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课”后,他们说……

请关注 浙大城市学院 2024-04-18

这堂大课,既具有理论的高度,又贴近实际生活。


这是一场学术盛宴,带我们走进城市研究的前沿,激发我们对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深入思考。


城市的融合与创新,是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也是发展策略、发展路径、发展模式的创新突破。

……

3月30日,浙大城市学院第四届“年度星光大课”火热开讲!中国科学院王建宇院士等8位专家学者聚焦城市的融合与创新,为我们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公开课。约30万观众通过主会场、线上直播聆听大课。


课后,师生们持续关注、积极热议……


魏李娜

计算机与计算科学学院教师


2024年度星光大课以“城市:融合与创新”为主题,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聚焦城市多元发展与数智化治理等内容,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多学科交叉的思想盛宴。陶闯博士《时空AI、低空经济与未来智能城市》的主题讲座介绍了城市空间治理与规划所面临的巨大挑战,系统阐述了如何以时空AI为核心,从感知、计算、交互多角度打造智慧城市治理的新范式。杭州作为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的先行者和探路者,在城市大脑、城市数字治理方面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创新之路。作为计算学院的一员,我们应该紧跟杭州城市发展和治理的需求,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专业优势,以“数字+”“智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为杭州探索超大城市治理方案贡献力量。

潘树文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专业负责人


在浙大城市学院第四届年度星光大课上,崔琛焕教授介绍的燃气轮机,不仅彰显了科技的力量,更引发了我对这项技术未来发展前景的深刻思考。燃气轮机,作为高效、环保的发电设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如何进一步提升其运行效率、稳定性和经济性,一直是摆在科技工作者面前的难题。崔教授和他的团队通过深入研究和不断探索,成功研发出基于燃烧机理的燃烧控制算法和国产化先进在线燃烧监测、控制系统。这一重要成果的出现,无疑为燃气轮机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林鹤

工程学院先进材料增材制造创新研究中心教师


在“城市:融合与创新”的主题下,本次“年度星光大课”的各位专家学者从不同视角剖析了城市发展的多维内涵。融合与创新不仅是城市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也是推动AI for Science发展的关键要素。城市发展的融合与创新,是文化、科技、经济的交融,也是传统智慧与创新思维的结合,正如专家学者们所分享的,无论是光电感知技术的突破,还是中西医的融合,都展现了融合与创新带来的无限可能。材料作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组成要素和关键性资源,其发现与应用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与新材料、新工艺的融合与创新,通过数据驱动的方式高效指导材料研发路径,不仅提升了研发效率、降低了成本,更有望为材料科学带来一场范式化的革命。

沈韫文

国土空间规划学院建筑学2301


感谢学校提供这样的机会,让我们享受一场知识的盛宴。本次年度星光大课的主题是“城市:融合与创新”,我聆听了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对未来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看法与展望,这是一场跨学科的思想碰撞。其中令我比较深刻的主题是《时空AI、低空经济与未来智能城市发展》。在这节课中,专家指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一定要跟上时代潮流,积极了解并运用AI技术,对于元宇宙、虚拟现实等新领域应该具有探索精神与研究热情,并通过这些新兴技术手段来辅助智能城市的发展。非常期待下一次的星光大课!

蒋剑平

医学院教师,校附属医院(临安中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2024 年度“星光大课”如期而至,今年的主题是“城市:融合与创新”。我对浙江中医药大学原校长方剑乔教授的报告《中西医的融合与发展》感触颇深。2021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河南省南阳市考察时指出:“我们要发展中医药,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这为我们中医药科研工作人员指明了方向。方教授的报告对中西医融合与发展的历史、现状、存在问题及未来方向作了深刻的阐述,从不同的角度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启发和思考。

刘琳

外国语学院日语系专业负责人


2024年度星光大课聚焦“城市:融合与创新”主题,深入剖析了如何在城市更新的背景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城市的综合更新与社会融合。课堂上,我有幸聆听了多位专家的精彩分享,他们为超大城市的多元融合、创新发展提供了深邃的洞见与切实可行的方案。这次学习拓宽了我的知识视野,同时,对我的教学工作也产生了积极影响。未来,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实践能力,引导他们从多元化视角出发,全面、深入地思考与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顾月

商学院教师


王建宇院士的课程与“星光”二字相映成辉:从光学研究的历史脉络,到光电技术的前沿应用;从科技推动产业升级,到研究拓展科技边界。在王院士生动有趣的讲解下,科技与研究者推动城市创新发展的光亮如有实质般地闪耀在了我们这些听课人的面前。我更加确信,金融与科技的融合发展及深度创新必是金融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这也与杭州打造国际金融科技中心的目标不谋而合。正如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杨波在“导论课”中所说,大学因城市而兴,城市因大学而盛,作为浙大城市学院青年教师队伍中的一员,依托杭州优势是我仰望星空、持续向上的坚实底气,聚焦城市发展则是我脚踏实地、不断探索的必然选择!

