导地加以控制,作为互动的过程,在画面上极富情趣地呈现出来。这建筑在宣纸功能上的“化”,是陈家泠“化境”的画法基石。


陈家泠绘画作品清荷系列

(图源:水岸丹青策展团队)


陈家泠从最初的淡墨荷花出发,坚定而有效地行进在“化”的艺术道路上。先是荷花的墨和色“化”,渐渐淡淡的墨荷敷上了淡淡的色彩。再是淡淡色彩和浓艳色彩的“化”,荷花有了艳丽耀眼的色彩,绿的深沉,红的娇艳。再是荷与花鸟的“化”,我们看到了具有鲜明陈氏标志,尺幅大小不一,让人怦然心动的《红叶小鸟》。像陆俨少先生作画用笔四面出锋一样,陈家泠在“化”的层面上也四面出锋,“化”去了花鸟、山水、人物画科之间画地为牢、老死不相往来的藩篱。在陈家泠的绘画世界里,天、地、人三者浑然一体,生机盎然。取法贯休石刻的十八罗汉,开相用线古拙,造型曲尽变形之能事,衣着色彩明亮,神态毕肖。他以虔诚之心,描绘着神州胜景三山五岳,他的黄山梦笔生花渐淡渐远,层次井然伸向天边的连绵群山,他用重彩再现泰山的巍峨雄姿,十公里山道直登玉皇山顶。这些山水五张六尺横排,一字排开,气势非凡。他笔下的热带游鱼色彩大胆放纵,挟着赤道的阳光,带着儿童的天趣,在人们面前自由地游弋。收入他艺术视野的人物,不仅有都市少女、摩登女郎,还有肤色相异、衣着有别的非洲人物。


苏堤春晓(图源:水岸丹青策展团队)


在陈家泠的艺术创作中,“化”就是化古为今、化旧为新,最后化艺术为人生、为社会、为时代、为大众。这是海派艺术的核心精髓。进入21世纪以来,陈家泠以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组合拳,开始了其“灵变”“化境”的新时代。先是化绘画为瓷艺,他之于瓷艺,不是一般票友的“随便弄弄”。先是景德镇,接着申窑,最后自创泠窑。让泥、火、釉在泠窑的烈焰中生成神采飞扬、赏心悦目的载道之器。他几乎是以谈情说爱的纯情目光和心情,沉浸在釉色窑变的千变万化的瑰丽多姿之中。为了掌握釉里红在烈火中表情的变化,他数以千百次地尝试、失败,再尝试,终于烧制出了兼具画艺瓷艺之美,披红挂绿、独具神韵的釉里红瓷器。紧接着在他儿子陈亮的支持下,他将泠窑瓷器与工艺设计相融汇、相贯穿,以新古典主义既传统又简约的形式语言,使高高在上的纯艺术“禅化”“蜕变”成日常生活中触目可见、可供使用的寻常之物。2010年前后,他又把自己的画艺投向“通经断纬”,历来为皇家所用的缂丝和各种绢帛材料的服装上,以此体现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和泱泱大国的非凡气度。海派艺术在陈家泠的艺术世界里吸收着时代的阳光雨露,像花儿一样自由地开放,获得了与时俱进的崭新生命,也让传统中国画有了一个激活新能量的巨大平台,吸引了大批艺术爱好者。


“鸢尾花二号”陶瓷大缸

(图源:水岸丹青策展团队)


他持续不断,艰苦跋涉在艺术创新的道路上。耄耋之年依然在求新求变,依然向着化境的至高之境攀爬。陈家泠创造了自己个性鲜明的艺术风格:轻而不薄,如梦似幻的轻盈,但充满艺术含量,清淡中有丰富层次变化,具有时代气息的艺术呈现;媚而不俗,妩媚、明快、清新、雅俗共赏,但不降低品位格调的艺术追求,这得益于对海派精华的理解;简而不单,他图像简洁明快,决不拖泥带水,尤其是得益于潘天寿的教育,极富现代抽象的构成意味,以线条穿插大块面切割空间,看似极简却不单调;柔而不弱,他在借鉴潘天寿构图理念的同时,又巧妙地化方为曲,淡化了潘先生刚劲霸气的做派,以“春拂杨柳”的柔和曲线穿插、切割平面。由于他在线条中熔铸了功夫,在墨色块面中汇入了多种创新的技巧,就有了百炼钢化作绕指柔、以柔克刚的另一种渗人心田的审美力量。


作者介绍


毛时安


毛时安,文艺评论家,上海中国画院兼职画师,上海交通大学艺术人文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原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曾任上海市第十一届政协常委,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上海艺术研究所所长。





编者按:


本栏目来源于1994年2月8日创刊的《静安报》副刊《百乐门》。在微信平台,“百乐门”将以全新形式向读者展示。每周定期推送,换个角度阅读静安。投稿可发至 jinganbao2016@126.com


作者:毛时安

图片:陈家泠

编辑:施丹妮

资料来源:《听潮:新海派美术评论》上海书画出版社(毛时安著)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



可能你还想看

在家门口花团锦簇的绿地中运动,是什么样的体验?还有春日“顶流”木绣球!

“太惊喜了!” 经典音乐+百年建筑,这个周末,来张园和春天“撞个满怀”!

一张图、一个包,他们用情更用心地当好居民“知心人”

物业退场,高档小区没人管?一通“操作”后,新物业不仅费用降了,服务还更好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