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天台人讲故事┃济公传说:“显圣救挑夫”

天台县文化馆 天台山文化 2022-05-11

济公处处为民除害,受到老百姓的爱戴,传说他修成正道成了佛,因此百姓们都纷纷集资给他造庙宇。

在天台县城外不远,就有这样一座“济佛院”呢。

“济佛院”里的济公很灵验,人们有了什么难处就去求他。

一天,一伙靠挑担吃饭的穷挑夫,替一家盐号挑私盐。那时的私盐是严禁的,大道上处处关隘都有盐兵把守,他们只得起早摸黑抄小路走。


这天天刚亮,他们来到一个山口,正准备把盐担挑进松林中躲避,打算等到天黑再动身。

正在这时,突然有个挑夫看见后面山下有一队盐兵追来。

这座松林不大,藏不住人,大家商量了一番,想到前面大树林去躲避。

于是,他们赶紧动身往前赶。可是挑重担的跑不过空手啊!盐兵们越追越近,眼看离大松林还有半里远,可盐兵们都追到屁股后了。

挑夫们急出一身冷汗,幸好一个转弯,前面突然出现出一堵高墙,来到门前一看,上面写着“济佛院”三字。

他们松了一口气,碰到济公佛了,何不撞进去求求这位老佛呢?

进了济佛院,里边静悄悄的,只有左耳房里传出一声声清脆的木鱼声。

挑夫们来到正当中的大殿,供桌上点着香烛,济公佛笑嘻嘻地坐在上面。

看到济公这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挑夫们紧张的心情轻松一半,就把盐担放下,跪在蒲团上跪头祷告起来“济公佛,我们都是靠磨肩头挣饭吃的穷人,后面有盐兵追上来了,要是让这些盐兵没收去,我们一家老少都要饿死的呀!请济公佛多多保佑。

说也奇怪,话音刚落,放在地上的盐都变成了大米,连挑夫们自己都弄得目瞪口呆。

正在这时,盐兵们闯了进来,一个个拔出明晃晃的刀剑,堵在门口,大声喝道:“快把盐交出来!”

挑夫们一齐叫起屈来:“啊呀呀,我们挑的都是大米,哪儿有一粒盐呢?要是不相信,请你们当场查看吧。”

盐兵们十二个不相信,刚才路上还撒着盐粒呢,再说,要是挑米,为啥不走大路走小路?

可等到盐兵们走到箩担前,仔细看一看,果真都是大米,翻到下面,也是大米呀。

这一下,一个个都说不出话来了。

挑夫们见盐兵找不到证据,胆子大了起来,就说:“兵爷,这里是济公殿,说话可要有根据,要不,济公佛会发怒的。”

听了挑夫的话,盐兵们抬头看看济公佛像,感觉济公正盯着他们看。盐兵们生怕触怒了济公佛,要下地狱,只得垂头丧气地走了。

盐兵们走后,挑夫们发起愁来:“这场灾难是躲过去了可是盐变成了白米,拿什么交给盐店老板呀?”

那时候的盐真是比金子还珍贵呢!

正在发愁,忽然眼前白光一闪,那些大米又变成白花花的盐粒啦。

挑夫们高兴地跪在蒲团上向济公佛道谢,然后挑起盐担继续上路去了。


配图:金如槐《济公》及网络图片



民间文学 济公传说 (国家级)

在浙江省天台县城北的永宁村陇西园,伫立着一尊妇孺皆知的铜像。他头戴僧帽,脖挂佛珠,手握葫芦,身着衲衣,脚穿破鞋,脸上嬉笑非常,目光睿智而又有些无羁。他就是八百前一位行走于江湖的奇僧。他的法名叫“道济”,字“湖隐”、号“方圆叟”,民间称他为“济公活佛”。

八百年来,关于他的传说精彩纷呈,经久不衰。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人民很喜欢济公,因为他关心人,为不公平的事打抱不平,在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济公的美丽传说”。2006年,“济公传说”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济公传说”荣获“浙江最具地域特色民间故事”。

李家的祖上是名门望族,世代仕宦。李修缘的五世祖曾任镇国军节度使、驸马都尉,高祖李崇矩谥封“陇西元靖王”,父亲李茂春曾在朝廷任“春坊赞善”。靖康之难,宋室南迁,李氏家族流寓到浙江省天台县的永宁村。

李修缘18岁那年,父母离去,家道中落,他离家出走。他没有上京考取功名,也没有外出谋生,而是选择了出家。先是去了国清寺,拜性空一本为师,做了沙弥。后国清寺的瞎堂法师去了杭州的灵隐寺,李修缘跟随而去,赐名“道济”。瞎堂是临济宗杨岐派高僧。

灵隐寺里的“道济”和尚,却是一个不守寺规、不安生分的“癫僧”。寺僧们纷纷向方丈禀告,瞎堂长老说:“佛门广大,岂不容一癫僧?”。瞎堂圆寂后,道济去了净慈寺,投德辉长老门下,做了一名“书记僧”。可是做了书记僧的道济,仍是不改放荡不羁的秉性,游山逛水,出入市井,举止似痴若狂。就是这位貌似疯癫的和尚,实际上却是一位学问渊博的禅宗高僧。他擅诗善文,行善积德。他懂医术,为百姓治愈了不少疑难杂症。他又好打不平,息人之净,救人之命。他慈善为怀,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彰善惩恶的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深得百姓的敬仰和爱戴,尊为“济公活佛”,流传至今。

1209年农历五月十四,道济圆寂于杭州,塔葬于虎跑。作为禅宗临济宗杨岐派第六祖的道济,走完了他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可是他的传奇却非戛然而止,而是随着岁月的进程愈演愈烈。“济公出世”、“济公斗蟋蟀”、“大闹秦相府”、“古井运木”……,传说中的济公形象,鲜活生动。在他的身上也愈加赋予了广大的神力。

明隆庆年间,根据民间说书底本而润饰的《钱塘渔隐济癫禅师语录》问世,清初,《麹头陀新本济公全传》、《评演济公传》、《济公传》相继刊刻。一个神通广大、法力无边的行侠奇僧形象,走进了千家万户,走进了人们的心里。

口耳相传的济公传说,妙趣横生而不失睿智,神奇叠现又不失平民思想,口头文学与真实的风物紧密相连,鲜活生动,亲切自然。几百年来,人们用说书、道情、绘画、雕刻、戏剧、影视、舞蹈等多种表现形式,演绎济公的传说,塑造心目中的济公形象,弘扬济公的文化精神。


天台人讲故事┃民间笑话:“煮秤砣”

天台人讲故事┃民间笑话:“白字先生”

天台人讲故事┃“杀猪囡”的故事

天台人讲故事┃“我就要扒你的皮,非让你姓龙不可”

天台人讲故事┃“泼照烧”的传说

天台人讲故事┃琅珂村戏台:“楹联羞走一县令”

天台人讲故事┃“皇都”的来历

天台人讲故事┃欢岙石擂盘岭的传说

天台人讲故事┃《磨刀坑看麒麟的由来》

天台人讲故事┃《螺蛳山的传说》

天台人讲故事┃民间传说:龙山狮子岩的由来

天台人讲故事┃《长毛潭的传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