阮文佳

国际文化旅游学院教师


课上,八位大咖从不同学科领域深入剖析了城市研究的最新热点。作为旅游人,我尤其关注Jenkins教授和邱汉琴教授关于《如何打造杭州成为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的讲座。他们详细解读了国际语言的使用场景、市场营销策略、技术支持如何助力杭州打造更加亲切、现代的城市形象,并分享了香港的成功经验。讲座还强调了旅游发展在促进城市就业、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杭州作为一座智慧城市,科技正不断赋能其积极打造“数字文旅之城”。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对于城市的深度融合至关重要,其繁荣也必将为杭州的城市建设注入新的活力,推动我们共同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张欣仪

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2303


本次星光大课以“城市:融合与创新”为主题,不同领域的专家汇聚一堂,共话城市的高质量发展。陶闯老师的《时空AI、低空经济与未来智能城市》,向我们描述了人工智能在未来城市建设中的作用,让我们了解到未来的城市空间不仅是可以计算的,同时是可以交互的。各位大咖的大课,不仅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也让我们对未来城市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翁志成

人文学院综合办公室学生工作负责人


刚刚结束的星光大课,对我而言,无疑是一次深刻而难忘的学习体验。大咖们来自不同的领域,既有科技界的翘楚,也有文化界的名人。我最为印象深刻的是缪哲院长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生动的讲述方式,为我们展现了中国历代绘画艺术的辉煌历程,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传承的不易。绘画不仅仅是艺术的表现,更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传承,通过这次讲座,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绘画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吴思瑾

法学院法学2305


年度星光大课是一场干货满满的思想盛宴。通过这次大课,我得以窥见光电技术的奥秘,思考数据垄断的潜在风险,探索时空人工智能的无限可能……陶闯老师的分享令我印象尤为深刻,他通过几段生动的视频,将我们带入元宇宙空间,让我们认识到了空间是可计算、可交互的,领悟到了科技的魅力与力量。星光大课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与优秀学者接触的机会,更拓宽了我们的视野。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这座现代城市中,既是城市发展的见证者,也是城市未来的参与者。因此,我们需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去拥抱每一个变化,以更加创新的思维去应对每一个挑战!

孙怡杰

艺术与考古学院教师


2024年度的星光大课以“城市:融合与创新”为主题,邀请了来自各领域的杰出学者为我们授课。各位专家深入浅出地讲解,既具有理论的高度,又贴近实际生活。这场学术盛宴不仅带我们领略了物理学、医学、管理学等不同专业的前沿动态,更激发了我们对于城市建设的思考与热情。作为一名研究古代历史文化的青年教师,我深感振奋。今后我会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用历史的视角去看待杭州的发展,挖掘其独特的魅力,为杭州这座美丽的城市增添更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气息。

赵亚伟

新西兰UW学院辅导员


2024年度星光大课以“城市:融合与创新”为主题,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从多学科的角度,探讨城市未来发展建设发展的各个方面。俞可平教授带来的《公共治理中的科技向善》,使我深感启迪。科技在推动城市更新中,我们更应注重人本属性和社会文化价值,关注科技与社会发展的和谐共生。俞教授的演讲不仅是一次思想的盛宴,更是对未来城市治理者、参与者的有力激励。

蔡敏丹

计算机学院校友、杭州智慧畅音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这是我第二次参加星光大课了,这一次星光大课围绕“城市:融合和创新”主题邀请到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我们分享了很多前沿话题,帮助我们对这些内容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让我们更好地融入城市。比如《时空AI、低空经济与未来智能城市》这个主题我就很感兴趣,现在AI、人工智能都很热门,我从事的IT行业也与之相关。听完课以后,我感受到了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也理解了社会发展背后的深层次动能以及政策方针的底层逻辑。学习是无止境的,作为一名普通的城市居民,我们也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思考,跟上这个社会发展的步伐,为城市融合与创新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大课后,你有怎样的思考?

你如何看待城市的融合与创新?

快来评论区留言告诉我们吧!



来源 / 各学院

责任编辑 / 孙亚飞

审核 / 陈雯婕

终审 / 李磊 

出品

tuī

jiàn

yu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