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普林小虎队】《塞下曲六首.其二》(唐.卢纶)

香瓜🐯 普林小虎队 2020-11-08


演唱/朗诵:香瓜🐯 & 黄炎;

作曲/伴奏:香瓜妈


塞下曲六首.其二

                                    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译文】

天色已晚,林中昏暗,风吹草动(似乎草丛里有什么猛兽),

(勇敢的)将军在黑夜中拉弓射箭(箭飞了出去,不见了)。

天明的时候出发寻找昨晚射的白羽箭,

箭头竟然深深的陷入了巨大的石块中。


塞下曲:古时的一种军歌。

惊风:突然被风吹动。

引弓:拉弓(射箭)。

平明:天刚亮的时候。

白羽:箭杆后部的白色羽毛,代指箭。

没:陷入。

石棱:石头的棱角,也指多棱的山石。



【作者】

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河中蒲县(今山西蒲县)人,祖籍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是北魏济州刺史、光禄大夫卢尚之的后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著有《卢户部诗集》。*摘自百度百科*


卢纶早年多次应举不第,后经元载、王缙等举荐才谋的官职。朱泚之乱过后,咸宁王浑瑊出镇河中,提拔卢纶为元帅府判官。这是卢纶边塞生活的开始。在军营中,卢纶看到的都是雄浑肃穆的边塞景象,接触到的都是粗犷豪迈的将士,在这种背景下创作了这组边塞诗。*摘自百度百科*

【赏析】

卢纶创作的塞下曲组诗有六首,又名《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张仆射(yè):一说为张延赏,一说为张建封,人名。“和”读hè ,指唱和,和答。在传统诗歌学里,和诗是由两首以上的诗组成,第一首是原唱,接下去的是附和。卢纶所和的张仆射原诗今已不传,流传下来的塞下曲六首皆为卢纶创作的‘和诗’。


《塞下曲》为汉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内容多写边塞征战景象。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全系五绝,虽然受和诗的限制,但他却善于运用这种诗体。这种诗体本不必须遵用诗律,五七言皆可,但卢纶凭他出色的文才,以六首精巧的五绝组成了这部如画的佳作。这六首诗分别写发号施令、射猎破敌、奏凯庆功等等军营生活,语多赞美之意。*摘自百度百科*


我们选择的组诗第二首,写将军夜猎,见林深处风吹草动,以为是虎,便弯弓猛射。天亮一看,箭竟然射进一块石头中去了。通过这一典型情节,表现了将军的勇武。诗的取材,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据载,汉代名将李广猿臂善射,在任右北平太守时,就有这样一次富于戏剧性的经历:“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首句写将军夜猎场所是幽暗的深林;当时天色已晚,一阵阵疾风刮来,草木为之纷披。这不但交代了具体的时间、地点,而且制造了一种气氛。右北平是多虎地区,深山密林是百兽之王的猛虎藏身之所,而虎又多在黄昏夜分出山,“林暗草惊风”,着一“惊”字,就不仅令人自然联想到其中有虎,呼之欲出,渲染出一片紧张异常的气氛,而且也暗示将军是何等警惕,为下文“引弓”作了铺垫。次句即续写射。但不言“射”而言“引弓”,这不仅是因为诗要押韵的缘故,而且因为“引”是“发”的准备动作,这样写能启示读者从中想象、体味将军临险是何等镇定自若,从容不迫。在一“惊”之后,将军随即搭箭开弓,动作敏捷有力而不仓皇,既具气势,而形象也益鲜明。后二句写“没石饮羽”的奇迹,把时间推迟到翌日清晨(“平明”),将军搜寻猎物,发现中箭者并非猛虎,而是蹲石,令人读之,始而惊异,既而嗟叹,原来箭杆尾部装臵着白色羽毛的箭,竟“没在石棱中”,入石三分。这样写不仅更为曲折,有时间、场景变化,而且富于戏剧性。“石棱”为石的突起部分,箭头要钻入殊不可想象。神话般的夸张,为诗歌形象涂上一层浪漫色彩,读来特别尽情够味,只觉其妙,不以为非。*摘自百度百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