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热爱,就要全力以赴!


从建党百年庆典的雨中守望

到冬奥冬残奥村的温情传递

再到线上“云支教”的爱心接力

她的身影活跃在志愿服务的每个角落

这位青春无悔的中石大女孩——曹可滢

获“首都最美志愿者”称号

用点滴行动诠释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的志愿者精神


新时代接续奋斗的青春力量




曹可滢的志愿者之路,始于大一的一次敬老院授课活动,活动是为退休教职工教授英语。当曹可滢站在讲台上,面对台下认真听课的退休教职工,她远没有表面上看起来的镇定自若。“退休老教师由内而外流露出的气质,足以让一个大一的‘小朋友’不自觉地把自己放到学生的身份上去。”她说:“这真的是一段有趣的经历,我感觉我既是一个正在接受考核的老师,又是一个为长辈分享自己所学的小孩。”在授课结束后,曹可滢收到了许多老教师发来的消息:“曹老师讲得真好!”“老教师们的点赞让我感受到,我做这件事是真的有意义的。”

刚刚踏入大学的曹可滢,第一次志愿服务的机会,也让她体验了真实的社会生活。从这里开始,“志愿者”对于曹可滢而言不再仅仅是一个身份,而是一道“任意门”,透过这道门,她将体验无数种不同的人生,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带上这个身份,让青春力量和社会关怀不再停留于概念上,志愿者将成为这些概念的化身,用触手生温、直抵人心的方式,触及这个社会需要帮助的角落。“原来,被需要是一种幸福。”这朴素的感悟,点燃了曹可滢心中志愿服务的火种。

2021年7月,曹可滢作为合唱团成员,参与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演出。45天的集中训练、13次校内合练、4次全天彩排、2次全程预演,面对考试压力和疫情阻力,曹可滢和队友们没有退缩,反而愈挫愈勇。在6月25日晚的演练中,北京突降暴雨。当时演员们正在舞台上排演,舞台湿滑、演员跌倒,但只要没有命令,就没有一位演员停止动作。倾盆的大雨透过鸟巢的钢结构骨架,飘洒在运动场和观众席上。在合唱的轮换间隙,曹可滢和其他观众席上的志愿者们为他们加油喝彩,用呐喊和口号相互支持。现场每人心中那份坚韧不屈的精神和使命感同频共振,在她的心里久久回荡。

2022年北京冬奥会,作为延庆冬奥村通信中心志愿者,她全程参与,负责协调各部门工作,发布通知无数。繁忙而充实的志愿工作,让她倍感荣光。她还通过云端连线,与山区孩子们分享冬奥故事,帮助他们拓展视野;还教残奥运动员编制中国结,用手中红绳传递东方韵味。她用实际行动,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青年的风采。





厚植爱心善意 托举山区希望




大学四年,曹可滢参与了民生、教育、生态等10余个领域的志愿服务,服务范围覆盖全国8个省市,志愿总时长达1688小时。她曾参与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关村论坛、2023北京半程马拉松等大型活动志愿服务,也曾常态化地服务于敬老爱老、绿色环保等领域。她的身影总在最需要的地方闪耀。

大山深处,有一群渴望知识的孩子,他们的眼神,是曹可滢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大学期间,曹可滢积极参与并组织云南省南华县支教活动。她连续四期担任线上支教领队,带领千余名志愿者,以一对一教学的方式,共计精准对接2663名山区学生,根据不同孩子的不同需求,精准定制课堂内容。同时为了丰富孩子们的精神世界,曹可滢和志愿者们绞尽脑汁,他们为孩子们录制有声读物,开设手工课程,组织文化交流。

在支教中,曹可滢不仅仅扮演着组织者的角色,她亲身参与其中,对接了一名学生,而来自这名学生的一封小小的感谢信,永远的留在了曹可滢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他的英语成绩不是很好,我当时负责教他英语。”由于疫情原因,支教活动在线上举行。一次次的教学,这个孩子的成绩逐步提高,他们也开始慢慢熟络。一次聊天中曹可滢提及自己的家乡黑龙江,那里冬天封冻的河道是天然的溜冰场。支教活动结束后,曹可滢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一封用略显幼稚字迹写成的感谢信:“老师,我还从没有去过北方,听您说完您的家乡,我非常想去那里旅行。而且我们还从未见过面,我的家乡云南也非常漂亮,希望您也能来我的家乡玩。”当提及此事,曹可滢眼中闪烁着温柔的光芒,透露出内心的触动。

因为学业和工作压力,曹可滢不能再继续参加2024年的支教活动,但她相信未来自己一定会继续参与到志愿活动中,用青春的力量帮助更多的人,她也会一直关注南华县的那个小朋友,关注支教事业。

曹可滢所在的团队连续三次荣获全国支教荣誉,她个人亦两度被评为“一起云支教”的突出贡献高校志愿者领队,跻身首都高校仅四名获此荣誉者之列。

为了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给中亚留学生回信的精神,曹可滢还和中外学生组成“西油记——读懂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团队,奔赴革命老区,探寻信仰的力量。他们为红色纪念馆开发VR展览,通过实地拍照录像,将红色展馆展品以三维模型形式搬运到线上,方便大家随时随地参观,传承红色基因;他们对参观地点当地珍贵的库淑兰剪纸作品进行数字化,保护非遗文化。

这支以帮助大家“读懂中国式现代化”为宗旨的队伍从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带领大家观现代中国全貌,在提升国内同学自豪感的同时,帮助留学生同学深入理解中国,架起文化沟通的桥梁,这支特殊的队伍也成为全校唯一入选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展播的团队,收到了当地群众的数十封感谢信。




奉献无止境 青春正当时




曹可滢说:“其实我就是一个普通的志愿者。能用青春奉献社会,我已经很知足了。”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无数青年志愿者的心声。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曹可滢在志愿服务中收获了“北京市五星级志愿者”等40余项荣誉,培养了干练细致的工作作风外,也结识了一批批志同道合的“志愿战友”。“看到越来越多青年投身志愿服务,我倍感振奋。”曹可滢充满信心。

如今,曹可滢即将开启人生新的篇章。志愿活动从志愿者到兼职辅导员,她的身份变了,但初心不改,她仍然是那个干练、热情的女孩,永远燃烧,永远奉献,永远将最坚强的一面展示给身边的朋友。“我将继续发挥辅导员的平台优势,带领更多青年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用实际行动,把志愿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曹可滢的话语,铿锵有力。





青春

在时代的天地间熠熠闪光

志愿者们必将在真情奉献中

绽放最美的芳华

在无私奉献中

谱写最美的青春之歌

来源:大学生记者团

采访:黄梓宁 王以静 马雪莹

文字:马雪莹 宫子淇

黄梓宁 刘晓琳 杨文琰

编辑:杨文琰 罗子怡

责任编辑:华南 胡桂宇

审核:李丽平 刘志庆



好戳!这就是样板!

高考倒计时!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24年本科招生章程发布!

未来已来!

太激烈了!3696支队伍角逐,新科卓越杯得主是TA!

育人故事|郭继香:让春天馥郁,让心灵留“香”!

 为青春向上的中石大学子点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