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天台记忆│“毁家纾难保全乡里”之工部侍郎张文郁(下)

黎明的旗手 天台山文化 2022-05-11



张文郁(1578年-1655年)

天台茅园(今莪园)村人,字从周,号太素,别号茅园居士、桃源主人。明工部侍郎,明代重要的建筑工程管理者,曾受命监修故宫皇极、中极、太极三殿,朝野誉隆。后辞职还乡,又“毁家纾难保全乡里”。入清后,高隐不政,教子不仕,世称“天台张氏三逸”,其民族气节人为人传颂,著有《度予亭集》。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y0197co1da6&width=500&height=375&auto=0


时逢皇宫的皇极殿(俗称金銮殿),中极殿和建极殿这三座始建永乐,虽经嘉靖年间重修,但在万历25年(1597)六月遭火灾,延及文昭、武成二阁,急需重修建。

吏部、工部都推荐张文郁出任总监。修造期间,“他出入常见戴星,度支皎如悬月。弊莫逃其精核,事必任以小心。”夙兴夜寐,备尝艰辛,于1627年三殿修建成,又重修了文昭阁、武成阁、隆德殿、养心殿、昭和殿、紫光阁、宝同亭,东西品官房、御马监、南宝司和六科廊。

张文郁因督造有功,升任都察院御史添注工部左侍郎。

目前北京故宫内三座大殿的雄伟木结构建筑和其它建筑体,是国保文物,供世人参观。


延伸阅读

张文郁旧居

地处天台县赤城街道的华光巷,是明代工部侍郎张文郁晚年的读书处,是一处融合园林风格的明代传统民居建筑。

故居鼎盛时期的型制属当地记载的“三推九明堂”式,即由三进主屋、九个厅堂、三个大院、四条弄堂、外围6~10个小院子组成,旧居原有的建筑规模很大,有“十八”道地之称。现存建筑的占地面积为2143平方米,由度予亭、来紫楼、三逸阁等组成,庭院内还点缀有假山、鱼池、小桥等。

故居内匾额众多,如花厅院落东面石结构门上“资政大夫之第”石匾、东侧第二道木大门上“望重三台”木匾、度予亭内“龙章凤采”匾、亭两侧石柱上之对联“假山真石垒,新草旧根生”、三逸阁之“三逸阁”匾、大院中堂之“养真”匾、月洞门上“丹柱擎天”石匾以及“政治上卿”石牌坊等。现仅存“资政大夫之第”和月洞门上的“丹柱擎天”石匾还依稀可见,其余均已破坏殆尽。


度予亭

建于崇祯七年甲戌(1634年)桂月谷旦,时值祝徽“丁丙艰旋里,服将阕,适友人邀其游台山诸胜。至石梁,谒见同年太兄太素公,握手倾倒,叙生平欢,留宿于家。园有亭,翼然新落成,命其扁其额。因忆往事,不觉忻感交并,而知今日之得获聚首者,孰非太兄苇筏之所普度也。题其上曰‘度予’,比之谢傅东山焉,”并作《度予亭记》。

度予亭位于文明巷和杏庄巷中间,与华光庙邻壁。民国期间一半作为天台县商会会所,解放初曾为天台县工商业联合会会所。


张文郁墓

位于天台县白鹤镇宝相村大坟山,山上松柏翠郁,花木扶疏,墓前原有碑坊、石亭、石碑,今存坟坦二道,坟面及罗围,雕有鲤鱼戏水、鹿、鹤、狮、猴、花卉等石刻图案,工艺精致。

墓右侧有张文郁长子明都督府都事张元声墓。

张元声,字汝韶,号九夏,别号幽溪散人,白云逸叟,博览史籍,钦赐举人,授刑曹主事。著有《度予亭草》、《桐柏草》、《兵燹拾余》等书。

一九八四年七月,天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视频制作:天台电视台

《天台记忆》栏目 

编导张卫九

摄像叶京龙、柴伟灿

播音:庞敏

监制:张慧强

文中所用图片来自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